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WCDMA CS组网指导书.doc_第1页
华为WCDMA CS组网指导书.doc_第2页
华为WCDMA CS组网指导书.doc_第3页
华为WCDMA CS组网指导书.doc_第4页
华为WCDMA CS组网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CDMA CS组网指导书2006-03工程师资料编码产品名称WCDMA CS组网指导书使用对象UMTS技术支持产品版本MSOFTX3000编写部门UMTS技术支持资料版本1.1WCDMA CS组网指导书拟 制:UMTS技术支持日 期:2006-03审 核:日 期:审 核:日 期:批 准:日 期:华 为 技 术 有 限 公 司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修订记录日期修订版本描述作者2006-032006-04-03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第ii页, 共29页WCDMA CS组网指导书2006-03目 录第1章 基本概念11.1 对外接口11.2 支持3GPP R4组网21.2.1 组网图21.2.2 接口功能31.2.3 局限性41.2.4 MGW组成的承载面采用TDM连接41.2.5 MGW组成的承载面采用IP连接41.3 支持3GPP R99组网51.3.1 组网图51.3.2 特性51.3.3 局限性61.4 支持GSM组网61.4.1 组网图61.4.2 特性61.4.3 局限性71.4.4 支持GSM/UMTS一体化组网71.5 华为R5解决方案81.6 网络演进8第2章 典型组网92.1 双归属容灾组网92.1.1 前言92.1.2 双归属概念92.1.3 1+1备份方案102.1.4 1+1互助方案112.1.5 N+1备份方案112.1.6 N+1互助方案122.2 大本地网组网122.2.1 概念122.2.2 组网和实现方案132.3 Iu-Flex152.3.1 概念152.3.2 组网152.4 MINI-A-FLEX162.4.1 概念162.4.2 组网162.5 双归属和MSC-POOL的比较172.6 M2UA和M3UA组网182.6.1 M2UA和MU3A协议栈比较182.6.2 M3UA和M2UA协议应用比较192.6.3 结论和建议212.7 1.7 多网关配置212.7.1 1.7.1 UMG 间TDM组网配置212.7.2 1.7.2 UMG 间IP组网配置232.7.3 1.7.3 局内多网关组网特性指导书242006-04-03第25页, 共29页第1章 基本概念1.1 对外接口MSOFTX3000和UMG8900对外接口功能复杂,在移动网络中的对外接口分别如01、图1-2所示。BSC:基站控制器GMLC:关口移动位置中心HLR:归属位置寄存器BC:计费中心中心SCP:业务控制节点SMC:短消息中心SG:信令网关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RNC:无线网络控制器MGW:媒体网关PLMN: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01 MSOFTX3000对外接口MSOFTX3000/ UMG8900支持3GPP R4组网,并可向下兼容GSM、3GPP R99的组网应用,可以支持各阶段之间平滑升级和扩容,并具有向IMS平滑演进的能力;同时根据具体的应用,提供丰富的接口类型,包括:STM-1、E1、FE、ATM等LMT:本地维护终端iManager:华为公司集成网管MSC Server:MSC服务器RNC:无线网络控制器BSC:基站控制器SIWF:共享互通设备LE:本地交换机GMSC:关口移动交换中心TMSC:中继移动交换中心VMSC:拜访移动交换中心02 UMG8900设备逻辑接口示意。1.2 支持3GPP R4组网1.2.1 组网图在3GPP R4组网中,可以用作MSC和GMSC,以满足多个不同级别局点的需要;同时可以兼作STP(Signaling Transfer Point)、SSP。如图1-3所示。03 在3GPP R4核心网应用1.2.2 接口功能l 在R4组网构架下,MSOFTX3000与MGW分离,它们之间通过标准的Mc接口互通。一个MSOFTX3000可以支持多个MGW接入。l 该种组网方式下, MSOFTX3000终结R99 24.008/R98 04.08规范定义的移动用户/网络信令,将其转换为Nc接口的局间信令。同时拥有内置的VLR以存储移动用户签约数据及CAMEL相关数据。MSOFTX3000通过Mc接口实现对UMG8900中接入网及骨干网侧承载终端及媒体流的控制l MSOFTX3000 - RNC:Iu接口,运行RANAP协议,实现UMTS移动用户电路域业务接入的控制信令终结,物理接口方式可能为ATM(MTP3B)或IP(M3UA);在MSOFTX3000与RNC无直接接口时,该接口可通过UMG8900中转;l MSOFTX3000 - BSC:A接口,运行BSSAP协议,物理接口方式为TDM;也可通过SIGTRAN功能从UMG8900转接,使用M2UA。l MSOFTX3000 - UMG8900:Mc接口,核心网控制面与承载面的标准接口,运行ITU-T的H.248的扩展协议,该接口为R4阶段新增接口,物理接口方式可选择ATM或IP; l MSOFTX3000 - MSOFTX3000:Nc/E/G接口。运行与承载无关的窄带ISUP协议扩展:BICC。该接口为R4新增接口, 物理接口方式可选择ATM、IP或TDM; E/G接口仅存在于相邻的MSC之间(图中未示出),运行MAP协议,用于支持局间切换及位置更新,物理接口方式可选择IP;l MSOFTX3000 - PSTN/ISDN(MSC):运行窄带ISUP协议,该接口从R99直接继承,物理接口方式为TDM(MTP3);但3G Call Server必须在内部实现ISUP与BICC的协议映射以支持2网的网关互通; l MSOFTX3000 - HLR:C/D接口,运行MAP协议,除SIGTRAN适配外,该接口从R99直接继承,物理接口方式为TDM或IP;l MSOFTX3000 - SCP:运行CAP协议,该接口从R99直接继承,物理接口方式为TDM或IP;l MSOFTX3000-SMC:E接口,运行MAP协议,在短消息中心与MSOFTX3000间传递移动发起及移动终结的短消息;l MSOFTX3000-GMLC/SMLC: Lg/Ls接口,运行MAP协议。l MSOFTX3000-SG:在SG中完成了基于IP的SIGTRAN M3UA到SS7 MTP3、基于IP的SIGTRAN M2UA到SS7 MTP2的转换适配。当SG与SoftX3000合一时,该接口为内部接口,且不需要SIGTRAN到SS7的适配;1.2.3 局限性l 不支持与SMLC之间的Ls接口,协议中就是SMLC功能整合在RNC中。支持3G的LCS业务,不支持2G的LCS业务,而2G情况下,多用PSI过程实现定位业务而非(需要GMLC/SMLC的)LCS。l MSOFTX3000与UMG8900之间推荐使用IP方式连接,ATM方式目前未经过系统测试。1.2.4 MGW组成的承载面采用TDM连接1. 优点:l 承载和控制分离,业务集中控制。适合于向下一代网络演进。l MSC Server设置在中心城市,便于维护。l MGW分布在话务密集地区,就近接入RAN和BSS,减少了语音承载迂回。l 承载面采用成熟的TDM技术,免除了对IP QoS的担忧。l 可以采用TFO技术(可选)减少编解码处理,提高语音质量。l 控制面(包括Mc接口和Nc接口)可全部采用IP承载,组网更简单。2. 缺点:l 移动终端呼叫移动终端,如果不采用TFO技术,则语音需要作两次编解码转换,影响语音质量。l MGW需为每个通话配置TC资源,成本较高。占用较多的传输资源。l TDM网络多级汇接,结构较复杂。1.2.5 MGW组成的承载面采用IP连接1. 优点l 移动终端到移动终端的呼叫采用TrFO,语音质量好。l 端局不需TC,只有关口局需要TC,降低了建网成本。l 语音采用压缩编码方式传输,减少了带宽占用。l 核心网全IP承载,PS和CS可共用IP承载网络,减少投资。l 完全的NGN架构,IP一步到位。便于网络演进,有利长远投资保护。1.3 支持3GPP R99组网1.3.1 组网图在3GPP R99组网中,用作MSC/VLR、GMSC和TMSC,以满足不同级别局点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兼作STP(Signaling Transfer Point)、SSP/IP。组网如0所示。04 在3GPP R99核心网应用在R99组网构架下,MSOFTX3000与UMG8900合并成一个MSC(GMSC)实体,一个MSOFTX3000可以支持多个UMG8900接入,可以实现接入模块远端组网,降低路由迂回。MSC与无线接入网通过标准的Iu-CS接口互通,MSOFTX3000可以提供ATM接口直接接入Iu-CS接口信令,也可以通过UMG8900转接。1.3.2 特性l 与RNC组网时,如果RNC对CN仅支持一个信令点,则要求在UMG8900实现M3UA的代理转接方式(这时MGW和Server的信令点是一样的),将RANAP信令从UMG8900转接到Server,否则可以PVC转接方式(这种情况MGW相当于ATM交换机,在链路层上完成PVC交换,对于RANAP信令要求RNC选择指定的PVC链路所对应的MTP3B链路发送)或M3UA转接方式(这种方式,MGW和Server各自有自己的信令点,RNC看到的是MGW的信令点,因此在SCCP这一层MGW完成信令点转换)完成Iu信令转接;1.3.3 局限性l 与RNC组网时,如果RNC对CN仅支持一个信令点,则要求在UMG8900实现M3UA的代理转接方式,将RANAP信令从UMG8900转接到Server,否则可以PVC转接方式或M3UA转接方式完成Iu信令转接;l R99组网时设备对外体现为两个网元需要对局方做一定的引导;1.4 支持GSM组网1.4.1 组网图MSOFTX3000与UMG8900捆绑,提供A接口,在GSM组网中,用作MSC/VLR、GMSC、TMSC,以满足不同级别局点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兼作STP、SSP/IP。组网如图1-5所示。05 在GSM网络应用MSOFTX3000与UMG8900合并成一个MSC(GMSC、TMSC)实体,支持GSM协议。一个MSOFTX3000可以支持多个UMG8900接入,可以实现接入模块远端组网,降低路由迂回。MSC与基站子系统通过标准的A接口互通,MSOFTX3000可以提供E1接口直接接入A接口信令,也可以通过UMG8900转接信令。1.4.2 特性l MGW组成的承载面采用TDM或者IP连接。MGW到MSC Server之间的Mc接口采用IP承载(同时支持IMA承载)。MSC Server之间的信令采用BICC(IP承载)或者ISUP(TDM承载)。l UMG8900作为GSM VMSC和GMSC时,UMG8900之间ATM承载只适合点对点的华为自己设备对接,对于组建ATM骨干网全网能力很弱,因此不建议UMG8900应用于核心网ATM承载建网方案中。l GSM核心网如果采用TDM承载,一般采用分级汇接方式,需要建设多级的TMSC。采用IP组网,则利用IP承载网的互通性,实现扁平化的网络结构,无需建设TMGW。l 对于GSM端局采用IP做为核心网承载,编解码一般选择AMR承载VoIP语音,可以平滑演进到WCDMA R4阶段网络;1.4.3 局限性l 与BSC组网时,如果BSC对CN仅支持一个信令点,则要求在UMG8900实现半永久连接接方式,将BSSAP信令从UMG8900转到Server, UMG8900可以提供将MTP2信令转换M2UA的转接方式完成A接口信令转接;l 对于GSM端局采用IP做为核心网承载,编解码一般选择AMR承载VoIP语音,可以平滑演进到WCDMA R4阶段网络;1.4.4 支持GSM/UMTS一体化组网MSOFTX3000与UMG8900联合组网,可以同时支持GSM、UMTS的MSC功能,如0所示。06 在GSM/UMTS系统中组网MSC同时提供A、Iu-CS接口功能,支持GSM用户和UMTS用户接入。一个MSOFTX3000可以支持多个UMG8900接入,UMG8900可以实现远端接入。MSOFTX3000在核心网侧可以支持用户在UMTS系统和GSM系统间的漫游与切换,并且可以控制用户接入的网络。MSOFTX3000支持GSM用户、UMTS用户同时接入,可以保障网络升级的延续性,使原有用户不受影响。1.5 华为R5解决方案图1-1 08 华为R5解决方案在华为3GPP R5解决方案中,IMS是叠加在PS域之上的业务控制网络,与3GPP R4阶段电路交换核心网(CS)长期并存、相辅相成。此外,还实现了移动与固定网络的融合。1.6 网络演进07 网络演进策略第2章 典型组网2.1 双归属容灾组网2.1.1 前言双归属是在MGW到MSC Server的接口上引入了点到多点的连接方式,因此只针对MSC Server层面的备份问题为网络上运行的MSC Server增加一个备份的MSC Server。正常情况下,主用MSC Server处理各种信令和各项业务;当主用MSC Server发生故障时,容灾MSC Server能够完全承担主用MSC Server的工作,保证移动网络正常运行。2.1.2 双归属概念双归属(Dual Homing):指在R4或类R4组网构架(媒体网关与控制分离)下,一个媒体网关(MGW)从属于两个MSC Server。正常运行情况下,MGW只注册到一个MSC Server上,而当该MSC Server发生故障时,MGW可注册到另一个MSC Server上,继续为此MGW下管理的用户提供业务。根据参与双归属组网的MSC Server的数量,可以分为1+1双归属和N+1双归属方案。对于MGW而言,每种方案都是相同的,每个MGW都有一个主MSC Server和备MSC Server。虚拟Server:也称为虚拟节点。为实现MSC Server“N1”备用方式,提出了虚拟MSC Server(简称为虚拟Server)的概念。其含义是把“N1”中的“1”(即备份的MSC Server)在逻辑上划分为N1个MSC Server。并通过Server索引进行标识,其中Server0固定表示本节点,其它虚拟Server分别做为其它“N”个Server的容灾系统。如图1-1所示。图2-1图2-2 图2-1 虚拟Server示意主用MSC Server:在系统正常使用时,相对容灾MSC Server而言,承担了网上业务处理的MSC Server。图1-1中SX1和SX3为主用MSC Server。容灾MSC Server:也称为备份MSC Server,用来为主用MSC Server提供数据和业务备份的MSC Server。图1-1中SX2为容灾MSC Server。2.1.3 1+1备份方案1+1备份方案中的MSC Server为华为公司提供的MSOFTX3000,两套MSC Server以主备的方式工作,即一个MSC Server是激活的,另一个MSC Server完全处于备份状态。1+1备份容灾方案如图2-3所示:图2-3 图2-2 1+1备份容灾方案图2-3中,SX1和SX2是工作于11备份方式下的一对软交换系统,SX2作为备份Server(容灾Server)。正常工作时,SX1完成所有的业务功能;当SX1出现故障时所有MGW重新注册到SX2上,SX2激活业务数据接管后续的业务。SX1恢复正常后处于备用状态等待业务从SX2倒回。图中SX1下划分了两个MSC号(MSC1和MSC2)表明SX1支持大本地网特性。(注,MSC1和MSC2是SX1下的两个本地网MSC号)。2.1.4 1+1互助方案1+1互助容灾方案中的MSC Server(即MSOFTX3000)都是华为提供的,没有主用MSC Server和容灾MSC Server之分,每个MSC Server既是主用MSC Server,也是另一主用SERVR的容灾MSC Server。1+1互助容灾方案如图2-4所示:图2-4 图2-3 1+1互助容灾方案图2-4中SX1和SX2是工作于11互助方式下的一对MSC Server,在正常情况下两个Server都承担各自的话务,当其中一方发生故障后另一方会激活对方在本Server上配置的业务数据,接管互助Server上的业务。2.1.5 N+1备份方案N+1备份容灾方案中的MSC Server(即MSOFTX3000)都是华为提供的,其中“1”个备份MSC Server做为其它“N”个MSC Server冗余备份系统,N个MSC Server是激活的,另一个MSC Server完全处于备份状态。N+1备份容灾方案如图2-5所示。图2-5 图2-4 N+1备份容灾方案图2-5中SX1,SX2和SX3工作于N1备份方式(N2),其中SX2是SX1和SX3的备份Server。正常情况下,SX2不处理话务,当SX1或SX3其中任一方发生故障后相应的业务数据会在SX2上激活,SX2接管其后续的话务。2.1.6 N+1互助方案此方案中的MSC Server都是华为提供的,“N+1”中的“N”代表N个主用MSC Server,“N+1”中的“1”代表1个容灾MSC Server,同时,容灾MSC Server也处理本局业务。容灾MSC Server实时备份N个主用的MSC Server的数据,一旦主用的MSC Server发生故障,容灾MSC Server将接管故障的主用MSC Server中的所有用户。N+1互助容灾方案如图2-6所示。图2-6 图2-5 N+1实时容灾方案图2-6中SX1,SX2和SX3工作于N1互助方式(N2),其中SX2是SX1和SX3的互助Server。正常情况下3个Server各自处理所辖业务,当SX1或SX3其中任一方发生故障后相应的业务数据会在SX2上激活,SX2接管其后续的话务。2.2 大本地网组网2.2.1 概念大本地网是指在G9MSC/V9MSC的分离架构中,一个MSC Server管理多个本地网,每个本地网的无线网络设备都接入到本地网所在地的MGW,与它网网元的互通也在本地MGW实现。大本地网内业务统一由MSC Server控制。MGW之间可以有承载互相直连,也可以通过其他网元转接。MGW之间的直连承载方式可以是TDM承载、ATM承载和IP承载。大本地组网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a) 容量大:在用户密集地区,采用大容量,少局所来解决大本地的问题,对于10左右用户密集的地区,网络建设主要需解决容量的问题; 这部分地区采用“大容量,少局所”的建设思路:能极大的简化网络拓扑,提高网络质量。加速新业务的推广。 b) 广覆盖:大本地组网采用集中控制就近接入的方式来组网,对于其他90的非用户密集地区,网络建设主要是经济地解决广覆盖的问题。这些地区采用“集中控制,就近接入”的大本地网建设思路:SERVER集中在区域中心,MGW拉远,下放到各PSTN本地网,能较好的解决大容量、广覆盖和路由迂回的矛盾;server数量少可以便于新业务的实现。同时对于大本地组网情况下,可以结合考虑使用双归属备份和mini flex容灾等组网方式,来保证网络级的安全保障。2.2.2 组网和实现方案对于大本地特性业务的实现主要的实现方案有两个,单信令点和多MSC号码的方案(示意图见图2-2)、多信令点和多MSC号码的方案(示意图见图2-2)。总体来看,这两个方案都是具于虚拟多个MSC/VLR号码来实现大本地的多区域共享一个物理MSC设备的方案,由一个物理MSC虚拟为多个MSC/VLR,对于外部来看为等同于多个MSC/VLR。对于多信令点多MSC号码的方案,对于外部来看,更接近真实的的多个MSC,并且这种方式对于后续的网络演进,或由于用户数目膨胀而造成需要设备进行分裂的情况下,外部实体无需修改数据,只需要MSC更改相关配置,修改物理连接即可。所以资源足够的情况下推荐使用多信令点多MSC号码的方案。 单信令点,多MSC号码的方案:MSC Server配置单一的信令点,但是各个本地网络分配不同的MSC号。该方案可根据MSC号码或者LAI来分配漫游号码。采用虚拟多个MSC、VLR号码的方法,实现物理实体只有一个但是逻辑实体为多个,对外来说为多个真实不同的MSC,但是源信令点DPC只有一个。优点:a) 可按虚拟MSC号各进行各本地网的话单分捡和话务统计。b) 对于外部表现为多个MSC,外部网元不用做太大修改即可实现原有系统的所有功能。缺点:a) 这个方案需要占用多个MSC/VLR号码资源。b) 由于使用一个信令点,部分外部网元还是要修改配置。图2-7图2-8 图2-5单信令点多MSC号码的方案 多信令点,多MSC号码的方案该方案根据MSC号码来分配漫游号码方案,需要本局支持多信令点。采用虚拟多个MSC号码的方法,实现物理实体只有一个但是逻辑实体为多个,对外来说为多个真实不同的MSC,同时信令点DPC也有多个。优点:a) 对于外部为多个MSC,外部网元不用做任何修改即可实现原有系统的所有功能,并且对于外部完全可以看作多个真实的MSC来看待。b) 可按虚拟MSC号各进行各本地网的话单分捡和话务统计。缺点:a) 这个方案需要占用多个MSC/VLR号码资源,同时占用多个信令点。图2-9 图2-5多信令点多MSC号码的方案双归属(Dual Homing):指在R4或类R4组网构架(媒体网关与控制分离)下,一个媒体网关(MGW)从属于两个MSC Server。正常运行情况下,MGW只注册到一个MSC Server上,而当该MSC Server发生故障时,MGW可注册到另一个MSC Server上,继续为此MGW下管理的用户提供业务。2.3 Iu-Flex2.3.1 概念Iu Flex的英文全称是“Intra-domain connection of RAN nodes to multiple CN nodes”,即同一个域(CS/PS)内一个RAN节点(3G RSS节点或2G BSS节点)可以和多个CN节点连接的组网方式2.3.2 组网多个CN节点负荷分担RAN节点,提高CN节点的使用率,同时提高网络容灾能力。单个CN节点的服务区域扩大,减少跨CN节点切换的次数和漫游过程中CN节点更新的次数,从而减少核心网的信令流量。可以做为多运营商RAN共享的一种有效方式。 优点:软交换环境下,即可备份SERVER,也可备份MGW算法调整过程可以自动进行,调整过程可以比较快池中多个CN节点同时故障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调整归属算法保证网络安全 缺点:用户被叫无法接通,必须由用户主动发起位置更新或者主呼后,更新HLR中用户的MSC/VLR数据才能够做被叫SERVER故障时亦导致其下的MGW都不可用2.4 MINI-A-FLEX2.4.1 概念允许同一个BSC同时下挂在多个MGW之间,多个MGW之间采用负荷分担的形式进行业务管理,当一个MGW发生故障时,其他MGW能够承担相应的业务,同时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中继传输资源,减少同一个MSC系统下MGW之间的话路连接。因此要求当主被叫同时属于一个MGW之时,系统优选主被叫共同的MGW。2.4.2 组网1:实现一个BSC同时分挂在多个(最多5个)不同的MGW上,MSoftx3000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对应MGW下中继话路资源。2:如果主被叫有共同归属的MGW,则系统要求尽最大可能的实现在同一个MGW上选择相应的话路,以避免MGW之间话路资源的浪费。3:当中继入局、中继出局、切换或者呼叫重建时,在通话一方的MGW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对A接口电路选择尽可能实现对MGW的优选(选择共同的MGW),以避免浪费MGW之间的话路资图2-10 MSOFTX3000 MINI-A-FLEX组网2.5 双归属和MSC-POOL的比较双归属MSC POOL应用网元VMSC Server、GMSC Server、TMSC ServerVMSC冗余对象MSC Server级别的备份互助。无需IU接口冗余,MGW故障则RAN失效(无MiniFlex)。MSC级别的负荷分担。MSC Server或MGW失效时能够互助。MGW和IU接口有冗余浪费。标准性非标准,不同厂商设备难以共同组网3GPP标准,不同厂商设备可以共同组网方案要求MSC Server支持心跳检测,对周边网元无要求需要RNC/BSC支持,RNC/BSC要有负荷分担策略网元连接一个MGW连接两个MSC SERVER一个RNC同时连接到多个MSC备份模式11备份、11互助、N1备份、N1互助。需要确保备份设备不激活时的工作状态。池内N个MSC负荷分担。故障造成的冲击小(1/(N-1),故障对别的MSC是不感知的。业务接管速度MSC Server故障业务短暂中断1分钟MSC故障业务接管取决于RAN的判断策略对业务的影响被叫可以成功。主叫、切换可以正常进行。被叫不能自动恢复。主叫、切换可以正常进行。扩容难度新增加MSC简单(N1备份),对别的设备无影响。增加MSC时,所有RNC数据都需要调整。一般扩容考虑POOL的整体扩容。调整或增加RAN容量较容易。其他优点平均局部话务高峰。扩大MSC覆盖范围,减少局间位置更新其他缺点不适用于汇聚局和关口局。对BSC有需求,不宜用于2G。其他缺点某MSC故障恢复后,其上的用户恢复缓慢(取决于RAN的策略和跨池区的位置更新数量)2.6 M2UA和M3UA组网2.6.1 M2UA和MU3A协议栈比较图1 M2UA协议应用2.6.2 M3UA和M2UA协议应用比较比较点M2UAM3UA是否占用信令点不占用信令点。因为信令点是MTP3层协议识别的地址,而M2UA终结MTP2协议,因此实现M2UA不需要占用信令点;可以节省信令点资源;需要占用信令点资源。M3UA支持两种方式,一种是代理方式,此时和MGC占用相同的信令点(注意:此时和MGC占用相同的信令点,不能理解成不占用信令点);一种是转接方式,此时和MGC占用不同的信令点;协议本身实现的功能M2UA没有选路功能;也就是说,从某条窄带链路上收到的消息,将固定从某条M2UA链路上进行发送。一条M2UA链路绑定了一条或者多条MTP2窄带链路上的消息;协议实现简单,便于互通,可以迅速提供业务;M3UA具有选路功能;从窄带或者宽带接收的消息,通过和MTP3类似的路由机制,利用配置的选路信息,将消息进行转发;M3UA比较复杂,重新实现了一遍MTP3,而且IETF对标准的定义没有ITU严谨,互通时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现在M3UA协议中有很多MTP3的特性没有提供,例如倒换、倒回等功能,这些缺陷还有待M3UA协议自身的完善;组网应用在链路层和PSTN网络互通;M2UA的特点是分散接入,控制集中。分散接入体现在MTP2链路可以分散在各个地方一般在MG上提供。控制集中体现在一个MGC上的MTP3可以通过M2UA控制各地的MTP2链路。这种应用相当于将复杂的MTP3的实现统一放在Softswitch上,各MG上只实现MTP2和M2UA;具体组网实例可以参考下面的图3;在网络层和PSTN网络互通M3UA的特点是集中接入,分散管理。多个Softswitch通过一对网关或者多对网关接入原有的NO7网络。这种应用相当于在网关上集中实现了复杂的MTP3和M3UA协Softswitch上只实现M3UA协议;具体组网实例可以参考下面的图3;具体的应用M2UA适合于电路相关型业务的宽窄带信令互通,特别是不同运营商间的互通。由于目前多数网络都采用关口局的方式进行不同运营上间的互通,没有关口局间的信令网,关口局间的信令都是直连方式。集中接入在这里无法发挥作用。使用这种方式组网,对于信令的集中监控功能就不容易实现,需要在多个网关上进行监控或者对LANSWITCH/ROUTER进行必要的修改才能够支持;这种组网方式比较适合信令容量比较小的组网应用M3UA适合于非电路相关型业务的宽窄带信令互通,这种业务可以利用网关的GT翻译等功能(此时需要支持NO7协议中的SCCP协议来扩充MTP3的选路功能和支持的子系统SSN数目),而且这种业务一般是多个Softswitch集中访问SCP和HLR等,集中接入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使用这种方式组网便于信令的集中监控;这种组网方式比较适合信令容量大,网络规模也比较大的组网应用;此种情况下多采用具有独立信令网关功能的设备;从设备提供角度如果使用M2UA,Softswitch需要MTP3,需要NO7信令积累;而网关功能就相对简单,只需要支持MTP2和M2UA协议来完成链路层的转换。使用M3UA,Softswitch就不需要MTP3,有利于没有NO7信令积累的新兴制造商;但是网关需要支持MTP3和SCCP协议,这时网关完成网络层转换,相对复杂,可以由具有NO7技术积累的厂商提供。M3UA集中接入,分散管理M2UA分散接入,集中管理2.6.3 结论和建议 从UMG8900的应用考虑,适合于分散接入、集中管理的方式进行组网,而且在这种应用情况下都是电路相关的应用,使用M2UA协议组网可以满足这种应用; 如果有市场需求M3UA协议必须支持,则UMG8900对于代理和转接方式同时支持,同时不支持SCCP协议(用于扩充MTP3的选路功能);2.7 1.7 多网关配置2.7.1 1.7.1 UMG 间TDM组网配置1.在MSX3000V100R002中加入MGW对每个MGW,在SX3000中执行ADD MGW、ADD MCLNK(配置H248链路),其方法与1个MSC只带1个UMG的情况相同;注意:ADD MGW中的参数BNC character一定要选到TDM2.以TDM方式连接2个MGW为了设置MGW之间的承载类型为TDM,要在SET OFI命令中设置参数IMGW_TYPE为TDM; 在SX3000中执行ADD INTTDM,参数TID0X40000000与另一MGW连接的该MGW的E1编号32(hex data format)。例如,把MGW0的0号E1与MGW1的1号E1相连后,执行ADD INTTDM: MGWIDX1=0, TID1=40000000, MGWIDX2=1, TID2=40000020;系统同时还自动地默认执行了ADD MGWCONN: MGWIDX1=0, MGWIDX2=1。(可通过LST MGWCONN查询)。3.对于上面配置的MGW1的内部TDM,可以用如下命令查询其状态:DSP INTTDM: MGWINDEX=1, STARTTRM=40000000, ENDTRM=4000001f;由于系统默认把E1的第一个时隙用作同步时隙,因此查询结果中第一个TID(即“40000000”)的状态为“Uninstall”。对于故障的内部TDM电路,可以用BLK INTTDM来阻塞掉。如果内部TDM电路没有故障,禁止使用此命令。3.若2个MGW都通过E1与另外一个相同的局相连,可以选择不同的子路由和相同的路由,在ADD RT或MOD RT中,参数sub-route-selection mode设置为PERC,通过调节不同的子路由在相同的路由中所占的比例(其中一个占100)来选择MGW;例如/ADD SRT,MGW0和MGW1连接到另外一个相同的局,选择不同的子路由ADD SRT: SRC=10, O=10, SRN=SX10_ISUP_1;ADD SRT: SRC=12, O=10, SRN=SX10_ISUP_2;/ADD RT,MGW0和MGW1连接到另外一个相同的局,可以选择相同的路由,并调节不同的子路由所占的比例ADD RT: R=10, RN=SX10, SRSM=PERC, SR1=10, SR2=12, PSR1=100;/现在我的环境是在同一子路由下配置2个网关的中继群,并设定软参P137,可以从呼叫上来的网关出局ADD OFC: OFFICEDIR=10, ON=SX10, OOFFICT=MSC, DOL=SAME, DOA=MSC, DPC1=A0000A, SIG=MTP3; ADD SRT: SRC=10, O=10, SRN=SX10_ISUP_1; ADD RT: R=10, RN=SX10, SRSM=SEQ, SR1=10, SR2=10; ADD RTANA: RSC=10, RSSC=0, RUT=ALL, ADI=ALL, TP=ALL, TMX=0, R=10, ISUP=ISUP_F; ADD N7TG: TG=10, MGW=1, G=INOUT, SRC=10, SDPC=A0000A, TGN=SX10; ADD N7TG: TG=12, MGW=0, G=INOUT, SRC=10, SDPC=A0000A, TGN=SX10; ADD N7TKC: MN=29, T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