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著选读》课程.doc_第1页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doc_第2页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doc_第3页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doc_第4页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说明1课程编号:(选修课)2课程名称:教育名著选读3开课专业:教育管理专业4开课时间:2009年2月2009年7月5主持教师:马开剑6教学方式:在教师推荐的教育名著范围内,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和网上学习,自己进行泛读和精读。撰写读书笔记。学习小组组织读书心得交流、学习活动。7总学时和学分:36学时,2学分;8课程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撷取在世界教育史有重大影响和学习价值的中外教育名人名著。在课程导师导读基础上,自主阅读,网上学习,小组学习讨论,参观学习,在泛读的基础上了解中外教育名人名篇的概况,有重点地精读相关篇章,写出读书报告。培养学员的读阅学习能力、分析、批判和创新能力(通常要求一个学分撰写一篇读书报告)。9推荐名著经典专著: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哲学导论,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年版。2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修订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3施良方著,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4泰勒著,施良方译,瞿葆奎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5美小威廉姆 E多尔 著,王红宇 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0年。6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7中央教科所,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重印)。8中央教科所,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重印)。9中央教科所,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重印)。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在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96年。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13柏拉图理想国 1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15卢梭爱弥尔 1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7斯宾塞教育论中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18被压迫者教育学19巴格莱要素主义者的纲领20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里学21布鲁纳教育过程22凯洛夫教育学评述23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25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26孔丘论语节选“学而”27礼记中学记28董仲舒对贤良策29王充实知30韩愈师说31朱熹语录32王夫之知性论33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34张謇通州师范学校议35陶行知什么是生活教育36陈鹤琴家庭教育、儿童的心理37杨贤江教育是什么推荐期刊1 教育研究 2 高等教育研究 3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4 电化教育研究 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6 比较教育研究 7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8 教师教育研究 9 教育与经济 10 中国电化教育 11 教育研究与实验 12 教育发展研究 13 教育理论与实践 14 课程教材教法 15 中国远程教育 16 全球教育展望 17 中国高等教育 18 开放教育研究 19 教育科学 20 外国教育研究 2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2 复旦教育论坛23 现代教育技术 24 中国高教研究25 现代大学教育 26 中国教育学刊 27 中国特殊教育 28 江苏高教 29 教育学报30 高教探索 3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32 中国大学教学 33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34 远程教育杂志35教育与现代化36教育科学研究37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推荐论文:1钟启泉,知识隐喻与教学转型,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2钟启泉,从“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课程领导”的困惑与课题,2006年第7期。3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4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10期。4.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第1期。5钟启泉,寻求课程范式的转型中国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问题,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6佐藤学; 钟启泉,教与学:寻求意义与关系的再构,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2期。7钟启泉,“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教育研究,2000年第11期。8德博拉夫; 钟启泉,学科课程改革的问题,全球教育展望,1996年第5期。9钟启泉,知识论研究与课程开发,全球教育展望,1996年第2期。10穆尔; 钟启泉,知识与课程,全球教育展望,1995年第6期。11王策三,教学论学科发展三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5期。12王策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几个问题,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第1期。13裴娣娜,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新视域,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期。14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生成发展之思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方法论启示,教育学报,2005年第3期。15吕型伟,我们究竟在探求什么?建国后基础教育的回顾,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3期。16吕型伟,要学点教育史关于教育创新的一次谈,基础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17吕型伟,一个总目标 两个基础展望21世纪教育框架,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6期。18顾泠沅,吕达 等,建设一个实践型的学习共同体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3期。19陈侠,新中国第一部教育学课本出版的前后. 课程.教材.教法1991年第2期。20陈侠,课程论的学科位置和它同教学论的关系,课程.教材.教法19.87年第3期。21陈侠,西方学校课程的源与流,课程.教材.教法19.85年第12期。22黄甫全,关于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23黄甫全,新中国课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教育研究,1999年12期。24黄甫全,课程研制过程刍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25黄甫全,论课程范式的周期性突变律,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5期。26黄甫全,美国多元课程观的认识论基础探析,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27叶澜,清思 反思 再思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人民教育,2007年第2期。28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29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30熊和平,课程与生活来自思想考古学的启示,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31熊和平,课程、知识与认识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3期。32熊和平,课程文本语言兼谈课程研究的语言学转向,教育科学,2005年第3期。33熊和平,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34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