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集团供应链整合策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SH集团供应链整合策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SH集团供应链整合策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SH集团供应链整合策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SH集团供应链整合策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本人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和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说明。本人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上海外国语大学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书面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外国语大学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网上公开或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方式保存和汇编本论文。对于保密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 师 签 名: 摘 要自从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品服装的整个产业,尤其是其对外贸易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在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是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纺织品服装业自身充分利用中国劳动力的红利优势,对外贸易总量始终保持高速增长。近十几年,纺织品服装的产品出口总额占我国出口商品贸易规模一直保持在14.6-20.50%之间的高位。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连续20几年保持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规模第一的名次。在解决劳动人口就业,为国家创汇创利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就在中国纺织品服装外贸产业取得令人夸赞的成绩同时,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等各种形势的风云变化,全球市场跌宕起伏,出口配额取消,人民币汇率的急剧上涨,贸易摩擦加剧,同时加上国内原材料价格的飞涨以及劳动力红利的逐渐消退等众多因素。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对外贸易分化加剧,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境:整个纺织品服装外贸出口增幅下降,整个行业利润率下滑,从业人员逐年减少,企业破产倒闭不绝于耳等等。尤其是专业的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其长久以来脆弱的中间商地位越发的摇摇欲坠。如果再以现在的模式发展下去,我国的大多数传统外贸纺织企业将会步履维艰,面临着被国际市场逐渐淘汰的巨大威胁,通过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和PEST分析等方法,对传统纺织品服装外贸的行业现状和问题及纺织品服装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运用了价值链和SWOT 方法对SH集团公司所面临的内部现状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纺织品服装外贸集团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面临着其纺织服装外贸主营业务利润在逐年下滑的现象十分严峻! 基于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SH集团基于供应链整合的战略分析,进行战略选择。最终选择纺织品服装供应链整合战略并指定相关配套的策略保障。本文一是为该公司的供应链整合战略选择有价值的参考;二是也为我国其它的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战略转型提供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指导;三是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外贸纺织企业的代表性企业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其供应链战略转型期的整合,对我国国有外贸企业改革也具有一定战略意义关键词:战略研究;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整合 AbstractSince the 70s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ntire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especially it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of our country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t can be said in China, the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itself fully utilize the advantages of Chinese labor dividends, the total foreign trade has maintained rapid growth. Over the last decade, the total exports of textiles and garments accounted for Chinas export trade volume has remained at a high level between 14.6-20.50%. Since the 90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has 20 consecutive years to maintain the size of the global textile and apparel exports ranking first. In addressing labor force employment,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for the country, and many other aspects of profitability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On the same time, in recent years, wi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other changes in the situation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of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has made very praise achievements, global market ups and downs, export quotas, a sharp rise in the RMB exchange rate, trade frictions while many factors coupled with soaring domestic prices of raw materials and labor dividend gradually subsided. Chinas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foreign trade increased differentiation, which encountered unprecedented difficulties: the entire textile and clothing export growth declined, the industry profit margins decline, decreasing practitioners, corporate bankruptcy and so prevalent. Especially professional textile and apparel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which has long been vulnerable to more and more shaky position middlemen. If we continue at the current model of development, Chinas most traditional textile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will be very difficult, facing a huge threat 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gradually eliminated,By using the method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 analysis and PEST analysis, the traditional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trad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the textile and garment enterprises are facing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depth analysis. While the use of value chain and SWOT method the status of internal SH Corporation faces were studi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ain problems of textile and apparel trade group companies are: textile and apparel trade is facing its main business has been declining profits in the phenomenon is very serious!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SH groups based on strategic analysis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strategic choice. The final choice of textile and apparel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strategy and related policies to specify protection.First, the article for the companys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strategy selection valuable reference; second is to also provide some guidanc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other small and mediu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third is Based on the state-owned foreign trade of textile enterprises representative business researc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ir supply chain strategy transition of Chinese state-owned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 reform also has some strategic significanceKeywords: Strategy Research; Textile And Garment Enterprises;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59目录致 谢I摘 要IIAbstractIII第1章绪论11.1论文研究的背景和目的11.1.1 研究背景1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2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21.2.1研究的基本思路21.2.2研究的框架2第2章3第2章 供应链及供应链整合的理论概述42.1供应链的基本理论42.1.1 供应链的起源42.1.2 供应链的概念52.1.3供应链的发展历程52.2 供应链整合的基本理论62.2.1供应链整合的概述62.2.2供应链整合的三个发展阶段72.3 纺织品服装产业供应链及供应链整合的相关理论82.3.1纺织品服装供应链的相关理论概述及三种结构82.3.2纺织品服装垂直整合型供应链92.3.3纺织品服装业传统的采购型供应链102.3.4纺织品服装第三方协调型供应链11第3章传统纺织品服装外贸的外部环境分析133.1 宏观环境分析133.1.1 政治环境分析133.1.2 经济环境分析14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163.1.4 技术环境分析163.2 行业环境分析163.2.1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163.2.2 进入威胁分析173.2.3 替代品分析183.2.4 原材料供应商分析183.2.5 采购商的议价能力分析193.3现今全球经济贸易环境分析19第4章SH公司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204.1 SH公司企业概况以及组织机构204.1.1 SH公司企业概况204.1.3基本财务指标分析224.2 SH公司的SWOT分析244.2.1企业自身的优势(strength)244.2.2 企业的劣势(weakness)274.2.3面临的威胁冲击(threat)304.2.4企业的现实机遇(opportunities)324.3 SH公司的SWOT的矩阵分析334.3.1 SWOT矩阵列表334.3.2 SWOT应对战略矩阵分析35第5章SH集团基于供应链整合的策略选择3651 SH集团的策略选择365.1.1 SH集团发展战略目标365.1.2企业战略转型构建原则及方法375.1.3 SH公司今后的发展战略选择375.2 SH集团供应链整合战略385.2.1涉足上游385.2.2链接中游395.2.3 把握下游395.3 供应链整合战略相关配套策略405.3.1 加强供应链的战略联盟405.3.2 加强供应链的流程再造405.3.3 加强供应链的市场建设405.3.4 加强供应链的协同创新415.3.5加强供应链的人才培养41第6章SH集团供应链整合战略的实施措施416. 1调整优化增值服务体系416.1.1立体化货源供应体系的建立426. 1.2设计团队建设42(2)雇用外国的时装设计师436. 1.3加强快速反应能力436.2资源配置与管理支撑446. 2. 1优化业务流程节约成本446. 2. 2提高对工厂的控制能力456.2.3完善奖励机制466. 3调整优化商业模式476. 3. 1经营模式调整476.3. 2盈利模式调整476. 3. 3管理模式调整476.4 SH公司供应链战略中的风险与控制486.4.1供应链整合的风险来源和类别486.4.3 公司战略转型存在风险防范49第7章结论与展望49参考文献51第1章 绪论1.1论文研究的背景和目的1.1.1 研究背景自从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品服装的整个产业,尤其是其对外贸易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在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是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纺织品服装业自身充分利用中国劳动力的红利优势,对外贸易总量始终保持高速增长。近十几年,纺织品服装的产品出口总额占我国出口商品贸易规模一直保持在14.6-20.50%之间的高位。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连续20几年保持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规模第一的名次。在解决富余人员就业,为国家创汇创利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就在中国纺织品服装外贸产业取得令人夸赞的成绩同时,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等各种形势的风云变化,全球市场跌宕起伏,出口配额取消,人民币汇率的急剧上涨,贸易摩擦加剧,同时加上国内原材料价格的飞涨以及劳动力红利的逐渐消退等众多因素。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对外贸易分化加剧,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境:整个纺织品服装外贸出口增幅下降,整个行业利润率下滑,从业人员逐年减少,企业破产倒闭不绝于耳等等。尤其是专业的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其长久以来脆弱的中间商地位越发的摇摇欲坠。如果再以现在的模式发展下去,我国的大多数传统外贸纺织企业将会步履维艰,面临着被国际市场逐渐淘汰的巨大威胁,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如何应对已经到来的挑战和机遇,摆是摆在所有传统外贸企业案头的一项最为迫切,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过去三十几年夯实的基础,什么样的企业战略,发展思路适合传统纺织服装外贸?为了能帮助传统纺织品服装外贸企业摆脱尴尬的中间商地位,将薄弱的比较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找出一条适合对路的策略,SH集团是我国国有外贸纺织行业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本文以SH集团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对公司的供应链战略转型整合进行研究,一方面为该公司的供应链整合战略选择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供应链战略转型提供依据。 1.2国内外研究综述近十几年,随着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广泛和深入,供应链整合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也逐步被学术界重视起来。本小节主要从供应链理论、供应链整合理论及供应链整合的实际应用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本文对石材供应链整合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借鉴作用。 1.2.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整合是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在讨论对供应链整合进行综述之前,有必要对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发展历程作简要的总结。 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的生产概念发展而来。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从采购、生产转换到销售给用户的一个企业内部的过程。后来,供应链从早期仅局限于企业内部逐渐扩展到与外部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1989 年,美国的史蒂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而近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之间的关系日益呈现网络化的趋势。人们对供应链的认识也逐渐从线性的“单链”转变为非线性的“网链”。国内学者马士华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随着供应链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也逐渐丰富起来。国内外学者大致从三个角度对供应链管理进行剖析。 (1)物流型。这类研究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物体或物质流动过程的管理。如 Jone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从供应商到最终使用者整个过程中实物流动的管理活动。Donald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商开始,经生产、流通,到最终消费者的所有物质流动进行管理。 (2)信息型。这类研究比较重视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共享对供应链整体绩效提升的影响。如 Thonemann 分析了供应链上成员之间产生的信息流对于提高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种促进不同成员间信息共享的激励措施。Gavirneni 研究了供应商和分销商两层供应链系统模型的信息共享问题,分析了信息不透明、部分透明、完全透明三种情形下供应商的成本变化,证明信息共享能降低供应商成本。 (3)整合型。这类研究注重供应链管理的系统性、全面性,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对整条供应链上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协同管理。如陈建华提出了由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构成的供应链整合基本实体协作层次,并从信息功能整合、业务过程整合、战略资源整合三个维度,提出了供应链整合协作管理的策略矩阵1.2.1 供应链整合的应用 鉴于企业实施供应链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者对供应链整合理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研究。全小凡等针对传统服装供应链“推”的方式难以适应现代纺织服装市场周期短、变化快的特点,通过供应链整合帮助企业完成传统产业改造,建立了能满足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供应链。 朱毅华对我国奶业、猪肉和蔬菜供应链整合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基本模式,并从物流的角度对供应链整合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和发展提供了思路。 许其芳以贵阳市烟草供应链为例,分别从物流业务流程整合、仓库整合和信息资源整合三个层面针对烟草供应链整合进行分析,并从时间、人员、企业资源、物流成本、库存控制等方面说明整合后效率的提升。 朱传福在对我国粮食行业经营状况进行系统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供应链整合的驱动因素、目标和内容,提出了粮食供应链整合的分析框架,并逐一分析了基于不同核心企业的粮食供应链流程整合模式,最后以第三方企业为核心的粮食供应链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粮食供应链整合提供了一定参考。 另外还有翟昊凌、孙小云等学者针对汽车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供应链整合进行了探讨。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整合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数都是基于理论框架的探讨,尚未涉及具体实施层面的研究,对企业具体实施供应链整合难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另外,将供应链整合思想运用到某一具体行业或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大部分都是直接套用理论,并没有结合该行业或企业的特殊性进行分析。目前尚未有石材供应链整合的相关研究,但供应链整合在其他行业的应用对本文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借鉴意义。1.2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1.2.1研究的基本思路本文基于供应链整合的视角下,能过对典型代表企业的分析,为我国服装纺织品行业谋求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首先本文阐述何为供应链以及供应链整合的概念和意义。在供应链和供应链整合的理论框架下去探求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适应这个变化莫测的市场和环境。1.2.2研究的框架 论文通过运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了传统纺织品服装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纺织品服装外贸的行业现状和问题。同时运用了SWOT 方法和价值链等方法分析了江苏SH集团公司所面临的内部现状。发现其所研究的传统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集团其主要凸显的症结是:面临着其纺织服装外贸主营业务利润在逐年下滑的严峻问题!即:企业的空壳问题。 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大量文献检索,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深挖出起背后凸显出的深层次的内在问题根源在于其多年以来不注重基础能力建设所导致的整体主营业务创新,延续质量严重薄弱。其纺织品服装外贸的基础平台建设对于前端业务支持力度严重不足。研究框架:纺织服装业供应链的相关理论供应链整合的基本理论供应链的基本理论传统纺织服装外贸产业环境分析 行业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当下全球经济贸易环境分析 SH集团现状SWOT矩阵分析SWOT分析织织机构SH集团基于供应链整合的战略分析 供应链整合战略相关的配套策略战略选择 风险与控制优化商业模式资源配置与管理支撑优化增值服务体系第2章 图1-1 研究框架第2章 供应链及供应链整合的理论概述本章将对供应链及供应链整合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阐述,并详细说明纺织品服装产业对外贸易供应链整合的理论相关,汇总形成对本文研究的服装纺织品当下供应链整合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基础2.1供应链的基本理论2.1.1 供应链的起源供应链的理念和思想其实很早就被广泛认可并运用于西方社会生产活动当中。但是其作为一种概念和系统的有计划的管理思想却始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西方管理学界普遍认为其来源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大师Peter FDrucker提出的“经济链”,而后经过Michael E.Porter逐步发展成为“价值链”,最终经过很多管理大师的优秀智慧凝结而成了“供应链”。 图2-1供应链2.1.2 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SUPPLY CHAIN)在当前的情况下,对其概念的界定在全球学术界范围内更加侧重于围绕着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供应商与之一切前向、后向的关系、乃至与核心企业的关系。在研究分析以上诸多管理经验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现代管理学对供应链的定义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向前或向后拓展开的网络关系,通过商流、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控制。从一开始对原材料的采购,到中间产品的生产、成熟产品的制造,最后通过具体的销售渠道把合格产品传递给消费者手中的一个将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手中的一个流动的过程中,所有这些环节和企业连成一个完整功能的网链结构。它是一个范围更加广泛的企业综合结构模式。 图2-2一个典型的供应链2.1.3供应链的发展历程一般认为供应链的发展有以下几个阶段:(1)物流管理阶段(2)价值增值阶段(3)网链阶段(4)现状世界权威杂志的FORTUNE在二十一世纪初就将供应链管理列为本世纪最重要的四大战略资源之一;供应链管理是世界上最优秀的500强企业保持其强势竞争地位不可或缺的良方。2.2 供应链整合的基本理论2.2.1供应链整合的概述企业向供应链上游的企业购进相关产品,同时又要给下游的企业提供所生产的成熟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对现有的供应链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之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运行,从而达到新贸易伙伴关系更加有序、协调。现在,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众多的企业家或企业对现代竞争的含义都已经充分的认识,深知现代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品牌之间的竞争,更不是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而是以某个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之间的一种新式的,更加广泛的竞争。供应链的管理和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已经密不可分,三星、家乐福、沃尔玛等企业的成功都是供应链整合优势凸显的有力证明。供应链整合的目标:用高速度和低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 图2-3 供应链整合2.2.2供应链整合的三个发展阶段供应链整合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分为三个阶段:供应链的内部整合,供应链的外部整合线性供应链;外部整合的网状供应链整合阶段。(1)供应链的内部整合阶段为了满足顾客越来越高的需要,将功能不同的单元在企业内部所执行的具体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紧密的无缝流程。其中多功能的工作小组,与具有交叉功能的工作小组的经理可以通过使用多种来源的信息,并被授权做出具体的决策。(2)外部整合的线性供应链,以及现在的“网链”进入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成熟,人们对供应链的认识也在发生着转变,并对其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对于供应链的界定也改变了传统的观点。人们对供应链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化,供应链定义所涵盖的范围开始从原来的企业内部节点,逐渐向企业外部进行扩展,在构成的成员方面,原来传统界定是单个企业不断向上延伸,直延至供应商,再向以上的供应商的供应商,向下则延伸到顾客,以及在向后延伸,延伸到顾客的顾客,最后到延至消费者,从而也就使其整体的结构从传统的“单链”逐步形成现在的“网链”。2.3 纺织品服装产业供应链及供应链整合的相关理论2.3.1纺织品服装供应链的相关理论概述及三种结构纺织品服装产业供应链是获取最大化利润而结成的一种动态联盟。以服装成衣为最终产品的纺织品服装供应链,包括从最初的原材料纤维生产开始,经过制造纱、纺线,织布、印染等整个过程,直至服装加工的多个相关工业的中间环节和分支。 图2-4纺织与服装供应链环节示意图现如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服装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大宗产品。由于纺织品与服装产业过程的可分割性,这条供应链在很早的使其就已经被卷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潮之中,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韩国的面料厂用台湾的纱线织布,在中国进行裁剪和分包,裁片在孟加拉,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缝制,成衣在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销售。而这家制衣厂也许是欧洲和日本的合资公司。这也是在现今的纺织品服装产业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纺织品服装产业的供应链可以分为不同的三种结构。2.3.2纺织品服装垂直整合型供应链垂直整合型供应链是指同一家服装公司在具体的经营实践中,对相关的产品生产和营销中的各个环节和每一个相关的阶段进行控制,从使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得到提高。有人认为垂直整合是管理供应的手段之一,通过所有权管控的手段对整个生产销售过程进行全部控制。实际上,垂直整合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供应链管理的内化过程。在纺织服装行业的供应链进行垂直整合,对于服装零售商来说,一般情况下采取的是后向整合的方法进行管控,其中也含盖了对服装生产商的整合。这些服装零售商一般情况下会拥有一个服装生产厂家并且这个厂家归自己所有,在其所在的供应链上游还可能会建有也于归自己所有的纺绡厂、织布厂,甚至在向上游发展,从而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棉花生产基地。图为垂直整合型纺织服装供应链的示意图。 图2-5垂直整合型纺织服装供应链2.3.3纺织品服装业传统的采购型供应链一般情况下,对于服装零售商来说,他们会建立一个专业的设计团队,购买商会按照他们自己的理念要求服装生产商对所需的产品进行生产制造。传统采购型纺织服装供应链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子类型:一种子类是整个服装供应链的协调者是零售商。他们会对有关辅料或布料等生产原料进行购进,然后会把这些辅料和生产原料同时交给生产商,按他们自己的理念要求生产商完成产品的生产。图2-6表示了服装零售商作为服装供应链的协调者另一种子类是整个服装供应链的协调者是服装生产厂商,其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服装零售商向服装生产商下产品订单,要求生产商按一定的时间把生产出与他们的要求相符合的产品。服装生产商可能向自有的原料供应商对各种原料进行采风,也许会后向所进行的垂直整合。服装制造商对整条供应链进行驱动,甚至对服装零售商的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进行直接的管理。 图2-7表示了生产商作为协调者的传统采购型纺织品服装供应链。图2-6表示零售商协调 图2-7生产商协调其实无论哪种结构,服装生产商都是OEM厂商(所谓原始设备制造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2.3.4纺织品服装第三方协调型供应链在纺织品服装第三方协调型的供应链中,整个供应链中起着协调作用的是服装贸易公司,他们会向服装零售商提供符合零售商要求的合格产品。对于这些贸易公司来说,一般情况下并有属于自己的生产工厂,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他们会向服装零售商提供相关的协助,并对整个服装生产过程进行管控,其中也包括对服装产品的新一季的设计、研发,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 图2-8 第三方协调型第3章 传统纺织品服装外贸的外部环境分析服装外贸的外部环境直接影企业的发展,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3.1 宏观环境分析3.1.1 政治环境分析(1)多个国家或者国际组织针对我国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由于2009年的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欧元地区民众的需求和消费信心指数都在持续降低。此时,在新兴市场来说,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双重压力下,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全世界只有美国经济现在正处于复苏状态,在学术界,对美国市场将会首先走出低谷的预期较为普遍,这也意味着美国的经济将会率先走向正常发展的轨道。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的不断升级,美国对华产品的贸易摩擦也显得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对高端产业、新兴产业更加注重。 欧盟在2013年发布的非食品类消费快速预警系统 RAPEX年度报告显示,2013年欧盟共计发布2328次不合格通报,涉及到产口2278种,同比增长 26%。其中,通报次数最多的仍为纺织品、服装和时尚用品(35.6%),占全年通报总量的 63%。报告还显示,针对中国的通报在2013年竞高达 1136 起,占总通报数的 57.59%,同比增长11.48%。(2)“特定产品的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作用。中国加入议定书中对此有具体的要求,议定书中规定:只要有相关的材料和数据能够证明在2013年12月之前,中国的产品出口对当地市场造成混乱,进口国可以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因为程序和标准的实施这一机制是非常简单的,进口国可以更方便随时采取证据,甚至不需要大量的调查就可以对中国的产品进行关税限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的贸易摩擦也在保持持续增加的态势。也由于国外市场中,反倾销政策的频繁变化,所以,想要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许多外国买家本来应该在中国采购订单已经转到其他国家,也就使我国的服装纺织行业损失了大量的客户。(3)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把国有企业改革放在了重要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我国把国有企业列为国民经济深化改革和布局调整的重点。从我国目前国有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来看,随着市场体制和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不断走向规范化、秩序化。市场运作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政府在市场中的职能作用也在发生着质的转变,对市场的干预正在逐渐减少,正在成为市场的监管者和服务者,而不在是传统的控制者。3.1.2 经济环境分析 (1)世界的整体经济状况。从国际角度看,近年来金融市场处于动荡之中,西方经济体近一段时间一直处于持续低迷期。但与2009年前后的金融危机相比,当前全球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好转。欧盟国家在长期处于经济寒冬的状态后,其制造业企业正逐步恢复生产力,经济的增长也处于一个增长的状态。特别是在德国,现在已经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代表。美国通过运用其国际货币和经济强国地位,在支持当地制造业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的同时,大量制造业也重新反回美国。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改善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量的货币正以各种渠道和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中国的通胀压力;加之不稳定的国际政治局面,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受到保护,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合作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处于低迷状态。据数据显示,在2013和2014的全球贸易增速放缓,2014全球贸易额增长率比2013年增加2.5%。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出口增速略高于2.1个百分点,其进口额高出5.7个百分点,所以国际贸易的主力军依然是发展中国家。2015以来,虽然整体经济发展有了好转,但总贸易额的增长如果要实现5%这个稳定的水平,仍有不少困难。(2)我国外贸企业的经济状况。在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是对外贸易进出口交易,外贸企业大多在东部沿海地区,其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也是一大优势,为此,利用订单式对外贸易方式来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也是可行的。但这种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在因是这种方式更依赖于国际市场,而不是依赖于国内市场。这种依赖性是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如果外国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对国内厂商的威胁将是巨大的。在2009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世界整体经济后,使国际经济的发展的受到了一定的挫伤,许多厂家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新环境,已经破产或关闭,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也一直在吃老本或者是已经大量裁员,纺织外贸企业绝大多数都面临着具大的压力。虽然近年来经济市场有所好转,但相对的是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中国的国有外贸纺织企业仍要面对不断上升的压力。(3)中国国有企业经济情况。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处于相对快速的上升状态。在金融危机之后,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总额高达4万亿元,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开发几乎全部与国民生活紧紧相联,大部分与都集中在国有企业。但由于国有企业与当时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运行低效,即使是社会资源集中了 60%以上,所以,其最终的成效却远远低于60%,其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没有显现出来,只有30%资源消耗比为2,每年对于劳动力的吸纳还不足于20%。(4)纺织品业的全球情况。全球范围内国内外市场竞争依然十分的激烈,大宏观上来看虽然整体经济有所好转,但相对于全球纺织行业来说,虽然发生了好转但是并没有太大的起色,为此,纺织品进出口额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还要处于下滑趋势。从WTO世贸组织最新公布的情况来看,纺织品服装类贸易在2014年全球纺织品服装类出口额为3275.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45,进口额达到2932.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56个百分点。虽然进出口额都处于下降趋势,但是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行业中,我国仍处于前十位,出口额为958.5亿美元,仍在全世界保持第一,其出口份额在2013年与2012年相比仍处于上升状态。(5)人民币汇率走势。人民币处于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都对应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制定了强硬的人护措施,企图对中国的经济好转给出予打压。2013年以来,相对于美元来说,人民策涨幅高达25.12%,美国针对中国的汇率增长问题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这种内外压力逐渐加大的情况之下,人民币的升值也影响了外贸企业的发展。由于中国出口的产口其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为此其实际的竞争力关键也就在于成本的大小,因此汇率的变动对这此产品的影响很大。人民币的升值后,无疑严重的打击了我国的许多小型外贸企业。在加上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使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了严重的冲击。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社会文化环境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通常情况下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团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自然形成的一种被广泛公认的习惯。对于外贸产品的设计开发来说,必段要依据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内容的设计,以此使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习惯需求得到满足,使社会文化冲突得到有效的缓解。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人口70亿,预计在2050年,可能会达到94亿人,在短时间内,世界范围内的人口会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为此纺织业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须品,其需求量是不会明显下降的,在未来的四十年内,其将仍会保持续增长。3.1.4 技术环境分析 技术资源是专有的,先进的和原始的,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这种资源主要包括企业专利、版权或者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其它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说企一的商业秘密等。这些内容都对外贸企业的战略转型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纺织外贸企业而言,其综合的技术资源比较匮乏,缺少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越业越快,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形成,全球科技创新速度也在加速,在创新周期越业越短的情况下,产品更新换代的间隔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的不断成熟,这也促进了商品交易和生产自动化及电子化速度也在加快,同时对传统的外贸交易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传统纺织品服装行业的性质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技术含量,其行业的壁垒不高,因此行业内的竞争绝大部分是生产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竞争。虽然在本行业内企业数量相对较多,但是还缺乏一定的市场集中度,大规模的纺织生产商,在整个产业中占有的比率仍处于较状态,为此,其市场份额占有率不高,产品较为分散。由于各个企业间长期处于独立经营、合作协同较好,为此,其技术交流较少,技术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核心竞争力不强。因此在工艺方面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随着市场运行的竞争环境恶化,所有的生产厂家便展开了激烈的价格竞争,但是在价格战的环境中,并不能体现出厂家的核心优势。一味的降低价格也就使得整个行业的利润下滑,由于没有利润,也就是说其经济效益不会很高,从而使产业进入了恶心性竞争,甚至使众多的企业不得对成本进行压缩,以致于企业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通过我们对当前国内外纺织公司的整体经营环境及竞争态势所进行的具体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我国劳工成本的上升,竞争环境越来越恶化,企业的利润空间正在逐渐的减少。为此,在此种情况下不仅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更是需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保持和发展。3.2.2 进入威胁分析 2001以前,国有外贸公司依靠垄断权才以得发展和激烈的环境中得以生存,但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种垄断的管理模式被打破,个人和其他组织都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进入了外国贸易领域。由于纺织工业所生产的产品的附加值低,只需要大量的工人进行简单的重复性处理即可进行产品生产,缺乏一定的技术含量,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如果有谁想加入本行业,只需要建立工厂和雇用工作进行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进行生产了。因此,其行业的障碍是非常低的,这也是导致更多的企业进入此行业的原因之一。再加上2004个取消配额制度的纺织服装,对于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都产生了重大威胁。2013年我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数量来说,对纺织品服装类出口行业来说,其是仍是我国民营企业的第一主力军团,相比而言,国有外贸纺织品服装企业的发展正在相对放缓。3.2.3 替代品分析 纺织品服装生产企业属于轻工业类制造企业,其所生产的产品是人们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必要产品,并在人们的生活中被普遍运用。但在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其产业链中处于下游地位,科技含量不同,产品附加值低。从经济学的角工来分析,产品弹性弱化,但人们对其需求却恰恰相反,表现出一定的刚性,因此其替代品的威胁程度较低,或者也可以说是基乎没有。但是从更加广泛的整个行业来看,由于行业内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所以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就必段要开发新的利润渠道,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该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下来。加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用品的需求与越来越高,纺织品也不例外,为此品牌化的经营战略在很多企业中已经形成。因此,纺织品企业就需要不断的增强产品的设计能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的知名度得到扩大和提高。3.2.4 原材料供应商分析 对于国有纺织品服装外贸企业来说,其供应商从原材料的角度来看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即:纺织品服装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