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doc_第1页
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doc_第2页
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分析科目:环境学概论班级:12级教本1班姓名:焦丹丹学号:20122614418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分析摘要: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评价这一工程的优缺点。南水北调三线工程的实施必然对调出区、调入区及其沿线地区的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评价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是为了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来改善沿线环境,真正做到工程的开展能够为经济的发展谋福利且不破坏生态环境。根据南水北调的工程开展情况和对目前环境造成的破坏做分析,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案,在今后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环境的能动性,才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正确举措。关键词:南水北调 环境影响 跨流域调水 环境保护正文: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如此浩大的工程造成资源的巨大消耗,同时伴随着对沿线环境的破坏。目前,中线工程的开展建设已造成汉江流域出现旱情、洞庭湖等湖泊不同程度缩减等问题,严重破坏了水平衡的自然调节,本文将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做简单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分析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建设性的改善建议,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此工程的质疑和负面效应的产生,使正面效应在影响因素中占主要地位。一、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意义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投资建设额度大、涉及面积广,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支柱。社会意义南水北调工程最基础的建设意义是借助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优势,解决北方大部分地区缺水的问题。此外,从调水工程全局来看,增加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同时,工程的建设解决了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导致的制约城市化发展问题,促进了调入区的城市化进程。东线工程借助原有的京杭大运河河道进行输水,为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经济意义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所以它在经济上的意义首先是为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通过改善水资源的提供条件促进潜在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同时工程建设的基础设施需求可扩大内需,拉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了国内生产总值。生态意义工程的建设对于改善调入区的生态环境有重大意义,它解决了黄淮海部分地区因地下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变差等问题,可有效缓解人体怪病的发病率。同时有利于补充北方地下水资源,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为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保障。二、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和建设现状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路线,通过三线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条江河联系,形成“四纵三横”的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穿黄工程);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中线工程中从亚洲第一大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提水,水源的70%来自陕西的汉中,安康,商洛地区,汇聚至此,从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出水,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中线工程的移民工作涉及湖北和河南两省。目前,中线工程通水条件已经齐备,丹江口水库水位达到160.46米,再创历史新高。西线工程自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调水总规模最大,但该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地质构造复杂,地震烈度大,隧道工程技术要求较高,耗资巨大,现仍处于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三、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 1、对长江流域的影响 长江河口咸水入侵在南水北调三线工程全部实施后严重加剧,对崇明岛水资源利用将有一定影响,特别是今后随着沪崇苏大交通的建设,海岛片的蓄水量可能大幅度增加。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河流来沙中的悬移泥质沙大幅度减少,导致河床不稳定,槽、滩之间的泥沙交换愈加频繁。调水对长江口水沙过程的影响将导致拦门沙滩顶位置内移,可能表现为河口三角洲的淤涨速度减缓,甚至转为侵蚀。三线同时引水,将导致整个长江流域的沿江生态发生难以估计的变化,不利于保持沿江现有生态平衡,并有可能导致长江枯水期时航道的承载能力更低,其生态影响范围和程度已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 2、对汉江流域的影响汉江中下游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逐年加剧,经研究发现,汉江中下游进入城区的排污量日趋严重,藻类生长所需的氧、氮等营养化物质严重过量,春季水流情势变化,汉江水枯同时长江水位增高使汉江流速变缓,这是南水北调对汉江中下游水源带来不利影响的原因。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调水后,水库下泄水量减少,使河道水位下降,流速减缓,部分河道变窄,水生生物栖息空间相应缩减,部分生物如绿藻、硅藻等的生物量将急剧增长,而生物多样性下降。目前,汉江中下游滩浅碍航,枯水水面通长达不到设计水深,调水后,枯水季节加长,水流量减少,通航保证率降低,同时,流量变化过快,落水冲刷期缩短,碍航程度增加。3、对西线工程建设地区的影响对西线工程的建设要考虑到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首先,有利影响有增加植被,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水土流失的治理,减少泥沙入黄,并能有效遏制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害等。同时,不利影响要始终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如从长江源头调水会导致枯水期的水质下降,可能引发水华。西线调水区处于青藏高原片状多年冻土向岛状多年冻土、季节冻土的过渡地带,分布十分复杂。冻土及其冻害对引水工程的地面建筑物影响较为严重,工程建成后,大面积多年冻土将变为季节冻土,同时由于开挖冻土,破坏其表层草甸,会导致多年冻土退化乃至消失。西线调水区东部的雅砻江和大渡河流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泥石流和水土流失问题,当其发生时,会引起涌浪、溃坝灾害。同时,由于修建引水工程建筑物,将产生大量弃渣弃土,若堆放不当,在暴雨冲刷下会演变成弃渣泥石流。此外,大量开挖边坡,破坏地表、植被和疏松土壤层,除诱发坡面泥石流外,还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4、对海河流域的影响 海河流域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过渡,使得流域天然水循环过程和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之相关的水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改变。目前出现的主要问题有,河道干涸、湖泊湿地萎缩消失、土地干燥沙化、河口生态环境退化、水质污染等一系列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海水量锐减,河口生态环境也遭到破坏,湿地等土地类型的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消失,地下水过度开采、水土流失严重,由此导致的灌溉渠和饮用源污染的问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5、对东线工程涉及地区的影响 东线工程的实施对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对水生生态而言,扩挖和疏浚工程会损伤部分水生动植物,造成生物量的损失,使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受到影响。对陆生生态环境而言,工程占地会破坏自然植被,施工期会直接破坏各类植被33688亩,自然系统的稳定性将被打破。运行期会对动物的迁徙造成阻碍,占据其栖息地,噪声的影响也会惊扰部分动物的生活。当然,东线工程水库的建设也会对区域自然体系生产能力与稳定状况以及生态完整性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有利于调节区域小气候。四、改善南水北调涉及地区环境的措施1、节水灌溉,中水回用调水的实施要伴随合理的水价机制,才能有效转变人们用水的思维方式,形成节水灌溉、杜绝浪费的观念。节水灌溉包括滴灌、地面浸润灌溉、负压差灌溉、膜上灌等方式。中水回用是指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对工业所排出的废水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达到工艺要求水质的水进入回用工艺中去,从而实现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2、防治水污染,提高清洁率要实现调水水质保护目标,必须通过污染源治理、城镇污水厂建设、截污导流工程等综合措施,加快沿线的治污步伐。只有使水污染负荷大幅度削减,输水沿线水质达到标准,相关调入区的水资源利用才有意义。治理污染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首先,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将南来之水的污染治理作为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对水质进行有效的保护。其次,健全法律、法规,针对各大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的法律在我国法律史上是空白的,这对于促进公民形成清洁用水的观念是极不利的。此外,完善各大河、海、水库和湖泊的水资源保护监控中心,加强宣传力度,以此来提高环境意识。对待水污染的治理,要从工厂、生活废水、被污染水源等各个方面入手,同时要防止二次污染的产生。3、涵养土地、增加植被工程的建设实施无疑会对土地造成不同程度的重建和破坏,因此涵养土地显得异常重要,保护土地的肥力,增加可利用土地的面积都应该在调水工程中被提及。对待水土流失严重的调入区或沿线地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增加植被的覆盖率,还能防风固沙、减少沙尘暴等问题的出现。4、防止湖泊富营养化,有效保持生态良性循环和生态平衡调水后,输水干线调蓄湖泊水环境会得到有效改善,调蓄湖泊换水频繁,可以有效防治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同时要改善湿地鸟类的生存环境,这对于沿线地区发展渔业生产十分有利。调水区和调入区在工程开展中都会受到人为的水文情势改变,这影响自然环境的变化,进而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所以,保持好各地区的水文情势和生态平衡,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五、结论以上分别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意义和概况,并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了跨流域调水所引起的环境影响,根据负面效应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南水北调不仅仅是一项浩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在现有的认识水平下,我们仍需对它的环境影响机制做深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