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单元测试题2份(湘教版附答案)_第1页
xx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单元测试题2份(湘教版附答案)_第2页
xx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单元测试题2份(湘教版附答案)_第3页
xx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单元测试题2份(湘教版附答案)_第4页
xx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单元测试题2份(湘教版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6 XX 高一地理必修 1 第 2 章单元测试题 2 份(湘教版附答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文 章来源 m单元检测 (二 )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时间: 90 分钟 分值: 100 分 ) 一、选择题 (50 分 ) 青岛的崂山山脉形成于燕山造山运动时期,山海相连,雄伟壮观。崂山的山脉主要以花岗岩为主,花岗岩地貌景观独具特色,山体呈垂直节理发育,球状风化明显。结合以下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回答 1 2 题。 1图中各数字和字母代表的地质作用及岩石,属于崂山花岗岩和变质作用 的字母编号分别是 ( ) A B 和 B A 和 c B 和 D A 和 2关于花岗岩球状风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B属于图中 环节表示的地质作用 c属于内力作用 2 / 16 D属于外力作用 1 2.解析 第 1 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可推断 A 为岩浆岩、 B 为变质岩, 均表示重熔再生, 表示冷却凝固, 表示外力作用, 表示变质作用。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故 D 项正确。第 2 题,花岗岩球状风化是指在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花岗岩体棱角处先消失,表面逐渐 变光滑的一种现象。 答案 “ 岱崮地貌 ”( 如图 )是山东省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 “ 方山 ” ,该山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据此完成 3 4 题。 3该山区的岩石主要是 (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解析 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在四个选项中,只有石灰岩为沉积岩。 答案 B 4结合景观图判断 “ 岱崮地貌 ” 形成的地质过程 ( ) A沉积 岩层的断裂作用 B岩浆沿地壳缝隙喷出地表 c沉积 抬升 外力侵蚀 3 / 16 D沉积 固结成岩 变质作用 解析 “ 岱崮地貌 ” 具有陡直的陡崖,说明有断层发育,即该景观是先沉积后断裂出现的。 答案 A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 5 6 题。 5图示断层形成过程中,上盘岩体从远处推移过来,覆盖在下盘岩体之上。甲山谷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 A岩层断裂 垂直上升 推移覆盖 外力侵蚀 B垂直上升 岩层断裂 水平挤压 推移覆盖 c水平挤压 岩层断裂 推移覆盖 外力沉积 D水平挤压 岩层断裂 推移覆盖 外力侵蚀 解析 图中下覆岩有明显弯曲,最有可能是水平岩层受挤压后产生的弯曲,之后发生断裂形 成断层;比较甲山谷两侧岩层分布,可以发现山谷处于断层的上覆部分,谷中岩层缺失与外力侵蚀作用有关。 答案 D 6某地质勘探队从乙山顶向地下深处打井,竟然发现在不同的深度分布着相同的岩层。这些岩层是 ( ) A B c D 解析 地壳运动可以改变岩层的分布,乙山处于断层之上由4 / 16 岩层组成,而该山底部断层之下岩层分布呈水平状态,岩层的完整性没有受到影响,仍然存在这四种岩层。 答案 c 读图,完成 7 8 题。 7图中河流 a、 b、 c 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解析 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外力作用依次是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答案 A 8图中 c 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 ) A瀑布 B洪积扇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解析 河流入海口处往往形成三角洲平原。 答案 c XX 年 12 月 3 日,北京被大雾笼罩,造成首都机场多次航班延误。据此完成 9 10 题。 9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 接悬浮于大气中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5 / 16 散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于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10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c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9 10.解析 第 9 题,雾是水汽遇冷凝结于悬浮物质之上的现象。雾的形成需要空气遇冷,水汽凝结,因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雾的形成, A、 B 项错 误;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 c 项错误。第 10 题,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大雾使大气透明度降低,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空气的能见度降低。 答案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现象、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下图为某模式图,读图回答 11 12 题。 11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 处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 6 / 16 c净化和增湿 D减湿和减温 12若该图为世界大洋环流中的副热带环流, S 线代表纬线,则 ( ) A洋流 对沿岸气候有降 温减湿作用 B洋流 为西风漂流 c洋流 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 为赤道逆流 11 12.解析 第 11 题, 表示郊区的空气流向城区,在 处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可起到降温、增湿和净化的作用。如果不在 处植树造林,会使城区的污染空气再由近地面返回城区,造成城区的二次污染。第 12 题,图示大洋环流为副热带环流,且呈逆时针,则此环流圈位于南半球,洋流 为南赤道暖流,洋流 为西风漂流,洋流 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洋流 为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答案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 示意图。读图完成 13 14 题。 13 P 地的气候特点是 ( ) 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 14 Q 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 ) 7 / 16 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干冷的中纬西风 c干冷的极地东风 D冷湿的极地东风 13 14.解析 第 13 题, P 地地处 30N ,且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联系地中海气候可知此时为夏季,气候特点为炎热干燥。第 14 题, Q 地地处 60N ,其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中纬西风吹来的暖湿气流。 答案 下图示意某年 11 月上海市连续四天的天气状况,读图回答15 16 题。 11 月 9 日 11 月 10 日 11 月 11 日 11 月 12 日 多云 13 24 阴 12 17 大雨 11 16 晴 5 17 月 11 日的降雨类型可能是 ( ) A对流雨 B台风雨 c锋面雨 D地形雨 8 / 16 解析 比较 11 月 9 日和 11 月 12 日两天气温的差异,可以发现经过 10 日的阴天和 11 日大雨天气之后, 12 日的气温明显下降,推测该次降水与冷锋活动有关,故 11 月 11 日的降雨类型可能是锋面雨。 答案 c 16若图中天气状况受某天气系统影响,则该天气系统对当地的影响有 ( ) A沙尘肆虐 B气压降低 c引发洪涝 D提高空气质量 解析 由上题解析可知该天气系统是冷锋,冷锋过境常伴有大风、降水等天气现象,其影响有气压升高、温度降低等。大风、降水等天气过后空气质量会有所提升。 答案 D 读某日 10 时世界某地区等压线 (单位: hPa)分布图,回答17 18 题。 17此时, m 地近地面吹 (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解析 图中 m 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左侧 (即偏西方向 ),又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形成东南风。 答案 D 9 / 16 18若图中虚 线为锋面,则此时 N 地的天气状况是 ( ) A阴雨绵绵 B晴朗少雨 c暴风骤雨 D大雪纷飞 解析 图中 N 地位于冷锋前,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少雨。 答案 B 读江苏省常年各月雾日数和霾日数变化图,回答 19 20 题。 19有利于雾霾天气形成的条件是 ( ) 冷锋活动频繁 大气层结稳定 空气湿度大 气温剧增 A B c D 解析 在大气层结稳定的状态下,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易形成雾霾;由于空气湿度大,霾易与雾结合在一起;冷锋活动频繁及气温剧增均有 利于雾霾消散。 答案 B 20每年 11 月份是江苏雾霾天气多发的时段,其原因最可能是 ( ) 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B石化企业排放废气增多 10 / 16 c交通工具数量猛增 D地面燃烧秸秆 解析 苏北地区秸秆燃烧使空气中悬浮颗粒、固体杂质增多,这些污染物质与水结合在一起,形成雾霾天气。 答案 D 如图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 21 22题。 21麦哲伦海峡是为纪念麦哲伦首次带领船队通过而得名的。麦哲伦船队于 1520 年 10 月至 1520 年 11 月通过该海峡时,航行的情况是 ( )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顺水 解析 据图及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海峡位于 50S 附近区域,常年受盛行西风及西风漂流影响。因此,总体看,麦哲伦船队自东向西通过该海峡时为逆风逆水航行。 答案 B 22麦哲伦通过麦哲伦海峡后,在太平洋中航行了 110 天,期间风平浪静,因而感叹 “ 这真是一个太平的海洋 ” ,太平洋名称由此而来。下列有关此期间 “ 太平 ”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此时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北温差小,风力小 此时南11 / 16 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北温差小,风力小 部分航段位于赤道附近区域, 风浪小 西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比常年偏低,气旋活动减少,风浪小 A B c D 解析 通过麦哲伦海峡后的 110 天,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差小,风浪小;读图可知,部分航段位于赤道附近区域,赤道附近受低气压控制,又称赤道无风带,所以风浪小。冬季南北温差大,风浪会更大。赤道附近因地转偏向力极小,所以基本没有气旋活动, 描述错误。 答案 c 读 北 半 球 某 地 等 值 线 示 意 图 ( 如图 ) , 图 中 数 值 。据此回答 23 25 题。 23若该图为等压 线示意图,则在 a、 b、 c、 d 四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 ) A aB b c cD d 24若该图为等压线示意图, b 点的风向和 ad 虚线所示的天气状况可能为 ( ) A北风,晴朗干燥 B西风,阴雨天气 c北风,阴雨天气 D西风,晴朗干燥 12 / 16 25若该图为等风速线示意图,则图中 a、 b、 c、 d 四点风速由大到小的排序为 ( ) A abcdB dcba c dabcD cbad 23 25.解析 若该图 为等压线示意图,从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 d 处等压线最密,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也最大。 b 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南,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会形成北风; ad 处等压线由数值大的弯向数值小的,为高压脊,故会出现晴朗干燥的天气。若该图为等风速线示意图,由题干中 及 a、b、 c、 d 在图中的位置可判断风速的大小关系。 答案 二、综合题 (共 50 分 )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 分 ) (1)推断图中锋面的类型及受该锋面影响地区的天气特征。 (2)分析甲 处的地貌形态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指出甲、乙、丙三处中受侵蚀作用最强的一处,分析其原因。 (3)假如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简述我国东南季风增强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锋面为暖锋,受暖锋影响的地区会有连续性降水。第 (2)题,甲处为向斜,向斜13 / 16 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易形成山岭。乙处受到的侵蚀作用最强,结合地形和水的作用分析原因。第 (3)题,东南季风增强时,降水增多,河流搬运能力增强,同时地下水位上升。 答案 (1)锋面类型:暖锋。天气特征:连续性降水。 (2)甲地地貌 形态为山岭。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乙处受侵蚀作用最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裂隙发育,常被侵蚀成谷地,水在该处的侵蚀作用较强。 (3)水汽输送量增大,降水增多;河流搬运能力增强;地下水位升高。 27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 (1)此时, 两处表层海水整体上的流向分别是 _、_。 (2)图中气压状况对大气环流会产生哪些影响? (3)甲地处于沿海,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分布着大片荒漠。试述其原因。 印度的班加罗尔、金奈、海得拉巴在英国殖 民地时期就被称为三大科技城。如今依靠国家长远的战略决策,基于完善的软件人才培育系统,独特的海外印侨祖居地背景,在班加罗尔的带动下,这三大城市形成了计算机软件业的 “ 金三角 ” (4)试分析印度计算机软件业 “ 金三角 ” 形成的条件。 14 / 16 解析 第 (1)问, 处是波斯湾与阿曼湾之间的霍尔木兹海峡,由于海水的盐度差异,存在密度流,表层海水整体上由东向西流; 处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整体上由西向东流。第 (2)问,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图示地区形成了亚洲低压,切断了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并形成了西南季风。第 (3)问,可从 大气环流 (主要是风向 )、气压带分布等方面分析甲地降水少的原因。第 (4)问。可从工业基础、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由东向西 由西向东 (2)图示地区形成的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切断了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使副热带高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并吹向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3)夏季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或与海岸平行,气流干燥;受夏季风影响形成的沿岸离岸洋流,该洋流对附近陆地有明显的降温减湿作用;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4)国家政策支持;技术、人才优势明显;资金来源丰富;工业基础好,工业集聚效应明显。 28图 为我国某地自然环境示意图,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8 分 ) (1)读图 判断,该地属于 _气候。 15 / 16 (2)形成 A 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