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学案_第1页
《囚绿记》学案_第2页
《囚绿记》学案_第3页
《囚绿记》学案_第4页
《囚绿记》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2 囚绿记学案 囚绿记学案 【目标导航】 【学习提示】 1、知识目标:熟读课文,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将 “ 绿 ” 拟人化,来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寄托于绿的丰富的情感内涵: 对“ 绿 ” 永不于屈服黑暗的精神的赞美; 对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的赞颂; 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愤慨。 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我们要结合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认真体会其中的情 志。 【背景知识互动】 【知识积累】 一、写作背景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 “ 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 ” ,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的一树长春藤。这长春藤被自己牵进迎窗的案头,然而“ 囚进 ” 的绿藤,尖端仍朝着窗外的阳光,颜色一天天变得2 / 22 萎黄,枝条也细瘦起来。直至抗战爆发,作者被迫南归,才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 “ 囚人 ” 释放,并祝福它繁茂苍绿。这篇散文写的是 “ 囚绿 ” 的故事,实际上含不尽之意自在言外。 二、作家作品 陆蠡( 1908 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省天台 县人。1931 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先后担任过泉州平民中学教师、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并创办少年读物半月刊。1942 年 4 月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惨遭杀害。 1983 年 4 月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陆蠡是一位勤奋且有才华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仅内容厚重,充满激越的思想锋芒,而且艺术上独具一格。出版的散文和散文诗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解题 本文借 “ 囚绿 ” 的故事,赞美 “ 永不屈服于黑暗 ” 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也 是作者期望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黑暗统治,重获光明自由的内心情感诉之于外象。 识记要点 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作品有散文诗和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三、重点字词 3 / 22 1、字音 摺叠( zh) 瞥( pi) 揠( y)苗助长 蕈( xn)菌 涸( h)辙 2、字形 涸辙 葱茏 攀缘 3、词义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说拔苗助长。 淅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婆娑:盘旋(多指舞蹈)。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猗郁:茂盛的样子。 字词巩固 1、注意形近字 揠( y) 偃( yn) 堰( yn) 2、注意多音词 脉( mi)络 脉脉( m) 3、不同的写法 攀缘攀援 4 / 22 摺叠折叠 【教材全析】 【整合感悟】 一、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 (第 1 段),引发回忆,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 去年夏间。回忆往事,放飞幽远的思绪 第二部分(第 2 13 段),忆述北京与 “ 绿 ” 相处的日子,抒发自己对 “ 绿 ” 的无限爱意。 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行文线索大致可概括为:择绿 恋绿 囚绿 放绿。 2、 3、 4 段为第一层:择绿 第 2 3 段写小屋概况。第 2 段写小屋的低矮、狭小、潮湿、简陋。第 3 段指出小屋的窗朝东,早晨阳光就照进屋里,炎热可畏。 这样一间毫无优点可言小屋,我为什么还 “ 怀着喜悦而满足的 心情占有它 ” 呢? 第 4 段点明我选择小屋是因为它的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我喜欢绿色。 第 5、 6、 7 段为第二层:恋绿。 第 5 段写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故而 “ 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 ” 的我,喜欢绿色,依恋绿色。 5 / 22 在表达这种依恋之情时,作者使用了极生动形象,具有极强表现力的比喻: “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 如此焦渴,如此依恋,当一片 “ 绿影 ” 映入眼帘时,还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作者对它的占有呢?小屋的低矮、狭小、潮湿、简陋、炎热等等一 切又算得了什么呢? 因此,一搬进小屋作者便将小台子移置窗下 ,面朝小窗和绿叶对语,而将孤独、陌生、困倦、不快等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说: “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 这里作者将绿叶拟人化,抒写细腻、温婉的依恋之情。 第 6 段作者继续强化这种依恋、喜爱之情。 对绿叶的情感不仅历久不衰,反而久而弥笃,那种喜悦,就如同 “ 越渡沙漠者望见绿洲 ” , “ 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 ” ,这一比喻贴切感人。的确,人应该在自然中生长,人的心灵应该在 自然中自由放飞,而 “ 绿色 ” 恰是自然颜色中最具生命意义的色调。在这里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者对人类自身使命的表视,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第 7 段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自己观赏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柔软的卷须伸开,然后攀缘;看它的嫩叶舒展开,然后变青、变老 作者希望 “ 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 。就连下雨时,作者都候在它身旁,听 “ 它淅沥的声音 ” ,看它 “ 婆娑的摆舞 ” ,这里作者笔下的常春藤,既像是一个让人呵护备至的6 / 22 孩子,又像是一个娇美小姑娘,使人怜爱不舍。 第 8 11 段为第三层:囚绿 第 8 段写作者将绿藤的柔 条牵进屋子,以使自己和它更接近、更亲密。作者说: “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的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 有了 “ 绿色 ” 便有了快乐,便有了爱和幸福,也便有了活力四射的青春年华。在作者心里绿就是如此重要,世界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蕴含在这绿意葱茏中。 第 9 段作者又以从前住在乡下时,舍不得剪除床下茁出的芽苗、蕈菌的故事来印证、表现自己对绿色、对生命的珍视。 第 10 段写 “ 绿 ” 永远执着向阳的精神,突出其不屈。 第 11 段写绿藤枝叶的 颜色由青苍变成嫩黄,枝条细瘦、娇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藤枝受戕害的痛惜和愤懑情感。文中写道: “ 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一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 ” 其实在当时 “ 魔念在心中生长 ” ,把天空下的生命移锁到暗室到中的何止我呢?这些破坏和毁灭生命的刽子手,我们诅咒他! 第 12、 13 段为第四层:放绿。 作者本打算七月尾回南时放 “ 绿囚 ” 出牢,但由于卢沟桥事7 / 22 变,七月中旬便 “ 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 ,并祝它繁茂苍绿。 因为文章所述之事发生在芦沟桥事变时,地点又是烽烟四逼中的旧都,这就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到,这 “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 , “ 永不屈服于黑暗 ” 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到作者祝福它 “ 繁茂苍绿 ” 中所包含的民族光明前景的祝愿和信念。 因为文章所述之事发生在芦沟桥事变时,地点又是烽烟四逼中的旧都,这就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体味到,这 “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 , “ 永不屈服于黑暗 ” 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体味到作者祝福它 “ 繁茂苍绿 ” 中所包含的 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愿和信念。 第三部分(第 14 段),写作者对北京的圆窗和绿友的怀念 思绿。 文章第 1 段说 “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 ,本段说 “ 离开北平一年了 ” ,首尾互应,结构严谨。 综观全文,文章写作者在上海 “ 孤岛 ” 时期,怀念北京的生活:窗外充满生机的常春藤让作者无比依 恋,于是由于恋绿而将它从窗外牵进潮湿的房间,搭在迎窗的案头,囚系住它,引为 “ 绿友 ” ,一 “ 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 , “ 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 ” 等,然而这 “ 绿囚 ” 的尖端仍朝着窗外的阳光, “ 永不屈服于黑暗 ” ,以至 “ 渐渐失去了 青苍的颜8 / 22 色,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的瘦,变成娇弱 ” 直至抗战爆发,作者被迫南归,才将这个 “ 囚人 ” 释放,并祝它繁茂苍绿。散文写 “ 囚绿 ” 的故事,实际上含不尽之意在言外,他赞美“ 永不屈服于黑暗 ” 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也表达了对民族光明前景的诚挚祝愿和坚定信念,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愤慨情感。所以说常春藤是具象征意义的一个意象。 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常春藤的形象象征着作者自己的品格。作者本人就是因坚持在抗敌文化工作岗位上而被日本敌特机关逮捕、杀害的。 结构网络 用语甚少, 却意味深长。 择绿 恋绿 囚绿 放绿 小屋 9 / 22 (低矮狭小潮湿简陋) 我喜欢 常春藤 (绿色 ) 绿叶 孤独陌生困倦不快 抛到九霄云外 10 / 22 强 化依恋之情。 (比喻手法) 细赏绿藤 突出喜爱依恋 (拟人手法) 快乐 绿 爱 是 幸福 美好年华 11 / 22 牵绿于屋内 插叙故事, 表现对生命的珍视 向阳、不屈 (拟人手法) 绿藤变黄变弱 (拟人手法) 常春藤 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 12 / 22 祝它繁茂苍绿 思绿 (首尾互应,结构严谨) 散文整体思路 13 / 22 引发回忆 择绿 回忆往事 恋绿 囚绿 放绿 怀念绿友 (思绿) 二、技巧鉴赏 1、象征手法的运用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 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 ,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因为文章所述之事发生在芦沟桥事变后,地点是又是烽烟四逼中的旧都,这就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体味到,这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 永不屈服于黑暗 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体味到作者祝福它 繁茂苍绿 中所包含的对民族的光明前14 / 22 景的信念 2、语言形象、亲切动人。 囚绿记作者将 “ 绿 ” 拟人化,写出了它的朝气,执着向阳的精神及其坚贞不屈的性格,并且在描写中始终饱含情感、思绪和愿望,读来亲切动人。如 “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作者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我与 “ 绿 ” 的默契交流,表达喜爱、依恋之情。 又如: “ 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 作者将常春藤想像成一位活泼灵动、翩翩起舞的小姑娘,而他自己就是这舞蹈最忠诚的欣赏者。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下文又把常春藤叫做 “ 绿友 ”“ 绿囚 ” ,描写它的 “ 固执 ”“ 无亲热 ”“ 不屈服于黑暗 ”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 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 ,并祝福它繁茂苍绿。 在这里作者 又赋予常春藤坚强的性质、气质,赞颂它永不屈服的精神,读来令人感动。 文章运用比喻表情达意,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 文章中说: “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作者对绿色的爱恋有多深?无法用语言来直接形容。 “ 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 ,这一比喻将情感具体生动化,使作者对绿色的焦渴、依恋,可感甚至可触可摸。 15 / 22 技巧拾零 比 拟 一、什么是比拟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二、比拟的类型 1拟人。把 物当作人来描述。可分为三类: 无生命的事物拟人化; 有生命的事物拟人化; 抽象事物拟人化。 2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述。可分为两类: 把人拟作物; 把甲物拟作乙物。 3、构成拟人的几种方式: 使用动词性词语,使之具有拟体的动作行为; 使用形容性词语,使之具有拟体的特征、形状; 使用名词性词语,使之具有拟体的特征状况; 直接让本体说话,使之具有 “ 人 ” 的功能。 三、比拟的修辞作用 1、使表述幽默风趣; 2、使表述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3、使表述更有说服力。 四、比拟和比喻的区别使用比喻要出现喻体,使用比拟不出现拟体。 三、体裁知识 鉴赏散文的情感美 16 / 22 与韵文相比,散文如日常谈话般率性真诚,随意 自由,外国散文中有所谓絮语散文,随笔散文,我国现代有谈话风散文,有所谓 “ 闲话 ” 、 “ 杂谈 ” 类散文类别,在强调散文情感的自然流露上二者恰好不谋而言。的确,散文抒情志的功能并不比诗歌差,在深入人心探幽,在方式途径的灵活多样上,散文可说还胜诗歌一筹,因此,散文往往成为作者内心情感最自然的最熨贴的寄托。散文 直接面对的是宇宙间最美丽的生命体人,直接面对的是最为丰富多样的生命的情感体验。实现散文的审美功能,还需要循其语言表征,追寻它直抒或隐含的人物情感,在对这些情感的理解认同和反复体味中提升审美品位。 深入文本,发挥想象,换位思考,是实现欣赏散文情感美的有效途径。要进入情感美的鉴赏,还必须要求对在形成的为自我所感知到的情感进行追本溯源,摸索出一番理性思考的“ 所以然 ” ,而这一番 “ 所以然 ” 的得出过程则可见出读者的鉴赏门道,其结果也正可见出读者的鉴赏功夫来。 美文品读 桥 陆蠡 月下,这白玉般的石桥。 描画在空中的,直的线,匀净的弧。平行的瓦棱,对称的庑廊走柱,这古典的和谐。 清池里,鱼儿跳了起来,它也热得出汗么? 17 / 22 远处,管弦的声音,但当随着夜晚的凉飔飘落到这广大的庭院中。来时,已是落地无声了。 是谁。托着颐在想呢。 【悟读探究】 【学海导航】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它们的形式特点和情感意义。 1、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解析:要求回答两个问题:形式特点,即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 情感意义要从全文所表达的感情出发考虑。 答案:这句话运用形象的比喻,使 “ 我 ” 对绿色的爱恋之情可感化,真切地表达了 “ 我 ” 对绿色的焦渴、企盼。 2、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 解析:几个动词的使用,后面连着几个形容词,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应该要注意这一点。 答案:这是一句细腻的描写, “ 失去青苍 ” , “ 变成柔绿 ”进而又 “ 变成嫩黄 ” ,颜色的变化描写得很细致。细致的描写来源于用心的观察,对于青藤颜色的变化,作者是一点一点、一刻一刻用心关注着,看着心爱的 “ 绿 ” 一点 点消退,作者必定心焦如焚,心痛如割。通过这句细腻的描写,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对青藤绿色渐消的心急和怜爱。 规律总结 18 / 22 这两上题目都是考查对语句形式特点的分析和情感内涵的揣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有三: 1、抓重点词语; 2、分析外在表现形式和字面意义; 3、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 教材习题解析 方法点拨 一、作者喜欢 “ 绿 ” ,是因为他 “ 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 ” ,而 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作者在 “ 囚绿 ” 的过程中发现 “ 绿友 ”“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 , “ 不屈服于黑暗 ” 以至最后“ 渐渐失却了青苍的颜色 ” ,变得嫩黄、娇弱,心灵因此受到冲击,明白了自己的过失,所以说 “ 囚绿 ” 是因为作者爱“ 绿 ” ,放 “ 绿 ” 仍然是因为作者爱 “ 绿 ” 。作者写囚绿记赋予绿以象征意义,赞美 “ 永不屈服于黑暗 ” 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对毁灭生命的刽子手者的愤恨。 二、 1、一个 “ 焦 ” 字有力地突出了作者对 “ 绿色 ” 的极端19 / 22 渴望和无限企盼。 2、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最美好的东西除了“ 爱 ”“ 幸福 ”“ 猗郁的年华 ” ,还有什么呢?在作者看来“ 绿色 ” 便是最美好的一切,这句话充分表现出 “ 绿色 ” 在作者生命中的重要性 ,表达了作者对 “ 绿色 ” 的爱恋情怀。3、 “ 珍重 ” 一词写出了作者对 “ 绿囚 ” 的珍爱和敬意。他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更认识到 “ 绿囚 ”“ 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性格,所以更增添了自己对 “ 绿 ” 的爱恋。 三、(略) 一、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体味绿的精神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文章的主旨。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认真揣摩语言,把握所描写事物的 特征。另外,要注意联系写作背景。 二、这道题主要是引导同学们品味语言,揣摩语句含义。 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抓重点词语,二是要联系上下文,树立语境意识。 【知识应用自测】 思路导引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 20 / 22 a 瞥( pi)见 涸( h)辙 脉( mi)络 b 茎( jng)叶 淅( x)沥 婆娑( su) c 葱茏( lng)蕈( din)菌 猗( y)郁 d 镶嵌( qin) 揠( yn)苗 摺( zh)叠 2、选出下列各中字形有误的一项() a、我急不瑕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b、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 c、(我)不能再留连于烽火四逼的旧都。 d、(我)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3、下列各句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他看上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