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9 赤壁赋(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9 赤壁赋(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9 赤壁赋(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9 赤壁赋(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9 赤壁赋(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阅读欣赏,【赏析】这首词上片开头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对赤壁大战场面的描绘,则用浓墨重彩,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大战。“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下片开头数句,写赤壁矶附近的山川形胜,追怀赤壁之战的遗迹。下面又将话题一转,抒写词人忧国伤时的感慨。结尾处,词人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时代感伤。,第三单元,9赤壁赋苏轼,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前预习,x,shu,png,xin,nio,“嘱”,劝酒,“凭”,乘,“缭”,连结、盘绕,“藉”,凌乱,“叩”,敲打,3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谈一谈你对豪放派词风的看法。答: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课内动脑,sh,lio,po,zhl,qio,ji,l,fyu,h,zh,识记字义1属:举酒属客,动词通“嘱”,劝酒;属予作文以记之动词,嘱托;神情与苏黄不属,形容词,相似。2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动词,像;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去。3而: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却;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4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于、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作家作品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嘉祐年间进士。因反对新法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再贬到惠州、琼州。徽宗即位,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代表作品有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等。,2写作背景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黄州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站立在江边的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那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3赋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它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赋必须押韵,这是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起于战国,盛于两汉。阿房宫赋赤壁赋为“赋”中的佳作。,1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我的见解:全文共有五段。第一段写作者与客人月夜泛舟的情形和欢快的心情。第二段写由乐转悲的感情变化,表达了作者的惆怅失意之情。第三段写作者内心的苦闷,道出了悲的原因。第四段通过回答客人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胸怀和随遇而安的乐观态度。第五段写主客得到解脱的喜悦。,2文章第一段所写之景有何特点?我的见解: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所看到的主要景物是月与水。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东西。景象澄澈而又朦胧,如梦境一般。3从全文的角度看,第一段写赤壁月夜江面的水光月色有什么作用?我的见解:写赤壁月夜江面的水光月色,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抒情的基调。,4“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如何?哪些词句最能传达这种泛舟秋江的心情?我的见解:主人公的心情快乐、愉悦。“诵”“歌”两词直接表现出作者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纵”有听凭、随意的意思,主人公在茫无边际的江水中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于是直呼“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即自己在辽阔的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飘飘然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5如何理解“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首歌?我的见解:歌的前句叙事写景,与月夜泛舟的情境相合。歌的后句由前句生发,表现的是一种政治感慨,在知音难觅的叹息中,已然包含了淡淡的哀愁。“美人”比作国君,写出了苏轼的忠君之殷切。忠君思想正是苏轼思为世用,希望为宋王朝分忧、有所建树的动力。这里面含有积极因素。“渺渺兮予怀”,正是思忠君用世而不可得的表现,因此才会“望美人兮天一方”。,6文章的第二段,写客人“呜呜然”的箫声采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我的见解:主要采用了拟声、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的手法,以及整散结合的句式,营造了悲凉的意境,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7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