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秋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文复习题2_第1页
xx秋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文复习题2_第2页
xx秋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文复习题2_第3页
xx秋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文复习题2_第4页
xx秋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文复习题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XX 秋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文复习题 2 第六单元复习 2 观潮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京尹()雷霆()艨艟()()奔腾()乘骑()如履平地()倏尔()一舸无迹()善泅者()罗绮()倍穹()僦赁()()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方其远出海门() 吞天沃日() 则一舸无迹()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则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倏尔黄烟四起()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玉城雪岭际天而 来()() 4.翻译下列句子。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2 / 5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湖心亭看雪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 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更定 湖中人鸟声俱绝 余拿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客此 及下船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5.“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3 / 5 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6.“ 独往湖心亭看雪 ” 一句中 “ 独 ” 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 天与云与山与水 ” 连用三个 “ 与 ” 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诗四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草盛()荒秽()草木长()燕()然 候骑()鸡豚()叩()门萧()关 4.填写诗句。 ,带月荷锄归。 衣沾不足惜,。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山随平野尽,。,云生结海楼。 ,柳暗花明又一村。,衣冠简朴古风存。 二、阅读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回答诗后问题。 (二)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 / 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9.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诗。 10.本诗首联交代了和。 11.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 (三)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14.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15.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 17.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 什么感情? (四) 游山西村 5 / 5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8.全诗紧扣一个 “” 字,按推移展开叙述。 19.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