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不同性质物质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比较作者:张 勋 组员:陈 琪 陈志浩 胡彦波 孟 月 孙 帅不同性质物质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比较张勋 陈琪 陈志浩 胡彦波 孟月 孙帅摘要: 相对分子质量、脂溶性大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由于各种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所以不同的溶质诱导红细胞融血的时间不同。可以通过测量溶血的时间来粗略比较细胞膜对不同物质通透能力的强弱。关键词:溶血时间 细胞膜通透性 不同溶质0 前言:细胞膜的存在将胞内物质与细胞周围环境隔开,为细胞内发生的各种代谢反应提供了一个相对封闭、稳定的内环境。但这种屏蔽作用是相对的,因为细胞要与周围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细胞膜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细胞膜可以选择性的让某些物质进出细胞。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方式:1.被动运输(依据是否需要载体又可以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疏水性小分子和某些极性小分子以自由扩散的形式通过细胞膜。葡萄糖、氨基酸、核酸等营养物质通过载体蛋白转运进入;2.主动运输,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3.胞吞胞吐,蛋白质等大分子。单纯考虑细胞膜的脂双层性质,仅疏水性小分子和某些极性小分子可以以低浓度差自由通过细胞膜,绝大多数的极性分子和离子不能自由通过,但细胞膜的脂双层上分布有丰富的功能各异的膜转运蛋白,使得这些极性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得以实现。膜转运蛋白包括两大类:载体蛋白和离子通道。其中离子通道是离子通过细胞膜特有的方式。以红细胞为实验对象,将其放入溶质不同的等渗溶液中,当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后可引起渗透压升高,水分子随即进入细胞,使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由于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所以不同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相差很大,进而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时间有差异,以此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抗凝人血、鸡血的稀释液(一份血液加入九份生理盐水进行稀释)0.17mol/L的氯化钠、0.17mol/L的氯化铵、0.17mol/L醋酸铵、0.17mol/L硝酸钠、0.12mol/L草酸铵、0.12mol/L硫酸钠、0.32mol/L葡萄糖、0.32mol/L甘油、0.32mol/L乙醇、0.32mol/L丙酮、0.32mol/L乙二醇。1.2 实验器材:试管、移液管、计时器。1.3 实验方法:取两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蒸馏水,再分别加入0.5毫升稀释的鸡血和人血,轻轻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发生溶血,记录溶血的时间;取试管两支,各加入氯化钠溶液3毫升,再分别加入1.5毫升稀释的鸡血和人血,轻轻摇匀,注意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如发生溶血,记录溶血时间;分别在以下几种等渗溶液中重复同样实验,观察有无溶血现象以及溶血时间。2 实验结果:鸡血全不溶血,人血的溶血情况如下表(后两组数据为其他两组的实验数据)溶液第一组人血第二组人血第三组人血氯化钠不溶不溶不溶氯化铵2:543:364:50醋酸铵1:061:011:20硝酸钠不溶不溶不溶草酸铵1:542:143:35硫酸钠不溶不溶不溶葡萄糖不溶不溶不溶甘油46s1:041:45乙醇17s1:1058s丙酮40s1:0049s乙二醇1:3610s1:00蒸馏水35s39s49s3 结果分析: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得到各个组溶血时间快慢排序如下:水丙酮乙醇乙二醇甘油醋酸铵草酸铵氯化铵氯化钠、硝酸钠、硫酸钠、葡萄糖(15min内不溶血)4 分析讨论:4.1 人血与鸡血人血中的红细胞在大部分实验试剂中都发生溶血,而鸡血中的红细胞几乎都不溶,我们可以从两者的生理结构及组分进行解释。人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这样也就缺乏了一个贯穿质膜和细胞核之间的细胞骨架的网络系统。而鸡血的红细胞为有核细胞,其质膜成分与骨架成分相结合,使细胞膜抗低渗的机械强度大大增加,细胞会吸水膨胀,在显微镜下会发现体积明显增大,但很难像红细胞那样在短时间内胀破。4.2 通过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间进行比较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到非电解质的溶血速度整体上比电解质要快。4.2.1 电解质本实验中,电解质部分能产生溶血现象,部分不能,根据阳离子的不同,可以分为铵盐和钠盐两类。4.2.1.1 钠盐与铵盐在电解质中,铵盐出现溶血现象,钠盐不出现溶血现象。原因在于铵盐为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有许多分子形式存在的氨。氨通过与水结合形成一水合氨,作为分子形式的一水合氨小分子,可自由扩散进出红细胞。实验中,红细胞外氨浓度相对高,氨分子顺浓度差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内渗透压升高,促使水通道开放,大量水分子进入红细胞发生溶血。而钠离子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分子形式。钠离子是通过细胞膜上的选择性离子通道进入细胞的,由离子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是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等渗的钠盐溶液不能引起红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开放,因而钠离子无法进入红细胞,红细胞内渗透压不会升高,因而水分子不会进入红细胞,不会发生溶血。但是,同样是铵盐,实验结果表明其溶血速度醋酸铵最快,草酸铵中等,氯化铵最慢。氯化铵引起红细胞溶血的机制与草酸铵引起溶血的机制相同,但其时间比草酸铵长,这是由于二者虽然均为等渗溶液,但铵离子含量不同。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时间与氨分子的浓度有关,换言之就是与铵根离子的浓度有关,所以与阴离子对铵根离子水解程度的影响有关,阴离子越能促进铵根离子解离的溶液中,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时间就越短。4.2.2 非电解质非电解质中,分子量越小,溶血越快。(葡萄糖180;甘油92;乙醇46;丙酮58;乙二醇62),乙醇的溶血速度最快。本次试验选取的非电解质除了水之外,都是有机物,有机物多数为脂溶性物质。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根据相似相容原理,物质脂溶性越强,越容易通过细胞膜,所以红细胞在脂溶性物质中发生溶血的时间相对于非脂溶性物质短。4.2.2.1 水水是一种极性小分子物质,虽然脂双层是疏水的,但其中并非没有空间,水分子可以通过氢键在其中形成类似冰的结构,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红细胞,只是速度较慢。然而,实验结果显示,水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时间最短,几乎是瞬时的,说明水分子还有另外一种通过红细胞膜的方式。研究发现,很多细胞表面都有专一的水通道水孔蛋白,是水进出细胞的关键。实验中,在低渗条件下,大量水分子从水通道易化扩散进入红细胞,也有水分子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前者速度较快,从而引起了迅速的红细胞溶血现象。4.2.2.2 丙酮由于丙酮是脂溶性物质,能通过自由扩散自由进入红细胞,使细胞内水势升高,细胞吸水、胀破,导致溶血。但没有专门的通道,所以溶血时间较蒸馏水长。4.2.2.3 含羟基的物质乙醇、乙二醇、甘油都是脂溶性小分子,可以自由扩散进出细胞。实验中,红细胞外有相对高浓度的该类物质,大量分子顺浓度差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内渗透压高于红细胞外渗透压,水通道开放,大量水分子进入红细胞,发生溶血。但都为脂溶性物质,乙醇溶血时间短于乙二醇溶血时间,甘油溶血时间最长,是因为含有不同的羟基数和不同的分子量。一般来说,分子的分子量越小,越容易通过自由扩散作用进入细胞膜,使细胞涨破产生溶血现象;因为羟基是亲水基团,细胞膜中间为亲脂层,不易通过细胞膜,所以,对于脂溶性分子,羟基数越多,脂溶性越弱,越难发生溶血现象。4.2.2.4 葡萄糖红细胞摄取葡萄糖的方式是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实验中,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但随后很快被红细胞代谢,为红细胞提供能量,不会引起红细胞内渗透压的显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含参考答案
- 采薇的语言鉴赏与历史背景探讨:语文教学教案
- 时间巧安排课件
- 一支好香烟500字(11篇)
- 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400字(7篇)
- 时事政务知识培训课件
- 请跟我来学校250字(15篇)
- 早餐培训面点师课件模板
- 观后感白芳礼的观后感900字(7篇)
- 纪检15严禁课件
- 医院医学院医疗机构培训《烧伤病人护理教学查房》课件
- 家政服务协议书范本
-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成人手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3 2
- NB-T 10435-2020 电动汽车快速更换电池箱锁止机构通.用技术要求
- 学历认证授权委托书样本
-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汇编
- (高清版)JTGT 3360-01-2018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 gcp机构办公室工作计划
- 旅游学概论(郭胜 第五版) 课件 第1、2章 旅游学概述、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 1.1.3茶云纹叶枯病识别与防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