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ppt_第1页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ppt_第2页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ppt_第3页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ppt_第4页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俄国向何处去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二)、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4课 “大危机”和“新政”,第一单元 动荡与变革,第 1 课 俄 国 向 何 处 去,一、“二月革命”,1、时间: 2、结果: 3、革命后形成哪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工兵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4、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列宁为俄国的革命指明了什么方向?,5.列宁为俄国革命指明的方向:,确立了将民主革命推进至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1、十月革命的爆发 (1)时间: (2)地点: (3)领导者: (4)经过:,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列宁,(十月革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和十月革命有什么关系?,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1、十月革命的爆发 (5)结果: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P4第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比一比看谁记得快),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_ 的革命,它把_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 国走上了_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 的国家发展树立了榜样,对_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20世纪的历史进程,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胜利开辟了人类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代,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三、“退一步,进两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探索俄国的富强之路做了哪些努力?,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探索俄国富强之路之一: “战时共产主义” 为什么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原因: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 的反扑,起到了什么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了军事胜利。,因为在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并取消自由贸易。,小商贩柴可夫斯基因贩卖农产品而发了家。有一天,他把从巴库贩来的大米运往基辅途中被红军扣留,大米被没收,红军给他开了张收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想一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它一定程度上严重损害了人民 群众(特别是农民)的经济利益,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1921年3月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又做出了怎样的探索?,列宁探索俄国富强之路之二: “新经济政策”,1.原因:国内战争结束后,为发展国家经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思考: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这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也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进第一步:到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进第二步: 社会主义成份在整个工业中占到百分之81,资本主义成分受到排挤.,什么是进两步? (新经济政策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什么是退一步?,允许资本主义成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十 月 革 命 的 胜 利,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_ 的革命, 它把_的理论变为现实, 使俄国走上了_的独特之路, 为世界上落后的国家发展树立了榜样, 对_生了深刻的影响。 。,原因:解决经济困难 新经济政策 特点: 作用:促进了苏联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立,,,。,政权诞生: 年,地点: ,标志: 。,巩固政权的措施: 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被迫实行 。,第1课 俄国向何处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彼得格勒,1917,人民委员会的成立,战时共产主义,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启示:,背 景,改革要 。,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20世纪的历史进程,练习:,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在俄国统治的事件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1861年改革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C,2.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是( ) A.1917年10月 B.1917年11月 C.1918年10月 D.1918年11月 3.十月革命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 ) A.列宁 B.马克思 C.恩格斯 D.斯大林,B,A,4.苏俄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是( ) A.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 B.要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C.这样可以更快地实现共产主义 D.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A,5.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标志是( ) A.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成立 B.临时政府的成立 C.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成立 D.人民委员会的成立,D,第2课,苏联的崛起,沙俄全称“沙皇俄国” (1547年 1917年3月止) 苏俄全称“苏维埃俄国” (1917年11月1922年底止)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底1991年底止) 俄罗斯(1991年底至今) ,请注意区别:,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能回答吗?,为此苏联进行五年计划,启动了工业化进程。,理想与成就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工业化 : ( 1 )重点: ( 2 )措施: ( 3 )成果:,2.农业集体化: ( 1 ).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 ( 2 ).方法-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优先发展重工业,落后的农业国 工业强国,实行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讨论: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空前巨大成绩,这说明什么?,说明了社会主义优越性,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上的巨大积极作用。,19141940年五国工业增长比较表,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苏联的工业与英国的工业革命有何不同?,议一议,开始的部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苏:优先发展重工业,英:从轻工业开始,苏:采取行政手段,实行高积累多投资,英:主要来源于殖民掠夺,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 这一模式使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思考: 斯大林模式形成于何时?形成的标志? 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 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形成时间和标志: 2.特点:,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点: 经济成分单一化。重工轻农,重重工业,轻轻工业,是一种军事制的国民经济体系。,2.它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党领导甚至包办了一切,民主法制被忽视,干部由上级委派,对上级负责,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上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利弊),利:在初期的建设中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这种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误区。,探究,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政治上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防止个人崇拜等。,启示:,列出与1、2两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1.1937年,居欧洲工业总产值第一位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苏联 2. 苏联的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的发展重点是 A.国防工业 B.集体农业 C.重工业 D.轻工业,D,C,课堂反馈练习:,3、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中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 ( ) ()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 ()()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 十月革命爆发后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 、苏联成立后 、第一、第二五年计划完成后 世界上最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国家是 、苏联 、中国 C、法国 D、南斯拉夫,A,6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7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能看到的是 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 农民在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