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蛋鸡饲养管理手册.doc_第1页
海兰蛋鸡饲养管理手册.doc_第2页
海兰蛋鸡饲养管理手册.doc_第3页
海兰蛋鸡饲养管理手册.doc_第4页
海兰蛋鸡饲养管理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兰蛋鸡饲养管理手册 养鸡准备事项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养鸡技术、生产管理水平需要相应的提高。所以我们制定了这套手册,希望通过这些建议,带领“蛋鸡”用户共同发展。 1养鸡准备事项 养鸡场的建立,首先必须明确建场的性质和任务,然后选择场址,设计和筹划鸡舍、设备和用具。 (一)场址的选择 选择鸡场的场址时,应具备下列条件: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2m以下,地面平坦或稍有坡度(25),沙质土壤,通风良好,水源和电力充足,并远离居民区与其它养禽场。 (二)鸡舍的建筑类型 鸡舍的建筑类型有三种:密闭式、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目前农村养鸡以半开放式鸡舍居多。 密闭式鸡舍: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条件,便于人工控制舍内环境。鸡舍采用人工光照,机械通风,受外界干扰少,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但一次性投资大,建筑造价高,对电源的依赖性很强。 半开放式鸡舍:白天利用自然光,夜晚给予一定的补光靠开关窗户来调节通风换气和控制温度。鸡舍造价低,但控制光照较难,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干扰。 (三)养鸡常用设备 设备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其直接影响到管理的好坏,经济效益的高低。 (1)供暖设备 只要能达到加热保温的目的,电热、水暖气暖、煤炉甚至火炕、地炕等加热方式均可选用,但要注意煤炉加热较脏,且易发生煤气中毒,必须加烟囱。 房屋设计时注意考虑保温隔热。 (2)通风设备 密闭鸡舍必须采用机械通风,根据舍内气流流动方向,可分为横向通风和纵向通风两种。横向通风,是指舍内气流方向与鸡舍长轴垂直,纵向通风,是指将大量风机集中在一处,从而使舍内气流与鸡舍长轴平行的通风方式。近年来的研究实践证明,纵向通风效果较好,能消灭和克服横向通风时舍内的通风死角和风速小而不均匀的现象,同时消除横向通风造成鸡舍间交叉感染的弊病。 (3)供水设备 从节约用水和防止细菌污染的角度看,乳头饮水器是最理想的供水设备,必须选择优质不漏水的饮水器。现在笼养育成鸡和蛋鸡使用最普遍的还是V型水槽,常流水供水,但每天要花费精力去刷洗水槽。平养育雏时可使用吊塔式自动饮水器,既卫生又节水。 (4)喂料设备 主要使用食槽,笼养鸡都用长的通槽,平养育雏时也可使用这种供料方式,也可用吊桶供料。食槽的形状对鸡采食饲料的抛撒有很大影响,食槽过浅,没有护沿会造成较多的饲料浪费。 (5)集蛋设备 机械化程度高的鸡场采用传送带自动集蛋,效率高,但破损率较高。目前一般养鸡户都采用手工集蛋。 (6)清粪设备 一般鸡场采用人工定期清粪,规模较大鸡场的可采用机械清粪。 (7)笼具 育雏可以用网板,也可采用立体式多层育雏器;育成鸡除平面网上饲养外,多采用重叠式或阶梯式育成笼,农户多采取60-70日龄直接转人蛋鸡笼产蛋鸡基本上都是笼养,目前国内生产鸡笼的厂家很多,可根据实际情况去选购。 鸡只笼位面积必须得到保证。 (8)光照设备 国内普遍采用普通灯泡来照明,发展趋势是使用节能灯。许多鸡场安装定时自动控制的开关,取代人工开关,保证光照时间准确可靠。 (9)其它 消毒设备:农用喷雾器、气泵等。 免疫、治疗设备:连续性注射器、刺种针等。 断喙设备:电动断喙器、电烙铁等。 称重设备:弹簧秤、杆秤、电子称等。 推荐鸡舍模式:农村小规模饲养建议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式:三层半阶梯,两半组靠窗,中间一整组,前后开窗,设天窗地窗,加防鼠、防鸟网,一端山墙安装排风机气候温和时自然通风,特别热或冷时采用纵向通风方式。粪沟机械清粪、乳头饮水器、手工喂料、手工捡蛋、人工光照和自然光照相结合。 特别提示:一次省,天天费。规模饲养,应密闭、机械喂料、自动温控。 (四)饲料 饲料成本一般占到养鸡总成本的75%,饲料对鸡的体重、性成熟、开产早晚、高峰期持续时间及蛋重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保证饲料质量,必须经常抽检饲料。首先要对饲料的原料进行外观检验,检验方法:目测、镜检;能进行理化检验的,同时要对原料进行理化检验,合格后才能加工饲料。对使用成品饲料的养殖户,要不定期对成品料抽检,送往化验室化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特别提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选择讲诚信,负责任的供应商非常重要。 雏鸡的饲养管理 (一) 雏鸡的生理特点 (1)生长极为迅速 雏鸡体重在两周龄时比出生时增重2倍,六周龄时是出生时的十倍;雏鸡羽毛生长快,三周龄时占体重的4%,四周龄时占体重的7%;换羽速度快,所以雏鸡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高。 (2)体温调节能力差,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 由于雏鸡机体本身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加上体表只有绒毛,没有羽毛,特别怕冷。因此,对雏鸡的保温工作要给予极大的重视。 (3)对疾病的抵杭力弱 由于鸡体的免疫体系发育不完全,免疫功能不健全,外界的各种疾病极易感染雏鸡。 (4)新陈代谢强烈 雏鸡生长快,呼出的二氧化碳、水蒸气、产生的氨气都比较多,这些污浊的空气极大的影响雏鸡的健康。要在保证温度的条件下,加大通风换气量,减小密度。 (5)雏鸡的消化能力差 雏鸡的消化器官发育不全,嗉囊和肌胃容积小,贮存食物有限,要少喂勤喂,用优质饲料。 (6)雏鸡敏感性强 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缺乏或有毒药物过量时,雏鸡都会很快出现病理症状。因此,在配制雏鸡日粮时,要谨慎确定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其比例。 (7)雏鸡胆小、易受惊吓、自卫能力差 雏鸡神经敏感,无自卫能力。因此,要保持育雏环境安静,严防生人入内、防止噪音,还要防止其他动物对雏鸡群的影响,如蛇、猫、狗、鼠等。 (二) 进鸡前准备 根据鸡群周转情况,合理安排好进鸡时间,然后根据鸡舍数量、面积、以及经济实力,选择信誉好、产品质量高、技术服务完善的供雏单位,预定鸡雏。接鸡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1)物资与用具的准备 物资:饲料、疫苗、药物、垫料等。 工具:温、湿度计,照明用具,清扫用具以及育雏记录表格等。 (2)育雏前搞好鸡舍的清扫消毒工作。步骤如下: 冲洗鸡舍:用水枪清洗鸡舍的天花板、笼具、地面,顺序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可除去部分病原体,冲洗掉大部分有机物。 火焰消毒:舍内不怕火烧的金属笼具、地面等可采用火焰消毒。 喷雾消毒:一般冲洗干燥后才能进行化学消毒,常用喷雾消毒,喷雾量为每平方米0.25-0.4升稀释后的消毒液。喷雾时,顺序先后再前、先顶后地、先内后外。 熏蒸:熏蒸时应提高气温,湿度60-80%较好,用高锰酸钾与福尔马林,比例1:2,每立方米用量分别是21g和42m1,消毒时应密闭门窗。 (3)鸡舍内环境熏蒸后,一般封闭24小时以上,有条件的养鸡户要对鸡舍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合格后进鸡;没有条件的,要对鸡舍熏蒸足够长的时间。为了保证熏蒸的效果,进人雏鸡舍的人员,要穿上专用的防疫服,脚踩消毒池,用消毒水洗手。在保证生产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人员出人。 (4)试温:气温低时,在进雏前两、三天,开始供暖,使舍内温度达到适宜水平,观察室内温度是否均匀、平稳,设备是否合格,饮水系统有无滴漏。接雏的当天要先把料、水备齐,创造温暖、清洁而安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制定好合理的免疫计划,尤其是谁备好一日龄免疫用的传支MA5疫苗。 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鸡了。 特别提示:有备无患。 (三) 育雏条件 (1)温度:温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相当重要。“峪口雏鸡”在育雏阶段适应较高温环境。第一周前三天37,后三天35,以后每周降温2直到21。雏鸡的分布状态是判断温度是否适宜的标志:温度合适则雏鸡均匀分布、运动自如、形象舒服。雏鸡扎堆、叽叫、靠近热源,说明温度偏低;雏鸡远离热源、翅膀散开并张口喘气、呼吸急促,说明温度偏高。 饲养“峪口雏鸡”温度控制标准如下: (2)湿度:雏鸡舍要维持适宜的湿度。1-10天以65%-70%的湿度为宜;11日龄以后雏鸡呼吸排粪相应增多,容易潮湿,以50%-55%的湿度为宜,但不能小于40%, (3)通风:在通风之前把鸡舍温度提高2-3,应在中午外界温度较高时进行,不能让气流直吹雏鸡,防止贼风出现。 (4)光照:光照强度20-30勒克司(Lux)(10 Lux相当平方米1-2瓦),第一周23-24小时天,目的是为了让雏鸡尽快熟悉环境,便于饮水,采食。(详细内容参见8光照程序) (5)饲养密度 进鸡后,装鸡时要注意把握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密度过大会限制雏鸡活动、采食、饮水,生长不整齐,密度过小,浪费设备和人力,增加保温难度。 (四) 饮水 雏鸡进人鸡舍后,要先饮水后开食,因为出壳以后,还有部分卵黄没有完全被吸收,饮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另外,由于在育雏舍内温度较高,呼吸蒸发量大,也需用饮水来维持体内的代谢平衡。育雏开始的13天,饮水中应加3%的葡萄糖和0.1%的电解多维。 (五) 开食 3日龄以内的雏鸡可以饲喂潮拌料,目的是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加雏鸡的采食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把饲料摊平、加水25%、双手搓匀。合格的潮拌料标准是手紧握成团,手松开则自动散落。做好的潮拌料应尽可能在6小时内让雏鸡采食完。为了整个育雏阶段取得好的成绩,育雏期第一周建议使用“峪口雏鸡专用”强化幼雏料、1-6周建议使用“峪口雏鸡专用”雏鸡开食料。 (六) 断喙 一般在7-10日龄进行,可防止啄羽、啄趾、啄肛等,而且减少饲料浪费。断喙部位:上喙从尖端到鼻孔1/2处,下喙剪断1/3,俗称“地包天”。 断喙注意事项: 1)准确、迅速,防止流血。 2)体弱、病鸡不断喙。 3)避免操作过急。 4)断喙前后2天,饮水或饲料中应加人维生素K和抗菌素。 5)断喙后数天内,在料槽中加人较厚的饲料层,避免雏鸡啄空料槽使伤口感染。如果此时需使用抗球虫药,则在饲料消耗未恢复到正常之前,采用饮水投药。 (七) 育雏末期目标 鸡群健康。 鸡群体重达标、整齐度高。 成本低。 特别提示:不要太相信经验,多听听峪口服务人员的建议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一)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一般地说,从7周龄起到18周龄这一阶段称为育成期。育成鸡的管理目标是:促进成鸡的体成熟和性成熟,育成率高、体重达标、均匀度高、抗体高且均匀,适时开产,即在2022周龄鸡群产蛋率达50%。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1)具有健全的体温调节能力和较强的生活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明显增强。 (2)消化能力强,生长迅速,是肌肉和骨骼发育的重要阶段。整个育成期体重增幅最大,但增重速度不如雏鸡快。体重增长速度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减慢,但脂肪沉积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多。 (3)育成后期鸡的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在光照管理和营养供应上要注意这一特点,顺利完成由育成期到产蛋期的过渡。 (二) 育成期注意事项 (1)鸡群体型发育控制 体型是建立在良好骨架上面的正常体重,体型是骨架与体重的综合表现。良好的骨架发育是维持产蛋期间高产能力及优良蛋壳的必要条件,若骨架小而相对体重大者,此表示鸡只肥胖,这种体型的鸡其产蛋表现不会理想,例如,会早产,脱肛多,且产蛋初期时母鸡的死淘率高等缺点。 鸡只体型发育规律为:前段(56日龄以前)着重于骨架的发育,后段(56日龄以后)着重在体重的增长。 (2)体重的测定与均匀度 体重的测定:这项工作可选在清晨喂料前实施。平养时,在鸡舍内四处抓鸡称量;笼养时,在各处固定的鸡笼抓鸡称量,根据饲养数量,建议抽取的比例如下: 抓鸡称量从第4周龄开始,每周应持续的测定体重直到产蛋高峰过后。9周龄以后,若发现体重低于指标时,应设法增加鸡只的采料量或供应热能较高的饲料来改善。 育成的品质除取决于良好的体型发育外,鸡群的均匀度也十分重要。要保证80%以上的鸡其体重应在平均体重上下10%的范围内。 鸡群均匀度的计算方法:如2000只的鸡群取100只,这100只即为取样群,取样群的每只鸡都称个体重。 均匀度即取样群中体重在平均体重正负10%以内的只数占取样总只数的比率,再乘以100得出整数。如:一个2500只的鸡群,按5%抽样称重125只,其平均体重1.30。 1.30-1.30 x 10%=1.17 1.30+1.30 x 10%=1.43 如果计算抽样称重的125只中体重在1.17kg至1.43kg范围之间的鸡群为110只,则此鸡的均匀度为:110125=88%,均匀度的评分标准如下: 一般影响整齐度的因素,包括密饲、疾病、断喙不良或营养摄取不足等,当鸡群的整齐度低于80%时应: 、降低鸡群密度; 、增加采食及饮水空间或均匀配置采食及饮水位置; 、把鸡群按体重大小分成3组,依其所需分别喂饲。 (3)控制性成熟 光照是控制蛋鸡性成熟的主要方式,蛋鸡饲养管理的前8周,光照时间和强度对鸡只性成熟影响很小,但8-18周龄间会应自然光照的渐增或渐减而影响性成熟的提早或延迟。因此在此期间若不实施人为的恒定光线的光照程序时,10-3月份孵化的雏鸡将会提早产蛋,即体重尚未成熟而鸡早已开产,而在4-9月份孵化的雏鸡以后将会延迟产蛋,即鸡已达成熟的体重也不开产的不良后果。 (4)产蛋前免疫 育成后期要将新城疫、减蛋综合症、传支等油苗注射完毕,以保证鸡群有较高的免疫力,使生产性能正常发挥。体重达标、均匀、健康是抗体均匀的基础。 (三) 育成期末目标 体重达标,均匀度高,抗体水平一致,免疫力强,适时开产。特别提示:强调体重(体型)、光照、免疫、换料的综合考虑以体型发育为核心。 生长期体重标准 “峪口蛋鸡”系列商品代后备鸡体重标准 峪口蛋鸡”系列商品代后备鸡体重标准 特别提示,称重不重要,称重后马上调群才重要。 蛋鸡的饲养管理 (一) 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蛋鸡产蛋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为鸡群创造适宜与卫生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同时降低鸡群的死淘率与蛋破损率,尽可能地节约饲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蛋鸡的经济效益。 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1) 卵巢、输卵管发育在性成熟时急剧增长。性成熟以前输卵管长仅8-l0cm,性成熟后输卵管发育迅速,在短时期变的又粗又大,长50-60cm。卵巢在性成熟前,重量只有7g左右,到性成熟时迅速增长到40g左右。 (2)蛋壳在输卵管的峡部开始成形,大部分在输卵管子宫部完成。蛋壳形成所用的钙,是饲料中的钙进入肠道,吸收后形成血钙,通过卵壳腺分泌,在夜间形成蛋壳。若饲料中钙较少不能满足鸡的需要,就要动用骨骼中的钙。因此保持足量的钙和磷以及钙磷比例平衡,对提高产蛋率和防止产蛋疲劳综合症很有意义。 (二) 饲养管理条件 (1)温度 成年鸡适应的温度范围为5-28,产蛋鸡适宜的温度为18-23。 (2)湿度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 (3)通风 通风的目的在于调节舍内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排除鸡舍中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使舍内保持空气清新,供给鸡群足够的氧气。其中氨气的浓度不超过25ppm,二氧化碳不超过0.15%,硫化氢的浓度不超过10ppm。 通风要领:进气与排气口设置合理,气流能均匀流过全舍而无贼风(即穿堂风)。 通风量:鸡的体重越大、外界温度越高,需要的通风量也越多。 (三) 产蛋期注意事项 (1)减少应激 蛋鸡在产蛋高峰期,生产强度大,生理负担重,抵抗力较差,对应激十分敏感。如有应激,鸡的产蛋量会急剧下降,死亡率上升,饲料消耗增加,并且产蛋量下降后,很难恢复到原有水平。因此,此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应激: 要保持鸡舍及周围环境的安静,饲养人员应穿固定工作服,闲杂人员不得进入鸡舍; 堵塞鸡舍的鼠洞,定期在舍外投药饵以消灭老鼠; 把门窗、通气孔用铁丝网封住,防止猫、犬、鸟、鼠等进人鸡舍; 严禁在鸡舍周围燃放烟花爆竹; 饲料加工、装卸应远离鸡舍,这不仅可以防止噪声应激,而且还可以防止鸡群疾病的交叉感染。 (2)季节不同管理要点不同 春季:温度上升、光照加长、利于产蛋,但疾病较多,注意防疫。 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减少热应激、增加采食量。 秋季:保证光照时间稳定。 冬季:防寒保温,增加舍内温度和注意通风换气。 特别提示:稳定压倒一切。 鸡群日常管理 (一) 观察鸡群 进鸡后,要注意经常观察、巡视鸡群。白天注意观察采食、饮水有无突然增加或减少,精神状态,粪便情况等,晚上静听有无呼吸道疾病的异常声音。对鸡群变化做到发现及时,处理得当。 (二) 定期称重 雏鸡、育成鸡每周末称重一次;产蛋鸡:25周之前每周一次,25周以后定期称重。称重一般在早晨喂料前(空腹),抽取鸡群5%个体称重(依群体大小制定抽取比例),对抽测结果,要与品种标准体重比较,然后调整饲料供给和制定换料时间,使鸡群始终处于适宜的体重。符合标准体重的鸡群,发育正常、生产性能好、饲料报酬高。体重过大的鸡,性机能差,产量少;体重过轻,生产机能不健全,产蛋持续能力差。 (三) 调整鸡群 无论养鸡技术、管理水平多高,鸡群中总会出现一些体质较弱的鸡,如果我们不及时挑出,进行个别处理,势必影响鸡只生长以及生产性能的发挥,使总体效益受损。所以我们在日常养鸡管理中,要注意对鸡群进行个别调整,挑出体质较弱的鸡,集中饲养,推迟换料时间并给予一定的营养物质,使其尽快达到标准体重。 (四) 带鸡消毒 为了沉淀粉尘、杀灭或减少鸡舍病原体,应该定期使用有效消毒剂对鸡体表和鸡舍喷雾。雏鸡舍:除免疫日外,一天两次;育成、蛋鸡舍:除免疫日外,一天一次; 带鸡消毒用药应定期更换,以免产生耐药性。 消毒剂使用浓度:0.015%的百毒杀、10%安力2000、5%安普杀、0.2%0.3%的次氯酸钠等。 带鸡消毒时,喷口不能直射鸡体,程度以鸡体表潮湿为止。 鸡群免疫 (一) 建议免疫程序 制定免疫计划必须考虑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本地疾病的流行情况、可以采购到的疫苗、愿意使用的疫苗接种方法和计划使用的灭活苗产品。“峪口蛋鸡”系列商品代雏鸡具有高水平的法氏囊炎、新城疫、支气管炎母源抗体。 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蛋鸡免疫程序(仅供参考) 备注: 可根据地区疫病流行情况而定,一般可不免疫。 新城疫在产蛋期每间隔3个月免疫一次 系弱毒苗,可以点眼或气雾。 流感H5、H9油苗在产蛋期每隔4个月注射一次。 特别提示:傻子过年瞧大家,当然我们不是傻子。 (二) 疫苗的选择 选择疫苗时,首先要考虑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流行程度轻的地区可用较温和的疫苗类型,反之则应选择效力较强的疫苗,对强毒疫苗尽量不用。其次,要考虑疫苗的类型。一般地说,弱毒活苗可以提供强而持久的免疫力,使用途径多,用量少,成本低,很适合在常规免疫中使用。而灭活苗无毒力残留,制备方便,受母源抗体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也小,但由于只能采取注射途径,用量大,成本较高,所以普遍用于加强免疫。 (三) 鸡群免疫接种方法 家禽的免疫接种就是人为的将一些特定疫苗引人家禽体内,从而激发家禽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的过程。 免疫接种的方法 (1)饮水免疫:新城疫II系、IV系、弱毒苗,传支H52,H120弱毒苗,法氏囊弱毒苗等适用于饮水免疫。饮水免疫简单易行,但要注意,饮水器要配备充足,以确保2/3的鸡同时饮用,器皿应洁净、无洗涤剂和消毒剂残留。饮水前必须停水2-4小时,气温过高可不停水。疫苗稀释后尽量在半小时内用完。饮疫苗前后24小时内不许饮用高锰酸钾水和含漂白粉的自来水,或经水投服其他药物。一般地说1000只2-4周龄鸡只饮水量10-20公斤,4周龄以上鸡只饮水量20-40公斤。 (2)滴鼻、点眼免疫:新城疫II系、III系、IV系弱毒苗,传支H52,H120弱毒苗,法氏囊弱毒苗,传喉弱毒苗适用于滴鼻、点眼免疫。最好使用专用稀释液,洁净滴管,将一滴疫苗滴人眼睛或一侧鼻孔(另一侧鼻孔用手按住)应确保疫苗滴入。此法多用于幼雏免疫,可有效避免被母源抗体中和,使疫苗效价降低。必须注意免疫方法的正确及剂量的准确,必要时可进行二者结合免疫。 (3)注射免疫:马立克疫苗,新城疫I系活苗,传支油佐剂苗,传支组织苗等适用于注射免疫,注射免疫效果较好,但费时费力,该种方法多用于加强免疫时。刚出壳的雏鸡,注射马立克疫苗在颈背部皮下,一人即可操作,其他疫苗注射部位多在胸部皮下或肌肉注射,须二人合作。针头的选择可根据鸡日龄的大小来调节。 (4)刺种免疫:鸡痘疫苗、禽脑脊炎及鸡痘联苗(AE-POX)等适用于刺种免疫,雏鸡需一人操作,成鸡需二人合作,将鸡翅展开,刺种针蘸一下稀释好的疫苗,刺人鸡翅内侧血管少的部位。 (5)喷雾免疫:适用于新城疫弱毒疫苗、传支疫苗,适合于大中型半机械化、机械化鸡场,省时省力,应激小,其多用于60日龄以上的鸡。要注意雾化粒子大小要适中。在正常饲养情况下,每1000只平养鸡的用量为400ml,多层笼养的鸡为200ml。如果鸡群有细菌性疾病,可以在疫苗内加人抗生素药物。 特别提示:省事人人都想,不过不免疫可能更省事。 (四) 疫苗接种和使用中注意事项 (1)接种注意事项: 只对健康的鸡群进行免疫,免疫前后不能消毒切避免应激(冷、热、运输等),早期感染(如马立克)应进行紧急接种。 (2)在疫苗使用方面,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严格按照生产厂家的疫苗说明和使用手册执行。 在冷暗环境中运输和保存。 合理稀释与定量。有的疫苗可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有的疫苗必须用指定的稀释液。稀释疫苗时剂量须准确,并无菌操作,稀释后冷藏并尽快用完。 做好免疫接种的详细记录以及接种后(一般7-14天)的效果监测。 (五) 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和原因 鸡群在免疫接种后,有时会出现一些异常反应,如局部炎症、水肿、坏死、食欲不振、呼吸道症状等。 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家禽自身健康状况不良或基础免疫效果差,疫苗毒力太强;免疫途径不当疫苗稀释液、乳化剂或接种器具受到污染,疫苗质量不能保证;免疫程序安排不当操作有误,稀释倍数不准确各种疫苗之间的拮抗作用;幼禽免疫器官未发育成熟;抗菌素对弱毒活菌苗有干扰作用;抗原的变异,超强毒株或新血清型的出现。 光照程序 (一) 光照程序制定的原则 产蛋率与鸡所接受的光照时间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一个正确的光照程序对产蛋数、蛋的大小、成活率和总盈利都有很大的帮助。 光照程序制定的原则 生长期鸡群光照时间不能延长,产蛋期不能缩短,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一旦确定,不要随意变动。 (二) 密闭式鸡舍光照程序 密闭式鸡舍光照程序 *注:10Lux相当于25瓦灯泡距离地面1.5m高度照射到地面的强度。 (三) 半开放鸡舍光照程序 半开放鸡舍,光照时间受自然光照影响,光照程序很难按具体的光照时间执行,所以在制定光照程序时应与当地自然日照相结合。下面给出一个建议的光照程序仅供参考: (1)春季进雏:自然日照时间逐渐延长,为了防止鸡性早熟,可找出鸡在18周龄时的自然日照时间,使鸡群从第3周开始至18周龄一直采用此光照时间,不足部分由人工补光;18周增加1小时光照或增加至最少13小时,18周以后每周增加15分钟,直至达到16小时光照。 (2)秋季以后:自然日照时间逐渐缩短,但为了避免鸡只性成熟延迟,需在日照时间缩短到8小时以后保持恒定的光照时间,不足部分由人工补光,直到16周以后按密闭鸡舍光照程序执行。 特别提示:早产蛋早受益,但全程产蛋多会更高兴。 饲料营养标准 (一) 制定饲料营养的原则 (1)育雏期:雏鸡增重迅速同时羽毛生长较快,且在育雏后期还需要脱掉胎毛,长出新羽毛,所以育雏阶段,日粮蛋白质的设计量要足够高;另外刚出壳的小鸡消化系统还不健全,消化能力较低,需要提供较好的饲料日粮。 (2)育成期:鸡对日粮的要求以能量为主、蛋白质为辅。在8-15周龄,粗蛋白含量为15%,15周-5%产蛋率期间,粗蛋白含量为l5.5%,但为了适应产蛋高峰时对钙的大量需求,此阶段日粮中钙的含量要提高到2.0%-2.25%,增加鸡体内储钙。 (3)产蛋期:应根据产蛋水平变化,及时调整日粮,使营养物质既能满足鸡只产蛋需要,又不浪费。产蛋高峰期,应尽可能提高饲料各种营养指标的含量,使其满足机体生长、生产的需要;高峰过后,随着产蛋率的降低,能量、蛋白质水平可适当下调,但随着蛋重的增加,鸡体对钙的需要量增加,所以此阶段钙水平适当调高,达到3.75%-4%以上。 高峰前期:5%产蛋率50%产蛋率期间。青年母鸡此阶段采食的营养,既要满足增加体重以达到体成熟,又要满足产蛋的需要,所以此阶段设计日粮配方时,要多方面考虑以达到高峰前的营养要求,如营养不足或不平衡,会导致生殖器官发育不良,体内储备不足,这样会造成产蛋高峰较低且维持时间短,蛋重也小。 高峰期:现代高产蛋鸡在27-28周龄可达到颠峰。此阶段鸡的生理特点是产蛋率迅速上升、产蛋量极高、部分营养呈负平衡、鸡的体重仍然增长;可采取使各种养分达饲养标准最高值,建议的日最低营养需要量必须满足,同时可补充维生素D3,以促进钙的吸收,减少应激。 产蛋后期:此期鸡的生理特点是产蛋率开始下降、体重微增,蛋重增加幅度稍大。此阶段要防止鸡只过肥,可通过限饲进行,限饲有两种方式:限质和限量。限质主要为了控制能量水平,使其下降5%-10%,蛋白质水平适当下调;限量是指饲料量为自由供给的93%-94%。通过调整饲料营养指标、控制饲料量等措施,限制鸡体的增长,延缓产蛋下降速度。 特别提示:不要以为大小都是鸡,它们的口味可不一样。 (二) 后备鸡营养需要量 1.“峪口蛋鸡褐”生长期营养需要建议量 2.“峪口蛋鸡白”生长期营养需要建议量 (三) 后备鸡日采食量标准 峪口蛋鸡系列商品代后备鸡饲料消耗量(单位:g) (四)产蛋鸡日最低营养需要量 1.“峪口蛋鸡褐”日最低营养需要量 2.“峪口蛋鸡白”日最低营养需要量 注:“峪口蛋鸡灰”营养需要量,建议按峪口蛋鸡褐营养需要量执行。 特别提示:懂得这些数字不容易,但照做赚钱变得容易了。 专题探讨 一、 中国蛋鸡业的发展趋势 (1)饲养规模的趋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多,因而我国的大量劳动力都集中在农村。劳动力大量集中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地方,导致农村劳动力特别的廉价,同时由于*政策的引导和广大农村本身就有大量的农产品或农副产品等饲料原料,使得我国的养殖业当前主要集中在农村,受农民的资本积累和抵抗风险能力的影响,决定了我国现有阶段一定时期内养鸡规模为5000-20000只的饲养户有很大的竞争力。 (2)饲养环境的趋势由养鸡密集型区域向分散饲养型转变 随着养禽业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高密度的饲养区域将受到越来越多来自疾病方面的威胁。由于我国养殖水平参差不齐,在疾病的控制方面,差别还很大,特别是亚典型症状的出现和各种疾病的交叉感染,令人防不胜防,因此只有逃离这种密集的区域向分散区域转移,才能从根本上躲避疾病的影响。另外,过去没有养鸡的区域或地方将逐渐建立饲养区。 (3)饲养水平的趋势小规模、大群体向小集约化方向转变 别的行业赚钱后,根据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和国家优惠政策的引导,作为一种多元化的投资向养鸡业投资。 原饲养规模小,有利润的养殖户将逐步扩大其生产规模,形成小集约化的养殖企业。 (4)饲料营养的趋势粗放型饲料向鸡的营养需要方向转变 在育种专家和营养专家们的不断努力下,蛋鸡生产性能与营养需求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靠粗放型饲料已不能满足蛋鸡的营养需求,这说明鸡的营养需求已从根本上发生了的变化。而且,从经济角度来讲,杂粕饲料并不节约成本,相反会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因此,根据蛋鸡不同的营养需要而配制不同的营养水平的饲料来充分发挥蛋鸡的生产性能是最节约成本的一种方法。许多公司已根据鸡的不同生理阶段及营养需求,配置出了高营养的全价饲料,而且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5)小孵化场逐渐消失,小种鸡场将被淘汰 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养殖观念的改变,雏鸡生产“百家争鸣”的现象将逐渐消失。因为随着蛋鸡业分工的不断细化,只有那些生产性能真正好,设备、技术先进,售后服务好的企业才能经得起市场的选择,那些“浑水摸鱼”式的小种鸡场在人们养殖观念逐渐变化将逐渐淘汰。另外,随着种鸡公司的重新组合,大的种鸡公司将垄断全国的雏鸡销售。从这个意义上讲,小的孵化场也只能逐渐的消失。 二、 农村养鸡误区探究 误区一、只要是鸡,都可以养 农村养殖户对于雏鸡的选择,往往仅局限于雏鸡的外表,通过雏鸡的羽毛、叫声、精神状态、是否有黑肚脐、大肚子等外部特征来评价雏鸡质量的好坏,当然这些是最基本的条件,然而决定雏鸡生产性能的往往却是雏鸡的内涵一所售雏鸡的品种一致、个体大小一致,健康水平一致,母源抗体水平一致等因素,特别是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加,这种内涵性的东西表现出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因为它将直接影响鸡群的均匀度和免疫的效果,蛋鸡的生产性能和一些经济指标也将因此而受到影响,但是这些内涵性的东西往往需要企业有很大的生产规模和很高的技术投入。 随着市场的“大浪淘沙”,以及2001年冬季疫病流行,使我国蛋种鸡公司已经结束了“百花齐放”的时代,以高科技投入和不断提高雏鸡内涵的企业受到了用户的青睐,峪口禽业公司以三十年的管理经验和严谨的经验理念从行业中脱颖而出,2002年5月8日“北宁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实现了公司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2003年3月18日“北京峪口里能禽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吹响了公司冀、鲁、豫发展战略的号角,2005年5月8日成立“洛阳峪口现代禽业有限公司”,实公司西南发展战略。公司“十一五”发展目标:种鸡、食品、饲料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引领中国蛋鸡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市场一波三折,养鸡户在购买雏鸡产品时表现出犹豫不决。当市场形势好时,赢利空间增大,养鸡户会考虑购买优质雏鸡产品,而蛋鸡市场需求不大,鸡蛋价格低靡时,养殖户总会考虑购买小孵化场质量相对较低的雏鸡,以便降低养殖成本,但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就全程养鸡而言,雏鸡成本仅占养鸡成本的3%-4%,品质低下的雏鸡高淘汰、高死亡和低产蛋率与产蛋高峰持续短等,更会增加养殖的风险,增大亏损几率,所以作为养殖户在选择鸡种、雏鸡时,要慎重,且莫贪图便宜,以防“占小便宜吃大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误区二:重育雏,轻育成 鸡群的高产、稳产是获取最大效益的保证,如何培育合格的后备鸡是鸡群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的饲养管理过程中,人们往往把精力放在育雏阶段,在育雏阶段养殖户从管理到营养均能按种鸡公司提供的措施提供,甚至有的养殖户为了雏鸡的健康生长,使用肉仔鸡料来满足雏鸡的营养需要以达到快速增长的目的,然而在决定高产的主要时期育成的早期阶段(育成鸡8周龄前的体重达标与否将决定蛋鸡产蛋性能的80%左右),因为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往往被养殖户所忽略,很多的养殖户在育成的早期阶段,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低营养饲料,导致8-10周龄的体重不达标、鸡群均匀度差,错失了决定其高产的主要时期,使得鸡群产蛋性能不好、产蛋尖峰不高、产蛋高峰期持续的时间短等不良影响;同时,因为使用低营养饲料,鸡体为了满足自身的生长需要,大量采食低营养日粮导致鸡胃变大,使其在产蛋期采食量比正常情况下多采5-10克,这样从整个蛋鸡的利用年限来讲,也大大的增加了养殖的成本,对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误区三:重药物治疗不重鸡群防疫 日常的环境控制和正确的免疫程序是保证鸡群健康的基础“防重于治”,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很多养殖用户对“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少将钱花费在消毒、预防性投药、购买高质量的疫苗上,仅将疾病的控制寄希望于先进药物治疗上。在一些农户养殖小区内,不同的养殖户相互之间串舍比较严重,鸡舍门口没有必备的消毒槽、消毒盆以及每日的基本消毒工作更不用说交叉用药来消毒了,因而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支原体在养殖户中屡禁不止,且大肠杆菌、支原体使鸡群继发其它类型的细菌病与病毒病使养殖户损失惨重。 同时,在免疫程序的制定上,有些养殖户常常不根据本地区、本村的实际、供雏鸡公司的父母代鸡的免疫、抗体类型、产生保护力的时间等因素,而随意的更改免疫程序、免疫疫苗类型和剂量,导致免疫失败,增加了养殖成本。 误区四:重视饲料价格,不重视饲料质量 饲料是鸡群发挥生产性能的基础,优质、全面、合理的饲料往往能发挥鸡群最大生产潜能,使鸡群高产、稳产,然而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因为饲料成本占了养殖成本的70%-75%左右,使得养殖户往往仅局限于饲料的成本,不重视饲料质量,例如当玉米的价格为0.51元斤,部分地区的饲料价格却只有0.51-0.52元斤,可见饲料品质如何?饲养户饲喂时,只鸡日耗料达到135克左右,而在正常的营养范围内只鸡日耗料仅为110克左右,以正常营养范围饲料价格0.60元斤计算,1000只鸡日采食量低价格饲料反而增加了5.7元,年相差2080元,实际上使用品质差的饲料投人产出比反而比优质饲料更低,同时在这些低品质的饲料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杂粕,其中的抗营养因子和一些致病因子将会大大的降低饲料的可利用的营养水平和导致机体紊乱、感染病毒,从而降低了鸡群的产蛋性能和增加了鸡群的死亡率,对生产造成很大影响。针对这种现象,北京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科研人员根据其三十多年的养殖经验和先进配方技术,研制出了“峪口雏鸡”强化幼雏料、“峪口雏鸡”开食料、“峪口蛋鸡”预混料等系列产品,保证了“峪口蛋鸡”性能的充分发挥,受到养殖户朋友的青睐。 误区五:重视产蛋的数量,不重视产蛋的质量 养鸡户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利润,而产蛋的数量正是利润的反映之一,但是在片面的追求产蛋数量的时候,却缺乏对利润的产生过程的一个系统的认识,忽略了运输途中破损率(蛋壳质量的控制)、市场对该类产品的需求量对销售与价格的分析,从而导致额外费用的增高和产品滞销、降价的现象,特别是产品质量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WTO,都迫切的需要我们提高产品质量,高质量、无药残、无污染的产品将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能有一个好的市场份额,而劣质产品,必然会被赶出销售的“舞台”。 三、 养鸡常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 如何选购优质雏鸡 选购优质雏鸡除了观察其外观特征(体质、羽毛、叫声)外,最主要决定雏鸡生产性能的是鸡群本身内涵,它们是雏鸡发挥最大生产性能最基本的东西,总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雏鸡的父母代种鸡生产性能高、生活力强。 (2)马立克氏病接种确实有效。 (3)对一些主要疫病,如法氏囊、新城疫等在雏鸡早期应具备有较高、较一致的抗体水平。这能避免幼雏期的疫病感染,也便于适时免疫。 (4)雏鸡出雏时间一致。 (5)雏鸡大小、日龄一致。 2、 如何选择雏鸡供应商 养鸡效益主要在于购买雏鸡质量的好坏,优质的雏鸡是其发挥蛋鸡最大生产性能的前提,而优质的雏鸡来自那些有规模、有较高科技投入、有较大生产水平的公司,因此,当我们在选择雏鸡的时候,必须慎重的考虑雏鸡销售公司的情况,对一个雏鸡销售公司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雏鸡供应商的规模:种鸡存栏量是一个雏鸡供应商提供同一日龄雏鸡、雏鸡大小一致、母源抗体水平等一致的基础,一个优秀的雏鸡供应商,其父母代种鸡存栏量至少要在20-30万套以上。 (2)雏鸡供应商饲养种鸡的品种。一个优秀的种鸡公司,会注意保证品种的纯正,最大的发挥雏鸡生产性能与减少雏鸡受市场价格的影响。 (3)雏鸡供应商的服务水平。 (4)养殖户购买雏鸡的方便程度。 (5)雏鸡供应商信誉度。 (6)雏鸡供应商所提供的信息量与及时性,主要包括市场信息和疾病流行情况与控制信息等。 3、 接鸡后,特别是长途运输的雏鸡,怎样饲养才能养好雏鸡,并保证以后发挥最大生产性能 (1)做好接鸡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搞好雏鸡舍的消毒和预热工作。 (2)雏鸡进人鸡舍后,要先饮水后开食,一般以温开水25为宜,寒冷天应先将水温升至25为宜。饮水中应加3%的葡萄糖三天和0.1%的电解多维一周左右。 (3) 3日龄以内的雏鸡可以喂强化料,目的是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加雏鸡的采食量。 (4)控制好温度,温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相当重要。第一周前三天37,后三天35,以后每周降温2直到21。 (5)维持适宜的湿度,1-10日龄以65%-70%的湿度为宜,11日龄以后因为雏鸡呼吸量和排粪量相对增多,容易潮湿,以50%-55%为宜,但不能小于40%, (6)搞好通风,防止贼风出现。 (7)控制适宜的饲养密度。 4、 雏鸡的早期死亡及原因探究 正常情况下,育雏第一周的死亡率要比此后任何一期的死亡率都要大一些,但一般不超过1%,第二周的死亡率则要小一些,从第三周开始每周的死亡率应比较低,并保持恒定的水平,直到育成期结束。早期死亡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种蛋来自非健康的鸡群,一些疾病经种蛋垂直传播后,使雏鸡致病,如鸡白痢、鸡霉形体病等。 (2)孵化条件掌握不当或孵化过程中环境控制不良,导致雏鸡质量较差。 (3)雏鸡舍内环境较差,在早期雏鸡抵抗病力较差和抗体没有形成时感染病毒(或细菌),导致死亡。 (4)雏鸡舍内温度控制未到位。温度过低时鸡群扎堆,导致雏鸡被挤压窒息死亡,同时某段时间在温度控制上的失误,导致雏鸡腹泻得病,增加死亡率。 (5)雏鸡舍内光线太暗,影响鸡的采食和饮水。 (6)雏鸡舍内湿度过低,容易感染呼吸道病。 (7)其它一些原因,如应激、中毒、兽害、机械损伤等。 5、 雏鸡发育不齐的原因分析 (1)饲养密度过大 饲养密度大,鸡群混乱,竞争激烈,生活环境恶化,特别是采食、饮水位置不足,会使部分鸡体质下降,增长落后于全群。 (2)饲养环境控制失误 如局部地方温度过低,部分雏鸡睡眠时受凉,或通风换气不良等,产生严重应激,生长会落后于全群。如保温伞内有10%的地方雏鸡休息不好,则会使30%以上的雏鸡生长受阻。 (3)饲料营养不良 饲料中某些营养素缺乏或某种成分过多,造成营养不平衡,由于鸡个体间的承受能力不同,增长速度会产生差异。即使是营养很全面的饲料,如果不能使鸡群中的每个鸡都同时采食,那么先采食的鸡、抢食大粒的玉米、豆粕等,后采食的鸡只能吃剩下的粉面状饲料,由于粉面部分能量含量低、矿物质含量高,营养很不平衡,自然严重影响增长,使体力小的鸡越来越落后。 (4)疾病的影响 感染了某些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的鸡群,即使不发病,增重也会落后健康鸡群。 (5)断喙失误 部分雏鸡断喙留得过短,严重影响采食,增重受到影响,所以断喙最好用技术熟练的工人操作。 (6)未能及时分群 如能及时挑出体重小、体质差的鸡,放在竞争较缓、更舒适的环境中培养,也能赶上大群的体重。 6、 鸡在饲养阶段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原因分析 (1)育雏期间多次免疫,还要进行断喙,应激因素太多,所以难以完成按标准体重增长。 (2)饲料营养水平太低。 (3)环境管理失宜;育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采食量,活动正常的情况下,温度稍低些,雏鸡食欲好,采食量大;舍温过低,采食量会下降,并能引发疾病;通风换气不良,舍内缺氧时,鸡群采食量下降,从而影响增重。 (4)鸡群密度过大,鸡群内秩序混乱,生长不安定,情绪紧张,长期生活在应激状态下,影响生长速度。 (5)照明时间不足,雏鸡采食时间不足,影响生长。 7、 产蛋率上升缓慢的可能原因 (1)后备鸡培育得不好,生长发育受阻,特别是8周龄之前的阶段内体重没有到达品种标准,鸡群体重大小参差不齐,均匀度不好。 (2)转人蛋鸡舍后没有及时更换饲料,或是产蛋率达5%时仍使用“产前料”,没有及时更换成高峰期用的饲料。 (3)饲料品质不好。如棉籽粕、菜籽粕等杂粕用量太多,饲料原料掺假,特别是鱼粉、豆粕、氨基酸等蛋白质原料掺假。 (4)饲料配方不合理,限制性氨基酸不足或氨基酸比例不恰当,维生素不足或保管不当而降低效能、甚至失效。 (5)鸡群开产后气候不好,天气炎热,鸡只采食量不足。 (6)后备鸡曾得过疾病,特别是传染性支气管炎。 (7)鸡群处于亚疾病状态以及非典型性新城疫干扰等。 8、 为什么没有产蛋高峰? (1)长期使用劣质饲料。 (2)长期使用未经脱毒处理的棉籽粕、菜籽粕等原料使生殖机能受到损害。 (3)药物使用有误。如在后备鸡阶段较常使用磺胺类药物,使卵巢中卵抱的发育受到抑制。 (4)后备鸡阶段生长发育受阻,体重离品种要求相差甚多,均匀度差。 (5)疫病影响。如在育成阶段鸡群发生过传染性支气管炎,群内会存在为数较多的输卵管未发育的鸡,通常称为“假母鸡”。 (6)鸡舍内饲养环境恶劣,氨气、尘埃多,通风不良或光照失误,鸡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难以发挥生产潜力。 9、 产蛋突然下降的可能原因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产蛋高峰期里,周产蛋率下降幅度应该在0.5%左右,如果产蛋率下降幅度大,或呈连续下降状态,肯定是有问题,这种现象可能是以下几方面因素引起的。 (1)疾病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