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复习题a. 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劳动产品投入时2。a. 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 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Home has 1200 units of labor available. It can produce two goods,apples and bananas.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in apple production is 3,while in banana production it is 2.1. Graph Home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2. What is opportunity cost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3. In the absence of trade,what would the price of apples in terns of bananas be?Why?答:a.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400(1200/3)处与苹果轴相截,在600(1200/2)处与香蕉轴相截,如图2-7所示。图2-7 本国生产可能性曲线b.用香蕉衡量苹果的机会成本是3/2。生产1单位苹果需要3单位的劳动,生产1单位香蕉需要2单位的劳动。如果放弃1单位苹果的生产,这将释放出3单位的劳动。这2单位的劳动可以被用来生产3/2单位的香蕉。c.劳动的流动性可以使得各个部门的工资趋同,竞争可以使得商品的价格等于它们的生产成本。这样,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而相对成本等于工资乘以苹果的单位劳动产品投入。因为各个部门工资相等,所以价格比率等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的比率,即生产苹果所需的3单位劳动与生产香蕉所需的2单位劳动比率。(2) 假设本国的情况和习题1相同。外国拥有800单位的劳动,外国苹果的单位劳动投入是5,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1。a.画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Home is as described in problem 1.There is now also another country,Foreign,with a labor force of 800.Foreigns unit labor requirement in apple production is 5,while in banana production it is 1.1. Graph Foreign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2. Construct the world relative supply curve.答:a.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160(800/5)处与苹果轴相截,在800(800/1)处与香蕉轴相截。如图2-8所示。图2-9 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图2-8 外国生产可能曲线b.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可以由苹果和香蕉的相对价格和相对供给量绘出。如图2-9。从图2-9可以看出,苹果对香蕉的最低相对价格是3/2,在这个价格上,苹果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在3/2的相对价格上,本国对苹果的最大供给量是400,外国对香蕉的供给量是800,这时,相对供给量为1/2。只要相对价格保持在3/2和5之间,相对供给量就不变。如果相对价格成为5,两个国家都会生产苹果,香蕉的产量为零。这时,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所以,从图2-9中可以看出,相对价格为3/2时,相对供给在0到1/2之间;相对价格在3/2和5之间时,相对供给保持1/2不变;当相对价格为5时,相对供给从1/2到无穷大。3. 假定世界相对需求的表示如下:对苹果的需求/对香蕉的需求=香蕉价格/苹果价格a. 在相对供给曲线的同一张图上画出世界相对需求曲线。b. 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是多少?c. 描述本题的贸易模式。d. 说明本国和外国都从贸易中获利。Now suppose world relative demand takes the following form:Demand for apples/demand for bananas=price of bananas/price of applesa. Graph the relative demand curve along with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b. What is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price of apples?c. Describe the pattern of trade.d. Show that both Home and Foreign gain from trade.图2-10 世界相对供给曲线答:a.相对需求曲线包括(1/5,5),(1/2,2),(1,1),(2,1/2)几个点,如图2-10中的A、B、C、D四点。b.苹果相对价格的均衡点是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相交点,也就是(1/2,2),即相对需求曲线与相对供给曲线的垂直部分的相交点。那么均衡的相对价格为2。c.本题的贸易模式是本国只生产苹果,外国只生产香蕉,每个国家以本国生产的产品换得另外一国生产的产品。d.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可以通过减少2单位苹果生产获得3单位的香蕉,外国可以通过减少5单位香蕉的生产获得1单位的苹果。贸易使得各国都能够以2单位香蕉换1单位苹果。那么本国可以通过减少2单位苹果的生产获得4单位的香蕉,外国可以通过减少2单位香蕉的生产获得1单位苹果,这样每个国家都可以贸易获益。4. 假定本国现有2400名工人而不是1200名,其他条件与习题1相同。求新的均衡价格。请评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的生产效率和两国之间贸易所得的分配。Suppose that instead of 1200 workers,Home had 2400.Find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price.What can you say about the efficiency of world production and the division of the gains from trade between Home and Foreign in this case?答:如果本国工人从1200增加到2400,那么相对供给曲线上的转折点将从(1/2,3/2)和(1/2,5)变成(1,3/2)和(1,5)。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交点将位于更低的水平区域上的点(2/3,3/2)。在本题中,外国仍可以从贸易中获益。但是,无论是否有贸易,本国以苹果衡量的香蕉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所以本国既没有从贸易中获益也没有从贸易中受损。5.假定本国有2400名工人,但是他们的生产效率只有习题1中假设的一半。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并确定均衡的相对价格,比较本国在本题和习题4中的贸易所得。Suppose that Home has 2400 workers,but they are only half as productive in both industries as we have been assuming.Construct the world relative supply curve and determine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price.How do the gains from trade compare with those in the case describe in problem 4?答:本题的答案和第3题类似。因为劳动翻番的同时劳动生产率减半,所以“有效劳动”的量没有变化。(参加习题3)6.“韩国工人每小时工资为2.50美元,如果允许韩国无限制地向美国出口,美国工人的工资也会降到这个水平。你不可能只进口5美元一件T恤衫,而不进口2.50美元的工资率。”试分析这段话。 “Korean workers earn only $2.50 an hour; if we allow Korea to export as much as it likes to the United States, our workers will be forced down to the same level. You cant import a $5 shirt without importing the $2.50 wage that goes with it.” Discuss.答:这种观点仅仅是贫民劳动论的一个特例。关键问题在于相对工资率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由商品的相对生产率和相对需求决定。本章所给的数据已经表明,生产率水平和工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韩国的低工资反映了韩国在大多数产业上的生产率要低于美国同行。正如本章举例证明的,如果生产率水平较高的国家与生产率水平较低的国家进行贸易,那么低工资水平的国家的生活水平会提高。7、在制造品部门,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大致和美国相同(其实有的产业比较高,有的比较低)。美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当高,但是大部分服务是非贸易品。一些分析家认为这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问题,因为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无法在世界市场上出售。这个结论错在什么地方?Japanese labor productivity is roughly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higher in some industries, lower in others), while the United States is still considerably more productive in the service sector. But most services are non-traded. Some analysts have argued that this poses a problem for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our comparative advantage lies in things we cannot sell on world markets. What is wrong with this argument?答:这个结论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所有的可以用来确定生产中比较优势的信息:本例中有4个部门对劳动有所需求(美国的服务部门、日本的服务部门、美国的工业部门、日本的工业部门,而不仅仅是两国的服务部门),仅仅比较服务部门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不够的。如果aLS a LS* 本国服务业中的劳动将比外国的劳动更有效率。这说明了尽管美国在服务行业有绝对优势,但这对于确定比较优势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要确定比较优势还需要知道行业比率。任何行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行业内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还取决于行业间的相对工资。8、访问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物价很高,而日本工人的工资和他们的美国同行差不多,结果他们的购买力只有美国的1/3,扩展习题7的讨论来解释这个现象。(提示:考虑工资率和非贸易品的价格)Anyone who has visited Japan knows it is an incredibly expensive place; although Japanese workers earn about the same as their U.S. counterparts,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their incomes is about one-third less. Extend your discussion from question 7 to explain this observation. (Hint: Think about wages and the implied prices of non-traded goods.)答:虽然日本人的工资水平和他们的美国同行差不多而他们收入的购买力只有美国的1/3,这说明虽然两国工资水平大体相等(w=w*,w表示美国工人工资水平,w*表示日本工人的工资水平),但是两国服务业价格p p*(因为3p=p*,p代表美国服务业的价格水平,p*代表日本的服务业的价格水平)。因为在服务业上美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日本,所以其服务价格相对较低。这种额外的收益就增加了美国的购买力水平。然而,大部分服务业是不可流动的,即为非贸易品。这样日本就不能通过贸易从美国的服务业的低生产成本中获益,也就不可能使用这种相对较低的国际市场价格。同理,美国也不能通过贸易提高本国服务业的价格。所以,由于服务业价格水平相对较低,且服务业为非贸易品,所以美国的购买力水平高于日本。9、许多产品不能进行贸易的事实对贸易所得的大小有什么影响?How does the fact that many goods are non-traded affect the extent of possible gains from trade?答:贸易所得还可以以非贸易品的形式存在。但非贸易品份额增加时贸易所得减少。换言之,越多的产品不进入国际市场,潜在的贸易所得就越低。如果运输成本高到没有任何贸易存在,那么很明显将没有贸易所得。10、我们重点讨论了只包含了两个国家的例子。假定有许多国家能生产两种产品,每个国家都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在这种情况下,贸易模式和生产模式会怎样?(提示: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We have focused on the case of trade involving only two countries. Suppose that there are many countries capable of producing two goods, and that each country has only one factor of production, labor. What could we say about the pattern of production and trade in this case? (Hint: Try constructing the world relative supply curve.)答:如果有许多国家能生产两种产品,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一个阶梯函数,曲线上包含与具有不同劳动需求比率的国家个数相同的“阶梯”(水平点)数。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交点左边的国家出口他们相对于交点右边的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如果交点在水平部分的曲线上,则一国在这一相对价格水平上生产两种商品。第3章1、1986年,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猛跌。由于美国是一个石油进口国,人们普遍认为,油价下跌将有利于美国经济。但是1986年,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经济下滑了,为什么?In 1986,the price of oil on world markets dropped sharply . Since the United States is an oil-Importing country ,this was widely regarded as good for the U.S economy .Yet in Texas and Louisiana 1986was a year of economic decline .Why ? 答: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都是产油大州。如果相对于其他产品价格而言,石油的价格下降,那么一其他产品来衡量的生产石油的部门所用要素劳动的边际投资也会下降。工人的工资下降导致购买力下降和消费水平下降,国内需求不足,从而导致经济衰退。所以,自从1986年以来,虽然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猛跌,但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洲的经济反而下滑了。2一个国家用劳动和资本生产产品1,用劳动和土地生产产品2。总劳动供给量是100个单位。在资本供给量给定时,两种产品的产出随劳动投入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产品1投入的劳动 产品1的产出产品2投入的劳动 产品2的产出0 0.010 25.120 38.130 48.640 57.750 66.660 73.670 80.780 87.490 93.3100 1000 0.010 39.820 52.530 61.840 69.350 75.860 81.570 86.780 91.490 95.9100 100a.画出产品1和产品2的生产函数。b.画出生产可能性边界。为什么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弯曲的?An economy can produce good 1 using labor and capital and good 2 using labor and land. The total supply of labor is 100 units. Given the supply of capital,the outputs of the two goods depends on labor input as follows:(略)a. Graph the production functions for good 1 and good 2.b. Graph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Why is it curved?答:a. 根据题中所给数据,产品1和产品2的生产函数如图3-14所示。曲线Q1=Q1(K1,L1)的斜率是MPL1,曲线Q2=Q2(K2,L2)的斜率是MPL2。 b.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3-15所示。如图3-15所示,由产品1和产品2的生产函数可以画出生产可能性边界PPF,PPF的斜率等于-MFL2/MFL1。由于边界报酬递减,所以生产可能性边界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向上凸起的曲线。3.根据习题2中的生产函数,边际劳动产出曲线如下: 雇佣的劳动 部门1的MPL 部门2的MPL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51 1.41 0.97 0.87 0.79 0.74 0.69 0.66 0.63 0.60 1.59 1.05 0.82 0.69 0.61 0.54 0.50 0.46 0.43 0.40a. 假定产品2对产品1的相对价格为2,画图确定工资率和劳动在两个部门间的配置。b. 利用习题2中画出的图,确定每个部门的产出,然后画图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在哪一点上的斜率等于负的相对价格。c. 假定产品2的相对价格下跌到1,重做a和b。d. 计算价格变化对部门1和部门2特定要素所有者收入的影响。T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curves corresponding to the production functions in problem2 are as follows:Workers EmployedMPL in Sector 1MPL in Sector 2101.511.59201.141.05300.970.82400.870.69500.790.61600.740.54700.690.50Worker EmployedMPL in Sector 1MPL in Sector 2800.660.46900.630.431000.60.4a. Suppose that the price of good 2 relative to that of good 1 is 2.Determine graphically the wage rate and the allocation of labor betweem the two sectors.b. Using the gragh drawn for problem 2,determine the output of each sector Then comfirm graphically that the slope of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at point equals the relative price.c. Suppose that the relative price of good 2 falls to 1.Repeat (a)and(b).d. Calculate the effects of the price change on the income of the specific factors in sectors 1 and 2.答:a.画出部门1的劳动需求曲线w,表示对L1的需求,为:w=MPL1P1,以及部门2的劳动需求曲线w,表示对L2的需求,为:w=MPL2P2.因为横轴给出了劳动的总供给曲线,在两部门间的劳动配置大概是L1=27,L2=73。工资率大概是0.98美元。如图3-16所示。 P2MPL2 P1MPL1 b.以类似于习题2的b问中的图可知,各部门的产量为Q1=44,Q2=90(这同时考虑了生产函数图和一个四象限图中该国的劳动配置情况。如教科书所示,该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在右上角)。c.从本题a问中的劳动需求曲线可知,它和劳动需求曲线大概在工资率为0.74美元处相交。商品2价格的相对下降导致了劳动的重新配置:劳动会从商品2的生产中流出,进入商品1的生产(L1=62,L2=38)。这也导致了产量的调整,商品2的产量减少到68单位,商品1的产量增加到76单位。d.当相对价格从/变化为/时,商品的价格下降了,而商品的价格不变。工资也下降了,但是下降的比例小于下降的幅度(工资下降了大约),即工人的相对于P2的实际工资上升,相对于P1的实际工资下降。因此,要衡量对工人福利的影响,还需要知道他们的消费商品1和商品2的比例。4在本章中,我们讨论了增加资本和土地的供给所产生的结果。如果增加流动要素劳动的供给,又会如何?a.如果产品价格不变,定性分析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增加劳动供给产生的影响。b.当产品2的相对价格为1时,将劳动从100增加到140,在图上画出习题2和习题3模型中均衡点的变化。In the text we examined the impacts of increases in the supply of capital and land.But what if the mobile factor,labor,increasesin supply?a. Analyze the qualitative effects of all increase in the supply of labor in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holding the price of both goods contact.b. Graph the effect on the equilibrium for the numerical example in problem2 and 3,given a relative price of 1,when the labor force expands from 100 to 140.答:图3-17的盒状图显示了当流动要素劳动增加时所产生的影响。 a. 假设某经济体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Y,其劳动去求曲线由该国的边际产品收益曲线表示。如图3-17所示,假设起始价格是w1,这时,劳动在两种产品之间的分配为:Lx=OxA和Ly=OyA.当劳动供给增加时,Y部门的劳动需求增加,导致图的右边界从Oy右移到了Oy的位置。这时,两部门的所使用的劳动量和产量都有所增加,工人的工资下降,但相对产出的变化比较模糊。b. 从曲线MPL的形状可以看出,劳动的边际收益递减。如果利用一个四象限的图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更加向外凸出,在后半部分更加陡峭。利用习题2和习题3所给的数据,可以在图3-17画出均衡点的变化。这时,L1从62增加到90,从增加到,工资从美元降到美元。劳动的重新分配导致产出大概为:,第4章 1在土地便宜的美国。用来养牛的人均土地要多于用于种植小麦所用的人均土地。但 是在那些比较拥挤的国家里。土地昂贵而劳动力便宜。人们用于养牛业的人均土地通常比美 国用于种植小麦的人均土地更少。我们是否仍然可以说。与种植小麦相比养牛业是土地密 集型产业为什么是或为什么不是? In the IJnited States where land is cheap,the ratio 0f land to labor used in cattle raising js higher than that of land used in wheat growingBut in more crowded countries,where land is expensive and labor is cheap,it is common to raise crows by using less land and more labor than Americans use to grow wheatCan we still say that raising cattle is land intensive compared with farming wheat? why or why not? 答:将养牛业定义为土地密集型,这是比较生产中使用的土地相对于劳动的比率得到的结果,而不是看土地相对于产出或者劳动相对于产出的比率。美国养牛业中土地对劳动的比率超过了小麦生产中的这个比率,意味着养牛业在美国史土地密集型的。如其他国家养牛业中土地对劳动的比率超过了这个国家小麦生产中的这个比率,那么养牛业在这个国家也是土地密集型的。其他国家和美国的比较于这个目的并没有很大的关系。3. 假定在现有要素价格下,棉布生产中每用1英亩的土地就需投入20小时的劳动,而在生产粮食时,每用1英亩的土地只需投入5小时的劳动。a. 假设该经济拥有的总资源量为:600小时的劳动和60英亩的土地。请画图说明资源应如何分配。b. 现在假设劳动供给分别上升到800小时、1000小时、1200小时。请用一幅如图4-6的图展示出资源分配变化的轨迹。c. 如果劳动供给继续增加将出现什么样的情形?Suppose that at current factor prices cloth is produced using 20 hours of labor for each acre of land,and food is produced using only5 hours of labor per acre of land.b. Suppose that the economys total resources are 600 hours of labor and 60 acres of land.Using a diagram determin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c. Now suppose that the labor supply increases first to 800,then 1000,then 1200 hours.Using a diagram like Figure 4-6,trace out the changing allocation of resources.d. What would happen if the labor supply were to increase even further?答:a. 图4-10显示了资源的分配情况:L=200生产粮食所用的劳动OF生产棉布所用的土地生产粮食所用的土地CATC=20T=40FLC=400Oc生产棉布所用的劳动 图4-10 资源的分配如图 4-10,长方形的四边表示劳动总供给和土地总供给。给定棉布生产中的土地劳动比例Tc/Lc,棉布部门的资源使用必定在OcC直线上,OcC直线的斜率等于Tc/Lc 。同样,粮食部门的资源使用一定在OFF直线上。两条直线相交于点A,资源在两个部门的分配即由这一点表示。根据题中所给数据,有aLC/aTC=20,aLF/aTF=5。又因为:aLC/aTC=(LC/QC)/(TC/QC)=Lc/Tc,所以LC=20Tc。同理,aLF/aTF=(L/Q)/(T/Q)=L/T,有:L=5T。又有:L=LC+L=600,T=TC+T=60,所以本题的答案为:LC=400,TC=20,L=200,T=40。b. 当劳动供给增加时,资源分配变化的轨迹如图4-11。如图4-11,劳动供给的增加使得用来表示一国资源的长方形变“长”了。如果商品价格保持不变,要素价格和土地劳动比例也保持不变,资源在两部门的分布会从点A移到点B、点C和点D,从而使得更多的土地和劳动被用于粮食生产。经过计算,本题的答案为:当L=800时:TC=33.33,LC=666.67,T=26.67,L=133.33;当L=1000时:TC=46.67,LC=933.33,T=13.33,L=66.67;当L=1200时:TC=60,LC=1200,T=0,L=0。(这时实现了完全专业化分工)L1F生产粮食所用劳动DFT4 生产粮食所用的土地生产棉布所用的土地CT3D T2BT1AFLCO1CO2CO3CO4C生产棉布所用劳动 图4-11 劳动供给增加后的资源分配 c. 如果劳动供给继续增加,将会出现劳动闲置。这时,要素价格将会进行调整变化,否则,将会出现失业现象。3. “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充裕的。不用谈资本,也不用说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甚至连劳动也不充裕。”分析上面这段话。 The worlds poorest countries cannot find anything to export. There is no resource that is abundant-certainly not capital nor land ,and in small poor nations not even labor is abundant. Discuss.答:充裕要素的“充裕”是相对的,指的并不是一国所拥有的该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的充裕,而是该生产要素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相对充裕。可见,起作用的不是要素的绝对充裕程度,而是它们的相对充裕度。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各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国内充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一国充裕要素的所有者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利。与发达国家想必,在发展中国家,相对于资本而言劳动比较充裕。4. 美国劳工运动(基本上代表了蓝领工人,而不是专业人才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传统上支持政府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从工会成员利益的角度来看,这个政策是否合理?如何用相关贸易模型的理论来回答本题?) The U.S. labor movement-which mostly represents blue-collar workers rather than professionals and highly educated workers-has traditionally favored limits on imports from less-affluent countries.Is this a shortsighted policy or a rational one in view of the interests of union members? How does the answer depend on the model of trade?答:利用不同的模型,本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3) 在李嘉图模型中,贸易可以提高工人的购买力,从而使劳动获益。因此美国劳工运动支持政府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是不合理的。(4)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工人有可能从贸易中获益,也有可能从贸易中受损。因为贸易使得用一种商品衡量的购买力上升,用另一种商品衡量的购买力下降。劳动的净收益(或净损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5) 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一种要素越是集中于出口生产,就越有可能从贸易中获益;相反,一种要素越是集中于进口竞争商品的生产,就越有可能因贸易而受损。在美国,劳动是相对稀缺的资源,因此,美国的工人会因为进口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受损。所以,美国劳工运动支持政府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是合理的。4. 美国国内的工资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例如,东南部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比西海岸地区同行的工资低20%。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为什么不能用来解释上述现象?这个例子和美国与墨西哥工资率的差异有何不同?(墨西哥在地里上与美国的东南部和西海岸地区都非常接近,其距离比东南部到西海岸要近。) There is substantial inequality of wage levels between regions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example ,wages of manufacturing workers in equivalent jobs are about 20 percent lower in the Southeast than they are in the Far West. Which of the explanations of failure of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might account for this? How is this case different from the divergence of wage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exico(which is geographically closer to both the U.S.Southeast and the Far West than the South-east and Far West are to each other)?答: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成立需要一系列前提条件的。达到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必要条件包括:两个国家(或者地区)生产两种商品,两国的生产技术相同,不存在贸易壁垒。美国东南部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比西海岸地区同行的工资低20%可能是由于不满足这些条件引起的。但贸易障碍纯粹是因为交通成本形成的“天然”障碍。比较而言,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贸易会受到法律限制,文化差异也会阻碍技术的流动,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工资率的差异要打得多。5. 分析说明为什么里昂惕夫悖论以及最近的鲍恩、利默和斯维考斯卡斯的研究结果会与要素比例理论相矛盾。 Explain why the Leontief paradox and the more recent Bowen,Leamer,and Sveikauskas results reported in the text contradict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答:要素比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当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有着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是资本密集型国家,所以,根据要素比例理论,人们理所应当的认为美国应该出口其资本密集型产品。但是,里昂惕夫通过实证检验证明,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最近的鲍恩、利默和斯维考斯卡斯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资源禀赋和贸易模式之间的关系不再像理论上描述的那么清晰。对这种观点较为典型的解释有: (1)自然资源。在要素比例理论中,只考虑了劳动工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忽略了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与资本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如果生产一种商品的自然资源不足,就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进行替代。 (2)人力资本。在要素比例理论的假设中,各国同类要素是同质的,但实际情况是,美国比国外的劳动具有更高的效率。而美国的高生产率得益于人力资本投资。如果把这种人力资本投资折算进去考虑,美国的出口商品就是资源密集型的。 (3)要素密集度逆转。在要素比例理论中假设同种商品在各国要么都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要么都是资本密集型商品。那么,如果同一种商品在美国史资本密集型的,在他国却是劳动密集型的,自然就可能产生与要素比例理论相反的结论。6.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各国间存在着生产要素效率的不同。请解释这将如何影响要素价格均等化这一概念。 In the discussion of empirical results on the Heckscher-Ohlin model,we noted that recent work suggests that the efficiency of factors of production seems to differ internationally. Explain how this would affect the concept of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答:如果各国生产要素的效率不同,那么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可以适用于“有效要素”,就是在工人技能或(例如)土地差异中考虑技术差异。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模型比没有调整的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国家间的贸易模式。要素价格趋同概念也可以适用于有效要素。一个技能更好的工人或者是工人处在一个高技术的国家,该工人就相当于另外一个国中的两个工人。这样,一个人就是两单位有效劳动。一个高技术的工人的工资是低技术工人工资的两倍,而且一单位有效劳动的价格还将趋同。第5章 标准贸易模型1在某些情况下,相对供给和价格的变动之间可能没有联系。例如:如果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完全不可流动,生产可能性边界就会成为直角形状,两种产品的产出也不取决于它们的相对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否会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请画图进行分析。In some economies relative supply may be unresponsive to changes in prices. For examples,if factors of production were completely immobile between sectors,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would be right-angled,and output of the two goods would not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半导体辅料制备工作业指导书
- 运动场草坪管理师作业指导书
- 运动营养师理论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汽轮机值班员理念考核试卷及答案
- 微生物菌剂治理-洞察及研究
- 家用音频产品维修工作业指导书
- 城市家长学校资源整合计划
- 2025年康复中心压疮护理质量管理计划
- 制造业投资发展部工作计划
-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与维护手册
- 《风景区概述》课件
- (完整版)书籍装帧设计
- 汉字形旁分类及其组字表
- NY-T 4251-2022 牧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 代建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20191226
- YS/T 690-2009天花吊顶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 GB/T 26463-2011羰基合成脂肪醇
- 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 连铸坯质量控制与缺陷控制课件
-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件
-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200236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