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赵娟.doc_第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赵娟.doc_第2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赵娟.doc_第3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赵娟.doc_第4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赵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本单元教材内容: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 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速度、时间和路程和关系积的变化规律估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重点:口算、笔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课时划分:本单元计划用14课时完成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口算乘法主备人:赵娟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课本第45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六的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 口算下面各题:10 5= 503=151= 820= 212=323=二、创设情境:(1)、提问:平时上学你们借助什么交通工具往返,外出郊外,去外地时又选么交通工具?你了解这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想知道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生活中的各种交通工具?(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三、探究新知: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小时约行千米。特快列车小时约行千米。1)、人骑自行车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163=小组讨论口算方法,汇报方法:1:想103=60,36=18 ,30+18=48,所以163=48方法二:1 6 3 4 8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方法:(1)1630先用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得480(2)1030+630=480(3)1603想1003=300,360=180 ,300+180=408,所以1603=480因为163=48,所以1603=480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学生独立口算,说一说计算的过程。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独立完成,反馈结果。独立完成后汇报。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再分别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2)、特快列车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练习:1305= 2380= 1506= 713=4602=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板书课题:口算乘法4.尝试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口算方法解决根据情景图提出的其余问题: 磁悬浮列车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402=680(千米) 飞机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四、巩固新知: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2、练习六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3、口算:153= 2403= 2204= 1606= 1204= 605=852= 1204= 3804= 1903= 2503= 854=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第48页3题板书设计:口算乘法163=48(千米) 1603=480(千米)103=30 1003=300 163=4863=18 603=180 1603=48030+18=48 300+180=480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口算乘法练习主备人:赵娟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已有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2、培养学生用估算来检验口算结果的可行性。教学重点:熟练进行口算。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明白算理。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1、创设情境: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谁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口算方法来试一试。 出示题目: 一、口算144=( )我是这样想的:( )( )=( ),( )( )=( ),( )+( )=( )。 二、口算2603=( ) 1、我是这样想的:( )( )=( ),( )( )=( ),( )+( )=( )。 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263=78,所以2603=780三、试一试,看你1分钟能否完成以下题目?135= 352= 2104= 1605= 146= 323= 2403= 3303= 1904= 2802=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好了,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完成有关口算乘法的一些练习。2、提出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2)用估算来检验口算结果的可行性。二、展示学习成果1、小组内个人展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的48题(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2、小组展示(1)第4题,学生通过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并说说自己的口算过程。(2)第5题,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先独自填空,再在小组内讨论订正,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3)第6题,帮李老师算一算。指名读题,先估后算。让学生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同时在估算过程中,学会有理有据的进行表达,培养推理能力。(4)第7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买三棵树苗应付多少钱?实际得到几棵树苗?实际平均每棵树苗多少钱?每棵树苗便宜多少钱?(5)第8题,找规律计算。三、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我们的学习目标,你们的表现让老师很满意。 第三课时:笔算乘法主备人:赵娟教学内容:第49页的例1、“做一做”,练习七的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1522= 2314= 3212=4153=2983= 5233=2、笔算: 2412= 4459= 635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探究新知: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小时,火车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14512=17401 4 5 1 2 2 9 01 4 5 1 7 4 0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三、巩固练习: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3、列式计算:(1)42个132的和是多少?(2)242的36倍是多少?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七第3题。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14512=1740(千米)1 4 5 1 2 2 9 0 1452,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1 4 5 14510,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1 7 4 0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笔算乘法练习主备人:赵娟 教学内容: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七的第511题。教学目标: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3、使学生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5、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具准备:题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283=168= 362=4620= 4160= 3150= 156=1506=267=2019= 20073= 90024= 4308=1905=口算的方法是什么?2、笔算32224= 14527= 67913= 28635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二、练习内容:1、判断并改错。134 152 246 16 23 34 804 156 964134 104 638 938 1196 7344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笔算时应注意什么?2、笔算:12473= 46215= 22436=28153= 27142= 18247=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解决问题: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3)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5)书上练习七第8题四、思维训练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1、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2、练习七第12、13思考题。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七第10、11题。第五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主备人:赵娟 教学内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乘两位数的乘法。课文第52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6085=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9084=2、笔算:7086= 7908= 54278=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探究新知例2、特快列车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小时可行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1)163=48 末尾添两个0。 16030=48002)1603=480 末尾添一个0。 16030=48003) 1 6 0 3 0 0 0 04 8 0 4 8 0 04)16030=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16030=4800 1 6 0 3 0 4 8 0 02)10630=自己试一试学生反馈时讨论:(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30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10630=3180 1 0 6 3 0 3 1 8 0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三、巩固练习:1、书后第53页做一做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3、口算:5060= 4280= 400704、计算:4 6 0 5 8 0 7 0 1 2 5、在里填上“”、“”或“”。1503015300 6001010660 1603216023 5、一列货车30节车厢,每节车厢可装煤104吨,用这列火车运3000吨煤,能不能一次全部运完?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板书设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16030=4800(千米) 10630=3180(千米)1 6 0 1 0 6 3 0 3 0 4 8 0 0 3 1 8 0 (1)把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字相乘。 (2)两个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教学反思:第六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主备人:赵娟教学内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的训练,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加快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经验,学会与别人合作思考,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灵活地综合运用现有知识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加快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组织复习:1、引导学生复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提问检查掌握情况。(1)师生谈话、主动回答问题(2)认真和老师复习(3)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说出笔算的方法。 2、 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你是怎么计算的?12027 10227二、基本练习: 1、以卡片形式出现,指名口算。提问:怎样口算比较简便?4055= 800300= 6023= 8330= 60700= 9022= 5085= 6072= 8042= 2052= 7020= 8090= 4027= 6084= 2、笔算 : 6086= 5908= 64278=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计算下面各题:因 数25250252500因 数10100100010积学生填表,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比较: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4、算一算:3 2 0 2 4 0 3 7 0 4 0 3 0 3 4 2 0 9 3 5 0 4 2 0 7 0 2 3 2 6 3、列式计算:(1)240的60倍是多少? (2)90个201相加的和事多少?三、解决实际问题:1、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是190元,一辆电动车的价格是普通自行车的5倍。一辆电动车是多少元?指名读题,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列式解答。提问: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交流提问并解答。2、一台饮水机价格是104元,一台微波炉的价格是饮水机的3倍。王叔叔要买一台饮水机和一台微波炉。共要多少元?指名读题,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四、拓展练习:在方框里面填上合适的数字。(1) 2 8 5 (2) 6 3 5 1 2 3 3 1 8 9 五、小结与作业:1、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东西2、布置作业:第8题第七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主备人:赵娟教学内容: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课文第54页内容及练习八的第5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二、探究新知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小时约行1千米。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可以写成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辆汽车的速度是千米时,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分钟可行多少千米?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三、巩固新知: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5、练习八第8、9题 。6、笔算下列各题:40824= 25016= 30735= 78030= 47 309= 60350=7、李婷步行的速度大约是每分65米,她每天上学要用14分钟。李婷离学校大约是多少米?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160千米/时 106千米/时802=160(千米) 22510=2250(米)教学反思:第八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练习课主备人:赵娟教学内容:行程问题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继续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2、使学生继续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教学重点:继续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继续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 35040积的末尾有两个0。 ( )(2)20369=140007 (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有可能是四位数,也有可能是五位数。( )(4)140300的最简竖式是 ( )1 4 0 3 0 0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16401604 23301096 12300120402820020720 32403204 422020503、笔算下面各题:40864 25076 3075578080 97309 80350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叫人订正。4、明明每分钟约打120个字,25分钟他大约能打多少个字?二、解决问题:1、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送货,去时用了6小时,速度是32千米/小时,回来只用了4小时,回来的速度是多少? 2、小明上山用了4小时,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的速度加快,是6千米/时,下山用了多长的时间?3、王叔叔从县城开车去王庄送化肥。去的时候每小时行40千米,用了6小时,返回时只用了5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李老师坚持每天早晨跑步35分钟,他平均每分钟跑205米,李老师每天早晨能跑多少米? 5、一列火车以每分钟60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长2800米的大桥。如果火车全长200米,从车头上桥到最后一节车厢离开大桥,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6、一列长为180米的火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通过一个隧道,共用2分钟,这个隧道长多少米?第九课时:积的变化规律主备人:赵娟教学内容: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课文第58页的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组织小组交流。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3)整体概括规律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引导学生总结规律。2、验证规律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3、应用规律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1824= 10545=(182)(242)= (1055)(455)= (182)(242)= (1053)(453)=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1、书上练习九的1、2、3。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4倍,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3、根据740=28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440= 2140= 4940=2840= 3540= 720=4、找规律。1213= 1265= 1226=1278= 1239= 1291=5、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180平方米,宽是9米,长要增加60米,积不变。扩大后的绿化面积是多少平方米?6、苹果每2千克3元,香蕉每3千克15元。李阿姨买8千克苹果和9千克香蕉,需要多少钱?五、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六、作业:第59页4、5。七、板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6 2=12 20 4=80 6 20=120 10 4=40 6 200=1200 5 4=20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它们的乘积不变。;教学反思:第十课时:乘法估算主备人:赵娟 教学内容: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课本60页的例5、相应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中的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出示图片: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介绍:用笔算算出的,这样的结果很准确。)应该准备5000元。(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应该准备5500元。(介绍:把两个因数都估计成是大一点的整十数,在将它们相乘,得到估算结果)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4)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三、巩固新知:1、估算下面各题:5298 69203 4229432102 19529 391052 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3、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1800米1200米1500米4、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5、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 到吗?6、第62页的5、6、7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作业:第63页8、9、10、11、12板书设计:乘法的估算49104 (元) 应该准备5000元钱。 应该准备5500元钱。第十一课时:乘法估算练习主备人:赵娟教学内容:乘法估算练习教学目标:学生经历探索接近整百或整十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教学重难点:估算的正确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一幢楼一年的保洁费用”算式怎么列?(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信息和问题 2 、学生回答,板书:48112=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提问:48112大约等于多少呢,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1)可以利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看作是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再去相乘,计算出大约的数。 2 、学生思考后,讲述: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估算的方法和结果跟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3、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4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这里的估算,可以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数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 5 、提问:估计的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它的结果,看看自己估计的怎样? 师小结:估算时,我们一般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 三、巩固提高 1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2、 第1题 3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 比较:比比每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4 、第2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第47题。 第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主备人:赵娟教学内容:整理回顾本单元知识,练习十第712题。教学目标:回顾整理本单元知识要点,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和积的变化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回顾整理本单元知识要点。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回顾本单元知识要点,小组长做好记录。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1)两位数乘三位数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A.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尾同个位对齐。B. 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同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尾同十位对齐。C. 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估算乘法:先求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相乘。(2)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积也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3)速度时间=路程二、练习应用(1)口算下面各题。练习十第7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对。(2)练习十第8题。让学生独立练习,并用计算器检验。(3)练习十第9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相互交流。(4)练习十第11题。怎么求30天大约售出大米多少千克?引导学生列式 40030=12000(千克)(5)练习十第12题。试一试,怎样填?先根据6=1218,算出三位数是203,再确定两位数的十位数上可以分别填1、2、3、4。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相互交流不同的填法。三、活动与探究课题:小小采购员内容:为班级联欢会购买物品。目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民主合作的意识。过程:召开班级联欢会,先召开班会,拟定购买计划,再到市场调查需购买物品的单价,再算算一共需要用多少钱。购买计划物 品单 价数 量总 价四、课堂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是今后学习更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我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准确的计算。课时作业一、 估算下面各题。89102 13938 10742二、 根据680=480,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积。1280= 2480= 640=1880= 3680= 620=三、 一所小学从银行取出现金10000元。如果按每天支出430元计算,这些钱够22天用吗? 四、先找规律,再把表填完整。因 数6060603015525因 数7142828282828积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测试(A)一、直接写出得数。7260 25040 7320 7540= 8150 154= 43200= 75500= 60050= 7040 二、填空。1、12的103倍是(),31个20是()。2、根据6216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62160620160099216620()99203、路程()()时间()()速度()()4、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5、一个农场去年收获小麦69731千克,大约是()万千克。6、计算16300时,可以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7、下面算式中,不同的图形表示不同的数,相同的图形表示相同的数,如果+=200,5=80,那么(),()。三、用心选一选。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 A、不变 B、扩大10倍 C、缩小10倍2、1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零。A、2 B、3 C、4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4、美园小区有五栋楼房,每栋有120户人家,小区共有( )户人家。 A、600 B、500 C、125四、估算下面各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