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文言知识检测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輮以为轮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或师焉,或不焉 7、举酒属客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10、举匏尊以相属 11、自余为僇人 12、梦亦同趣 二、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用心一也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古之学者必有师 6、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小学而大遗 8、今之众人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0、吾从而师之 1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2、凌万顷之茫然 13、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4、攒蹙累积 1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16、游于是乎始 三、词类活用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其曲中规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用心一也 5、不能十步 6、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7、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于 8、小学而大遗 9、位卑则足羞 10、吾从而师之 11、顺流而东也 12、下江陵 13、西望夏口 14、舞幽壑之潜蛟 15、正襟危坐 16、侣鱼虾而友麋鹿 1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8、乌鹊南飞 19、不知东方之既白 20、穷回溪 21、卧而梦 22、始指异之 23、箕踞而遨 24、外与天际 25、萦青缭白 四、一词多义:1、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之1) 青,取之于蓝 2) 不如须臾之所学 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择师而教之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8)句读之不知 9)古之学者必有师 10)人非生而知之者 1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2)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1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4)郯子之徒 15)作师说以贻之 16)月出于东山之上 17)凌万顷之茫然 18)哀吾生之须臾 19)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20)苟非吾之所有 21)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2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2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4)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5)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26)始指异之 27)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28)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3、于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 善假于物也 3)其皆出于此乎 4)学于余(耻学于师) 5)于其身也 6)师不必贤于弟子 7)不拘于时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0)渔樵于江渚之上 11)托遗响于悲风 12)于是饮酒乐甚 1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4)寄蜉蝣于天地 4、焉1)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而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人非生而知之者 8)惑而不从师 9)吾从而师之 10)择师而教之 1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2)小学而大遗 13)则群聚而笑之 1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15)倚歌而和之 16)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17)侣鱼虾而友麋鹿 18)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19)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0)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2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2)卧而梦 23)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4)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25)而不知其所穷 26)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6、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吾师道也 3)吾从而师之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5)十年春,齐师伐我 7、道1)吾师道也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道相似也 8、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其皆出于此乎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4)相与枕藉乎舟中 5)而又何羡乎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9、其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4)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7)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如1)纵一苇之所如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如泣如诉 11、属1)举酒属客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2、固 1)固一世之雄也 2)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3、然 1)岈然洼然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14、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始指异之 3)游于是乎始 15、异 1)始指异之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16、特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17)为1)自余为僇人 2)不与培塿为类 3)故为之文以志 必修二文言知识积累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暴霜露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3、暴秦之欲无厌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二、古今异义:1、其实百倍 2、思厥先祖父 3、后秦击赵者再 4、可谓智力 5、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6、然后得一夕安寝 7、直走咸阳 8、钩心斗角 9、可怜焦土 10、隔离天日 11、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三、词类活用:1、日割月削 2、以地事秦 3、义不赂秦 4、不能独完 5、李牧连却之 6、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7、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8、四海一 9、骊山北构而西折 10、廊腰缦回 11、蜂房水涡 12、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13、歌台暖响 1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15、辇来于秦 1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17、朝歌夜舞 1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9、族秦者,秦也 2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四、一词多义:1、兵1)非兵不利 2)而秦兵又至矣 3)斯用兵之效也 2、亡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3、暴1)暴霜露 2)暴秦之欲无厌 4、事1)以地事秦 2)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5、为1)以荆卿为计 2)邯郸为郡 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得1)较秦之所得 2)此言得之 3)诚不得已 7、犹1)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2)良将犹在 8、向 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2)并力西向 9、始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2)始速祸焉 10、而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2)二败而三胜 3)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5)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6)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7) 骊山北构而西折 8)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9)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10)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11)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12)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1、之 1)破灭之道也 2)较秦之所得 3)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5)侵之愈急 6)苟以天下之大 7)此言得之 8)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9)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10)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11)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12、与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2)与战胜而得者 13、则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则秦之所大欲 14、以1)不赂者以赂者丧 2)秦以攻取之外 3)以有尺寸之地 4)举以予人 5)以地事秦 6)洎牧以谗诛 7)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8)苟以天下之大 15、其u1)其实百倍 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能守其土 1) 杳不知其所之也 2) 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3)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16、一 1) 六王毕,四海一 2)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17、尽 1)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2) 奈何取之尽锱铢 18、于 1) 辇来于秦 2)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必修三文言知识积累l 解释重点词1、皇揽揆余初度兮 2、不抚壮而弃秽 3、纫秋兰以为佩 4、恐年岁之不吾与 5、来吾道乎先路 6、日月忽其不淹兮 7、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8、都督诸路军马 9、间以诗记所遭 10、得间奔真州 11、竟使遇哨 12、诋大酋当死 13、但欲求死 1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15、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16、去今之墓而葬焉 17、则噪而相逐 18、按诛五人 19、卒与尸合 20、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21、视五人之 22、忠义暴于朝廷 23、在丁卯三月之望 24、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2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26、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27、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8、敢以烦执事 29、焉用亡郑以陪邻 30、朝济而夕设版焉 31、又欲肆其西封 32、若不阙秦 33、唯君图之 34、因人之力而敝之 35、失其所与 36、以乱易整 37、吾其还也 3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9、凡百元首 40、承天景命 41、克终者盖寡 42、盖在殷忧 43、纵情以傲物 44、董之以言行 45、所宜深慎 46、曲在赵 47、均之二策 48、王必无人 49、相如因持璧却立 5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51、礼节甚倨 5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53、决负约不偿城 54、从径道亡 55、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56、左右皆靡 57、于是秦王不怿 58、已而相如出 59、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60、素善留侯张良 61、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62、籍吏民 63、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64、大王来何操 65、旦日飨士卒 6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67、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68、则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69、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70、众闻则非之 71、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72、攘人犬豕鸡豚者 73、至杀不辜人也 74、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肇锡余以嘉名 2、扈江离与辟芷兮 3、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4、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5、层见错出 6、主辱,臣死有余僇 7、敛赀财以送其行 8、独五人之皦皦 9、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10、共其乏困 11、夫晋,何厌之有 12、失其所与,不知 13、召有司案图 1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5、拜书送于延 16、距关,毋内诸侯 17、张良出,要项伯 18、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0、令将军与臣有郤 21、因击沛公于坐 22、泾流之大 23、不辩牛马 24、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二、古今异义:1、抗辞慷慨 2、为巡船所物色 3、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5、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6、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7、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8、其疾病而死 9、颜色不少变 10、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1、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4、请指示王 15、明年复攻赵 16、于是相如前进缶 17、(廉颇)宣言曰 18、鄙贱之人 19、约为婚姻 20、所以遣将守关者 21、将军战河北 22、百川归河 23、东面而视 2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三、词类活用:1、予分当引决 2、草行露宿 3、道海安、如皋 4、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5、尚可以口舌动也 6、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7、悲予志焉 8、人皆得以隶使之 9、不能容于远近 10、去今之墓而葬焉 11、其疾病而死 12、缇骑按剑而前 1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4、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5、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16、亦以明死生之大 17、安能屈豪杰之流 1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19、晋军函陵 20、越国以鄙远 21、供其乏困 22、烛之武退秦师 23、若不阙秦 24、既东封郑 25、越国以鄙远 26、必固其根本 27、宁许以负秦曲 28、臣请完璧归赵 29、乃前曰 30、舍相如广成传 31、间至赵矣 32、左右欲刃相如 33、且庸人尚羞之 3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35、大王必欲急臣 36、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7、怀其璧 38、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9、素善留侯张良 40、项伯杀人,臣活之 41、吾得兄事之 42、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43、范增数目项王 44、常以身翼蔽沛公 45、刑人如恐不胜 4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47、秋水时至 48、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福建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工程类)真题模拟
- 用户行为预测分析-第3篇-洞察与解读
- 烘焙课堂考试题库及答案
- 核磁氢谱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国考北京证监局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考点及答案
- 2025国考农业农村部申论题库含答案
- 2025国考承德市刑事技术岗位申论必刷题及答案
- 2025国考宁夏法语专业科目必刷题及答案
- 2025国考本溪市统计调查岗位申论必刷题及答案
- 2025国考北京审特申论公文写作模拟题及答案
- 【MOOC】医学心理学-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政府融资合同范例范例
- 医院培训课件:《产科病历书写规范》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副省级)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 2024年新青岛版(六三制)六上科学全册知识点
- GB/T 44281-2024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分类方法
- 项目验收通知书模板
-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总结
- JT-T 1495-2024 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