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_第1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_第2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_第3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_第4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m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教案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教学目标: 一、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特殊句式。 二、了解孔子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理解孔子的积极入世。 三、联系现实,通过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联系现实,通过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重要文言词句的落实翻译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特殊句式 一、根据预习,课前自主完成以下预习检测题 1指出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子路从而后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边 止子路宿止:使 留宿 2 / 11 杀鸡为黍而食之食:给 吃(饲) 见其二子焉见:使 拜见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洁:使 保持纯洁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是鲁孔丘与() 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植其杖而芸() 使子路反见之() 3、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部分 子路行以(之 )告(子) 鸟兽不可与(之)同群 (接舆)趋而辟之,(子)不得与之言 (子路)至,(丈人)则行矣 4、在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字词句你不理解,请列在下面。 二、课堂解疑: 1、仪封人请见引见 吾未尝不得见也拜见 从者见之引见 子见夫子乎看见 见其二子焉介绍,引见 使子路反见之拜见 3 / 11 2、是鲁孔丘与判断词 是知津矣这个人 是鲁孔丘之徒与判断词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这样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判断词 3、重要句式 而谁以易之宾语前置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固定句式 吾 非斯人徒与而谁与?宾语前置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固定句式 晨门曰: “ 奚自? ” 4、文中 “ 而 ” 的意义和用法列举 长沮、桀溺耦而耕修饰关系 而谁以易之通 “ 尔 ” 你 耰而不辍承接关系 歌而过孔子修饰关系 已而,已而! 殆而!语气词 趋而辟之修饰关系 子路从而后转折关系 植其杖而芸承接关系 子路拱而立修饰关系 杀鸡为黍而食之承接关系 4 / 11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转折关系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转折关系 三、诵读巩固 四、课堂巩固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 “ 见 ” 字。 吾见相如必辱之看见 项 伯即如见沛公会见 亮见权于柴桑拜见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使往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墨子推荐,介绍,可以引申为引见。 北邀当国者相见会晤 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 图穷而匕首见出现 军无见粮项羽本纪现成的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 “ 殆 ” 字。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为政疑惑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大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危险(也有解释为 “ 迷惑 ” )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接近 5 / 11 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乃今用之,可乎?近,接近,几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危险 3、解释下列各句中 “ 而 ” 的意义和用法 长沮、桀溺耦而耕修饰关系 而谁以易之通 “ 尔 ” 你 耰而不辍承接关系 歌而过孔子修饰关系 已而,已而! 殆而!语气词 趋而辟之修饰关系 子路从而后转折关系 植其杖而芸承接关系 子路拱而立修饰关系 杀鸡为黍而食之承接关系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转折关系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转折关系 4、解释下列各句中的 “ 是 ” 字。 觉今是而昨非对,正确 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认 为正确,肯定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这样 是鲁孔丘之徒与判断词 是知津矣这个人 6 / 11 5、翻译下列句子。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6、拓展延伸 “ 而 ” 的用法归类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又 。如: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滕王阁序 ) (二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 并且 或 而且 。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触龙说赵太后 ) (三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 就 、 接着 ,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 )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 ) (四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 但是 、 却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 因人力而敝之,不仁。 (烛之武退秦师 ) 7 / 11 (五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 如果 、 假如 。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 (六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 ( 劝学 ) 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 ) 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 你的 ;偶尔也作主语,译为 你 。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 而谁以易之? 三、复音虚词 而已 ,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 罢了 。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理解孔子的积极入世。 2、联系现实,通过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 一、复习巩固 8 / 11 默写下列语句 1、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 2、凤兮,凤兮!?,来着犹可追。 3、,。孰为夫子? 4、君子之仕也,。,已知之矣。 二、课堂解疑: 1、原文中出现了仪封人、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晨门等人,这些人有什么特点,他们完全相同吗 ?他们对待孔子的态度一样吗? 这些人都是一些非同寻常的人,或者说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精英,他们也担忧这个时代,对社会有深刻的理解,知道无法改变社会,所以选择避世。这些人不完全相同,他们对孔子赞美,尊重,劝说,讥讽,否定,批评,不愿与之交流,理解、但道不同不相为谋。可以说他们理解孔子,同情孔子,同时也为孔子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表达了深深的遗憾、惋惜。 接舆:凤兮 !凤兮 !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 !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接舆把孔子比作凤,表达了自己的孔子的理解和肯定;又 “ 何德之衰 ”“ 已而已而 ” ,表 达了对孔子做法的批评和遗憾,写出了接舆对当时社会的极端失望。 长沮、桀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9 / 11 从辟人之士,岂若从避世之士哉?他们对社会形势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同时委婉地劝告孔子放弃无谓的努力。 丈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表明了丈人对孔子不干实事,尽做那些无法做到的事而厌恶,同时也含蓄地劝戒孔子停止自己无谓的奔走。 仪封人,晨门:孔子的知己。 2、这几则文字围绕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编撰在一起,短文怎样体现孔子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的勇于担当的精神,请摘录有关语句来回答。 孔子下,欲与之言:孔子明知接舆不会与自己一道入世济时,但是他充满幻想,多么希望得到接舆的理解和认可。 “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 ,可以想象孔子在碰壁之后多么的无奈和孤独! 夫子怃然曰: “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这句话写出了孔子悲苦的内心世界,也是孔子大智慧的集中表现。正是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我必须积极入世,以道易之,要团结更多的人,争取更多的人。孔子明白自己的形势,所以一个 “ 怃然 ” 写尽了他内心的苍凉。 使子路反见之: “ 荷蓧者 ” 本身是一个懂得 “ 礼 ” 的人,他“ 止子路宿,杀鸡为 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 ,对于社会上这样的贤人,孔子是十分尊重和景仰的,他使子路反见之,10 / 11 目的也想博得丈人的理解和支持,体现了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的精神。 3、孔子与那些隐士有什么不同? 这两类人物都强烈不满于混乱污浊的现实。但前者力图改变它,并且不屈不挠,后者则选择了避世,洁身自好。前者更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我的考虑较少,相比之下后者不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 4、列举中国历史上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事例,相互交流。 三、写作训练: 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 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孔子是一个“ 知其不可而为之 ” 的人,一个 “ 以天下为己任 ” 的人。即使生不逢时,也是可以努力有所作为的,不能只求明哲保身。 孔子的这种思想后来成了历代儒家的理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