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考化学二轮物质结构与性质(自选模块)复习资料_第1页
xx高考化学二轮物质结构与性质(自选模块)复习资料_第2页
xx高考化学二轮物质结构与性质(自选模块)复习资料_第3页
xx高考化学二轮物质结构与性质(自选模块)复习资料_第4页
xx高考化学二轮物质结构与性质(自选模块)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7 XX 高考化学二轮物质结构与性质(自选模块)复习资料 本资料为 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考纲要求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表示常见元素( 1-36号)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电负性的概念及其周期性变化规律,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根据原子外围电子排布特征对元素周期表进行分区的方法。 2.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 1)了解离子键的形成,了解典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类型。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形成,了解共价键的类型和特征,了解共价键的极性。了解配位键的概念。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理解键能与化学反应热之间的关系。( 3)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影响金属键强弱的主要因素。( 5)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了解分子间作2 / 37 用力的常见类型(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了解分子晶体的特征。 考点一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优先占据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如 Ge: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 2 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3)洪特规则: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2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按电子排入各电子层中各能级的先后顺序,用能级符号依次写出各能级中的电子数,同时注意特例。 如: 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 (2)简化电子排布式 “ 稀有气体 价层电子 ” 的形式表示。 如: cu: Ar3d104s1 (3)轨道表示式 用方框表示原子轨道,用 “” 或 “” 表示自旋方向不同的电子,按排入各电子层中各能级的先后顺序和在轨道中的3 / 37 排布情况书写。 如 S: 1 XX新课标全国卷 , 37(2)基态 Fe 原子有_ 个未成对电子。 Fe3的电子排布式为 _。可用硫氰化钾检验 Fe3,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为 _。 答案 4 1s22s22p63s23p63d5 或 Ar3d5 血红色 解析 基态 Fe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r3d64s2,其中3d 轨道有 4 个轨道未充满,含有 4 个未成对电子。 Fe 原子失去 4s 轨道的 2 个电子和 3d 轨道的 1 个电子形成 Fe3,则其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5或 Ar3d5。检验 Fe3时, Fe3与 ScN形成配合物而使溶液显血红色。 2 XX江苏, 21(A) (1)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_。 答案 Ar3d10或 1s22s22p63s23p63d10 解析 cu 的原子序数为 29,根据洪特规则特例: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 (如 p6和 d10)、半充满 (如 p3和 d5)和全空 (如 p0 和 d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4 / 37 因此 cu 原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 cu核外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 3 XX安徽理综, 25(1)Na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_周期第 _族; S 的基态原子核外有 _个未成对电子;Si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_ _。 答案 三 A 2 1s22s22p63s23p2或 Ne3s23p2 解析 Na 元 素 基 态 原 子 的 核 外 电 子 排 布 式 为1s22s22p63s1,则 N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 A 族。S 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4,其中3p 轨道有两个未成对电子。 Si 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2 或 Ne3s23p2。 4 XX四川理综, 8(1)Xy2 是红棕色气体, y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_。 答案 1s22s22p4 5 XX福建理综, 31(1)基态硼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_。 答案 1s22s22p1 解析 B 的原子序数为 5,故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5 / 37 1s22s22p1。 6 XX浙江自选模块, 15(1)节选 31Ga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_。 答案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7 XX新课标全国卷 , 37(1)Ni2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_。 答案 “ 两原理,一规则 ” 的正确理解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泡利不相容原理,若违背其一,则电子能量不处于最低状态。 易误警示 在写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时,常出现以下错误: (1)(违反能量最低原理 ) (2)(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 ) (3)(违反洪特 规则 ) (4)(违反洪特规则 ) 2同能级的轨道半充满、全充满或全空状态的原子结构稳定 6 / 37 如 np3、 np6 cr: 3d54s1 mn: 3d54s2 cu: 3d104s1 Zn: 3d104s2 考点二 元素的电离能和电负性 1元素的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 I1 表示,单位为 kjmol 1。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 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 ns1到 ns2np6 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说明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 A 族、第 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如 Be、 N、mg、 P。 7 / 37 (3)元素电离能的应用 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电离能越小,金属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 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如果某元素的 In 1In,则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 n 价,如钠元素 I2I1,所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 2元素的电负性 (1)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电负性: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叫做该元素的电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现减小的趋势。 (2) 1 XX新课标全国卷 , 37(1)改编 在 N、 o、 S 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_。 答案 N 2 XX四川理综, 8(1)已知 Z 基态原子的 m 层与 k层电子数相等,则 Z 所在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主族元素8 / 37 是 _。 答案 cl 解析 第三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主族元素为 cl 元素。 3 XX新课标全国卷 , 37(2)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 A、 B、 c、 D 中, A 和 B 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只有 1 个,并且 A和 B的电子数相差为 8;与 B 位于同一周期的 c 和 D,它们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 4 和 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 2。 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_,电负性最大的是 _(填元素符号 )。 答案 k F 4 XX山东理综, 32(3)第一电离能介于 B、 N 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 _种。 答案 3 5 (XX安徽理综, 25 改编 )已知 Z 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3s23p1, W 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 28,中子数为 14。 则: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_周期第 _族。 (2)Z的第一电离能比 W 的 _(填 “ 大 ” 或 “ 小 ”) 。 答案 (1)三 A (2)小 6 XX山东理综, 32(1)下列曲线表示卤族元素某9 / 37 种性质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_。 答案 a 7 XX福建理综, 31(1)依据第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参照下图中 B、 F 元素的位置,用小黑点标出 c、 N、 o 三种元素的相对位置。 答案 考点三 微粒作用与分子性质 1共价键 (1)共价键的类型 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 键和 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2)键参数 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 1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10 / 37 共价键越稳定。 键角:在原子数超过 2 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键长越短,键能越 大,分子越稳定。 (3) 键、 键的判断 由轨道重叠方式判断 “ 头碰头 ” 重叠为 键, “ 肩并肩 ” 重叠为 键。 由共用电子对数判断 单键为 键;双键或三键,其中一个为 键,其余为 键。 由成键轨道类型判断 s 轨道形成的共价键全部是 键;杂化轨道形成的共价键全部为 键。 (4)配位键 孤电子对 分子或离子中没有跟其他原子共用的电子对称孤电子对。 配位键 a配位键的形成:成键原子一方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提供空轨道形成的共价键; b配位键的表示:常用 “” 来表示配位键,箭 头指向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如 NH 4 可表示为,在 NH 4 中,虽11 / 37 然有一个 N H键形成的过程与其他 3个 N H键形成的过程不同,但是一旦形成之后, 4 个共价键就完全相同。 配合物 如 cu(NH3)4So4 配位体有孤电子对,如 H2o、 NH3、 co、 F、 cl、 cN等。中心原子有空轨道,如 Fe3、 cu2、 Zn2、 Ag等。 2分子性质 (1)分子的极性 分子构型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 类型实例键的极性空间构型分子极性 X2H2、 N2非极性键直线形非 极性分子 XyHcl、 No极性键直线形极性分子 Xy2(X2y)co2、 cS2 极性键直线形非极性分子 So2极性键 V 形极性分子 H2o、 H2S极性键 V 形极性分子 Xy3BF3 极性键平面三角形非极性分子 NH3极性键三角锥形极性分子 Xy4cH4、 ccl4 极性键正四面体形非极性分子 (2)溶解性 12 / 37 “ 相似相溶 ” 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若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 相似相溶 ” 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如乙醇和水互溶, 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3)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无机含氧酸可写成 (Ho)mRon,如果成酸元素 R 相同,则 n 值越大, R 的正电性越高,使 R o H 中 o 的电子向 R 偏移,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越易电离出 H,酸性越强,如 HcloHclo2 Hclo3 Hclo4。 3范德华力、氢键、共价键的比较 范德华力氢键共价键 作用粒子分子或原子 (稀有气体 )氢、氟、氮、氧原子 (分子内、分子间 )原子 特征无方向性、无饱和性有方向性、有饱和性有方向性、有饱和性 强度比较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 影响强度的因 素 随着分子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对于 A HB , A、 B 的电负性越大, B 原子的半径越小,氢键键能越大成键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13 / 37 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影响物质的熔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如 F2 cl2 Br2 I2, cF4 ccl4 cBr4 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如熔沸点: H2o H2S, HF Hcl, NH3 PH3 影响分子的稳定性 共价键键能越大,分子稳定性越强 1 XX新课标全国卷 , 37(3)1mol 乙醛分子中含有 键的数目为 _,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_。 答案 6NA cH3cooH 存在分子间氢键 2 XX新课标全国卷 , 37(3)改编 已知 a 是 H, b是 N, c 是 o, d 是 S, a 与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共价化合物中,分子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 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_(填化学式,写出两种 )。 答案 N2H4、 H2o2 3 XX浙江自选模块, 15(2)(3)(2)维生素 B1可作为辅酶参与糖的代谢,并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该物质的14 / 37 结构式为 以下关于维生素 B1的说法正确的是 _。 A只含 键和 键 B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 c该物质的熔点可能高于 NaclD该物质易溶于盐酸 (3)维生素 B1 晶体溶于水的过程中要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有 _。 A离子键、共价键 B离子键、氢键、共价键 c氢键、范德华力 D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 答案 (2)BD (3)D 4 XX安徽理综, 25(2)用 “” 或 “” 填空: 第一电离能离子半径熔点酸性 Si_So2 _Na Nacl_SiH2So4_Hclo4 答案 碳化硅 晶体硅。 3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1)分子间作用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静电作用,比化学键弱得多,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范德华力一般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而氢键则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 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氢键 )相结合的晶体,典型的有冰、干冰。其晶体结构模型及特点为 干冰冰 晶体模型 结构特点干冰晶体是一种立方面心结构 每 8个 co2分子构成立方体,在六个面的中心又各占据 1 个 co2 分子。每个 co2分子周围,离该分子最近且距离相等的 co2 分子有12个 (同层 4 个,上层 4 个,下层 4 个 )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20 / 37 4 个紧邻的水分子,在四面体中心的每个水分子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 4 个相邻水分子相互吸引,这一排列使冰晶体中的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留有相当大的空隙。当冰刚刚融化为液态水时,热运动使冰的结构部分解体,水分子的空隙减小,密度反而增大,超过 4 时,才由于热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加大,密度逐渐减小 分子间作用力强弱和分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使物质熔化和汽化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熔沸点越高。但存在氢键时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往往反常地高。 (3)NH3、 H2o、 HF 中由于存在氢键,使得它们的沸点比同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反常地高。 影响物质的性质方面:增大物质的熔沸点,增大物质的溶解性。表示方法: X Hy(N 、 o、 F),一般都是氢化物中存在。 4金属键 金属晶体 (1)金属键: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运用自 由电子理论可解释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晶体中的微粒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碰撞传递热量晶体中各原子层相对滑动仍保持相互作用 21 / 37 (2) 金属晶体:通过金属键作用形成的晶体。 金属键的强弱和金属晶体熔沸点的变化规律: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熔点:NamgNakRbcs。金属键的强弱可以用金属的原子化热来衡量。 5分子晶体、原子 晶体、离子晶体与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以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晶体类型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 结构微粒原子分子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阴、阳离子 微粒间作用 (力 )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复杂的静电作用离子键 熔沸点很高很低一般较高,少部分低较高 硬度很硬一般较软一般较硬,少部分软较硬 溶解性难溶解相似相溶难溶 (Na 等与水反应 )易溶于极性溶剂 导电情况不导电 (除硅 )一般不导电良导体固体不导电,熔化或溶于水后导电 实例金刚石、水晶、碳化硅等干冰、冰、纯硫酸、 H2(S)等Na、 mg、 Al等 Nacl、 caco3、 NaoH 等 6.物质熔沸点的比较 (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22 / 37 (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原子晶体: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 熔点:固态物质 液态物质; 沸点:液态物质 气态物质。 1 XX新课标全 国卷 , 37(3)(4)cu2o 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 4 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 _个铜原子。 答案 16 2 XX江苏, 21(A) (5)cu2o 在稀硫酸中生成 cu和 cuSo4。铜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铜晶体中每个铜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铜原子数目为 _。 答案 12 3 XX浙江自选模块, 15(1)节选 某种半导体材料由 Ga 和 As 两种元素组成,该半导体材料的化学式_23 / 37 _, 其晶体结构类型为 _。 答案 GaAs 原子晶体 4 XX四川理综, 8(3)Z 基态原子的 m 层与 k 层电子数相等,它与某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如下图所示,晶胞 中 阴 离 子 和 阳 离 子 的 个 数 之 比 是_。 答案 21 5 XX福建理综, 31(2)(3)氮化硼 (BN)晶体有多种相结构。六方相氮化硼是通常存在的稳定相,与石墨相似,具有层状 结构,可作高温润滑剂。立方相氮化硼是超硬材料,有优异的耐磨性。它们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2)关于这两种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_(填序号 )。 a立方相氮化硼含有 键和 键,所以硬度大 b六方相氮化硼层间作用力小,所以质地软 c两种晶体中的 B N 键均为共价键 d两种晶体均为分子晶体 (3)六方相氮化硼晶体层内一个硼原子与相邻氮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 _,其结构与石墨相似却不导电,原因是 _。 24 / 37 答案 (2)bc (3)平面三角形 层状结构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解析 (2)立方相氮化硼晶体的硬度大小与是否含有 键和 键无关,与晶体的结构有关,即立方相氮化硼晶体为原子晶体,硬度较大, a 错误;六方相氮化硼晶体与石墨晶体相似,根据石墨晶体可知其层和层之间是靠范德华力结合的,故其作用力小,质地较软, b 正确; B 和 N 都是非金属元素,两种晶体中的 B N 键都是共价键, c 正确;六方相氮化硼晶体与石墨晶体相似,属于混合型晶体,立方相氮化硼晶体为原子晶体, d 错误。 (3)六方相氮化硼晶体与 石墨晶体相似,同一层上的原子在同一平面内,根据六方相氮化硼晶体的晶胞结构可知, 1 个B 原子与 3 个 N 原子相连,故为平面三角形结构;由于 B 最外层有 3 个电子都参与了成键,层与层之间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故不导电。 6 XX新课标全国卷 , 37(4)(5)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 a、 b、 c、 d、 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 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 b 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有 3 个,c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 3 倍, d 与 c 同族; e 的最外层只有 1 个电子,但次外层有 18 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4)e和 c 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如图 1,则 e 离25 / 37 子的电荷为 _。 (5)这 5 种元素形成的一种 11 型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呈四面体结构;阳离子呈轴向狭长的八面体结构 (如图 2所示 )。 该化合物中,阴离子为 _,阳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 _;该化合物加热时首先失去的组分是_ ,判断理由是_ _。 答案 (4) 1 (5)So2 4 共价键和配位键 H2o H2o 与 cu2的配位键比 NH3与 cu2的弱 解析 (4)e 为 cu, c 为 o,由图 1 可知,晶胞中含 cu 原子为 4 个,含 o 原子为 818 1 2 个,故化学式为 cu2o, o为 2 价,则 cu 为 1 价。 (5)含有 H、 N、 o、 S、 cu5 种元素的化合物,结合课本选修 3 络合物有关知识和题目所给信息,观察中心为 1 个 cu2,周围为 4 个 NH3分子和 2 个 H2o分子,得到该化合物化学式为 cu(NH3)4So42H2o,加热时,由于 H2o 和 cu2作用力较弱会先失去。 7 XX四川理综, 11(3)Al2o3 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 AlN,其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该晶体中 Al 的配位数是26 / 37 _。 答案 4 解析 分析 AlN 晶体结构示意图,与 Al 原子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 N 原子数为 4。 8 XX福建理综, 31(2)NF3 可由 NH3 和 F2 在 cu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直接得到: 4NH3 3F2=cuNF3 3NH4F 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的 5 种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_(填序号 )。 a离子晶体 b分子晶体 c原子晶体 d金属晶体 答案 abd 解析 NH3、 F2、 NF3 都是分子晶体, cu 是金属晶体, NH4F是离子晶体。 9 XX山东理综, 32(2)利用 “ 卤化硼法 ” 可合成含 B 和 N 两种元素的功能陶瓷,下图为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则每个晶胞中含有 B 原子的个数为 _,该功能陶瓷的化学式为_。 答案 2 BN 解析 : 1 818 2,: 1 414 2 27 / 37 所以每个晶胞中含有 B 原子的个数为 2,其化学式为 BN。 10 XX新课标全国卷 , 37(2)(3)(4)(2)硅主要以硅酸盐、 _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3)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与原子之间以 _相结合,其晶胞中共有 8 个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 _个原子。 (4)单质硅可通过甲硅烷 (SiH4)分解反应来制备。工业上采用 mg2Si和 NH4cl 在液氨介质中反应制得 Si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答案 (2)二氧化硅 (3)共价键 3 (4)mg2Si 4NH4cl=SiH4 4NH3 2mgcl2 解析 (3)金刚石晶胞的面心上各有一个原子,面上的原子对晶胞的贡献是 12。 11 XX江苏, 21(A) (1)改编 元素 X 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 2。元素 y 基态原子的 3p轨道上有 4 个电子。 X 与 y 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下图所示。 在 1 个晶胞中, X 离子的数目为 _。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 答案 4 ZnS 解析 由晶胞结构可知,一个晶胞中 X 离子的数目为28 / 37 818 612 4 个。 y 在晶胞内部,共 4 个,化学式为ZnS。 专题突破练 1 (XX海南, 19 改编 ). 对于钠的卤化物 (NaX)和硅的卤化物 (SiX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SiX4难水解 B SiX4是共价化合物 c NaX易水解 D NaX的熔点一般低于 SiX4 答案 B 解析 A 项,硅的卤化物 (SiX4)的水解比较强烈,如 Sicl4 3H2o=H2Sio3 4Hcl、 SiF4 3H2o=H2Sio3 4HF,错误; B 项,硅的卤化物 (SiX4)全部由非金属元素构成,属于共价化合物,正确; c 项,钠的卤化物 (NaX)属于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错误; D 项,钠的卤化物 (NaX)是由离子键构成的,属于离子晶体, SiX4属于分子晶体,所以 NaX的熔点一般高于 SiX4,错误。 . 碳元素的单质有多种形式,下图依次是 c60、石墨和金刚石的结构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