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低影响开发设施运维技术导则(2019)_第1页
浙江省低影响开发设施运维技术导则(2019)_第2页
浙江省低影响开发设施运维技术导则(2019)_第3页
浙江省低影响开发设施运维技术导则(2019)_第4页
浙江省低影响开发设施运维技术导则(20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维护技术导则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10月前 言受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98号)文件要求,导则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及做法,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导则。本导则共分7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低影响开发设施运维管理、低影响开发设施日常巡查与养护、低影响开发设施应急响应与管理、其他设施运行维护等。本导则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浙江工业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函告浙江工业大学(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88号,邮政编码:310032),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参编人员:主编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参编单位: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杭州市西湖区市政管理所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市政设计院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嘉兴市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参编人员: 陈前虎 赵 萍 王贤萍 冯一军 程 江 叶成伟徐永宁 贾颖栋 方甫兵 周 凌 解明利 李国君 姚 吉 罗昊进 马 群 宋晓晨 郑 伟 顾其祥 黄 屹 王雅沛 孙攸莉 胥树华 陈志达 金云新 杨世涛目 录1 总则12 术语23 基本规定64 低影响开发设施运维管理94.1 管理体系94.2 管理要点95 低影响开发设施日常巡查与养护115.1 日常巡查115.2 定期检测125.3 日常养护135.4养护周期146 低影响开发设施应急响应与管理156.1 应急响应156.2 应急管理157 其他设施运行维护177.1 监测设施维护177.2 管控平台维护17附录A 低影响开发设施相关表单(推荐)19附录A-0 低影响开发设施交接基础信息表19附录A-1 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巡查内容20附录A-2 低影响开发设施日常巡查记录表21附录A-3 低影响开发设施损坏/养护记录表22附录A-4 低影响开发设施定期检测记录表23附录A-5 低影响开发设施养护标准24附录A-6 低影响开发设施养护方法26附录A-7 低影响开发设施养护记录28附录A-8 低影响开发设施养护周期29附录A-9 应急作业记录表311 总则1.0.1 编制目的为规范浙江省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运行维护,实现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和技术规范标准,结合浙江省实际,制定本导则。1.0.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中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本导则可为监管责任主体、维护管理主体及相关运维人员提供技术支撑。1.0.3 编制原则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运行维护应遵循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管养并重的原则。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证切实可行。1.0.4 与其他相关设施运行维护的协调性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运行维护应与市政设施维护、绿化养护及环卫作业相协调。1.0.5 与现行标准规范的一致性浙江省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运行维护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语2.0.1 海绵城市 sponge city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涉及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多个方面。2.0.2 低影响开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2.0.3 低影响开发设施low impact development facilities依据低影响开发原则设计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工程设施的统称,包括透水铺装、渗井、渗渠、入渗池、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下沉式绿地、屋顶绿化、干塘、湿塘、人工湿地、雨水罐、调蓄池、植被缓冲带、砂滤系统等。2.0.4 运行维护operating maintenance设施的运行、维护及管理等所有活动,包括对设施进行清理、疏通、除杂草、修理、更换等运行维护活动。2.0.5 雨水渗透 stormwater infiltration利用人工或自然设施,使雨水下渗到土壤表层以下,以补充地下水。2.0.6 雨水调蓄 stormwater detention雨水储存和调节的统称。2.0.7 绿色屋顶 green roof又称种植屋面或屋顶绿化,指在高出地面以上,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和天台、露台上由表层植物、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具有一定景观效应的绿化屋面。2.0.8 下沉式绿地 sunken green belt低于周边地面或道路的绿地的统称,本导则所指的下沉式绿地为广义下沉式绿地,包括雨水花园、生态树池、植被浅沟、生物滞留设施等。2.0.9 雨水花园 rain garden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下沉式绿地,种植灌木、花草,形成小型雨水滞留入渗设施,用于收集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净化雨水,暂时滞留雨水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2.0.10 透水铺装 pervious pavement可渗透、滞留和排放雨水并满足荷载要求和结构强度的铺装结构。根据铺装结构下层是否设置排水盲管,分为半透水铺装和全透水铺装。2.0.11 生态树池 ecological tree pool在有铺装的地面上栽种树木时,在树木的周围保留的一块没有铺装且土壤标高低于周边铺装的土地,可吸纳来自步行道、停车场和街道的雨水径流,是下沉式绿地的一种。2.0.12 植被浅沟 grass swale用来收集、输送和净化雨水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可用于衔接其他海绵城市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和排涝除险系统。主要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2.0.13 雨水湿塘 stormwater wet pond,stormwater wet basin用来调蓄雨水并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天然或人工水塘,雨水是主要补给水源。2.0.14 生物滞留设施 bioretention system, bioretention cell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2.0.15 植被缓冲带 grass buffer指坡度较缓的植被区,经植被拦截和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污染物。2.0.16 渗透管渠 infiltration trench具有渗透和转输功能的雨水管或渠。2.0.17 日常巡查 routine inspection通过巡视定期对设施(含附属设施)的结构状况、运行情况等进行查看,并判断设施状态。2.0.18 定期检测 regular monitoring定期用指定的仪器检验、测试海绵设施功能及结构的方法。2.0.19 日常养护routine maintenance对设施进行清理、疏通、除杂草、修理、更换等常规、定期的维护活动。2.0.20 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对突发公共事件后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紧急巡检、监测和调查。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2.0.21 应急管理 emergency management针对应急响应所做出的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预案培训、考核等管理行为。2.0.22 功能性检测 functional testing 对影响设施渗透能力、排水管渠过流能力等功能如沉积、障碍物、树根、浮渣、倒坡等缺陷的检测。2.0.23 结构性检测 structural testing 对影响设施结构本体,如裂缝、破裂、变形、塌陷、侵蚀、异物堆积等缺陷的检测。2.0.24 低影响开发设施监测设施 LID monitoring facilities 对水量、水质、水位、气象进行监测的设施,用以评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运行状况和实际效果。2.0.25 低影响开发设施管控平台 LID control platform综合运用在线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数学模型、网络与信息化技术、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的对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进行全过程监测的数字化平台。3 基本规定3.0.1 目标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运行维护必须建立健全运营维护管理体系,确保各类设施的正常运行,以保证达到预期功能。3.0.2 责任主体各地应根据低影响开发设施的不同类型及所在位置,明确相应的维护管理主体和监管责任主体,以保障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得到良好的运行维护。3.0.3 主要内容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运行维护包括设施的移交、日常巡查与维护、应急响应与管理、监测设施与管控平台维护等。3.0.4 养护分级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养护根据地区性质、城镇类型、地形特点、气候特征等因素,养护分级宜按照表3.4取值,并符合下列规定:1 经济条件较好,或人口密集、洪涝灾害易发的城镇,可按照表中较高等级要求进行养护;2 同一区域可以根据环境卫生情况、积水情况,局部提高养护等级。表3.4 低影响开发设施养护分级/分区城区类型城市分类中心城区重要地区中心城区非中心城区杭州、宁波A级养护B级养护C级养护其他地级市及义乌浙东沿海A级养护BC级养护C级养护浙北平原B级养护BC级养护C级养护浙西、浙中南丘陵山区B级养护C级养护C级养护县级市、县城和其他建制镇浙东沿海B级养护C级养护C级养护浙北平原BC级养护C级养护C级养护浙西、浙中南丘陵山区C级养护C级养护C级养护注:1 表中养护分级仅针对非植物部分,低影响设施内植物养护标准参考现行国家、省、地方园林养护标准,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宜进行测土施肥,且植物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生物防治;2 中心城区重要地区主要指行政中心、学校、医院、商业聚集区及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及水敏感地区等。3.0.5 交接项目建设完工验收合格后,各地区应参照现有市政基础设施移交机制,办理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移交手续,移交相应的管理主体进行养护。未办理移交手续前,应由建设主体负责设施的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避免出现运维真空期。移交资料在现有市政基础设施移交资料基础上应增加以下内容: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与竣工验收资料(包含纸质和电子版);低影响开发设施在工程交接时形成基础信息表,包括设施编号、规模、检测数据、存在问题等,并附图纸,详见附录A-0;各低影响设施移交前养护记录台账等。3.0.6 应急响应与管理应急处理时应遵循以人为本、控制事故、保护环境原则。事故处理应最大限度保证遇险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应科学迅速地组织应急处理指挥部,防止事故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应把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污染)控制到最小范围内。4 低影响开发设施运维管理4.1 管理体系各地应建立健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明确维护管理主体和监管责任主体。主体职责的划分与认定参照各地区现行市政设施养护管理规定;未明确监管责任主体的,应遵循“谁建设,谁管理”或“常规谁管理、低影响开发设施谁管理”的原则进行职责认定。有条件的城市可建立低影响开发设施养护、市政设施维护、绿化养护及环卫作业等“综合管养”的管理体系;根据雨水径流“源头过程末端”管控全过程,建立涉及低影响开发设施、市政排水设施、应急排涝设施的“灰色+绿色”养护管理体系。4.2 管理要点各地区宜根据本地工作情况在现有市政设施管理体系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4.2.1 资金管理应保证足额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维护资金:1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将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资金列入城市道路、公园绿地与广场等政府投资项目的年度养护预算。2 公用建筑与建筑小区:物业企业应将物管建筑与物业小区配套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维护费纳入物业费,无物业管理的原则上可由所属地承担。3 社会投资类项目: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养护制度,有条件的地市建立资金奖补制度,根据低影响开发设施养护情况进行补助。4.2.2 智慧管理有条件的城市,宜建立低影响开发设施智慧管理平台,并将之接入城市智慧排水系统,通过在线监测仪表的监测数据提供海绵城市所需的气象、水质、水文、供排水等基础数据支撑,得到实时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状态,以便形成更科学的养护策略。295 低影响开发设施日常巡查与养护5.1 日常巡查5.1.1 低影响开发设施日常巡查应与道路、绿化等同步进行,巡查内容包括结构状况、运行状况及附属设施等,详见附录A-1,并在现场按附录A-2填写巡查记录表。5.1.2 巡查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低影响开发设施明显损坏且影响车辆和人行安全时,应立即放置警示标识,并按附录A-3填写设施损坏记录表并通知养护人员,养护人员应于8小时内采取相应养护措施,养护企业应建立设施损坏归档制度。5.1.3 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低影响开发设施需要大修的,应书面通知监管责任主体,并按照原设计标准进行维修。需要工程大修情况如下:1 低影响开发设施已无法通过日常养护恢复其功能的;2 相关低影响开发设施全面综合维修、加固量达到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或地方道路养护需大修规模标准的。5.2 定期检测5.2.1 低影响开发设施定期检测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具体检测单位由监管责任主体确定。5.2.2 低影响开发设施定期检测项目分为功能性检测和结构性检测两类,主要检测项目详见表5.2.2:表5.2.2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功能性检测结构性检测检测内容检测方法检测内容检测方法溢流雨水口淤积人工检查(携带相应简便工具)等溢流雨水口结构破损人工检查(携带相应简便工具)等排水盲管淤积管道潜望镜等排水盲管脱节、变形等管道潜望镜等雨水塘/雨水湿塘淤积人工检查(携带相应简便工具)等设施结构破损人工检查(携带相应简便工具)等土壤渗透能力双环渗透仪预处理设施结构破损人工检查(携带相应简便工具)等入渗设施淤堵、异物入侵人工检查(携带相应简便工具)等排水盲管脱节、变形等管道潜望镜等预处理设施淤堵、异物入侵人工检查(携带相应简便工具)等透水铺装渗透能力路面渗透仪等5.2.3 低影响开发设施定期检测周期宜参照表5.2.3执行,人口密集、洪涝灾害易发区域检测周期可相应缩短。表5.2.3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检测项目检测周期检测频率检测项目A级养护B级养护C级养护结构性检测3年一次5年一次10年一次功能性检测溢流雨水口淤积、排水盲管淤积、雨水塘/雨水湿塘淤积项目1年一次2年一次3年一次预处理设施淤堵、异物入侵项目1月一次2月一次3月一次土壤渗透能力、透水铺装渗透能力项目雨后24h仍积水则应进行检测5.2.4 低影响开发设施定期检测应按附录A-4做好现场检测记录,需要养护的设施应按照附录A-3填写养护记录表并反馈养护人员,记录应提出处理意见并定期整理归档。5.3 日常养护5.3.1 低影响开发设施日常养护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与道路、绿化同步养护。5.3.2 养护标准1 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养护标准详见附录A-5。2 经济条件较好,或人口密集、洪涝灾害易发的区域,可适当提高低影响开发设施养护标准。3 低影响设施结构内的植物养护应按照现行国家、省、地方园林养护标准进行,施肥方式宜采用测土施肥,病虫害防治宜采用生物防治方法进行。5.3.3 养护方法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养护方法详见附录A-6,也可采用其他更经济且能达到养护效果的养护方法。植被缓冲带、生态树池等生物滞留设施的运行维护应根据其结构做法,参考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进行。经过土壤换填的植被缓冲带养护方法可参照雨水花园,其他参照下沉式绿地/植草沟。5.3.4 低影响开发设施养护应按附录A-7做好养护记录,并定期整理归档。5.3.5 各地应加强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日常安全管理,重点针对水质污染、结构破损等方面,做好日常安全防预。5.4养护周期5.4.1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养护周期应根据实际检测结果合理确定。5.4.2 无检测数据时,低影响开发设施养护周期宜按照附录A-8执行。经济条件较好,或人口密集、洪涝灾害易发的城镇,可适当提高低影响开发设施养护频率。5.4.3 当接收到台风、强降雨等预警后,应对低影响开发设施内进水通道、溢流雨水口、拦污设施、蓄水模块等影响排水安全的设施及关键节点进行全面清理。6 低影响开发设施应急响应与管理6.1 应急响应6.1.1 突发事件后,维护管理主体应当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影响程度,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6.1.2 当遇到低影响开发设施中水质突变或溢流到周围水体时或渗入地下的情况,应立即对溢流口进行封堵,并及时将设施中水体排空,并使用便携式浊度分析仪、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水质毒性检测仪、便携式色度仪等相关设备进行水质检测,查明预事故原因。6.1.3 当低影响开发设施遇到台风、强降雨等特殊天气后,应及时检测进水口、溢流口淤积情况、表面冲蚀及边坡塌陷情况;检查设施是否有开裂、漏水等现象,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处理,事后恢复至原设计标准。6.1.4 当装有农药、汽油等严重影响水环境的物质洒落至透水铺装、渗渠等设施及其汇水区时,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置。6.1.5 若出现因地下蓄水设施或渗透设施导致地面塌陷或塌陷的征兆时,应视险情发展将人、物及时撤离危险区,对临近建筑物的塌陷坑进行填堵、灌注等。6.1.6 当发现有人落入设施溺水时,应及时报警,并组织共同救援。6.2 应急管理6.2.1 维护管理主体在作业中发现安全隐患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向上级报告。6.2.2 维护管理主体在应急作业时应记录现场情况及照片,并填写应急作业记录单,详见附录A-9。6.2.3 低影响开发设施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事故应急体系,并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等应急预案。6.2.4 各种应急预案应每年进行1次补充、修改和完善,并做好其档案的管理与评审工作。6.2.5 运行维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应急响应方面的宣传、培训和考核。7 其他设施运行维护7.1 低影响开发设施监测设施维护7.1.1 设备校准。加强对监测设施的测试、校准,确保监测设施正常运行。7.1.2 设备清洁。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清理监测设施周边的异物,并定期清洗,确保监测精度和准确性。7.1.3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与维护设备,以保证监测设施的可靠性。7.2 低影响开发设施管控平台维护7.2.1 管控平台主要由监测感知、网络通信、软硬件平台、数据存储、业务应用等组成。监测感知实现对区域水量、水质、水位等信息的监测;网络通信实现信息的传输;软硬件平台提供基础软硬件支持;数据存储负责项目数据的分类存储和交换处理;业务应用则根据管理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7.2.2 数据库维护。为防止数据库的丢失、损坏,应定时进行数据库备份。在日常管理与维护中,要对数据库开展健康检查。7.2.3 硬件维护。应定期进行主机及外设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以保证系统正常有效地工作。7.2.4 软件维护。及时诊断和修正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错误,随着后续系统功能的完善和升级,对系统进行相应的适应性维护。7.2.5 系统安全。做好管控平台的安全保障系统,及时升级防火墙,做好软件更新,保障数据信息安全。附录A低影响开发设施相关表单(推荐)附录A-0 低影响开发设施交接基础信息表项目名称:交接时间:监管单位:建设单位:养护单位:基础信息设施类型设施编号规模监测数据存在问题备注附录A-1 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巡查内容序号设施类型植被情况公共卫生(恶臭、孳生蚊蝇)设施表层设施完整性杂物及垃圾清理(进水口、溢流口是否堵塞,是否有沉积物)覆盖层(是否需要添加、更换)表层种植土(有无流失、侵蚀、板结、裸露情况)设施结构(设施是否完整,结构、消能设施是否破坏,边坡是否裂口、沉降、侵蚀)附属设施(警示标识、护栏等)1雨水花园2下沉式绿地/植草沟3雨水塘/雨水湿地4绿色屋顶5预处理设施(沉砂除污井、截污挂篮雨水口)6渗井/渗渠7透水铺装注:植被情况巡查内容同现行植物巡查要求。附录A-2 低影响开发设施日常巡查记录表记录编号巡查日期天气巡查片区巡查点位(具体小区、道路等)巡查内容(存在问题附设施类型、编号、照片、文字说明):巡查单位:填表人: 主管:附录A-3 低影响开发设施损坏/养护记录表记录编号设施名称设施编号损坏/需养护部位整修: 年 月 日损坏/需养护原因(附整改后照片)处理意见:处理时限:班长:技术员:巡视员: 年 月 日附录A-4 低影响开发设施定期检测记录表记录编号记录日期设施位置检测记录设施类型设施编号检测方法检测结果(附照片及文字描述)处理意见备注检测单位:技术负责人:联系电话:附录A-5低影响开发设施养护标准表A-5-1 雨水花园养护标准养护项目允许值溢流雨水口养护截污挂篮孔眼堵塞情况1/3雨水口有沉泥槽,允许积泥深度在管底以下5cm雨水口无沉泥槽,允许积泥深度在管底以上5cm进水通道养护垃圾/沉积物堆积比例30%消能设施(卵石)按需补充土壤养护积水时间不超过设计标准排水盲管养护积泥厚度管径的1/3设施表面养护(含植物、垃圾清理等)按现行园林养护方法表A-5-2 下沉式绿地/植草沟养护标准养护项目允许值溢流雨水口养护截污挂篮孔眼堵塞情况1/3雨水口有沉泥槽,允许积泥表面在管底以下5cm雨水口无沉泥槽,允许积泥表面在管底以上5cm进水通道养护垃圾/沉积物堆积比例30%消能设施(卵石)按需补充设施表面养护(含植物、垃圾清理等)按现行园林养护方法表A-5-3 雨水塘/雨水湿地养护标准养护项目允许值淤积物清理前置塘积泥表面距进水管管底5cm植物清理、植物收割、附属设施养护按现行园林养护方法表A-5-4 绿色屋顶养护标准养护项目允许值土壤养护积水时间不超过设计标准植物养护、附属设施养护按现行园林养护方法檐沟及雨水斗养护参考现行相关标准表A-5-5 预处理设施(沉砂除污井、截污挂篮雨水口)养护标准养护项目允许值淤积物清理允许积泥深度总深度的1/3截污挂篮清理雨水箅子(含截污挂篮)孔眼堵塞情况1/3表A-5-6 渗井/渗渠养护标准项目允许值淤积物清理允许积泥深度总深度的1/3表A-5-7 透水铺装养护标准养护项目允许值油类物质或化学物品污染清除出现油污或化学物品污染等迹象透水功能性养护透水混凝土渗透系数510-4m/s,透水砖渗透系数110-4m/s排水盲管养护积泥厚度管径的1/3日常清扫参照现行道路养护标准路面结构性养护市政道路按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执行,小区与公建内参照执行附录A-6低影响开发设施养护方法表A-6-1 雨水花园养护方法项目养护方法溢流雨水口养护截污挂篮清理:人工雨水口内积泥清理:人工清掏或吸泥车进水通道养护垃圾/沉积物清理:人工消能设施(卵石)补充:人工土壤养护人工翻耕或施放土壤免耕剂排水盲管养护推杆、转杆、射水等方式疏通(参考城市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设施表面养护(含植物、垃圾清理等)施肥、病虫害防治参见本导则5.3.2,其他按现行园林养护方法表A-6-2 下沉式绿地/植草沟养护方法项目养护方法溢流雨水口养护截污挂篮清理:人工雨水口内积泥清理:人工清掏或吸泥车进水通道养护垃圾/沉积物清理:人工消能设施(卵石)补充:人工设施表面养护(含植物、垃圾清理、土壤等)施肥、病虫害防治参见本导则5.3.2,其他按现行园林养护方法表A-6-3 雨水塘/雨水湿地养护方法项目养护方法淤积物清理人工、吸泥车或抓泥车等植物清理、植物收割、附属设施养护施肥、病虫害防治参见本导则5.3.2,其他按现行园林养护方法表A-6-4 绿色屋顶养护方法项目养护方法土壤养护人工翻耕或施放土壤免耕剂植物养护、附属设施养护施肥、病虫害防治参见本导则5.3.2,其他按现行园林养护方法表A-6-5 预处理设施(沉砂除污井、截污挂篮雨水口)养护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