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主探究充溢课堂_第1页
让自主探究充溢课堂_第2页
让自主探究充溢课堂_第3页
让自主探究充溢课堂_第4页
让自主探究充溢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让自主探究充溢课堂 爱容宣传 ,宣传爱容 爱容宣传实业荣誉出品 432600 鄂 安 陆 佳 禾 花 园 9203 李 正 泽 徐 成 13797166707/QQ330851508 中央台的宣传语汇“未成年人的成长,成年人的责任”,令人振聋发聩!部分学生的学不快乐学不尽心,是否就是家长、社会、学校、教师的责任未尽到底呢?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创新。 21 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话题,人们普遍共识:“创新”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第一资源。时至今日,以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正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流。素质教育将建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追求以探究为动力的学习观,赋予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时空,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现过程,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平台,体现知识对学生生活切实贴近的基本指导功能。在与尽可能多的教师开展广泛的多边的合作基础上,我自主总结为“以生为本、引学生喜欢学,学会学、建议学生选择合作交流互动自主探究地学习方式或其他更好的适合自己的更切实有效的学习方式。 当今,小学教育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灵气与活 力?为什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体验到快乐与2 / 6 成功?根源之一可能就是教学方式的滞后。目前,“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易于操作的接受式学习仍有相当的“市场”,在教师心中挥之不去。这种以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方式无视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剥夺了学生亲身经历知识探究的自由和权利,造就了“高分低能”的非素质型人才,成为阻碍学生终身发展的绊脚石和束腰带。殊不知,一切教育活动,须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最好的教法也许就 是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学会自学”是 21 世纪人的通行证。要想向 21 世纪提供“善于学习”的优质人才,就必须在今天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合作交流互动自主探究的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春风化雨,给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课程标准将一改学生的被动地位,倡导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富于创新的教学理念,实现由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式学习的转变,唤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点燃学生乐于探究的希望之火。 一、自主探究必须着眼于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回归。 义 务教育数学指导意见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和合3 / 6 作者。”当前的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点早已得到广泛的认同,然而实际的基层教学中,不是言行不一,就是我行我素,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有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安排学生操作、实验、讨论等活动形式,看似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因为是“老师要我们摆、让我们做、叫我们说的”,思路早已限定在框架里,就像只让囚犯在牢笼中活动活动身 体一样,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压抑、被控制状态。作为教师,我们要放弃教师权威的思想。要知道,学生就是处在学生时代也有某方面值得教师学习和仿效,更别说将来很可能有更多方面比教师强;摒弃“霸占”课堂的做法,抛弃无形的“指挥棒”,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融洽、宽松的课堂氛围,建立“师生互动、情知互动”的数学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即要当好“导演”,又要当好“演员”,为学生自主探究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二、自主探究必须着手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有些地方的教育还处在教师言传口授,学生静听、静观、静思为主的方式中,这种脱离了学生亲身体验,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往往成为无根基,不牢固的“浮萍”漂泊在“脑海”中,难以形成素质。陶行知先生曾经批评过:“中国教育之通病就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4 / 6 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受制于人”)这句话切中了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体验的弊端。心理学研究表明: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作为教师,我们要深悟“实践出真知”的真谛,在课堂教学 中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身经历、感受、体验和发现知识形成的机会。 留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和足够活动的时间,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实践求发展”。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应用”时,教师不应只停留在简单的机械套用上,因为解决生活中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决非仅仅如此,一是三角形的高是隐含的;二是三角形的底与高需要测量。因此,教学中应设计一些实践性练习,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如三角形玻璃、纸片、木架等),甚至让学生走出课堂,把学习置于比课堂更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中(如测量三角形土地的面积)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 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丰满、鲜活起来。 三、自主探究必须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原动力,在知识经济化和社会网络化的今天,创新已成为教育改革抢占的制高点。作为 21 世纪的教师,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素质人才,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面对身心可塑的“未来创新者”,我们要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去点燃创新的火花,开发创新的潜能,激活学生创新的思维,播撒创新的种子。5 / 6 在自主探究的课堂中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数学问题,把课本中的现成结论转化为学生探究的例子、素材 之一,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探究的思路新颖化,解题的方式独特化,收到异曲同工之妙。例如小学数学第八册有这样一道思考题:、代表 3 个数,并且 + = + + , + + = + + + , + + + =400 , = ? = ? = ?一般思路是根据前 2 个等式,可得出 + = + + + ,就是 2 个的和等于 4 个的和,所以 = + ,再把第 3 个等式中的 + 换成,可得到 + + =400 ,联系第 1 个等式,把 2 个换成 3 个,可得 4=400 ,所以 =100 ,最后求出 =150 , =75 。在此解法上,教师再启发学生观察、探究,同学们经过激烈的探讨,终于找到了更有创意的解法。即根据第 3 个等式得出( + + + ) + ( + + + ) =400 2 , + + + + + + + =800 ,再把 2 个换成 3 个, 4 个换成 3 个,所以 8=800 ,得出 =100 , 依次推出 =150 , =75 。教学证明,自主探究的课堂既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开启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