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流小学教学设计课题第1课声律启蒙(一)案序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声律启蒙的相关知识,对押韵有初步认识。2,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 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押韵的用法教学过程备 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配乐简介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清代车万育编著,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几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2、背诵声律启蒙。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书认真听,标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三、学习第一段。1、学生自由读第一段,模仿老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四、学习第二段同第一段五、课外延伸:对对子游戏教后反思永流小学教学设计课题第2课声律启蒙(二)案序2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声律启蒙的相关知识,对押韵有初步认识。2,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 点1、通过诵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文韵律美和语句的对仗工整。2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教学过程备 注一、教学内容: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知识链接:第4页六、拓展活动:第4页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二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后反思永流小学教学设计课题第3课声律启蒙(三)案序3教学目标1,粗通文章,大体了解所学典故的内容。2,培养对祖国古代经典文化的热爱,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重点难 点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够学会简单的对对子。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备 注一、教学内容: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崖头沙。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6页 六、拓展活动:第6页 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三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后反思永流小学教学设计课题第4课笠翁对韵(节选)案序4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重点难 点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教学过程备 注一、激情导入: 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二、新授:1、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3、 学生同桌讨论,寻找文中的多音字: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教师出示多音字学生齐读,加深印象,并要求学生课下写到书上。4、 学生朗读三遍。古语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此环节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文中多音字的读法。三、温馨点示 1、 学生同桌共同讨论寻找韵脚(年,千,娟,雁,蝉。)3、游戏:双簧、接龙、藏宝。4、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四、拓展延伸教后反思永流小学教学设计课题第5课登金陵凤凰台案序5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启蒙知识。能读熟诗文。2、了解诗文的意义。重点难 点初步了解启蒙知识。能读熟诗文。教学过程备 注一、 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路漫漫在屈原脚下求索,诗悠悠在汨罗江畔飘零,秋雨是杜甫笔下的残梦,月亮是李白头顶的乡愁.我们通过诗歌了解诗人,通过诗人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世界.二、检查积累(李白诗中的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三、 朗读诗歌(反复读) 五、 小结: 意境是古代诗歌特有的一个美学范畴,它主要由诗中的“景”和所要抒发的“情”所构成。一首优美的诗,其外是美丽动人的景,其内是深邃感人的情。只有“景”和“情”很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才能构成摄人心魄的意境。 教后反思永流小学教学设计课题第6课古诗两首案序6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背诵这两首有关感怀历史的诗歌,积累怀古诗的知识。2、通过学生熟读古诗、合作探讨等过程,结合教师的引导,了解诗意。3、理解作者对隋炀帝和项羽的褒贬之情,学习诗人借古讽今、忧时伤乱的情怀。重点难 点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背诵这两首有关感怀历史的诗歌,积累怀古诗的知识,学习诗人借古讽今、忧时伤乱的情怀。教学过程备 注一、回忆怀古诗 学生背诵学过的怀古诗,引入本课汴河怀古 作者简介二、新授1、示范诵读,正确认读2、学生读诗,找出不懂得词语。3、解析不懂得词语及整首诗的意思。4、细读古诗,理解诗意。5、欣赏插图,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三、阐述诗人心境,有感情的诵读。1、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背诵这两首有关感怀历史的诗歌,积累怀古诗的知识。2、通过学生熟读古诗、合作探讨等过程,结合教师的引导,了解诗意。3、理解作者对隋炀帝和项羽的褒贬之情,学习诗人借古讽今、忧时伤乱的情怀。四、知识链接:拓展活动:体会本诗与王安石乌江亭的区别教后反思永流小学教学设计课题第7课诗词两首案序7教学目标1、朗诵作品,品评赏析,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2、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3、体会诗人表达的强烈的济世振弊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诗人描写古迹、论说史事的同时,给自己一些感悟。重点难 点朗诵作品,品评赏析,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教学过程备 注一、经典回放。、读原文。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二、理解诗文。1、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出示译文。(1)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1)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诗词,理解诗词。三、温馨点击文中诗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四、知识链接。说一说通过读这个“知识链接”,你知道了什么?五、拓展活动。读一读张养浩的怀古作品,体会一下他的思想.教后反思永流小学教学设计课题第8课诗词两首案序8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要理解诗人借观景所见,追溯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要理解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2、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章碣与辛弃疾诗词风格的异同。3、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重点难 点理解两首诗词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教学过程备 注一、故事引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二、新授1、作者介绍,体裁介绍2、范读全诗,学生初读3、全文解析(1)课文中解析,大致了解诗意(2)教师讲解焚书坑儒的故事(3)你对秦始皇还有哪些了解?4、再读,体味诗人情感三、学习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3、学生练读四、知识链接:第23页五、拓展活动:第24页六、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教后反思永流小学教学设计课题第9课对联案序9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重点难 点教学重点:诵读、积累对联。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对联所表达的意思。教学过程备 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请学生观看课件,感受过春节的热闹气氛。2、谈话揭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3、以形象的对联入手,初识对联。二、交流搜集的对联1、小组交流搜集的对联。2、体会对联的特点。三、朗读指导1、配乐朗读。2、按节奏朗读。3、游戏对对联。四、拓展交流1、学生交流在课前搜集的对联。2、教师出示搜集的对联让学生朗读,进行拓展迁移。 教后反思永流小学教学设计课题 第10课谜语案序10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谜语。2、知道谜语由哪几部分组成3、了解文义谜和事物谜有什么特点重点难 点知道什么是谜语,文义谜和事物谜有什么特点教学过程备 注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什么是谜语吗?谜语是暗示文字、事物,让人猜测后知道答案的隐语。二、学生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谜语由哪几部分组成?2.古人是怎么制谜的?小组交流。集体交流。三、教师介绍祝枝山和唐伯虎制谜的故事。四、学生读四、五自然段,思考:文义谜和事物谜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五、拓展活动猜谜语:依山傍水(打一字) 千里相逢(打一字)凸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像一朵大红花。(打一动物)春穿绿衣秋黄袍,头儿弯弯垂珠宝,从幼到老难离水,不洗澡来只泡脚。(打一植物)六、课外延伸课外搜集谜语,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后反思永流小学教学设计课题 第11课谚语与歇后语案序11教学目标1、 了解谚语与歇后语的来历,发展过程和分类及形式特点,并学会正确地运用。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民间语言艺术的热爱。重点难 点了解歇后语的产生发展和分类,能够正确运用歇后语。教学过程备 注一导入新课。古代劳动人民是勤劳而富有智慧的,他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穿凿了谚语、歇后语这些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二、了解谚语。1、概念。谚语是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劳动中总结的语言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谚语是由生活在社会下层的鄙里之人口头创作的。谚语主要是利用口头传播的,因其常用,才能长久地流传下来。2、谚语的特点。谚语的一些本质特点。首先, 它具有通俗性、定 型性的特点。它起源于民众,又流行于民间,它一经确立, 一般不再轻易改变。其次,从它表达的主要功能上看,谚语重在总结经验,喻事明理。 它通过陈述人们日常习见的具体事情,来揭示和说明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与道理。3.谚语的分类。三、了解歇后语。1、歇后语的概念。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2、歇后语的结构。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3、歇后语的来源四、拓展活动。很多歇后语都是来自看历史故事或神话故事。读一读有关三国人物的歇后语,尝试着再举出几个有关三国人物的歇后语。 教后反思永流小学教学设计课题 第12课 北京案序12教学目标1、了解首都北京是祖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我国进行国际交往的中心。2、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了解她的改革新貌。3、 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等思想教育。重点难 点了解首都北京是祖国的心脏,了解其悠久的历史及她的改革新貌。教学过程备 注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她坐落在我们祖国的什么位置呢?二、首都北京祖国的心脏:1、同学们,人们都把首都北京比喻为我们祖国的心脏,为什么呢?2、大屏幕显示“中南海”图, 和“天安门广场”图三、首都北京历史悠久的古城:1、大屏幕一一出示北京各名胜古迹的图片:故宫太和殿、天坛祈年殿、颐和园、明十三陵等,学生当导游,一一进行介绍,教师加以适当的补充,并相应地进行思想教育。2、师:同学们,看到北京城有这么多的名胜古迹、风景胜地,你们觉得北京怎么样呢?(学生谈感受)四、首都北京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大都市:1、改革开放中首都北京在外贸方面的新面貌。(大屏幕显示:现代化的交通要道、中华世纪坛新貌、中关村高科技工业园图片,教师一一地进行简介。)2、你们觉得北京的变化大不大?变得怎么样了?(学生谈自己的看法)五课堂小结教后反思永流小学教学设计课题 第13课 西安案序13教学目标1、了解西安的历史,有一定的认识。2、了解了解更多西安的故事,理解古老的文化和历史地位。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都历史文化的学习兴趣。重点难 点了解西安 悠久的历史及地位。教学过程备 注一、 导入新课出示兵马俑的图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城市,让学生说说对西安的了解。二了解西安历史1、学生自读34、35页内容,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内容?2、全班交流, 古代有哪些朝代在西安建都?三了解西安的文化特点和地理特点1.简介“半坡遗址”,欣赏“半坡文化”中的彩陶,房屋图片,感受人类的文明起源。2.简介西安的地理优越性。四、欣赏西安古城的魅力1、出示古代名画,理解西安古城繁荣时的盛况,回顾“丝绸之路”。3、欣赏西安文物图片和名胜古迹图片,感受西安的独特魅力。五、课外拓展:读课后的三则诗句想一想从哪些角度描写了西安?教后反思永流小学教学设计课题 第14课 杭州案序14教学目标1、了解杭州 的历史、地位 。2、 了解更多关于杭州的故事,了解古老的文化和美丽的景色。重点难 点了解杭州 的历史、地位教学过程备 注一、引入丝绸,知道丝绸的用途师:猜一猜老师这套衣服是用什么做的?根据丝绸的特点,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用丝绸做的?二、了解杭州丝绸的历史,知道杭州丝绸的地位1、介绍中国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和地位(出示图片资料及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