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7页.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7页.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7页.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7页.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7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 原文:(略) 翻译:(略)一 翻译词句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处;自:在 略无,毫无。 略:完全 阙:通“缺”,中断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zh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月。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阻绝。.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的船和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断了,不能通航。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有时 宣:传达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 御:驾驭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以:认为 疾:快。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tun),回清倒影。.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清:清波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7、绝巘(yn)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在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8、悬泉瀑布,飞漱(sh)其间,飞漱,激流冲荡。在山峰之间,常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9、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清:水清 荣:树荣 峻:山高 茂:草盛 良:确实,实在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10、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霜:下霜在秋天,每到天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1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属,接连,引,延长、不断。 转:婉转 绝:消失常常可以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1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歌:歌唱 裳:古代指下衣,一种古裙所以渔人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 阅读理解1、概括每段段意。第1段、总写三峡两岸山的特点:连绵不绝,遮天蔽日。第2段、写三峡夏水,突出其水大/迅猛,流急/湍急的特点。第3段、写三峡春冬的清幽奇丽景色。第4、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2、三峡总特点: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山高峡长3、全文的写作顺序.全文从从山、水两方面来写。总写山,分写水,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色。各自特点为:山:连绵高峻、雄奇险拔高峻美水: 夏水: 浩大湍急、迅猛凶险奔放美 春冬之景:清荣峻茂、清幽秀丽清幽美 秋景: 林寒涧肃、凄清寂静凄婉美4、本文先山后水的原因:先写山,突出山连绵高峻的特点,为下文写水势做铺垫;正是有如此的山势,才会有如此特殊的水势。 5、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 6、.结尾引用民歌的作用:照应前文,突出了三峡山高、峡长、陵连的特点;侧面渲染三峡秋天凄清肃杀的气氛,突出凄婉美;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7、本文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1)夸张(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三峡夏季水流疾速的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2)引用(如引用渔歌)照应前文,突出了三峡秋天清幽寂静、山高峡长的特点。侧面渲染三峡秋天凄清哀伤的气氛,突出凄婉美。8、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飞漱其间”的“飞”字形象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9、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提示: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无限赞美及对祖国山川的无比热爱之情。10、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谈谈你的看法。提示:(1)抓住景物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如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从 侧面烘托三 峡夏季水流疾速的特点) (2)抓住景物最有特点的时间进行描写(如写水:不同季节不同的景象:夏水湍 急 ;春冬清悠 秋凄婉) (3)动静结合(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突出了三峡的清幽美。) (4)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先写山,再写水,水又分四季写)1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2、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侧面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补充练习1、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2、试分析一下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3、请用“四字短语”概括三峡四季景色的特色:夏:水流湍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4、作者描写三峡的四季景色分别从哪些角度着笔?夏季侧重水势,春冬则侧重色彩,秋季主要写音响。5从文中找出语句来印证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相关诗句内容朝辞白帝彩云间: 朝发白帝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两岸猿声啼不住: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轻舟已过万重山: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幛,隐天蔽日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一、整体感知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文章仅80余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三、篇章透视1、中心思想:短文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2、写作特色:(1)层次分明。(2)行文流畅。(3)叙事简洁。(4)写景别致。(5)写情自然。四、句段赏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2、赏读课文第一段“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寂寥,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六、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描绘了庭中月光的澄澈。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惋惜无人赏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 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仕途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旷达 9、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七、开放型试题: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念无与为乐者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分别以“奇趣”和“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将影作藻见奇趣, 以水喻月抒闲情、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汇总一、原文、译文(略)二、文学常识积累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朝代)山阴(籍贯)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相关背景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张岱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上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他的小品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品,长者不过千把字,短者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练,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人们常说散文贵有诗意,这是很对的。如果拿诗来比,张岱的小品就有点像唐人的绝句。它以短小隽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的风韵,无捉襟见肘的窘迫。它像一泓清泉,喝一口就感到甜美爽快、沁人心脾。三、重点字词解释。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2、是日更定【是】: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3、挐一小船【挐】:撑船。4、用毳衣炉火毳cu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毳,细毛。5、雾松sng沆hng砀dn: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雾淞,雾气和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淞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气。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6、上下一白一白:全白。7、(11)惟长堤一痕惟:只。8、芥ji:小草。引申为细微的事物。这里指船。9、铺毡对坐坐:相对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答案。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还。1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痛快。白:指酒杯。12、客此客:客居。13、及下船及:等到。14、喃喃nn:小声地不断念叨。四、通假字。挐一小船【挐】:通:“桡”撑船。五、一词多义。1:上下一白全长堤一痕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2、更定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有痴似相公者还3、是日更定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4、绝消失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六、古今异义。1、余住西湖古:我。今:剩余,多余。2、余拿一小船古:撑、划。今:捉拿、手拿、拿腔拿调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酒杯。今:颜色、光亮、没有效果、无报偿4、是日更定古:这,代词。今:用于判断,或与“非”相对七、词类活用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居2、与余舟一芥像小草一样微小八、写作方法1、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白描手法)。,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2、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九、理解性默写、内容填空、填空题。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下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答:余客客于客6、文章的文眼是:痴。作者写“雪”是按什么顺序?由面到点十、理解探究开放性试题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答: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抒发其怀念故国的深情。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答: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这句话写出了大雪过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噤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写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3、凌晨时分,正是寒气倍增之时,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由此可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答:能表现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4、“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5、“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看”字改成“赏”字好不好?为什么?1.不好,鲁迅先生曾把白描手法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不买弄”,“看”改成“赏”就有些做作了。6、“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答: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7、“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答:副词、数量词的使用,于微观中显出宏观,把铺天盖地的雪景烘托而出,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8、文中的量词用得极妙,请举一例赏析。4.如“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中的“粒”,如果改成“个”就表现不出西湖之大和上下一白的景象。9、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答: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答:一个“强”字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一个“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11、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答: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12、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13、文章题目是湖心亭看雪,为何要写遇人喝酒的情景呢?作者写此内容有何作用?答:(1)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在作者心中,湖中的雪景固然令人陶醉,令人回忆,但画面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和巧遇知音的思想情怀更令人难忘。(2)这样写既突出了雪景,又突出了情真,令人栩栩如生。14、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答: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15、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拿、拥、往、看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16文中是怎样描写在湖心亭所见的雪景的?试加以分析。答:运用白描手法,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抓住事物的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和神。17、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答案: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18、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答案: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