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doc_第1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doc_第2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doc_第3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doc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积和体积单位课堂实录与评析 作者:李燕 单位: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镇汉河小学 更新时间:2016-08-15 03:30 浏览量:16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0-92页。教学目标:1.借助实验和模型,通过经历观察、猜测、验证、比较、操作等活动,理解体积的含义,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类推、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培养观察、想象、推理、判断和概括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及思考方法,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认识体积和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建立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教学准备:烧杯、石块、体积单位、纸盒、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师:小明和妈妈在超市选牛奶,发现了这两种牛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花生牛奶盒子的体积是505020;核桃牛奶盒子的体积是403020。师:你观察地真仔细!那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什么问题呢?生1:什么是体积?师:你提的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很有价值哦!板贴:体积生2:哪个盒子的体积大?师:哦,你想知道他们体积的大小。(板书:大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些问题。【评析】本环节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到超市购买牛奶这一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感悟概念奠定基础。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1.动手实验,感知空间的存在。师:(出示一个装水的烧杯)那什么是体积呢?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吧!瞧!这个容器里有什么?(右手举起石头)如果我把这块石头放入容器中,想一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生:石块会下沉,水面肯定会上升。演示投入石头的过程。师:那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生1:石头占地方了。生2:放入石头了师:对啊,为什么放入石头水面就会上升?生3:石头占空间了。师:是啊!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2.再次实验,理解体积的意义师:我们再来做个实验:这是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老师把木块放入这个杯子中。仔细观察:教师演示慢慢倒沙的过程,直至倒满,第一个杯子里有剩下的沙子。师:怎么剩下沙子了?这是怎么回事?生1:木块占了沙子的地方了。生2:木块占了杯子的空间。师:哦,木块也占有一定的空间。【评析】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本环节借助两个实验,引出关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3.对比交流,明确概念师:刚才我们做了两个小实验,第一个,最终水面上升了;第二个,杯子里剩下沙子了。那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课件逐步呈现两个实验。生:石头和木块都占有空间。师:是啊!石头和木块都占有空间。数学上,我们把石头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石头的体积。那木块的体积是什么呢?生:木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木块的体积。师:你真会学习!(随手拿个铅笔盒)那这个铅笔盒呢?它有体积吗?什么是它的体积?生:铅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铅笔盒的体积。师:那老师有体积吗?什么是老师的体积?生:老师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老师的体积。师:那你有体积吗?咱俩谁的体积大?生:老师的体积大。师:为什么我的体积大?生:老师胖、体格大。师:你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用今天所学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生:老师占的空间大。【评析】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所以,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并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再一次经历独立观察、思考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4.分析举例,巩固概念师:谁能再来举几个例子说一说?生1;桌子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桌子的体积。师:你真会就地取材,掌声送给她。生2:钢笔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钢笔的体积。师:你也很会学以致用!师:那现在你能来概括的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吗?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师:她总结的如此到位,大家不想表示一下?板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评析】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本环节,教师借助实验及学生身边的实物,让学生充分经历由小到大,由实到虚,由实物抽象到几何体的分析过程,充分感知、理解体积的概念。三、适当外延,深化概念1.回顾旧知,感悟必要性师:(回归情境图),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什么是体积、谁的体积大”这两个问题,现在你能回答了吗?生:奶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奶盒的体积。师:谁的体积大?生:花生牛奶盒的体积大。师:哦,一眼就看出第一个奶盒的体积大,(课件出示)那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谁的体积大?生无法判断。师:看来,只是用眼看比较不出谁大谁小了,那怎样才能比较谁的体积大呢?生1:用量的方法或者切割的方法。师:你怎么会想到这个方法?生1:我们在学习面积的大小比较时就是这样做的。师:瞧,这个同学能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真了不起!那你能具体的说说我们当时是怎么做的吗?生叙述过程。师:你说的真完整!(课件出示)这是我们三年级学习面积的大小比较时用过的方法。大家看!2.借助学具,比较大小师:想起来了吗?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较比较谁的体积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这三种学具,在组长的带领下,大家动手试试吧!学生组内动手探究并交流。师:好了吗?立马坐正。我喜欢动作快的同学。好,哪个小组能派代表来说说?组1:我们用小正方体来摆的,摆长方体用了24个小正方体;摆正方体用了27个,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比长方体的大。师:真棒!像个小老师一样,说的头头是道!大家看!这个小组借助我们刚刚回顾的旧知识,用摆满的方法,数出各自含有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来比较体积的大小。还有一个小组得出的结论跟这个组是一样的,但他们的摆法比较巧妙,你想象一下他们是怎么摆的?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想法。组2:我们组沿着长摆了4个,沿着宽摆了3个,所以底下一层就应该有12个,共有两层,所以是24个;沿着正方体的棱长摆了3个,棱长都相等,所以用了27个。正方体的体积大。师:思路真清晰!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生:简单。师:(课件演示)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摆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长方体含有24个小正方体,这个正方体含有这样的27个小正方体。看来,数数他们含有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就能比较出他们体积的大小。对吧?【评析】当学生一眼比较不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谁的体积大时,教师向学生发问:“看来,只是用眼看比较不出谁大谁小了,那怎样才能比较谁的体积大呢?”引导学生回顾三年级面积大小比较时用过的方法,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发学生思考,并体会借助旧知解决新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3.借助认知冲突,体会必要性师:(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那大家看这两个图形,谁的体积大?不要忙于下结论哦!生:第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大,第二个小。师:这个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多,它的体积怎么反而还小呢?生:因为所用的小正方体的大小不一样。师:看来,还不能只看小正方体的个数,还需怎样?生: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师:是啊,用来度量体积的小正方体必须是一样大的,这实际上也就是需要统一体积单位。(板贴:体积单位)【评析】本环节通过一组反例练习,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进一步体会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1. 认识体积单位(1)建立体积单位的模型师:(课件出示)刚才我们借助旧知识解决了今天的第一个新问题,现在我们要研究体积单位这个新知识,思考一下可能要用到哪个旧知识呢?生:要用到面积单位这个旧知识。师: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生: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师:那什么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课件出示上述内容。师:那你能不能运用这种方法在小组里探究一下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指名汇报。生:有立方厘米、立方分和立方米。(板贴)师:什么是1立方厘米呢?生: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师:(手拿学具边比划边说)对,这就是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板贴:学具和完整的一句话,末尾跟立方厘米接起来,)用字母可以写成:1cm3.师:什么是1立方分米呢?生: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师:(手拿学具边比划边说)对,这就是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板贴:学具和完整的一句话,末尾跟立方分米接起来,)用字母可以写成:1dm3(板书)师:那什么是1立方米呢?生: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师:掌声有请1立方米闪亮登场!(搬出1立方米的大正方体学具)看,这就是棱长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板贴:摆上学具和完整的一句话,末尾跟立方米接起来,)用字母可以写成:1m3(板书)师:刚才我们借助旧知识探究出了这三个大小不同的体积单位。(2)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呢?生:花生米、食指尖、巧克力豆、小石子(课件出示)师:(拿下黑板上的学具及袋子里的1cm3)大家看跟它比较一下,大小怎么样?师:看来,测量较小物体的体积可以用1cm3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呢?生举例,并用手比划一下,然后老师拿下黑板上的学具放入学生手中对比一下。师:(指着1立方米学具)这个体积单位有点大,它可以测量哪些物体的体积呢?生举例。师:看来,测量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可以用立方米作单位。(3)小练习(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师:大家已经知道体积单位有多大了吧,一起做个练习吧!微波炉的体积约有30() 一节火车车厢的体积约为200()一个铅笔盒的体积约为200()。师:在填写合适的单位时,你有什么好经验跟大家分享呢?生1:排除法生2:找参照物。(师指着板贴的学具说:可以借助这些参照物)【评析】了解、建立体积单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该难点,并让学生充分感悟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性,本环节教师准确找到教学的起点,在解决一眼无法比较出立体图形的大小及常用的体积单位可能有哪些时,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用到哪些旧知识?”“你是怎么想到的?”,帮助学生追寻知识的原点,并结合学生的交流和课件的辅助呈现,使学生顺利迁移,感受到可以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全课总结,凝练提升师:研究到这儿,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体积,还通过回顾面积单位的创建过程,创建了体积单位,(把课题板书完整:加上“和”字)你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生1:我学会了体积。师:那你能说说什么叫物体的体积吗?生说定义。师:刚才我们是怎么研究体积的?生1:通过做实验来研究的。师:对啊,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加实验的方法探究出什么叫物体的体积。还有其他的收获吗?生2:我还学会了体积单位,有师:这又是怎么学习的呢?生2:借助面积单位这个旧知识学习的。师:本节课,我们两次借助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看来,数学知识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运用旧知识能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评析】在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再次感悟是如何借助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然后结合课件的直观展示,发现感悟知识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从而为学生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