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数字地籍测量工作总结.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数字地籍测量工作总结.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数字地籍测量工作总结.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数字地籍测量工作总结.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数字地籍测量工作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数字地籍测量工作总结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专 业: 系(部): 测绘工程系 二零零九年五月二十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登记表 年 月 日学生姓名专业工测班级班设计题目数字地籍测量工作总结指导教师评语: (签字)答辩委员会考评小组评语: 答辩组长: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摘 要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当今测绘技术应用的集成,是与测绘技术和方法同步发展的。传统的地籍测量利用大平板、小平板、经纬仪对各种地籍要素及有关的地物和地貌要素进行测定,用专用符号和按一定的比例尺绘制成图,其成果是人工绘制的模拟地籍图。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各种软件的开发和电子测绘仪器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测绘技术向的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测量成果不再是纸质图,而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可以传输、处理、共享的数字图。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的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测绘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尤其是小城镇的建设日新月异,各地对地籍图的需求将急剧膨胀。地籍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澄清城镇土地的属性、位置、面积、用途、经济价值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部分。 采用传统测量方法要达到规程要求难度很大,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及时准确在野外采集大量的数据。本文主要通过对嘉兴市桐乡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工作,总结出野外采集数据的方法和要素的采集取舍等技术问题。地籍测量工作包括城镇辖区的平面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平差、地籍碎步测量、内业图形编辑等。关键词:数字化测图;全站仪;南方CASS;地籍测量- 33 -目 录第1章 绪论1 1.1 地籍测量的定义 1 1.2. 地籍测量的特征1 1.3 地籍调查的目的2第2章 概述 3 2.1 工作概述3 2.2 工作任务32.3 主要作业依据4第3章 技术设计5 3.1 技术设计 5 3.2 已有资料情况分析及利用 5 3.3 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7第4章 地籍控制测量 9 4.1 平面控制测量 9 4.2 四等水准控制测量10 4.3 图根控制测量11第5章 基础地形测量 14 5.1 细部测量14 5.2 地形图要求14 5.3 地籍要素测量14 5.4 外业数据采集15 5.5 内业图形编辑20第6章 数字测图中的注意事项 27 第7章 设计心得 30参考文献 31致 谢 附 录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报告第1章 绪论 本章主要叙述介绍地籍测量的定义、特征、以及地籍调查的目的等。1.1 地籍测量的定义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具体内容如下:1.1.1 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1.1.2 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1.1.3 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1.1.4 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1.1.5 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1.1.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同其他测量工作一样,地籍测量也遵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1.2. 地籍测量的特征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1.2.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在国外,地籍测量被称作为官方测绘。在我国,历次地籍测量都是由朝廷或政府下令进行的。1.2.2 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由地籍的历史和地籍测量的历史可知,测绘技术一直是地籍技术的基础技术之一,地籍测量技术不但为土地的税收和产权保护提供精确、可靠并能被法律事实接受的数据,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1.2.3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或他项权利登记,在对土地权利的审查、确认、处分过程中,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1.2.4 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既要符合测量的观点,又要反映了土地法律的要求,它不仅表达人与地物、地貌的关系和地物与地貌之间的联系,而且同时反映和调节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以土地产权和利用为核心的各种关系。1.2.5 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使土地的利用和权利经常发生变化,而土地管理要求地籍资料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因此必须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适时更新,所以地籍测量工作比一般基础测绘工作更具有经常性的一面,且不可能人为地固定更新周期,只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变化情况。地籍测量始终贯穿于建立、变更、终止土地利用和权利关系的动态变化之中,并且是维持地籍资料现势性的主要技术之一。1.2.6 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1.2.7 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地籍测量工作从组织到实施都非常严密,它要求测绘技术人员与地籍调查人员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作业。1.3 地籍调查的目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各方面对土地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位置是固定的,自然供给缺乏弹性,珍惜并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土地管理的根本目的。为了搞好土地管理,必须掌握土地的基本信息:一是土地的权属状况及其空间分布;二是土地的数量及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土地权属间的分布状况;三是土地的质量及使用状况。因此必须根据科学的地籍制度,全面进行地籍调查,搜集上述基本信息。其根本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策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础资料。第2章 概述2.1 工作概述 桐乡市位于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地理位置为:北纬30283047;东经1201712039。东接嘉兴市秀洲区;南邻海宁市;西毗德清县、杭州市余杭区;北接湖州市南浔区、江苏省吴江市。京杭古运河呈“S”型贯穿全境,沪杭高速公路、320国道分别从东北向西南在市境中部、南部通过,交通便捷。桐乡市境为长江三角洲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无一山丘,大致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在5米左右;全市总面积约727 km2,现有人口约66万。桐乡市地处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桐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全国重要的蚕茧、杭白菊、粮油生产基地,工业以丝绸、化纤、纺织等为主。濮院镇位于桐乡市东部,镇区在东经12037左右,与嘉兴市秀洲区接壤,320国道、京杭运河横贯全境。是“中国羊毛衫名镇”、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面积为61km2。本项目实施范围为桐乡市濮院镇约10.6km2,具体范围以经甲方实地指界的1:2000红线图为准。2.2 工作任务桐乡市濮院镇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是嘉兴市辖区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工程的一部分。由浙江省测绘大队承担。该项目作业时间计划为2008年09月至2009年3月2.2.1完成桐乡市洲泉,崇福,濮院三镇共计约25 km2的基础控制测量,1:500数字地形图测量。2.2.2对上述范围内的宗地进行土地权属核(调)查,地类(土地用途)调查、宗地界址及地籍要素测量、行政区域调查等工作。2.2.3对上述范围内的地籍调查数据按省国土资源厅对数据的有关要求进行建立数据库的前端工作。2.3 主要作业依据2.3.1 1998年8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3.2 1998年12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3.3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6月22日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2.3.4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土地登记规则;2.3.5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关于确定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2.3.6 国土资源部2001年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2.3.7 国土资源部2001年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3.8 GB/T2101-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3.9 国土资源部2001年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2.3.10 TD/T 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2.3.11 TD/T 1015-200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2.3.12 TD/T 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2.3.13浙江省人民政府令2005年第203号浙江省土地登记办法;2.3.14原浙江省土地管理局1993年浙江省l:500、l:1000、l:2000地籍图图式;2.3.15浙江省国土资源厅2005年3月发布的浙江省城镇数字地籍调查暂行规定; 2.3.16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2005年浙江省城镇地籍测量电子数据成果规定(修订);2.3.17 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以下简称图式2.3.18 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2.3.19 CJJ8-99城市测量规范;2.3.20 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2.3.21 ZCB001-2007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试行);2.3.22 DB33/T552-20051:500、1:1000、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2.3.23本项目工作方案;2.3.24本项目技术设计书。第3章 技术设计3.1 技术设计 3.1.1技术路线 本次地籍更新调查和全野外数字化地籍测量项目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技术路线: 3.1.1.1 采用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野外全解析数字地籍测量一步到位工作模式,测量工作由同一小组完成,权属调查由内页专人完成,外野测图完毕图交由内业人员,采用流水线共组,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3.1.1.2 采用国内优秀的商业化测图系统软件南方CASS 6.0和自主开发测量软件新迈进测绘相结合,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提升调查成果科技含量; 3.1.1.3 采用统一提供的软件将地籍调查成果全部录入计算机,地籍测量数据按照统一规定格式加工处理,为建立嘉兴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奠定基础; 3.1.1.4 采用“套作”技术,即将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字化地籍测量、资料建库、数据加工等工序在时间上作一定量穿插作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3.1.1.5 采用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调查和测量工作,确保工程实施进度和成果质量总体达到优级。 3.2 已有资料情况分析及利用3.2.1控制资料 3.2.1.1 浙江省测绘资料档案馆提供的浙江省GPS C级网点:桐乡、崇福、严家浜,成果分别有中央子午线为123的6带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各一套;上述GPS C级网点分别也有桐乡市测绘管理处提供的2004桐乡独立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0、3带)成果各一套。3.2.1.2 桐乡市测绘管理处提供的GPS四等点:崇德城、芝村中学、崇福三点作为崇福镇GPS一级网起算点;日晖浜、濮院镇镇政府、大道场三点作为濮院镇GPS一级网起算点;岑山、洲泉中心医院、永秀、高桥头四点作为洲泉镇GPS一级网起算点。上述GPS四等点分别有2004桐乡独立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0、3带)成果各一套。3.2.1.3 崇福、濮院两测区附近有浙江省测绘局二期复测保存完好的二等水准点(1985国家高程基准):II杭嘉17-1、II杭嘉20,作为崇福镇四等水准网起算点;II杭嘉28、II八桐17-1,作为濮院镇四等水准网起算点;洲泉镇周围没有浙江省测绘局施测的高等级水准点,只有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05施测保存完好的三等水准点(1985国家高程基准):小临2、小临3,作为洲泉镇四等水准网起算点。 3.2.2地籍资料 3.3桐乡市国土资源局已有的调查范围内土地登记发证资料,经外业核查后可作为编制地籍图权属资料使用。3.2.3图形资料 3.2.3.1桐乡市国土资源局已有的1:2000地形图,可用于控制测量选点设计。3.2.3.2桐乡市国土资源局已有的1:1万和1:2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可作为土地地类分类的参考。3.2.4坐标系统 3.2.4.1平面坐标系:地形测图先采用2004桐乡独立坐标系(桐乡市规划建设局2004年布设的,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0,投影面为正常高-206米,另加角度旋转),该套坐标系已使用多年;地籍图、地籍建库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近似):因需满足长度变形值小于2.5cm/km的要求,即用2004桐乡独立坐标系的计算成果平移、旋转(尺度不变)至中央子午线为120的3带1980西安坐标系一点一方向(以“桐乡”为基准点,桐乡崇福为方向)上的近似120的1980西安坐标系。坐标系统的转换:GPS一级点先用2004桐乡独立坐标系计算成果,在Autocad中通过以“桐乡”为基准点,桐乡崇福为方向,用平移、旋转命令来完成的,求得1980西安坐标系(近似)的GPS一级点坐标成果;地形图转换亦采用相同方法;3.2.4.2 高程坐标系崇福、濮院两镇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二期);洲泉镇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2.4.3 基本要求地籍图比例尺为1:500,图幅采用5050CM分幅成图;等高距为0.5米,平坦地区以高程注记表示,一般不测绘等高线。 本测区图面使用坐标位数:去掉前面大数,整数位保留五位数。3.3 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3.3.1基本要求 3.3.1.1 在基本控制网(三等、四等和一级导线)的基础上,根据细部测量的需要,布设城市二级导线和图根控制; 3.3.1.2 测绘软件统一采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研制的CASS 6.0版; 3.3.1.3 测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0.5米。地籍图采用50厘米50厘米分幅,按西南图廓点直角坐标为图号,图内的主要地名或单位名称为图名; 3.3.2软件选择地形及地籍测绘选用南方CASS 6.0;建库采用杭州网新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杰思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3.3.3精度要求3.3.3.1界址点精度根据浙江省国土资源厅2005年3月发布的浙江省城镇数字地籍调查暂行规定的要求,界址点精度要求如下表:界址点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级别界址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cm)界址点间中误差(cm)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cm)适用范围中误差允许误差一510510外围及邻近图根点的界址点二7.5157.515隐蔽和特殊困难地区注:以中误差为衡量精度标准,二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3.3.3.2地物点精度界址点以外的地形精度按DB33/T552-20051:500 1:1000 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8.1要求执行,如下表: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地物点类型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cm)相邻地物点间距中误差(cm)一类地物点5.05.0二类地物点7.57.5三类地物点25.020.03.3.3.3地形图高程精度地形图高程精度应符合DB33/T552-20051:500 1:1000 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6.5.1规定,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15cm。第4章 地籍控制测量4.1 平面控制测量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桐乡市测绘管理处介绍的情况,洲泉、濮院、崇福测区内及周边已有桐乡市建设规划局2004年布设的GPS 四等控制点,且密度充足、点位保存完好。所以本项目直接在原有控制网上布设GPS一级网,结合本测区特点和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 (试行)中的相关技术要求,本测区GPS一级控制点平面坐标采用GPS-RTK技术施测。GPS-RTK技术施测有困难的地方,则采用附合导线和结点导线网布设二级导线。4.1.1一级GPS-RTK 控制测量4.1.1.1控制点密度在GPS 四等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一级GPS-RTK控制网,每平方公里平均拟布设12个点左右。一级GPS-RTK控制点主要沿街道或测区道路布设,不完全要求相邻点两两通视,但每点至少有一个通视方向,并尽量利用原有保存完好的一级控制点。 在选择点位时,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尽量选在道路交叉、拐弯处,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的地方,如水泥路面的分界线交叉的地方。点位便于安置GPS,全站仪等采集数据的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角。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点位的个数应最好保证每幅标准图副不少于一个一级点。4.1.1.3 点的标志与埋设一级GPS-RTK点的标志埋设,一般土质和沙石地面埋设标石或现浇,水泥或坚硬路面则在点位上凿洞灌注混凝土,埋设不锈钢标志或铜标志,房顶上可现浇。所有点均需在实地用红漆标注点名。类型详见城市测量规范CJJ8-99附图C.3.1。4.1.1.4点的编号一级GPS-RTK点的编号:点号前冠以“I+镇名第一个拼音字母”,后面以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例如崇福镇从 “IC001”开始,中间不得重号,并做好点之记。4.1.1.5 一级GPS-RTK控制测量技术要求一级 GPS-RTK平面、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GPS-RTK接收机的选择,基准站、流动站的点位及观测技术要求, GPS-RTK测量操作方法,外业观测记录和成果输出等必须符合ZCB001-2007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试行)中的相关规定,具体详见此规定,不再赘述。 4.1.2 二级导线控制网在镇区老街建筑物密集区, GPS-RTK施测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布设常规的二级导线网,高程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量。二级导线点主要沿街道或测区道路布设,要求相邻点两两通视。点位的标志埋设:如在水泥地面上时,可采用镶嵌路面标志;在一般地面和建筑物上时,根据CJJ8-99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埋设相应的标石,也可用混凝土现浇,点号前冠以“II+镇名第一个拼音字母”,后面以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例如崇福镇从 “IIC001”开始,中间不得重号,并做好点之记。使用拓普康GTS-332全站仪观测,水平角、高差往返各一测回,单程测距读二次数。二级导线网采用清华山维工程测量控制网微机平差系统NASEW95程序进行平差计算。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二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导线总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和差水平角测回数(DJ2)方位角闭和差()高程路线闭合差mm2.40.2158.01/1000011640 注: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或结点与结点间的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长度的0.7倍;导线相邻边长比不得超过1:3。4.2四等水准控制测量利用上述已知高等级水准点,联测地面上的GPS一级点和二级导线点,组成四等水准网。对于屋顶等不便采用水准观测的点则采用GPS-RTK测定其高程。4.2.1作业前应对水准仪、标尺进行常规项目的检验,作业时还应对i角进行测定,必须满足i20;使用S3型水准仪,3米区格式木质水准标尺,以单程“后后前前”顺序进行,转点使用尺垫;每测段的测站数应为偶数。4.2.2野外观测采用PC-E500计算机记录。4.2.3内业采用北京清华山维工程测量控制网微机平差系统NASEW95程序进行平差计算。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四等水准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路线长度(KM)视距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黑红面读数差(MM)黑红面高差之差(MM)路线闭合差(MM)视线高丝能读数注:水准网中结点与高级点或结点与结点间的长度不应大于路线长度的0.7倍;当成像清晰、稳定时,视线长度可以放长20%。4.3图根控制测量4.3.1图根点布设方案图根平面控制点布设主要为附合导线和导线网,空旷地带可采用GPS-RTK施测。个别导线无法贯通的地区,可布设边数不超过2条,长度不超过200米的支导线,边长须往返观测,水平角分别观测左右角一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大于30。4.3.2图根点埋设密度图根点密度一般为每平方公里含高等级控制点在内100个左右。在地形繁杂、老城区和隐蔽地区为保证满足界址点及地籍图测绘需要,需要增加密度,外围空旷部分则可减少;每幅图应埋设2个以上固定图根点(包括高等级控制点),并且每个固定图根点要和一个相近的固定图根点或高等级控制点通视,其他采用临时标志,以铁钉、木桩为主。4.3.3图根点的编号图根点的编号采用“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一位用英文字母A、B、C,后用阿拉伯流水数字,从1到999流水编号,允许缺号或跳号,但不能重号。4.3.4图根平面观测和高程测定图根水平角观测使用全站仪,按方向观测法观测一测回,边长观测一测回(2次读数),仪器常数、棱镜常数等可直接在全站仪中设置。图根高程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量,仪器高和战标高量至毫米。图根采用全站仪自动记录、输出、并生成外业观测电子手薄,采用北京清华山维工程测量控制网微机平差系统NASEW95程序平差计算,相关数据及成果由计算机统一输出装订成册。图根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图根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技术要求级别附合导线长度(M)平均边长(M)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S)高程路线闭合差(mm)一级15001201/60002440注: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或结点与结点间的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长度的0.7倍。4.3.5空旷地带采用RTK技术施测图根控制点时,应满足ZCB001-2007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试行)中的相关规定。其中1台接收机作为基站,另2台接收机作为流动站。每个控制点测二次,限差范围内取平均数(至少应连测3个高级控制点)。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处;卫星高度角不小13度;远离大型建筑物、高压线、电视台、微波站。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用的是新迈进测绘软件如图4.1,大致步骤为:参数设置打开文件生成.ELE文件录入观测信息ELE检查处理问题生成观测手簿生成平差文件.MSN(见附件)调用NASEW95平差程序平差(如图4.2)得到图根控制点坐标。图4.1图4.2第5章 基础地形测量5.1 细部测量采用南方CASS6.0地形地籍成图软件,进行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除公园中的人造小山用等高线表示外,其余平坦地区以高程注记表示,不测绘等高线;细部点采用极坐标法测量,观测困难时也可采用量距法与交会法。设站时,仪器必须对中整平,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至毫米,观测前应定向,并以另一已知点作检查,相邻测站间,应有1-3个重合点作检查,当平面、高程较差均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数据采集。一站采集完成后,要再对已知点进行检查,确保所采集数据的正确,如出现超限时,整站均要重测。采集的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全站仪的内存中,当天观测完成后,应及时将采集数据传输到电脑中,尽快进行编辑。并及时进行原始数据的备份,谨防数据丢失。每个小组每天原始坐标数据以日期为文件名保存,不得对原始坐标数据进行编辑和删除。5.2地形图要求5.2.1地籍要素(道路、街道、建筑物、围墙、栅栏等)应按照界址点的精度要求,以满足地籍图精度为准。其他与地籍要素不相关的次要地物点、地形、地貌等要素按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552-20051:500 1:1000 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来执行。地形测图基本表示方法按城市测量规范与图式执行。5.2.1高程点测绘5.2.1房屋及附属设施的表示 5.3地籍要素测量5.3.1 地籍图表示内容 地籍图表示内容,主要突出如下地籍要素:5.3.1.1 界址点、界址线;5.3.1.2 宗地及其编号;5.3.1.3 土地利用类别;5.3.1.4 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5.3.1.5 行政区域界、街道界、街坊界;5.3.1.6 平面控制点;5.3.1.7 面积、地理名称、重要单位名称;5.3.1.8 道路和水域。 至于基础地形图上其它非地籍要素可作适当取舍,如: (1)检修井、消防栓等一类独立地物可舍去;一般性行树、架空管道等可舍去。 (2)道路名、单位名、门牌号等注记,过密时可取舍,以不影响使用和保证图面美观为原则,房屋只注层次、不注性质。5.4外业数据采集5.4.1测站架设。 数据采集在地籍测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测量精度才能有好的成果质量,而在精度的控制上测站设置无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5.4.1.1对中整平。 在对中整平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对中点位的十字交叉处,这样才能使精度更高。真正的测绘生产是很讲究效率的,所以要在测量的过程中不断的寻找并改进自己的方法,让效率提上来。在架设全站仪的时候首先要让脚架的一只腿固定踩实,一只脚放在测站点旁,这样很容易就能找到测点,等确定照准测点的时候要让脚架顶部处于基本的水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接下来的整平时很快的完成,以提高效率。5.4.1.2测站设置。下面以拓普康GTS-332全站仪为例简要介绍,传统的测站设置要很多步才能完成,打来“菜单”,找到“数据采集”文件,然后输入各项数据,步骤多且容易出错。在保证测得数据有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改用“放样”菜单下的“测站设置”来设站,当然原理是不变的。下面我把两者的具体步骤比较一下(假设点测站点坐标已在全站仪内存中):1.菜单F1(数据采集)选择文件夹回车测站点输入输入/查找点号回车标示符(可省略)回车仪器高回车确认是否OK?F3(是)确认是否记录OK?F3(是)F2(后视)依次输入后视点点号、编码、镜高回车确认点坐标是否OK?F3(是)确认是否记录OK?F3(是)F3(前视)开始采集数据。2.菜单F2(放样)选择文件夹回车测站地输入输入/查找点号回车确认坐标是否OK?F3(是)F2(后视)输入/查找点号回车确认显示的方位角是否OK?F3(是)ESC至数据采集F3(前视)开始采集数据。如图5.1 总结:从以上比较狠容易就能看出方案2较方案1有多步省略,且在实际操作是看到的界面较方案1简介,这样更不易出错。F2 回车F1测 站点输入 回车 F2 回车 F3设站完成 图5.15.4.1.3 后视检查。人总有精力不集中的时候,所以即便前面做的再好,也有可能出错,后视检查可以检验出前面设站是否出现错误。操作步骤简要如下:当设站完成后,退回到开机时的界面,仪器一般都有直接测量坐标的快捷方式,按下后可直接测得后视点的坐标,对照设站是的后视坐标看是否一致或在规定的限差内,如果否,则重复以前的步骤。5.4.2数据采集。5.4.2.1房屋的分类本测区房屋结构分砼、混、砖、简、建(基)、破坏房屋六种: 如工厂、办公楼、高层住宅楼等以钢、钢筋混泥土承重为主结构的房屋,注“砼”;8层以上的建筑物一律用“砼”表示; 以钢筋混泥土承重为主结构的房屋,如工厂办公楼、企事业单位、商店、学校、居民住宅区、新农村建设的小区等注“混”; 以砖墙承重为主结构的房屋注“砖”,老式的砖木结构房屋也用“砖” 表示; 以竹、土坯或砖(无柱脚)堆砌的简易房屋,注“简”或用图式符号表示;如果是四点简单房屋就按系统自动生成的方法表示,如图5.2表示,若为四点以上简单房屋则应加注“简”字,如图5.3表示; 图5.2 图5.3 建筑中的房屋,要求准确测绘表示,按建筑中房屋编码给定,加注“建”字;仅有地基的,按地基外围准确测绘其形状大小,按建筑中房屋给定编码,在其中加注“基”字。5.4.2.2房屋及附属设施的表示房屋以墙基(脚)轮廓为准,一般应逐个表示,不综合。结构、层次不同,主要房屋和附属房屋都应分割表示,并注记层次和结构;房屋底层车库和架空层不论是否高于2.2米都不计层次,统一在主体层次后加注“车”字,如混3(车);房屋具体表示与否要看它在本次地籍调查的意义如何让地籍要素中提出的地物要着重表示,地籍要素以外的地物视情况给于取舍。如临时性建筑和建筑工地上的临时简易工棚不表示;工厂、机关或较大院落的单位门墩、雨罩大的均应表示;挡雨板和居民住宅围墙上的雨罩不表示,门墩大于50cm依比例尺画、小于50cm按不依比例尺表示;农户住宅周围的简易厕所、粪坑、小块园地、无支柱的雨棚不表示;围墙、栅栏、栏杆一般应测外边线(外拐点),围墙宽度按图上0.5mm表示。对于复合围墙,其下部实墙高于1米的按围墙表示,低于1米上部有栅栏的,则以栅栏符号表示;有柱体(加固墩)的房角或围墙测定柱体外边线。架空房屋以房屋的外围轮廓投影为准,四角支柱实测表示。柱廊以柱子外围为准,图上表示四角和转折处的支柱位置。门廊以柱或围护物外围为准,独立门廊以顶盖投影为准,柱子的位置应实测;室外楼梯、台阶按投影测绘,台阶3级以上的要表示;阳台需测绘。5.4.2.3 独立地物。水塔、烟囱等按图式表示;独立坟有依比例尺和不依比例尺的,依比例尺表示的独立坟按实际形状测绘范围,范围以地类界表示。不依比例尺的独立坟,其几何中心应确定在墓碑上;散坟地则应散列配置散坟符号。电话亭、可移动的报刊亭不表示。只有站牌的公交车站不表示,但有遮雨棚的要表示。5.4.2.4管线设施。电力线和通讯线逐杆测绘表示,注明方向不连线,如图5.4。普通高压电杆在城区不连线,在外围需连线,高压铁塔则都要连线,有名称的加注线路名称;地下光缆的警示桩、警示牌都要逐个测绘表示, 光缆桩的朝向应垂直于线路方向,且要连线,有名称的加注线路名称,如图5.5。架空管线的墩子也要测绘表示,直线部分且密集处可择要测绘。地下检修井只表示主要道路上的,密集时可作取舍;小区、单位内部、人行道上及绿化带中不表示,污水篦子一律不表示;无线电通信地面站的信号发射塔,按GB/T7979-1995中5.5.7规定的符号表示,并加注名称。各种线行地物的辅助线层(ASSIST)要保留,不能删除掉。 图5.4 图5.55.4.2.5道路与水系公路按图式符号表示,等级公路一般分铺装路面边线和路肩线,加注路线编码等级代码及路面质料;高架桥的支柱需实测表示,公路桥梁的桥墩位置也需实测表示,桥梁还需加注建筑结构性质;等外公路用两条线表示,并加注“9”字;连接村与村或市郊的一般水泥路,宽度超过3米的按等外公路表示,宽度小于3米的按大车路或乡村路表示;村庄内的水泥路采用“上虚下实,左虚右实”得原则表示,编码用大车路编码;街道线的表示:公路通过街道的路段,铺装线即为街道线,有人行道时,道牙线即为街道线,两线相交时间隔0.2MM;主要街道线用等级公路边线编码,一般街道线用等外公路边线编码;涵洞表示:双线道路与水系相交应绘出涵洞,水系与水系相交应绘涵洞,按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应区分依比例尺和不依比例尺两种。涵洞口小于0.5M(含0.5M)用非比例尺符号表示,大于0.5M依比例尺表示。如图5.6不依比例涵洞图5.6大的公共饮用水井要表示,如有名称还应调注名称,单家独户的水井一般不表示;河流按常水位水涯线表示;池塘一般以塘坎为边线,不另外绘水涯线;加固水沟大于0.5M的按双线表示,一般水沟大于1.0M的按双线表示,加画水流方向线。当双线沟渠紧靠双线路时,沟、路可共边线描绘,沟内绘流向;但当与虚线边线相邻时,则不可共边,沟、路边线间隔0.2mm各自绘出。5.4.2.6植被公路、街道旁整齐树木按图式11.3.76行树表示;散乱无序的按散树表示,对有良好方位作用和有纪念意义,比较高大的树用独立树符号表示。人工绿化地以地类界绘出范围,其中配置花圃符号。小区内部花坛边线高于30cm的要绘实线,低于30cm的用内部道路表示。 对已经征用、但尚末施工的待建地,不注草地符号,只注“待建地”及高程。5.4.2.7名称注记要调注河名、桥名、路名、村名、企事业机关等自然名称。单位名称注记一定要注全称。门牌号、幢号都需要调绘,字头方向与房屋线垂直,标注在门牌位置,并放在“门牌号幢号“层内,幢号加括号(括号半角状态)注记在右上角。道路名、单位名、门牌号等注记,过密时可取舍,以不影响使用和保证图面美观为原则。5.4.2.8高程点测绘高程注记用散点法测定,注记至厘米,每个方格网的高程注记一般为310个。碎部点高程应注记在地形地貌变换处,成片居民地内部空地的高程注记点,应测注在该地块内能代表一般地面的适中位置,一般居民地内的高程注记点,按面积大小,在宅基地边沿和中部空旷地段适当测注在有代表性空地上;农田高程注记点应选择在田埂交叉处和有代表性的田块内,一般一块水田内只测注一个高程点;在起伏不平的旱地和桑叶地上,应测注在高低变化处及制高点部位;道路交叉口,桥顶面以及规范规定的主要地物应测注高程,室内地坪不注高程。5.5内业图形编辑5.5.1数据处理外业数据采集结束后就要及时把测得的数据上传到电脑上,以防数据丢失。以拓普康GTS-332全站仪为例,简要介绍数据传输的方法:MENU存储管理数据通讯通讯参数(包括波特率、校验位、停止位,如图5.7/5.8)发送数据坐标数据选择坐标数据位数(11位)查找数据所在的文件确认是否发送数据OK(图5.9)?F3(是)开始发送数据。 图5.7 图5.8 图5.9同样,电脑端也要设置通讯参数,还要保证两者参数设置完全一样,否则无法完成数据的传输。然后建立一个数据文件名,转换成南方CASS的数据把转换好的数据展绘到侧区图形中,绘图处理展野外测点点号选择文件确定即可,可以将点号以及点位通过图层管理器更改一下颜色,使更醒目。5.5.2图形编辑图形编辑在整个地籍测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内业的自检还是外业的查图,最直观的就是内业编辑的图形,如果外业数据采集无误,内业图形编辑合格,等到外业检查的时候也只是能检查出一些小问题,那些原则性的东西只要细心,在内业就可以避免。由于外业数据采集时采用非正规编码测图,并不像正规那样高的自动化程度,还要手动编辑,它的好处在于不用外业画草图,只需外业数据采集人员稍微记忆一下地物的分布情况,就很容易在内业图形编辑时把相连的点位连接起来,把测区地物地形如实的反应出来,这样不仅省出一个人,也省了大量的外业工作,如果内业编辑的时候遇见了问题就标明,到修图的时候一起解决。下面简要介绍如何编码:房子我们一般定义为F,所有的房子都用“F”表示,假如点号1点为一般房屋,外业观测人员只需输入“F1”,观测完毕,全站仪会自动记录该点测得的坐标,依照全站仪的“习惯”下一个点显示为“F2”,但如果下一点为道路(我们用“L”表示),我们只需将“F”改为“L”即可,依次类推。5.5.3快捷命令 提起图形编辑就不得不提到南方CASS的快捷键,使用快捷键可以在连图的时候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毕竟实际生产很讲究效率的。下面介绍一下南方CASS中的快捷命令和一些自己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A *ARC画弧C *CIRCLE圆CP*COPY复制E *ERASE擦出L *LINE直线LA*LAYER图层特性管理器LT*LINETYPE线性管理器M *MOVE移动P *PAN屏幕移动PL*PLINE复合线PE*PEDIT复合线编辑Z *ZOOM指定区域的窗口缩放V *GETP查询实体属性S *PUTP加入实体属性RR*RECASSKK*ASKAN查询坎高X*DJF3画任意线宽线H *HUAN换方向T*ZJWZ注记文字SS*FOURPT四点房屋FF*DRAWDDF画多点房W*DRAWWQ画围墙K*DRAWDK画陡坎G*DRAWGCD画高程点D*DRAWDLX画电力线I*DRAWDL画道路AA*ADDWNAME增加地物名N*PLIND拟合复合线WW*LINEWIDTH修改线宽Y*POLYINS复合线加点ERERASEVERTEX复合线删点J*POLYJOIN复合线连接Q*RIGHTANGLE纠正角度T*ZJWZ增加文字DDP*DDPTYPE点样式 *DDINSERT插入图块ML*MENULOAD菜单自定义 TT*TRIM修剪BR*BREAK打断 FD*FIND查找EE*EXTEND延伸 BO*-BOUNDARY查找封闭区域 *DIST查询距离*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