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模拟试卷1.doc_第1页
文学史模拟试卷1.doc_第2页
文学史模拟试卷1.doc_第3页
文学史模拟试卷1.doc_第4页
文学史模拟试卷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学史(下)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请写在答题纸上)1首先把边塞军旅生活写到词里、给词意、词风带来新内容与新精神北宋词人的是(C )。A晏殊 B欧阳修 C范仲淹 D张先2在(C )作家的手中,词的体制始备。A范仲淹 B欧阳修 C柳永 D晏几道3在苏门文士中,(D )是最为出色的词人,“愁”是其词最常见的主题。A柳永 B苏轼 C辛弃疾 D秦观4词作被后人誉为“易安体”的词人是(A )。A李清照 B黄庭坚 C苏轼 D王安石5(D )是第一个以“四声”入词的大家。A秦观 B黄庭坚 C晁补之 D周邦彦6诗作被称为“诚斋体”的宋代诗人是( C )。A范成大 B陆游 C杨万里 D刘克庄7提出“诗穷而后工”诗歌理论的作家是(B )。A王安石 B欧阳修 C苏轼 D刘克庄8元杂剧后期演出的中心是( B )。A汴梁 B临安 C大都 D扬州9元杂剧赵氏孤儿的作者是( A )。A纪君祥 B白朴 C马致远 D乔吉10白朴创作的一部喜剧是( A )。A墙头马上 B梧桐雨 C汉宫秋 D望江亭11(A )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A西厢记 B刘知远 C天宝遗事 D白兔记12明代“吴中四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是( B )。A杨基 B高启 C张羽 D徐贲13明代寓言体散文创作成就突出的作家是( A )。A刘基 B高启 C杨溥 D汤显祖14王世贞属于( A )作家。A前七子 B后七子 C唐宋派 D公安派15晚明散文的最后一位大家和集大成者是( B )。A徐渭 B张岱 C陈继儒 D冯梦龙16( C )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传奇小说的崛起。A警世通言 B喻世明言 C剪灯新话 D剪灯余话17徐渭四声猿包括狂鼓史、翠乡梦、雌木兰和( D )四个短剧。A中山狼 B宝剑记 C香囊记 D女状元18侯方域是( A )中的人物。A桃花扇 B浣纱记 C牡丹亭 D宝剑记19( C )是把魏良辅新昆山腔搬上戏曲舞台的第一部作品。A宝剑记 B鸣凤记 C浣纱记 D清忠谱20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词人是( A )。A纳兰性德 B朱彝尊 C陈维崧 D周济二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1西昆体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2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其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章回小说的形式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回目由不对仗发展成对仗,由单句发展成双句。 3诸宫调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流行的说唱体文学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 4诗界革命:诗界革命,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三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1苏轼“以诗为词”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具体表现在:第一、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第二,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第三,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苏轼的词,往往不协音律。第四,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传统词往往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情从景出,情景交融,苏词打破传统程式,既有借景抒情之作,更多的则是随机应变,变化莫测,无一定之规,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 第五,语言上,高度诗化。主要表现在:大量用典、词汇多从经典著作中来;大量运用流年、人生、人间、天涯、尘凡、光阴、浮生、浮世、今古、世路、劳生等抽象的词汇,将读者的思绪从对经验范围内的具体的生活感受引向抽象的思索;大量运用数量词如千古、千里、千骑、千家、万事、千顷、万里、百年、三万六千场等。 2台阁体产生与流行的原因主要有哪些?首先与作家的生活遭际有关。这些馆阁重臣身居要职,处境优裕,容易产生歌颂圣、美化生活的创作意向。同时,相对封闭与狭窄的上层官僚生活,限制了台阁体作家的生活视野,导致作品内容的单一与贫乏。其次与特定的社会环境有。永乐以来,明王朝经过初期整体调治,政权相对稳定,国力渐趋强盛,所谓“海内晏安,民物康阜” (杨荣杏园雅集图后序),社会呈现出比较安定繁荣的局面,给台阁体营造了一种创作的氛围。最后与明初的政治形势有关。朱明王朝在建立的初期,就全面实行了整饬措施,其中包括对文人加强政治上的箝制。到了永乐年间,明初统治集团所实行的高压政策继续发挥着威力,明成祖朱棣上台之后,更加抓紧政治文化上的控制,限制士人思想自由。这些文化政策对文人起着震慑的作用,使他们不敢去正视和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抒发个人思想激情。 3简述关汉卿杂剧的主要内容?关汉卿杂剧的主要内容主要为三类: 第一类是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如著名的窦娥冤,此作品是其悲剧代表作,被列入世界大悲剧之中,反映了人们的斗争精神,控诉社会黑暗。 第二类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那些貌似强大的坏人,在聪明的对手面前,一个个被簸弄得象泄了气的皮球,因此作品也带有更多的喜剧意味。其中以救风尘为最有代表性。 第三类是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以单刀会的成就为最突出。剧中主角关羽的出场在第三折,但第一、二折已通过乔国老和司马徽的口渲染了他的英雄业绩和盖世威风,造成了强烈的戏剧气氛。四论述题(30分,每小题15分。选择其中二题回答,多答不给分)1试述欧阳修散文的主要内容和对宋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主要内容:欧阳修一方面主张道胜文至,认为“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承认“道”对文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又认为,文章之“道”并不仅仅局限于古圣贤之道,而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列入“道”中,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的行为。同时,认为文章的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反对韩愈等人的奇险怪诞,主张平易。对宋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一、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 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从柳开、穆修到石介,复古主义的文论都有重道轻文、甚至完全把文学看作道统之附庸的倾向。欧阳修则与之不同,他对文与道的关系持有新的观点。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答李诩第二书)其次,欧阳修文道幷重。此外,他还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这种文道幷重的思想有两重意义: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的地位。二、欧阳修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1、柳开等人以韩愈相号召,主要着眼于其道统,而欧阳修却重于继承韩愈的文学传统。 2、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他幷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韩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 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三、散文创作的成就(一)功能的加强和题材的完备 1、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它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幷至。 在欧阳修笔下,散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也得到了高度的有机融合。 2、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除了古文之外,辞赋和四六也是他擅长的文体。 首先,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其名作如秋声赋。 其次,欧阳修对四六体也进行了革新。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欧阳修的创作使散文的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二)平易纡徐的文风 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例如醉翁亭记的开头一段。 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2试述姜夔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姜夔词的思想内容:(1) 抒发流落江湖的感受, 如扬州慢抒写黍离之悲, 表达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心情。(2) 另一类较具情致的词作,是描写他与情人知己的感遇相思。如踏莎行(3) 他还有不少咏物之作精于描摹。其中咏梅的暗香疏影二篇。姜夔词的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善于运用暗喻、联想等艺术手法,吸收了婉约派词的深微细腻的表现方法,还从晚唐与江西诗派的清丽而富有哲思的诗风中受到启发,从而创造出清丽幽深的意境。如 扬州慢 、 暗香 、 疏影 等。其次,姜夔精于音律,其词也极富音乐美。在姜夔的词集中,有 17 首自注工尺谱。他善于修改旧曲,自度新曲,都以音律和谐为原则。其自度曲中如扬州慢、暗香、疏影、长亭怨慢等,今天读来,仍觉音律和谐,句式张驰有度,舒卷自如。姜夔词多用拗句、拗调,易于营造清峻挺拔的词境,与花间派和婉约词的温软平熟的词境有很大不同。另外,姜夔词在用字炼句方面十分讲究,上面引述的作品即是很好的说明,另如 “ 无奈苕溪月,又唤我扁舟东下 ” 探春慢 ( 衰草愁烟 ) , “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 点绛唇 (燕雁无心),都富有清丽幽婉、挺拔俊洁的特点。3试论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与艺术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它的思想倾向就是拥“刘”反“曹”。中国古代的通俗文艺、对于“正”与“邪”的分辨大抵是截然分明的。三国演义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书中代表“正”的一方是蜀汉,以刘备最为突出;代表“邪”的一方是曹魏,以曹操最为突出。这是三国故事很久以来就形成的倾向,只是在小说中表现得更充分。比较简明地分辨“正”、“邪”,其实是通俗文艺很难避免的,因为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容易了解历史人物,对历史作出一种道德化的解释;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和读者的感情投入。所谓“正”的一方,对欣赏者而言就是“我方”。苏轼记“薄劣小儿”闻刘备败则忧而出涕,普通成年人的感情其实也与此类似。在三国的三方中,怎样来分辨“正”、“邪”,则是由一种尊崇“正统”的封建道德观决定的。历史上的曹操,本来是一个蔑视传统伦理的“奸雄”式人物,他虽然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却不大容易在传统道德标准中得到肯定;刘备虽然没有太大的政治成就,却因为他与汉皇室的一点可疑的血统关系,更容易被树立为正面人物。由此来分辨正邪,体现出皇权神圣的意识。不过,小说通过对曹操的残暴奸诈的描绘和对刘备的宽厚仁爱的赞扬,也表现出作者、也是民众的对于“仁政”的向往。小说中写刘备从当阳撤退时,虽形势危急,仍不肯抛弃跟随他而行的十几万百姓,诸如此类的情节,与其说是敷演史实,毋宁说是写出了老百姓的希望。与封建正统道德同时存在的,是民间的尤其是市井的“义”的道德,这与水浒传的情形颇为相似。“义”本来是一个浮泛的道德概念,但民间所说的“义气”,则有它的专指。它特别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助以及知恩图报的原则。在农业社会中,由血缘所形成的宗法关系高于一切,而在市井社会,很多活动超越了狭小地域以及家庭、宗族的范围,“义气”就显得特别重要。旧时江湖帮会特别重视“义气”,原因就在于它能帮助建立强有力的共同利害关系。三国演义从一开始写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就开始拿市井道德与封建正统道德相结合来解释历史与政治。三人名为君臣,实为兄弟。关羽更是“义气”的化身,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为曹操的高官厚禄所动,最终演出“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的壮举,体现了“结义”的关系一旦形成就不可违逆的道德原则。但赤壁之战中关羽奉命扼守华容道,却又因为曹操旧日有恩于他而放了曹操一条生路,这又是“义气”的另一种表现,即受人之恩不可不报。实际上,这是尊重利益交换的道德准则。小说中所描写的这一切,在高层政治中实际是不可能存在的。但这样写,对于市井读者却有很强烈的吸引力,因为这种道德是他们在生活中所尊尚的。关羽的形象后来被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在民间受崇拜的程度,远远超过孔夫子。这固然与统治者要求人民效忠有关,却也离不开民间从自身的观念出发的理解。 “义”本义为“宜”,即“正当”的意思。当然,三国演义不只是、而且主要不是什么道德教材。它在向广大的粗具文化的读者提供娱乐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从而扩大了人们精神生活的范围。三国本来是一个风云变幻、豪杰辈出的时代;由三方鼎立而彼此间组合分化、勾心斗角所形成的关系,较之双方对峙(如南北朝)或多方混战(如战国),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复杂性,能够充分而又清楚地显现政治作为利益斗争的手段的实际情状。 当小说对这种历史情状作出较真实的描述时,道德化解释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它的力量,而给人们以一种更深刻的对于历史的认识。与此相关联的是,小说大量传播了在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智慧。诸葛亮可以算是三国演义中智慧人物的代表,他在无论何种复杂的情况下,都能审时度势,掌握大局;在无论多么危急的情况下,都能运用巧思,转危为安。与诸葛亮不相上下的智慧人物是曹操。虽然他的智慧通常表现为反道德的“奸诈”,但对于读者来说,在完成表面的道德评判之后,这种智慧仍然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另外,周瑜和司马懿,也是小说中以谋略机变见长的人物。运用智慧的故事,在阅读上有其特殊的紧张感和愉快感,同时又有实用的价值。这也是三国演义吸引读者的重大原因。不但古代的造反者常以此书为政治和军事斗争的课本,今日在国外,还有许多人从中寻找可用于“商战”的技巧。三国演义的艺术: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象、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4桃花扇对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桃花扇对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首先,桃花扇的爱情描写与政治斗争描写的巧妙结合,是我国古代爱情戏的新发展。我国古代爱情戏很多,但其中反映政治内容的很少。西厢记和牡丹亭有反封建礼教的意义,但没有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更没有反映社会政治斗争,这是由其题材决定的。浣纱记试图通过爱情纠葛来反映政治斗争,但范蠡与西施的爱情并没有贯串全剧,爱情纠葛与吴越两国争斗无内在的必然联系,只不过是在政治斗争中穿插了两人的爱情。长生殿一方面歌颂李隆基、杨贵妃的爱情,一方面又批判他们荒淫误国,着重表达“垂诫来世”的思想。爱情与政治,两者之间不是相互结合,而是相互削弱。真正将政治与爱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只有桃花扇。桃花扇中男女的悲欢离合牵动着政治斗争,政治斗争又促进了悲欢离合,两者结合得十分密切。侯方域与李香君之间由合到离,由离到合,都是政治原因造成的。这样,剧作把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同南明王朝的兴亡紧密地结合起来,表现了复杂的社会政治生活,两者互为因果,融为一体,这是桃花扇剧作的高明处,也是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