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0 XX 理综复习资料 本资料为 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莲山课 件 m XX 理综复习资料 物理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 F 大 +F小 F 合 F 大 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 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 “ 刚好 脱离 ” 时: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 “ 没有记忆力 ” 。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 “ 没有记忆力 ” 。 2 / 60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二、运动学: 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 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3匀变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时,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 , 4匀变速直线运动, v0=0时: 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 1: 2: 3: 4: 5 各时刻总位移比: 1: 4: 9: 16: 25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 1: 3: 5: 7: 9 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 1 到达各分点时间比 1 通过各段时间比 1 () 5自由落体:( g 取 10m/s2) n 秒末速度( m/s): 10, 20, 30, 40, 50 3 / 60 n 秒末下落高度 (m): 5、 20、 45、 80、 125 第 n 秒内下落高度 (m): 5、 15、 25、 35、 45 6上抛运动:对称性:, 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8 “ 刹车陷阱 ” :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求滑行距离。 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10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11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 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12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三、运动定律: 1水平面上滑行: 2系统法:动力阻力总 3沿光滑斜面下滑: a=gSin 时间相等: 450时时间最短:无极值: 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合力按质量正比例分配: 4 / 60 ,与有无摩擦(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5物块在斜面上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 B 点再滑上水平面后静止于 c 点,若物块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如图,则 = 6几个临界问题:注意角的位置! 光滑 ,相对静止弹力为零弹力为零 7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 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 四、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1向心力公式: 2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3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 ( 1) “ 绳 ” 类:最高点最小速度,最低点最小速度, 上、下两点拉力差 6mg。 要通过顶点,最小下滑高度。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拉力差 6mg。 ( 2)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弹力 3mg,向心加 速度 2g ( 3) “ 杆 ” :最高点最小速度 0,最低点最小速度。 5 / 60 4重力加速, g 与高度的关系: 5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基本模式: “ 引力向心力 ” 6人造卫星:高度大则速度小、周期大、加速度小、动能小、重力势能大、机械能大。 速率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与半径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 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 ,v=/s 7卫星因受阻力损失机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增加、周期减小。 8 “ 黄金代换 ” :重力等于引力, Gm=gR2 9在卫星里与重力有关的实验不能做。 10双星 :引力是双方 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11第一宇宙速度:, V1=/s 五、机械能: 1求机械功的途径: ( 1)用定义求恒力功。( 2)用做功和效果(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功。 ( 3)由图象求功。( 4)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时) ( 5)由功率求功。 2恒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6 / 60 3功能关系:摩擦生热 Q fS 相对 =系统失去的动能, Q 等于摩擦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功的大小。 4保守力的功等于对应势能增量的负值:。 5作用力的功与反作用力的 功不一定符号相反,其总功也不一定为零。 6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获得的动能。 六、动量: 1反弹:动量变化量大小 2 “ 弹开 ” (初动量为零 ,分成两部分):速度和动能都与质量成反比。 3一维弹性碰撞: 当时,(不超越)有 ,为第一组解。 动物碰静物: V2=0, 质量大碰小 ,一起向前;小碰大,向后转;质量相等,速度交换。 碰撞中动能不会增大,反弹时被碰物体动量大小可能超过原物体的动量大小。 7 / 60 当时,为第二组解(超越) 4追上发生碰撞 ,则 ( 1) VAVB( 2) A 的动量和速度减小, B 的动量和速度增大 ( 3)动量守恒( 4)动能不增加( 5) A 不穿过 B()。 5碰撞的结果总是介于完全弹性与完全非弹性之间。 6子弹(质量为 m,初速度为)打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质量为 m),但未打穿。从子弹刚进入木块到恰好相对静止,子弹的位移、木块的位移及子弹射入的深度 d 三者的比为 7双弹簧振子在光滑直轨道上运动,弹簧为原长时一个振子速度最大,另一个振子速度最小;弹簧最长和最短时(弹性势 能最大)两振子速度一定相等。 8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思路: ( 1)如果是瞬时问题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去解决。 如果是讨论一个过程,则可能存在三条解决问题的路径。 ( 2)如果作用力是恒力,三条路都可以,首选功能或动量。 如果作用力是变力,只能从功能和动量去求解。 ( 3)已知距离或者求距离时,首选功能。 已知时间或者求时间时,首选动量。 ( 4)研究运动的传递时走动量的路。 研究能量转化和转移时走功能的路。 8 / 60 ( 5)在复杂情况下,同时动用多种关系。 9滑块小车类习题:在地面光滑、没有拉力情况下, 每一个子过程有两个方程: ( 1)动量守恒 ;( 2)能量关系。 常用到功能关系: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距离等于摩擦产生的热,等于系统失去的动能。 七、振动和波: 1物体做简谐振动, 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量、动能 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 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只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 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半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路程为 2 倍振幅。 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 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 一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零。路程为 4 倍振幅。 2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都作受迫振动,都重复振源的振动,只是开始时刻不同。 波源先向上运动,产生的横波波峰在前 ;波源先向下运动,产生的横波波谷在前。 9 / 60 波的传播方式:前端波形不变,向前平移并延伸。 3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 “ 双向 ” 和 “ 多解 ” 。 4波形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 “ 上坡向下,下坡向上 ” 5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 ,波长与波速成正比。 6波 发生干涉时,看不到波的移动。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位置不变,互相间隔。 八、热学 1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 宏观量和微观量间计算的过渡量:物质的量(摩尔数)。 2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 PV/T=c)、二是用能量分析( E=W+Q )。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 九、静电学: 1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 2电现象中移动的是电子(负电荷),不是正电荷。 3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 “ 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 ” 。 10 / 60 4讨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电势能变化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定性用电力线(把电荷放在起点处,分析功的正负,标出位移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判断电场方向、电势高低等); 定量计算用公式。 5只有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 只有重力和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机械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 6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 ,; 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 ,改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 7电容器充电电流,流入正极、流出负极; 电容器放电电流,流出正极,流入负极。 十、恒定电流: 1串联电路: U¬¬¬与 R 成正比,。 P 与 R 成正比,。 2并联电路: I 与 R 成反比,。 P 与 R 成反比,。 3总电阻估算原则:电阻串联时,大的为主;电阻并联时,小的为主。 4路端电压:,纯电阻时。 5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流有 “ 此消彼长 ”关系:一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变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一个电阻减小,它本身的电流变大,与它并联11 / 60 的电阻上电流变小。 6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 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7画等效电路的办法:始于一点,止于一点,盯住一点,步步为营。 8在电路中配用分压或分流电阻时,抓电压、电流。 9右图中,两侧电阻相等时总电阻最大。 10纯电阻电路,内、外电路阻值相等时输出功率最大,。 R1R2=r2 时输出功率相等。 11纯电阻电路的电源效率:。 12纯电阻串联电路中,一个电阻增大时,它两端的电压也增大,而电路其它部分的电压减小 ;其电压增加量等于其它部分电压减小量之和的 绝对值。反之,一个电阻减小时,它两端的电压也减小,而电路其它部分的电压增大 ;其电压减小量等于其它部分电压增大量之和。 13含电容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电容不是电路的组成部分,仅借用与之并联部分的电压。 稳定时,与它串联的电阻是虚设,如导线。在电路变化时电容器有充、放电电流。 直流电实验: 12 / 60 1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电路中,既是电表,又是电阻。 2选用电压表、电流表: 测量值不许超过量程。 测量值越接近满偏值(表针偏转角度越大)误差越小,一般应大于满偏值的三分之一。 电表不得小偏角使用,偏角越小,相对误差越大。 3选限流用的滑动变阻器:在能把电流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的前提下选用总阻值较小的变阻器调节方便;选分压用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小的便于调节且输出电压稳定,但耗能多。 4选用分压和限流电路: ( 1)用阻值小的变阻器调节阻值大的用电器时用分压电路,调节范围才能较大。 ( 2)电压、电流要求 “ 从零开始 ” 的用分压。 ( 3)变阻器阻值小,限流不能保证用电器安全时用分压。 ( 4)分压和限流都可以用时,限流优先(能耗小)。 5伏安法测量电阻时,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 “ 内接的表的内阻产生误差 ” , “ 好表内接误差小 ” (和比值大的表 “ 好 ” )。 6多用表的欧姆表的选档:指针越接近中误差越小,一般应在至 4 范围内。 选档、换档后,经过 “ 调零 ” 才能进行测量。 13 / 60 7串联电路故障分析法:断路点两端有电压,通路两端没有电压。 8由实验数据描点后画直线的原则: ( 1)通过尽量多的点,( 2)不通过的点应靠近直线,并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 ( 3)舍弃个别远离的点。 9电表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电流表测电流,其读数小于不接电表时的电阻的电流;电压表测电压,其读数小于不接电压 表时电阻两端的电压。 10两电阻 R1 和 R2串联,用同一电压表分别测它们的电压,其读数之比等于电阻之比。 十一、磁场: 1粒子速度垂直于磁场时,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与速率无关 )。 2粒子径直通过正交电磁场(离子速度选择器): qvB=qE,。 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洛伦兹力等于电场力。 3带电粒子作圆运动穿过匀强磁场的有关计算: 从物理方面只有一个方程:,得出 和; 解决问题必须抓几何条件:入射点和出射点两个半径的交点和夹角。 两个半径的交点即轨迹的圆心, 两个半径的夹角等于 偏转角,偏转角对应粒子在磁场中运动14 / 60 的时间 . 4通电线圈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磁场力没有平动效应,只有转动效应。 磁力矩大小的表达式,平行于磁场方向的投影面积为有效面积。 5安培力的冲量。( q 的计算见十二第 7) 十二、电磁感应: 1楞次定律: “ 阻碍 ” 的方式是 “ 增反、减同 ” 楞次定律的本质是能量守恒,发电必须付出代价, 楞次定律表现为 “ 阻碍原因 ” 。 2运用楞次定律的若干经验: ( 1)内外环电路或者同轴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 增反减同 ” ( 2)导线或者线圈旁的线框在电流变化时:电流增加则相斥、远 离,电流减小时相吸、靠近。 ( 3) “ 增加 ” 与 “ 减少 ” ,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反之亦然。 ( 4)单向磁场磁通量增大时,回路面积有收缩趋势,磁通量减小时,回路面积有膨胀趋势。通电螺线管外的线环则相反。 3楞次定律逆命题:双解, “ 加速向左 ” 与 “ 减速向右 ”等效。 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的是平均电动势,在产生正弦15 / 60 交流电情况下只能用来求感生电量,不能用来算功和能量。 5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感线时所受的安培力: 6转杆(轮)发电机的电动势: 7感应电流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 8感应 电流生热 9物理公式既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表示相关物理单位(国际单位制)之间的关系。 十三、交流电: 1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中性面垂直磁场方向,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方向时电动势最大。 最大电动势: 与 e 此消彼长,一个最大时,另一个为零。 2以中性面为计时起点,瞬时值表达式为 ; 以垂直切割时为计时起点,瞬时值表达式为 3非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求法: 2一个周期内产生的总热量。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之间相同的量: P,T,f, 5远距离输电计算的思维模式: 6求电 热:有效值;求电量:平均值 十四、电磁场和电磁波: 16 / 60 1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2均匀变化的 A 在它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 B,振荡的 A 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振荡的 B。 十五、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由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光向法线靠拢。 2光过玻璃砖,向与界面夹锐角的一侧平移; 光过棱镜,向底边偏转。 4从空气中竖直向下看水中,视深 =实深 /n 4光线射到球面和柱面上时,半径是法线。 5单色光对比的七个量: 光的颜色偏折角折射率波长频率介质中的光速光子能量 临界角 红色光小小大小大小大 紫色光大大小大小大小 十六、光的本性: 1双缝干涉图样的 “ 条纹宽度 ” (相邻明条纹中心线间的距离):。 2增透膜增透绿光,其厚度为绿光在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 3用标准样板(空气隙干涉)检查工件表面情况:条纹向窄处弯是凹,向宽处弯是凸。 4电磁波穿过介质面时,频率(和光的颜色)不变。 17 / 60 5光由真空进入介质: V=, 6反向截止电压为,则最大初动能 十七、原子物理: 1磁场中的衰变:外切圆是衰变,内切圆是衰变,半径与电量成反比。 2经过几次、衰变? 先用质量数求衰变次数,再由电荷数求衰变次数。 3平衡核方程: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 4 1u=。 5经核反应总质量增大时吸能,总质量减少时放能。 衰变、裂变、聚变都是放能的核反应;仅在人工转变中有一些是吸能的核反应。 6氢原子任一能级上: E=EP Ek, E= Ek, EP= 2Ek, 量子数nEEPEkVT 十八、物理发现史: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 F 弹 =kx) 2、伽利略: 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 S 正比于 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18 / 60 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 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 “ 布朗运动 ” 。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 j=焦 /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 -273 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 “ 库仑扭秤 ” 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 “ 库仑定律 ” 。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 e。 19 / 60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 e/m;汤姆生还提出了 “ 枣糕模型 ” ,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 “ 回旋加速器 ”, 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 :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19、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 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21、托马斯 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20 / 60 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 22、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 X 射线 伦琴射线。 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 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E 与频率 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24、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 “ 光子 ” 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 “ 质能方程 ” 。 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26、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 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 27、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28、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 29、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 室以观察 、 、 射线的径迹。 21 / 60 化学 常见物质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 a2co3 小苏打: NaHco3大苏打: Na2S2o3 石膏(生石膏):熟石膏: 2caSo4.H2o 莹石: caF2重晶石: BaSo4(无毒)碳铵: 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生石灰: cao 食盐: 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 Na2So47H2o(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 NaoH 绿矾: FaSo47H2o 干冰: co2 明矾:kAl(So4)212H2o 漂白粉: ca(clo)2、 cacl2(混和物)泻盐: mgSo47H2o 胆矾、蓝矾: cuSo45H2o双氧水: H2o2 皓矾: ZnSo47H2o 硅石、石英: Sio2刚玉: 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 Na2Sio3 铁红、铁矿: Fe2o3 磁铁矿: Fe3o4 黄铁矿、硫铁矿: FeS2 铜绿、孔雀石: cu2(oH)2co3 菱铁矿: Feco3赤铜矿: cu2o波尔多液:ca(oH)2 和 cuSo4 石硫合剂: ca(oH)2和 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 caSio3、 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 ca(H2Po4)2和 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 ca(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 cH4水煤气: co和 H2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 HNo3与浓 Hcl按体积比 1: 3 混合而成。 铝热剂: Al+Fe2o3 或其它氧化物。尿素: co( NH2)2 22 / 60 有机部分: 氯仿: cHcl3 电石: cac2 电石气: c2H2(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 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 o3 层。醋酸:冰醋酸、 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 H2S、 co2、co等。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 H2、 cH4、乙烯、 co 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 HcHo 福尔马林: 35% 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 c6H12o6 果糖: c6H12o6蔗糖: 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 c6H10o5) n 硬脂酸: c17H35cooH 油酸: c17H33cooH 软脂酸: 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 cooH 使蓝墨水褪色 ,强酸性,受热分解成 co2和水,使 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常见物质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 黑色晶体 Fe(oH)2 白色沉淀 Fe3+ 黄色 Fe(oH)3 红褐色沉淀 Fe(ScN)3 血红色溶液 Feo 黑 色 的 粉 末 Fe(NH4)2(So4)2 淡 蓝 绿 色Fe2o3 红棕色粉末 FeS 黑色固体 23 / 60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 蓝色 cuo 黑色 cu2o 红色 cuSo4(无水) 白色 cuSo45H2o 蓝色cu2(oH)2co3 绿色 cu(oH)2 蓝色 cu(NH3)4So4 深蓝色溶液 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mg(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 黄绿色 F2 淡黄绿色气体 Br2 深红棕色液体 I2 紫黑色固体 HF、 Hcl、 HBr、 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 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kmno4-紫色 mno4- 紫色 Na2o2 淡黄色固体 Ag3Po4 黄色沉淀 S 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 黄色沉淀 o3 淡蓝色气体 So2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 无色固体(沸点)品红溶液 红色氢氟酸: HF腐蚀玻璃 N2o4、 No 无色气体 No2 红棕色气体 NH3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常见实验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 Ba(oH)2 与 NH4cl 反应是吸24 / 60 热的; 2、 Na 与 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 (熔、浮、游、嘶、红 ) 3、焰色反应: Na 黄色、 k 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 cu绿色、 ca砖红、 Na+(黄色)、 k+(紫色)。 4、 cu 丝在 cl2 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 H2 在 cl2 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 Na在 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 P 在 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 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 NH3 与 Hcl 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 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 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 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 HF腐蚀玻璃:4HF+Sio2 SiF4+2H2o 14、 Fe(oH)2 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 Fe、 Al在浓 H2So4 和浓 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 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 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25 / 60 18、在空气中燃烧: S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 淡蓝色火焰 H2S 淡蓝色火焰 co 蓝色火焰 cH4 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 在 o2 中燃烧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 : S 或 Na2o2或 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 Fe2+(浅绿色)、 Fe3+(黄色)、 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 cu、 cu2o、 Fe2o3)、红褐色 Fe(oH)3黑色( cuo、 Feo、 FeS、 cuS、 Ag2S、 PbS) 蓝色 cu(oH)2黄色( AgI、 Ag3Po4)白色 Fe(0H)2、 caco3、BaSo4、 Agcl、 BaSo3 有色气体: cl2(黄绿色)、 No2(红棕色) 考 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 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红色 橙色 黄色 酚酞无色 浅红色 红色 石蕊红色 紫色 蓝色 26 / 60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 极 ( 夺 电 子 的 能 力 ) :Au3+Ag+Hg2+cu2+Pb2+Fa2+Zn2+H+Al3+mg2+Na+ca2+k+ 阳 极 ( 失 电 子 的 能 力 ) :S2-I-Br cl-oH-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Pt、 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 3) H、 o 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 Na2co3 与 Alcl3 溶 液 混 和 时 :3co32-+2Al3+3H2o=2Al(oH)3+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2)配平。 例:电解 kcl 溶液 : 2kcl+2H2o=H2+cl2+2koH 配平:2kcl+2H2o=H2+cl2+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 试27 / 60 写出作为原电池 (放电 )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PbSo4Pbo2+2e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负极:Pb+So42-2e-=PbSo4 正极: Pbo2+4H+So42-+2e-=PbSo4+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为:阴极: PbSo4+2e-=Pb+So42- 阳极:PbSo4+2H2o-2e-=Pbo2+4H+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 Sic、 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 SicSi(因为原子半径: Sico) .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28 / 60 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 、 氧 化 性 :mno4-cl2Br2Fe3+I2S=4(+4 价的 S)例: I2+So2+H2o=H2So4+2HI 13、含有 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 cH3cH2oH。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 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 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 /cm3。 16、离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是否 生 成 络 离 子 Fe(ScN)2 、 Fe(ScN)3 、 Ag(NH3)+ 、cu(NH3)42+等 ;( 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oHclo4(高氯酸 ) 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 Hg(-。 ),;熔点最高的是 W(钨 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 k;密度最大(常见)是 Pt。 19、雨水的 PH 值小于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 水这二种物质。 29 / 60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 co2、 H2o及耗 o2 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 co2、 H2o和耗 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 溶剂 ccl4、氯仿、溴苯、 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 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 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 cu (oH)2反应)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 cHo 2Ag 注 意 : 当 银 氨 溶 液 足 量 时 , 甲 醛 的 氧 化 特 殊 :HcHo 4Ag+H2co3 反应式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H2o 26、胶体的聚沉方法:( 1)加入电解质; ( 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 3)加热。 30 / 60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 Fe(oH)3、 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 So2、 co、 No2、 No,其中 So2、 No2 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 20c。)时溶解度在 10 克以上 易溶;大于1 克的 可溶;小于 1 克的 微溶;小于克的 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 2/3。地面淡水总 量不到总水量的 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 c、 H 地元素。 31、生铁的含 c 量在: 2% %钢的含 c 量在: % 2%。粗盐:是 Nacl中含有 mgcl2和 cacl2,因为 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 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 NaoH 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10 电子 ” 、 “18 电子 ” 的微粒小结 1 “10 电子 ” 的微粒: 分子离子 一核 10电子的 NeN3、 o2、 F、 Na+、mg2+、 Al3+ 31 / 60 二核 10电子的 HFoH、 三核 10电子的 H2oNH2 四核 10电子的 NH3H3o+ 五核 10电子的 cH4NH4+ 分子离子 一核 18电子的 Ark+、 ca2+、 cl、 S2 二核 18电子的 F2、 HclHS 三核 18电子的 H2S 四核 18电子的 PH3、 H2o2 五核 18电子的 SiH4、 cH3F 六核 18电子的 N2H4、 cH3oH 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化合作用吸附作用 cl2、 o3、 Na2o2、浓 HNo3So2活性炭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各种 “ 气 ” 汇集 1无机的:爆鸣气 (H2 与 o2);水煤气或煤气 (co 与 H2);碳酸气 (co2) 2有机的:天然气 (又叫沼气、坑气,主要成分为 cH4) 液化石油气 (以丙烷、丁烷为主 )裂解气 (以 cH2=cH2 为主 )焦炉气 (H2、 cH4等 ) 32 / 60 电石气 (cHcH ,常含有 H2S、 PH3等 ) 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 AgNo3与 NH3H2o: AgNo3向 NH3H2o 中滴加 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 向 AgNo3中滴加 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 NaoH与 Alcl3: NaoH 向 Alcl3 中滴加 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 向 NaoH 中滴加 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 Hcl与 NaAlo2: Hcl 向 NaAlo2 中滴加 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 向 Hcl 中滴加 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 Na2co3 与盐酸: Na2co3 向盐酸中滴加 开始有气泡,后不 产生气泡 盐酸向 Na2co3中滴加 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原电池: 1原电池形成三条件: “ 三看 ” 。先看电极:两极为导体33 / 60 且活泼性不同; 再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三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 2原理三要点:( 1)相对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 2)相对不活泼金属(或碳)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3)导线中(接触)有电流通过,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4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原电池电解池 ( 1)定义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 2)形成条件合适的电极、合适的电解质溶液、形成回路电极、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外接电源、形成回路 ( 3)电极名称负极正极阳极阴极 ( 4)反应类型氧化还原氧化还原 ( 5)外电路电子流向负极流出、正极流入阳极流出、阴极流入 等效平衡问题及解题思路 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34 / 60 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分类 ( 1)定温( T)、定 容( V)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类:对于一般可逆反应,在定 T、 V 条件下,只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类:在定 T、 V 情况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 2)定 T、 P 下的等效平衡(例 4:与例 3 的相似。如将反应换成合成氨反应) 类:在 T、 P 相同的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 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测物质溶解度。 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35 / 60 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实验室蒸馏石油。 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温度对反 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苯的硝化反应。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 kmno4 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 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 NH3的时间。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 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 Nacl, 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 (水 ):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 Sio2(I2)。 5.萃取法:如用 ccl4来萃取 I2水中的 I2。 6.溶解法: Fe粉 (A1粉 ):溶解在过量的 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 co2(co):通过热的 cuo; co2(So2):通过 NaHco3溶液。 36 / 60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 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 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 Al(oH)3, Fe(oH)3:先加 NaoH 溶液把Al(oH)3 溶解,过滤,除去 Fe(oH)3,再 加酸让 NaAlo2 转化成 A1(oH)3。 五 .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 10种 1.杂质转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 中的 NaHco3 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 (结晶和重结晶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 :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37 / 60 8.分液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 “ 不 ”15 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 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南郴州市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三明市某央企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开封产城融合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公开招聘1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安康市至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招聘见习生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人民法院招聘3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河北农业大学选聘5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湖南郴州桂东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辅助执法临聘人员招聘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黑龙江哈尔滨市巴彦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3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六安市人民医院公开招聘69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临沂市工业学校公开招聘教师(40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幼儿园大班数学《4的分解组成》课件
- 《高危药品管理》课件
- 天津工业大学804物理化学历年考研真题14-16
-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督导记录表
-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2018年版
- 医院检验标本采集与运送
- 秋冬季猪的饲养管理课件(模板)
- 新能源汽车技术全套ppt
- 2022年8月20日云南省省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SOP标准作业指导书样板
- 云南省地图含市县地图矢量分层地图行政区划市县概况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