中山国税12.5时期发展规划.doc_第1页
中山国税12.5时期发展规划.doc_第2页
中山国税12.5时期发展规划.doc_第3页
中山国税12.5时期发展规划.doc_第4页
中山国税12.5时期发展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国税“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围绕“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持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深化信息管税,严密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强化内部管理,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和税收调控职能的有效发挥,为发展地方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税收工作,坚持从经济到税收的理念,把支持、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保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实现经济和税收的相互适应和协调发展。同时,注重全面提升税收工作水平,既要抓好组织收入这项中心工作,也要兼顾好税源管理、纳税服务和队伍建设等其他各方面的建设,促进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二)坚持依法治税。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工作的基础和核心,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必须立足依法治税,通过落实规范管理,分解、制约执法权力,实现对税收执法权的有效监督,确保各项税收执法行为都是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的。(三)坚持开拓创新。创新是税收工作的生命力,也是税收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为税收管理提供各种软硬件条件,适应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同时,在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方法上进行积极的探索,使之与形势发展和现代化手段相适应。(四)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税收管理理念是提高税收管理水平的要求。对外要尊重纳税人,注重优化对纳税人的服务,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同时严格遵章征税,确保税法的公平、公正和高效。对内要关心、激励、培养税务干部,促进税务干部全面提升素质,增强干事创业的动力,促进国税队伍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发展合力,实现税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三、工作目标在确保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以下工作目标:(一)现代税收征管格局初步建成。继续探索税收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落实新税收征管法,深入推进税收管理员制度,建立以申报纳税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的征管模式。加快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决策支持功能。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增强税源监控能力,实现税收执法权有效监督,税收成本逐步降低,征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二)税收执法进一步规范。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平台,以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和税收执法检查为抓手,完善税收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建立执法规范统一、业务规程完善、工作职责清晰、考核指标明确的税收执法责任体系,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强税收法制宣传教育,完善协税护税网络,增强各部门协调配合,增进社会对税收工作的支持理解,进一步形成和巩固纳税人诚信纳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全社会共同协税护税的良好局面。(三)税收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充分树立税收经济观,全面、准确执行税收政策,有效发挥税收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进一步简化办税程序,优化办税手段,拓展远程办税方式,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深化办税公开,完善税收咨询服务网络,畅通税企沟通渠道。落实税收救济工作,实现税收执法规范、公正、透明,充分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建立税收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考核体系,构建起适应征管工作需要的纳税服务体系。(四)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和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大规模轮训干部工作,干部的思想政治、税收业务、职业道德等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全体干部熟练掌握本职工作技能。继续理顺人事管理体制,完善规范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强化竞争激励,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有效激发。政风行风建设不断巩固深化,国税文化建设稳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以内控机制为重点的惩防体系日臻严密,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执法公正、办税高效、文明服务的风气在系统内进一步树立和弘扬。四、重点任务(一)努力抓好组织税收收入工作。组织收入是税收的基本职能,要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落实“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立足以管增收,积极改进、完善税收计划管理办法,加强税源预测和分析监控,抓好税款入库,把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性,促进税收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二)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在应用好原有各种系统软件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网上抄报税,并以应用总局金税三期工程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推进信息管税,强化信息采集和管理,扩大部门信息共享,丰富数据分析应用手段,逐步建立起统一的数据应用平台;进一步完善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推进纳税人分类管理和风险数据库建设。此外,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突破口,建立起覆盖后勤保障、政务公开、督办等内部行政管理工作的机关内部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机关内部管理的自动化和无纸化,提高国税机关行政办公效率。(三)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结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税收工作要求,全面梳理和修订系统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建章立制,进一步促进规范化管理。坚持开展税收执法检查,每年筛选若干项目对基层分局开展专项检查,并继续抓好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日常应用,重点加强对过错产生原因的深入分析和纠正,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完善执法监察、执法检查、巡视检查等监督制约机制,开展执法评议考核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岗责体系,建立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责任机制。(四)夯实税收管理基础。加强纳税评估工作,完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分税种、分行业的纳税评估模型,并制订工作规程指导纳税评估的开展。推行即将修订的新税收管理员制度,建立完善明确的指标考核体系和监控体系,规范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记录以及监督考核,促进税收管理质效的提高。推进分类管理,合理确定分类标准,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并按照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的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逐步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使资源配置更合理、税源监控更有效、税收执法更规范、征管效能更优化。加强信息共享,在继续与地税、工商、海关等部门开展数据交换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信息共享范围,拓宽数据来源渠道,建立征管信息采集网络。加大税务稽查力度,着重抓好选案、审理、执行等环节的管理,通过完善行业均值差异法、提高计算机查账技术的应用水平、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的协作等,增强防范和打击各种偷骗税违法行为的能力。(五)强化各税种的精细化、科学化、专业化管理。货物和劳务税方面,利用信息手段进一步完善货物和劳务税数据监控体系,开展信息交换,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开展深度的数据分析;树立行业管理理念,深化纳税评估工作,并总结评估经验,每年建立23个增值税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达到规范行业管理的目的。所得税方面,严密户籍信息源头监控,通过运用对比分析、指数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摸准经济税源的变化规律,核实税基;建立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互动机制,通过评估及时发现征管薄弱环节,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开发汇总纳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并建立各企业、各行业的基础信息数据库,为纳税评估工作的深入推进打下扎实基础。出口退税方面,继续在严把退税审核关的基础上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并通过推广使用省局出口退税评估监控系统,整合我市自行开发的生产企业免抵退税交接单系统和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辅助系统的有关功能模块,完善出口退税网上申报预审模块,提高出口退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企业管理方面,确定市级大企业范围,进一步健全大企业税源监控指标体系;加强纳税调整工作,建立管理服务调查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完善非居民企业的税源监控、纳税申报、日常检查、协定执行、纳税服务等工作,识别并及时控制非居民企业的税收风险,正确落实税收协定待遇,防范税收协定滥用。(六)完善纳税服务体系。做好税法宣传,丰富细化税法宣传资料编制,优化宣传渠道,提供个性化的宣传服务,帮助纳税人更全面地了解相关税收知识或办税事项。完善纳税咨询服务,通过办税服务厅、网站、电话、短信、现场咨询和信函等,为纳税人提供准确高效的咨询解答。强化纳税人权益保护,扩大纳税人对税收事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积极回应纳税人诉求,妥善解决税收争议。加强办税服务,完善网上办税功能,实现税务登记、文书申请、发票认证与验旧、申报缴税、涉税提醒、信息查询、预约服务等税收业务事项的网上办理;优化办税流程,进一步下放和前移审批权限,简并表证单书,减少涉税资料报送,切实提高办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行“同城通办”,逐步实现在市区范围内不受地域限制的同城申报、同城缴税、同城购票等,向纳税人提供更便利的办税服务。此外,优化平台建设,建设标准统一的办税服务厅,做好省级集中呼转的纳税服务热线;制订纳税服务工作规范、税法宣传工作程序、纳税咨询服务工作制度、办税服务厅工作制度、投诉管理制度、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纳税服务热线管理维护制度等,为优化纳税服务打好制度基础。(七)加强队伍建设。坚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