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症.doc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症.doc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2013级 临床医学 金娥摘要: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脑血管、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疾病。随着现代基础医学和循证医学的进展,证明了降压治疗主要在于血压降低的本身和保护心脑肾等免受损害。多数患者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抗高血压药物。长期服用中西医降压药,仍是目前防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无论西药还是中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西药虽然起效快,但副作用大;而中药药性温和,起效较慢。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用药仍是目前高血压病治疗的最佳方法,较之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很多中药成分具有降压、扩张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再配合少量西药,起到提高药效的协同作用,又减少了西药的副作用。因此,在高血压治疗上,应中西医结合发挥各有的特点和优势,以期达到治疗高血压的最高目标一治疗高血压,防止心、脑、肾血管病的发生或发展,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随着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发病人数迅速增长,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目前有1.6亿高血压患者,有专家将其称为“中国第一疾病”【1】。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为心脏血管疾病发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病率高,危害大,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对本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单纯运用中、西药物治疗本病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而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能较好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及治疗并发症【2】。1 辨病治疗与辨证施治辨病治疗是西医的原则,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而中西医结合则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两者不可偏废。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多属“眩晕”、“肝风”等病证。首先,对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是中西医结合的“二级诊断”模式,疗效仍以高血压病某一阶段的“对症”治疗效果为主,远未达到“对病”诊治的深度【3】,应提倡对高血压病首先辨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期(根据有无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分3期);然后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辨证施治;第3 步是发现病证之间、分期和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从中医的角度来认识高血压病总的发病机理。中医认为高血压病总的病机应为阴阳失调,痰瘀互结。一般早期以阴阳失调为主;中期以痰瘀互结为主;发展至第3 期,出现中风、冠心病、心衰和肾病、肾衰则痰瘀胶结、凝滞尤甚。这一分析,从宏观上说明“痰”、“瘀”是高血压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病机。我们在治疗高血压病时,配合使用活血化痰的药,取得了比单纯辨证治疗更好的疗效。对于临床无证可辨者,我们给予辨病治疗。而关于活血祛痰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也已见报道【4】。由于辨证论治是针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个阶段出现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而辨病治疗则是针对高血压病总的病因病机的治疗,具全局性和预防性,故从标本关系上讲,前者治标,后者治本。在症状明显或严重时以治标为主,而症状相对缓和或无症可辨时则以治本为主,防止高血压病向中风发展。2 宏观与微观辨证宏观辨证是指传统中医通过“四诊合参”的辨证,而微观辨证则是通过对现代医学各项实验室或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利用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来辨证,后者对于补充或丰富传统中医宏观辨证,进一步检验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血压病常伴有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它们在高血压病的发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促进作用【5】。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红细胞变形力减弱,是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病理基础,为治疗高血压病血管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6】。有研究提出血脂代谢紊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纤维蛋白原、血尿酸升高等是痰浊证的代谢特征【7】。中药三七治疗高粘血症能有效降低血液流变学参数中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8】。3 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中药和西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各有所长。西药的优势是: (1) 降压作用较强,均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2) 对某些器官受损有逆转作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肌肥厚有减轻的作用; (3) 对高血压病急症,西药降压药如硝普钠、酚妥拉明等作用迅速。其不足之处是: (1) 副作用相对较大,如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有的药物长期使用还可影响性功能;(2) 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特别是早期或老年人高血压;(3) 症状改善作用不如中药。中医中药降压有以下优势:(1) 改善症状效果明显,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好,对早期老年轻度高血压以及较严重高血压配合治疗,均可防止或缓和血压的较大波动。(3) 中药副作用少,与西药合用能减量减毒增效。(4) 研究已发现中药在对某些靶器官损害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9】。在实现高血压治疗目标的过程中,西药在是降压的主力军;防治并发症,中西药需携手合作。在先用中药时,除依据中药的性味归经之外,还要结合其药理作用,例如,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丹参、钩藤、淫羊藿、山楂、益母草、川芎、泽泻、葛根等中药均具有降压作用,它们还分别兼有镇静、利尿、降血糖、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聚、强心、扩张冠状血管和脑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应以及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可在不影响中医辨证施治的前题下,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分别选用。在选用西药时,除依据其药理作用外,还可利用现代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辨证施治。在高血压病临床中,必须始终注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正确处理好辨病与辩证、宏观辩证与微观辩证、中药与西药以及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关系,确保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总之,在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无论西药还是中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西药虽然起效快,但不良反应大;中药药性温和,起效较慢。中西医结合用药能产生协同作用,增加临床疗效,可延缓原发性高血压出现靶器官损害及发展,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中药汤剂有煎煮费时、不易携带服用的问题,应予以研究改进【10】。参考文献:【1】 杨玺专家解答高血压病治疗用药M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7.【2】 郭慧君,王知佳,刘玉芳从高血压病的治疗谈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思路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1882-1883.【3】 孔炳耀气血理论在高血压病研究中的应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9):52-54.【4】 严灿,高敏,邓中炎等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P物质水平的变化及活血祛痰治法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 (6) :336-338.【5】 贾绍斌,张金莉,陈树兰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改变与左室肥厚的关系临床荟萃,1999,14(8):366.【6】 李运伦,曲政军高血压病从瘀论治刍议中医研究,1997,10 (6):8.【7】 孙刚,李晓玲痰浊证型患者糖、脂等代谢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7,19(3):5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