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发表于纺织器材2012年第1期从国家纺织工业发展规划看集聚纺纱技术的发展进程与前景倪 远(上海东飞现代纺织技术研究所)摘要:本文简述了我国集聚纺纱技术的现状,依据国家科技和纺织产业发展政策明确了集聚纺纱技术的属性和定位,摘录了“十一五”和“十二五”纺织产业发展规划和导向,对集聚纺纱规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进行了量化分析和估算,在解读“十二五”集聚纺纱技术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定量地推算了未来五年集聚纺纱规模的发展前景,并进一步作出了超预期的推测,也提出了集聚纺纱技术结构的改善方向。1、集聚纺纱技术现状与属性1.1集聚纺纱技术现状简述纺织产业振兴规划将我国纺织工业定义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重要的民生产业”以及“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还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时尚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集聚纺纱技术是纺纱领域的一项新技术,集聚纺纱线是国家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中鼓励发展的新结构纱线之一,是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中明确棉纺行业重点推广的四个新型纱线品种之一,列入2011年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纺织部分第一类鼓励类中共14项的第6项。国际上集聚纺纱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已有十多年时间,由于集聚纺纱线品质的“洁强”效应十分突出,集聚纺技术发展迅速,发达国家的集聚纺纱锭比例已为30%以上。我国的集聚纺纱技术推广应用也很热烈,据2011年最新发布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国内集聚纺纱锭数量已达720万枚。但仅占纱锭总数1.2亿的6%,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与亚洲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的集聚纺纱锭占比为2030%相比,也有很大距离。“十二五”规划中要求新结构纱线的年产量从2010年的200万吨到2015年的400万吨,其中集聚纺纱线产量达到280万吨。集聚纺纱的技术结构按集聚方式分为气动集聚和机械集聚两类,已经应用的有五种基本结构形式,均为非国内原创技术。其中四种为气动集聚,一种为机械集聚。目前的应用绝大部分为气动集聚,气动集聚结构的特点是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利用真空负压气流对纤维吸引产生柔性的集聚效应,其与机械集聚结构相比集聚效果较为稳定,但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特别是负压源电能消耗较大,使集聚纺纱线成为“高碳”纱线。1.2集聚纺纱技术的属性和定位国家对高新技术范围的定位如下:1) 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 2) 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 3) 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4) 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 5) 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6) 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7) 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8) 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 9) 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 10) 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 11) 其它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集聚纺纱技术在高新技术范围中属最后一条第11条:其它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集聚纺纱技术是高新技术中所说的“高、新”中的“新”技术,而不是“高”技术。2、“十一五”集聚纺纱技术发展规划和现状2.1“十一五”集聚纺纱技术发展规划和引导2.1.1中国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十一五”纺织行业技术进步纲要 二、先进的纺纱、织造、染整加工技术 现代化棉纺织生产工艺技术研究 紧密纺新技术:紧密纺新技术目的是提高成纱质量和纺高支纱,紧密纺新技术生产的纱线强力高、表面光洁、毛羽大幅度减少,改善了纱线、织物品质,同时使后递加工能顺利进行。引进紧密纺设备投资昂贵,为此必须开发研制适合国内广大企业的低价紧密纺细纱机及装置,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广阔。2.1.2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五、“十一五”发展的重点任务 (二)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1、大力推进纺织技术和装备创新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工艺技术领域主要包括:高效现代化棉纺生产工艺技术,集聚环锭纺(紧密纺)新技术开发研究和产业化2.1.3中国纺织器械工业协会“十一五”纺织工业10项新型成套设备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目录 三、高效现代化棉纺生产线的研制 加快能够改善纱及织物品质、节省用棉和后道物料消耗、提高后道加工效率的紧密纺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产业化。国外引进和改造价格昂贵,必须加速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紧密纺纱机及装置。2.2“十一五”集聚纺纱技术的发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十一五”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的制订过程中曾定量化地提出集聚纺纱规模的发展规划,拟定“十一五”期间集聚纺纱锭从30万锭增加到300万锭,在产业发展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国内集聚纺纱技术实现了市场化过程的良性循环。国产化集聚纺纱装置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及下游产品市场应用的有效开拓,使集聚纺纱技术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超预期的发展。表1:“十一五”期间集聚纺纱技术规划与应用规模年份20042005200720092010规划集聚纺纱锭(万锭)30300实际集聚纺纱锭(万锭)3070260443720(表中黑斜体数字为非官方公布值)从表1可见,“十一五”期间集聚纺纱锭的市场规模加速放大,约在2008年就达到了300万锭的应用规模,到2010年底,集聚纺纱的应用为720万枚纱锭,比预期的300万锭超过420万锭,实现预期的240%。目前国内应用的集聚纺纱装置国产化率已高达82%以上。国产化应用的集聚纺纱技术结构均为非原创的技术,主要结构形式为仿制德国绪森三罗拉网格圈气动集聚和日本丰田四罗拉网格圈气动集聚两种形式。主要生产厂商均为非主机生产厂商,包括江阴华方、宁波德昌、常州同和、无锡万宝、无锡集聚等十多家民营企业。集聚纺纱技术生产的纱线品种也在不断拓展,不仅应用于生产棉纺普梳和精梳纱,也用于生产半精纺和毛纺;不仅可以纺制集聚单纱,还能纺制如集聚包芯纱、集聚赛络纱、集聚赛络菲尔纱、集聚赛络包芯纱和集聚花式纱,以及集聚纺、赛络纺、包芯纺和花式纺纱技术的复合应用。3、“十二五”集聚纺纱技术发展规划和展望3.1“十二五”集聚纺纱技术发展规划与引导3.1.1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 / 第三部分 “十二五”纺织工业科技进步的重点任务 / 二、实施内容 / (三)纺纱、织造 / 推广重点:/ 棉纺行业重点推广“十一五”期间取得技术突破的紧密纺、低扭矩环锭纺、喷气、涡流纺等新型纺纱技术,丰富纱线品种和品质。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 / 第三部分 “十二五”纺织工业科技进步的重点任务 / 二、实施内容 / (八)纺织机械 / 推广重点:/纺纱设备重点推广清梳联设备、自动络筒机、集聚(紧密)环锭细纱机等,到2015年,国产清梳联设备占清梳联设备总量达到85%,国产自动络筒机占有率达到70%,集聚(紧密)环锭细纱机市场占有率成为主流,市场占有率达到90%。3.1.2纺织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性意见 / 附件3:“十二五”纺织机械行业先进适用产品和技术推广项目(38项)/ 二、新型纺纱设备 / 12:集聚(紧密)环锭细纱机及集聚(紧密)纺装置,提高产品品种适应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减轻劳动强度,节能降耗。国内市场占有率70%左右,大大降低棉纺企业投资成本,与进口设备相比,降低3040%。3.1.3 2011年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纺织部分 / 第一类鼓励类 / 6、采用紧密纺、低扭矩纺、赛络纺、嵌入式纺纱等高速、新型纺纱技术生产多品种纤维混纺纱线及采用自动络筒、细络联、集体落纱等自动化设备生产高品质纱线。3.1.4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主办的2011年全国纺纱新技术、新纤维应用研讨会 / 2010年全国1.2亿枚环锭纺纱锭和232万头转杯纺共产棉纱2717万吨,其中集聚纺纱锭720万枚,包含集聚纺纱线在内的新结构纱线产量为200万吨,新结构纱线包括赛络纺、长丝赛络纺、集聚纺纱、低扭矩(假捻)纺、嵌入式纺纱和喷气、涡流纺等。到“十二五”末的产量,新结构纱线年产400万吨,为2010年产量的翻番,其中集聚纺纱线产量为280万吨。3.2“十二五”集聚纺纱技术发展规划解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产业调整的过程中,纺纱新技术的应用将具有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全国集聚纺纱锭数为720万枚,以平均纺制40英支棉纱万锭年产量为1200吨估算,2010年全年生产集聚纺纱线为86万吨。要达到280万吨年产量集聚纺纱线,集聚纺纱锭数量要增加到2344万枚,净增加数量为1624万枚。到时,若以总纱锭数量为1.5亿枚估算,集聚纺纱锭的占比为15.6%,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当前水平。因而可以认为上述“十二五”规划的量化指标,属于较为保守而可以实现的规划。表2:“十二五”期间集聚纺纱技术规划与应用规模纺纱新技术新型结构纱线集聚纺纱线2010年产能200万吨86万吨2010年规模720万锭2015年年产能目标400万吨280万吨2015年底规模估算2344万锭(表中黑斜体数字为笔者估算值)中国集聚纺纱技术的发展在近八年左右总共配置了720万枚(其中约有127万枚为进口设备或装置),年平均增加90万枚。由于近年的发展较快,依照2009年和2010年年底全国集聚纺纱锭分别为为443万枚和720万枚计,则近一年集聚纺纱锭的年增加量为277万枚。而推算未来五年,从今年起的五年中年平均增加量要达到325万枚,才能在2015年满足年产量达到280万吨集聚纺纱线的规划。表3:2004年2015年集聚纺纱锭应用与规划规模年份200420052007200920102015集聚纺纱锭(万锭)30702604437202344环锭纺纱锭(万锭)6000750010000110001200015000集聚纺占比%0.50.92.64.06.015.6集聚纺阶段年平均增量(万锭)407792277325(表中黑斜体数字为笔者估算值)图1为我国集聚纺纱锭占总纱锭比例“十一五”与“十二五”发展与规划图。图1 我国集聚纺纱锭占总纱锭比例“十一五”与“十二五”发展与规划另外,对于集聚环锭细纱机及集聚纺装置的国产化率及与进口设备相比的投资成本,纺织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中提出国内市场占有率70%左右、与进口设备相比投资成本降低3040%的两项规划,目前的现状显然已经达到,且后续的发展中会进一步超越。因此,与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中国产集聚(紧密)环锭细纱机市场占有率达到90%的规划相比,该指导意见的制定较为保守。目前应用中的集聚纺纱技术结构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能耗较大,与低碳化、绿色化的产业发展方向相背。纺织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中提出降低棉纺企业投资成本和节能降耗的发展要求。3.3“十二五”集聚纺纱技术发展展望按照“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集聚纺纱技术将迎来一个规模扩展速度最快、纱锭总规模三倍扩张和集聚纺纱线产能三倍增加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一个大胆的推测是:“十二五”期间集聚纺纱技术仍将可能是一个超规划超预期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其理由基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集聚纺纱技术历史发展的轨迹和惯性;二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三是建设纺织强国的伟大目标。当然建设纺纱强国的指标不一定直接包括集聚纺纱锭规模和比例,但是既然政府和行业已经把纺织强国的希望寄托在新技术的应用上,又在纺纱新技术和新结构纱线中将集聚纺纱列在重要位置,那就没有理由不与国际先进水平作比较。设想一下,到2015年我国集聚纺纱锭规模达到总纱锭规模的25%左右,即接近目前先进国家的水平,则集聚纺纱锭约为3750万枚,那将是目前规模的5倍以上,净增加3000万锭以上,年增加量要达600多万锭。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的前言中指出:未来五到十年,将是我国纺织工业向强国目标全面冲刺的关键时期,加快科技进步,实现纺织科技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并以此为支撑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2020年纺织强国目标的根本途径。4、结语“十一五”期间集聚纺纱技术的发展状况,显示了纺纱新工艺新技术发展的强劲态势,集聚纺纱规模的发展超过了大多数业界人士的估量。尽管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发展前景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但作为支柱和民生产业的纺织工业,依然会在曲折中继续前行。为了能在2020年实现从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的伟大目标,“十二五”是非常关键的五年,纺织工业技术进步步伐的超预期和跨越式发展是值得期待的。“十二五”规划已为集聚纺纱技术描绘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定量化且广阔的发展空间给了业界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方向。不过上述超预期发展展望中的推测和设想目前只是一种“传说”。目前,我国集聚纺纱结构的应用主要以专件与器材的形式附加在细纱机上,其生产方式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但竞争十分激烈。未来生产与需求规模的大幅扩大,仍主要有益于有实力有理念的供应厂商、纺纱企业和下游应用。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对低碳化和绿色化要求的提高,发展低能耗的集聚纺纱技术势在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命门穴位中药改善消化功能-洞察及研究
- 地质调查队考试题及答案
- 环保产业园循环经济2025年案例研究:产业园区绿色园区绿色园区社会效益分析001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强化训练1套附答案详解
- 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机构SWOT分析与绩效预测模型-洞察及研究
- 思维性训练题目及答案
- 湖北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
- 2025年辅助功能检测系统项目建议书
- 建设工程方案审批规定(3篇)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版外墙保温涂料分包工程合同范例
- 湘少版(三起)(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小屁孩日记阅读课件
- 2025年新生儿误吸(呛奶)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构成设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建设工程停工承包人费用计算标准T-YJXB-0001-2023知识解读
- 赵子龙课件教学课件
- 软件工程概论第三版课件
- 残损币兑换管理办法
- 2025北京顺义初三一模化学试卷
- 甲状腺癌的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