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的一课三议稿_第1页
《大江保卫战》的一课三议稿_第2页
《大江保卫战》的一课三议稿_第3页
《大江保卫战》的一课三议稿_第4页
《大江保卫战》的一课三议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3 大江保卫战的一课三议稿 (孟娟)大江保卫战(一) 一、编辑课题,导入新课 课后老师请大家对课题进行了格式的编辑、修饰,让它更加醒目。下面请大家亮出你的金点子。并说说为什么?(指导读好课题)根据自己的编辑读出自己的感受。这将是一场怎样()的大江保卫战 过渡: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让人刻骨铭心。 二、学习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句子:大江,永远铭记着 1998 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指读。 2、铭记就是 3、引 读:大江要永远铭记 ,铭记 4、大江为何要永远铭记 1998 年的夏天?这年夏天发生了什么?上一节课我已经学过了,谁来告诉大家听。(惊雷响起,闪电划破浓云密布的天空,大雨倾盆而下,雷声、雨声、风声响彻在天地之间 洪水冲开大堤,冲到房屋,打着漩涡向前推进,吞噬着一切,于是一切都淹没在洪水之中,天地间能看到的只有房顶、树梢 ) 是啊,一双双眼睛都关注着 98 年的那个夏天,不仅仅是你、我、他,所有人都不会忘记,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 / 23 5、大江为何要永远铭记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呢? 请学生说说。 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和几百万群众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在这场不动枪炮,不见硝烟的战斗,与大自然的展开了生死搏斗。 过渡:这是一篇通讯,记者及时地向我们真实地报导了发生在抗洪一线上三个典型的事例。说说哪几个事例? 板书:大堤抢险铮铮铁汉勇救群众 过渡:在这场大江保卫战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抢险救人的感人场面,让我们跟着课文,我们先随记者去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去亲身体验当时的情景。先来看一看九江赛城湖大堤惊心动魄的抢险画面吧。 三、学习 “ 大堤抢险 ” 1、本节中有一句很特殊的话概括了本节的内容,请找出来。 2、从本节中找出能体现这副对联内容的句子。指导朗读。 “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 简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以小组为单位,研读这一节,想一想九江赛城湖大堤惊心动魄的抢险画面中,表现了人民子弟兵的什么精神或者想一想出示:这是一群()的人民子弟兵。 (读书要读出个性,读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学生补充,教师随时指导朗读。 3 / 23 救援神速 “ 四百多名官 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 上! ” 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为什么说他们神速,你从那儿看出来?能读一读吗?子弟兵行动敏捷,救援神速,支队一声令下长 ) 奋不顾身 “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 ” (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们全然不顾,他们不顾的仅仅是片石割破了脚趾吗?有没有同学知道他们还受到了怎样的伤痛? 奋不顾身 “ 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 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 (为什么说他们奋不顾身?他们会遇到怎样的危险?引读:可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一个个 ) 乐观 “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 (质疑: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他们不仅勇敢而且乐观,谁来读读战士们的这句话,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朗读出来) 师介绍:战士们不仅喊出了这样乐观的口号,他们还立下了其他令人感动的誓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站着是根伫立的4 / 23 桩、倒下是袋拦洪的沙!水不退、人不撤,誓与大堤共存亡!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4、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激烈的、艰苦的)有一个词语说明这是一场激烈的战斗,一场苦战,这句对联就是对这场鏖战最好的概括。 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一个个英勇子弟兵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不仅勇敢而且乐观,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抢险场面恍若就在眼前。 他们用勇敢、乐观谱写了一曲感天地、泣鬼神的抗洪之歌。下面老师请大家观赏九江赛城湖大堤惊心动魄的抢险场面。 通 过朗读再来感受一下官兵们英勇抢险的感人场面,齐读第2 小节。 这样的人民子弟兵,人民能忘记吗,祖国能忘记吗? 四、学习事迹之二:铮铮铁汉 1、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这是一句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过渡句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请有经验的同学说一说。 2、如果大堤抢险写的是子弟兵的群体形象,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就是一个个体形象大特写。在你眼中铮铮铁汉应该是怎样的人? 3、速读这一节,找一找文中什么地方能让你感到黄晓文是5 / 23 一 个铁汉。 指导朗读。 描述:这样的铮铮铁汉,人民能忘记吗,祖国能忘记吗?这就是千千万万子弟兵中的一员,这就是发生在抗洪抢险最前线中的铮铮铁汉的形象,我们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 4、出示: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简单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子弟兵。是啊,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中的一个典型,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啊。 课后同学们也搜集了不少这样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听了你们的介绍,他们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闪烁,你觉得这是一群()的人民子弟兵。 五、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 1)轻声读第五节,战士们的身影出现在什么地方?这是()的子弟兵 再集体交流。 “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 ” (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6 / 23 “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 (体 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 “ 军旗 ” 、“ 军徽 ” ,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 (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六、小结 1、这里没有泪水,只有汗水;这里没有柔躯,只有铁骨;这就是我们的子弟兵,这样的子弟兵,你们会忘记吗,人民会忘记吗,祖国会忘记吗? 2、你想对我们这些英勇的子弟兵说些什么吗? 3、在 98 年的大江保卫战中,牺牲了许多子弟兵, 让我们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 “98 抗洪 ” 那惊天动地的一幕:簰洲湾, 1998 年 8 月 1 日晚,广空高炮某团 225 营官兵在这一夜与滔滔洪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高建成、杨德胜、马斐、惠伟为、岳福勇等 17名官兵英勇牺牲。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在浪尖上铸成了 17 座永久的丰碑。 媒体播放描述:那些为了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流血奉献的英雄们,就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4、是啊,一双双眼睛都关注着 98 年的那个夏天,不仅仅是7 / 23 你、我、他,所有人都不会忘记,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5、引 导学生再次有感情朗读:大江,永远铭记着 1998 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七、欣赏歌曲为了谁 最后,让我们在著名歌唱家祖海的歌声结束这堂课。 集体评议: 从总体上看,教案大江保卫战的教学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围绕: “ 大堤抢险、铮铮铁汉、勇救群众 ” 三个场景通过影片画面来感受人民子弟兵的高大形象,通过文本语言来感悟人民子弟兵的可贵精神。由于教者为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提供了可视性的画面,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物品质的难能可贵,所以在品字朗读时学生还是能够深入其里,读出自己的理解来。只是在导入时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到 1998 年这场特大洪涝灾害上,教者特地作了这样一个过渡: “ 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让人刻骨铭心。 ” 然后将课文的最后一小节放在上课伊始,并提问: “ 大江为何铭记着1998,铭记着人民子弟兵? ” 她以这样的倒叙入课也可以看出是精心设计的,只是给人冗长,拖沓之感,没有尽快切入。而且大家研究课文以后,一致认为根据本课的课文内容也不需要采取这样的方式,所以建议开头要修改,尽量简洁些。 个人反思: 今天只是刚刚定了个初稿,简单过了一下教学的基本环节,8 / 23 感觉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推敲和斟酌:课件还不完善,对学生的指导和点拨还有点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还欠透彻。认真听取了备课组成员的评析以后也认识到开头的导入存在问题,当初确实有点想给大家创造点亮点的思想,故意将最后一节放入导语,现在经大家提醒才发现真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其实语文教学并不需要一些花架子,不需要一些不切实际的铺垫,而我正是钻了这个牛角尖,看来接下来是得重新审视我的 “ 开头 ” ,毕竟构建好一堂课的头很重要。 大江保卫战(二) 一、复习课文,回顾整体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仍旧和时光老人回到那难忘的1998 年,和人民子弟兵一起深入抗洪第一线,打响这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请你们用朗读来表达你们的参与热情。学生齐读课题。 2、围绕 “ 战 ” 字,请同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课题入手,从整体入手 ,复习课文,是简洁而有效的。】 二、创设情境,引入学习内容 同学们,是的, 98 年那年夏天接连不断地大暴雨使滚滚长江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沿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让我们一起来亲身感受一下那场百年未遇的9 / 23 特大洪涝灾害吧! 1、放录像 过渡: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 日夜兼程,朝着 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 大江保卫战。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 2 5 小节,用我们的一双慧眼去 发现有哪些感人的场面? 2、集体交流:(板书:大堤抢险、铮铮铁汉、勇救群众) 过渡:请你们以小组的形式用心去体会让你们最感动的一个场面(大提抢险、铁汉本色、勇救群众),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A 款、轮流交流式 -(1)各自圈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试着读出你的感受; (2)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人轮流读课文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3)其它三人评价,让每人都读出自己的感受。 B 款、共同体味式 -(1)小组成员共同圈画,让你们感受最深的句子; (2)小组成员互相讨论该如何读; (3)大家一起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c 款、任务分配式 -(1)组长将所写文字按句子划分给每人体会; (2)每人自己体会分配到的词语; (3)各自体会交流,互评。 A:学习画面之一:大堤抢险 10 / 23 1、交流该部分感动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令你感动?感悟朗读。 2、交流,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动? (1)“ 四百多名官兵 出现了 ” (课件出示)提问:你读出了什么?(救援行动的神速)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出示课件)你能读一下吗? ( 2) “ 官兵们肩扛 保住大堤 ” (课件出示)提问:读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战士们的意志坚强、奋不顾身?(赤脚奔跑来回穿梭全然不顾鏖战伤痕累累)(课件突出重点词语) 战士们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感动,更令我们敬佩,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指名读。 还有令你感动的句子吗?继续交流。 ( 3) “ 狂风卷着巨浪 伤痕累累 ” (课件出示)提问: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出示课件) 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朗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 4) “ 风声 写照 ” 提问:你读出了什么?(乐观、与人民心连心)解释 “ 惊心动魄 ” 并造句;出示课件再现当时的一幕幕动人的情景。 11 / 23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突出的特点是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情理交融,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过渡:战士们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伟大的抗洪精神令我们感动,在这场可歌可泣的战斗中,涌现了许多英雄的事迹,黄晓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B、学习画面之二:铮铮铁汉 1、想想课文是通过什么把 黄晓文的精神表达出来的? 2、交流:(语言、动作)(这一段话抓住了黄晓文的 语言、动作来表达精神的) 【从总体上、表达的角度上来引导学生体会英雄的精神,与前面的讲读方式有所不同。】 ( 1)哪位同学来读一下黄晓文的语言和动作。大家体会到了什么?(争分夺秒)争分夺秒为了什么? ( 2)真是轻伤不下火线,黄晓文不觉得疼,可我们的心在疼,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是啊,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中的一个典型,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啊。他们的英勇事迹可歌可 泣,来,我们用一个词概括他们的形象。(板书:铮铮铁汉) 3、通过收集资料,同学们还知道其他抗洪英雄的名字吗?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并且把这位英雄的名字写在黑板12 / 23 上。 【适当开掘了课程的资源,并且符合课堂教学的情境,对学生来说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过渡:英雄太多太多了,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抗洪英雄站着是一根伫立的桩,倒下是拦洪的沙袋,无论是久经沙场的将军,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一样,早已将自己的生死 置之度外,发出了人在堤在的誓言。子弟兵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c、学习画面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了救护受灾群众的战斗中去。在这里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又有哪个句子最使你感动? 1、同桌先交流,并谈谈你感动的原因。 (同桌可以先相互读读,并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 ) 2、集体交流重点句子: ( 1) “ 战士们的冲锋舟 以生的希望 ” (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出示第一句话,请用朗读汇报你们的学习收获。哪桌先来读? 一句话代表一颗心,读了这句话,你们能从中体会到一颗怎样的心? 13 / 23 【重视对学生的朗读,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你们体会得很真切,能把你们体会到的 “ 心 ” 融入到朗读中去吗?你俩一起来读一下。 教师展示画面(确实如此,同学们你们看,讲述画面。)齐读 ( 2) “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 (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 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 “ 军旗 ” 、“ 军徽 ” ,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文中的这一段话也非常感人,哪组来读好它。读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情? 3、指导朗读最后两句话。总结:其实,用心读课文时,读一句话时,就能体会到一颗心,读,更能体会到一片情。 总结过渡:洪水到哪里战士们就飞向哪里,我们的军队不愧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愧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不愧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钢铁长城,人们怎能不由衷地赞颂 “ 是他们大救星 ” !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读 “ 哪里 就 ” 、 “ 看到 ,看到 ” 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人民的心声,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 4、引读最后一句话。 三、总结: 14 / 23 提问: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冲向哪里,那么他们为什么能那样做呢?(板书:军民鱼水情) 总结:这鱼水似的深情,人民群众怎能忘记?万里长城作证,巍巍大地作证,人民子弟兵永远是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我们将永远铭记 1998 年的夏天,永远铭记 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齐读第六小节。最后,让我们把一首赞美英雄的歌送给他们。 五、课外延伸 课文学完了,你有没有被解放军伟大的抗洪精神深深打动?课后以给抗洪战士的一封信为题写一封信,把你对他们的崇敬之情表达出来。 集体评议: 针对第一次试上的反思和评析对教案作了一些修改和调整,特别是导入,给人一目了然、直奔中心的感觉。教师正确地理解了教材,在教学语言的过渡中,恰当地处理了三个场面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感动之余还发展了思维,这是本篇教学设计最大的成功之处。此外,多媒体的运用也适时、适量,渲染了与课文一致的教学情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 作用。但在小组学习后接下来进行的组际交流时,却因为教师的一句话,: “ 同学们,现在来交流一下,哪些场景让你感受很深呢? ” 把学生的合作热情就此扼杀,使合作学习戛然而止。15 / 23 合作学习相对的就是个体学习,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结果在组际交流时又将学生拉回到个体学习状态,这难道不是穿合作学习的 “ 新鞋 ” 走个体学习的 “ 老路 ” 吗?所以千万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为求热闹而采用这种学习方式,语文课堂还是该以实实在在的教学为基点。 个人反思: 在设计 “ 抢险大堤 ” 这段重点部分时我曾反复思考,是让学生自由读 文、找句、品读呢?还是同桌一起学习或是小组一起讨论?最终采取小组成员一起读,一起找,一起谈感悟这样一种先行交流的形式,自认为这样参与的面会更广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就是忘了在交流汇报时还是走了老路: “ 哪些地方让你最感动? ” 是的,我已经将小组合作忘掉了,其实请孩子起来交流时应该代表的是整个小组成员的感受,如有不完善的地方,其他组员大可补充,、紧随其后的感悟朗读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小组一起,也许这样就更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聆听意识。后来仔细想想,在处理 “ 勇救群众 ” 这一板块时我采用了同桌学习,在交 流时我确实邀请了同桌一起朗读,但在谈体会时也未能免于俗套。看来还有许多环节经不起细细的推敲,还得不断完善。 大江保卫战(三) 一、复习课文,回顾整体 16 / 23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仍旧和时光老人回到那难忘的1998 年,和人民子弟兵一起深入抗洪第一线,打响这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请你们用朗读来表达你们的参与热情。学生齐读课题。 2、围绕 “ 战 ” 字,请同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课题入手,从整体入手,复习课文,是简洁而有效的。】 二、创设情境,引入学习内容 同学们,是的, 98 年那年夏天接连不断地大暴雨使滚滚长江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沿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让我们一起来亲身感受一下那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吧! 1、放录像 过渡: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 日夜兼程,朝着 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 大江保卫战。 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和几百万群众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在这场不动枪炮,不见硝烟的战斗,与大自然的展开了生死搏斗。 过渡:在这场大江 保卫战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抢险救人的感人场面,让我们跟着课文,我们先随记者去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去亲身体验当时的情景。先来看一看九江赛城湖大堤惊心动魄的抢险画面吧。 17 / 23 三、学习 “ 大堤抢险 ”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 2 5 小节,用我们的一双慧眼去发现有哪些感人的场面? 2、集体交流:(板书:大堤抢险、铮铮铁汉、勇救群众) 过渡:请你们以小组的形式用心去体会让你们最感动的一个场面(大提抢险、铁汉本色、勇救群众),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 表达出来。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A 款、轮流交流式 -(1)各自圈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试着读出你的感受; (2)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人轮流读课文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3)其它三人评价,让每人都读出自己的感受。 B 款、共同体味式 -(1)小组成员共同圈画,让你们感受最深的句子; (2)小组成员互相讨论该如何读; (3)大家一起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c 款、任务分配式 -(1)组长将所写文字按句子划分给每人体会; (2)每人自己体会分配到的词语; (3)各自体会交流,互评。 A:学习画面之一:大堤 抢险 1、交流该部分感动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令你们感动?感悟朗读。 2、交流,哪些句子最令你们感动? (1)“ 四百多名官兵 出现了 ” (课件出示)提问:你们18 / 23 读出了什么?(救援行动的神速)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出示课件)你或你们小组能读一下吗? ( 2) “ 官兵们肩扛 保住大堤 ” (课件出示)提问:读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战士们的意志坚强、奋不顾身?(赤脚奔跑来回穿梭全然不顾鏖战伤痕累累)(课件突出重点词语) 战士们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感动,更令我们敬 佩,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指名读。 还有令你们感动的句子吗?继续交流。 ( 3) “ 狂风卷着巨浪 伤痕累累 ” (课件出示)提问:你门小组体会到了什么?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出示课件) 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朗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 4) “ 风声 写照 ” 提问:你们读出了什么?(乐观、与人民心连心)解释 “ 惊心动魄 ” 并造句;出示课件再现当时的一幕幕动人的情景。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突出的特点是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情理交融,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过渡:战士们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伟大的抗洪精神令我们19 / 23 感动,在这场可歌可泣的战斗中,涌现了许多英雄的事迹,黄晓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B、学习画面之二:铮铮铁汉 1、想想课文是通过什么把黄晓文的精神表达出来的? 2、交流:(语言、动作)(这一段话抓住了黄晓文的 语言、动作来表达精神的) 【从总体上、表达的角度上来引导学生体会英雄的精神,与前面的讲读方式有所不同。】 ( 1)哪 位同学来读一下黄晓文的语言和动作。大家体会到了什么?(争分夺秒)争分夺秒为了什么? ( 2)真是轻伤不下火线,黄晓文不觉得疼,可我们的心在疼,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是啊,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中的一个典型,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啊。他们的英勇事迹可歌可泣,来,我们用一个词概括他们的形象。(板书:铮铮铁汉) 3、通过收集资料,同学们还知道其他抗洪英雄的名字吗?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并且把这位英雄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适当开掘了课程的资源 ,并且符合课堂教学的情境,对学生来说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过渡:英雄太多太多了,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20 / 23 抗洪英雄站着是一根伫立的桩,倒下是拦洪的沙袋,无论是久经沙场的将军,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一样,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发出了人在堤在的誓言。子弟兵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c、学习画面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了救护受灾群众的战斗中去。在这里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又有哪个句子最使你感动 ? 1、同桌先交流,并谈谈你感动的原因。 (同桌可以先相互读读,并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 ) 2、集体交流重点句子: ( 1) “ 战士们的冲锋舟 以生的希望 ” (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出示第一句话,请用朗读汇报你们的学习收获。哪桌先来读? 一句话代表一颗心,读了这句话,你们能从中体会到一颗怎样的心? 【重视对学生的朗读,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你们体会得很真切,能把你们体会到的 “ 心 ” 融入到朗读中去吗 ?你俩一起来读一下。 教师展示画面(确实如此,同学们你们看,讲述画面。)21 / 23 齐读 ( 2) “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