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201x年卫生计生工作总结和201x年工作计划.doc_第1页
区201x年卫生计生工作总结和201x年工作计划.doc_第2页
区201x年卫生计生工作总结和201x年工作计划.doc_第3页
区201x年卫生计生工作总结和201x年工作计划.doc_第4页
区201x年卫生计生工作总结和201x年工作计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201x年卫生计生工作总结和201x年工作计划一、201x年工作总结 一是成立医疗联合体构建分级诊疗基本架构。组建了包括5家区属公立医院、67家社康中心和30家社会医疗机构的医疗联合体,成为全国第二家、华南地区第一家向社会机构“敞开怀抱”的医疗联合体,初步搭建起分级诊疗的基本架构。另外,在全市率先组建10个医学质控中心,加强服务质量管理,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同质化、优质化水平,推动治疗方案和检查结果互认,为以医联体的主体的分级诊疗体系提供强有力的质量保障。在2015年9月,我区选送的“政府主导的多学科质控中心构建”项目成功问鼎亚洲地区医院管理最高奖,获颁创新类“卓越奖”,成为全省、全市获奖的首家单位,也是唯一一家。 二是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建设。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推动下,与知名大学的合作建设名院取得了重大突破。区政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区中医院的基础上合作建设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顺利完成了签约、揭牌和理事会组建工作,开启了新的征程。另外,区政府与中山大学合作共建区人民医院被市委市政府列为与中山大学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项目子项目,将按照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进行建设。在引进名医方面,通过“国际雇员”的形式先后引入美国圣约瑟夫医院心脏病和心导管实验室主任迈克尔斯等4名名医,建立了靳瑞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等4个名医工作室。与麦吉尔大学、欧洲医学联盟等机构合作,实施专项、定项培训,并在区属单位建立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的全周期培养工作机制,加强对卫生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培训,提升卫生人才的职业素养。 三是探索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医养结合模式。以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为突破口,深化家庭医生服务,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一方面为居家老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服务,全年共接受老年人体检预约登记22218人,完成20183名老年人体检,完成率90.84%,开展后续健康干预43381人次,健康随访58126人次。另一方面采取社康中心与日照中心结对的方式,为社区养老人员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老年人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提供免费体检、健康干预和转诊预约服务。另外,通过与养老院医务所建立协助机制,为机构养老人员提供医疗照顾服务,及时协助有紧急需要的老人转入区医联体或联系120急救,确保老年人得到及时的健康照顾。 四是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区妇保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在区中医院组建由举办单位代表、社会贤达人士、职工代表等组成的理事会,行使医院重大事项决策权,并赋予院长充分管理权,建立以院长为法人的现代化医院管理体制。出台区属医院和社康中心部门预算经费分配办法,全面取消与人员编制挂钩的医院财政补助方式,对区属医院不同的业务内容实行“以事定费”、“专项补助”、“购买服务”、“直补需方”、“一次性补助”等多种方式予以补助。实施医院财务科长和财务主要岗位人员委派制。出台区属公立医院内审工作方案,启动区属公立医院第三方审计工作,进一步完善区属医院经济运行监管体系。另外,在区人民医院成立福医慈善基金会,为我省首家、全国第五家由公立医院发起命名的基金会,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我区重大疾病救助体系。 五是夯实“基层首诊”工作基础。一方面,通过主动回购、政府授权新增等方式提高社康中心业务用房自有比例。全年政府授权使用社康中心业务用房3套,确定回购4套,区属社康中心业务用房产权自有的比例增加到21.5%。另一方面,在市区两级财政的支持下,全年共投入专项经费用于社康中心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另外,通过招聘和培养,推动了社康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全年共新招聘全科医学规培学员43名,使每家社康中心全科医生配备平均达到3.8名,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同时,与欧洲医学教育联盟AMEE合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科医生培养训练模式,并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合作,建成全科医学临床技能中心和4家全科医学进修基地,强化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 六是夯实“分级诊疗”工作基础。一年来,区属医院基建工程按进度要求全力推进,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后期建设工程医用配套工程和信息化项目同步推进;区中医院新门诊楼完成装修改造并投入使用,区妇保院住院部第三期装修改造工程和门诊保健大楼立体停车库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与区二院住院大楼附楼住户完成搬迁协议签订工作。另外,智慧医疗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区人民医院建立全国首家特区移动互联网医院,并接入微信公众号,有效减少患者候诊时间,提高就诊效率。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和数字化医院建设项目获得区政府立项,即将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七是夯实计生数据共享应用基础。结合“智慧福田”建设,在“广东省全员人口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开发了“福田区数据共享及应用系统”,通过卫计、民政、公安、出租屋管理等部门信息共享,实现自上而下的跨部门人口信息采集和应用,减少重复劳动和人工失误,实现了数据从人工分解到自动分解的转变,节约95%以上的人力及时间成本,大幅提高了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人口个案数据9个主要项目完整率及4个逻辑关系准确率均在99%以上,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2015年,我区获省政府评为“2015年度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八是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在医院建立院前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依托体检中心,加强客户健康管理,积极开展体检后健康指导、健康监护等跟踪服务。通过优化诊区设施布局,建立院中便民安全服务体系,通过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就诊绿色通道,发挥质量控制中心和多学科品管圈作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在区妇保院、区中医院推行5S标准化管理,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品质。建立院后健康康复服务体系,完善院后随访制度,推行医务人员电话随访制,并根据随访结果,及时改进住院服务。除此以外,着力构建以人民调解为主体,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保险分担机制有机结合、相互衔接的制度框架,建立和完善“三调解一保险”制度体系,改善医疗执业环境。 九是筑牢疾病预防控制的第一道防线。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由40元上调至70元,并在国家、省规定的8大妇幼卫生项目基础上,主动增加增补叶酸等6个特色项目,实现全人口覆盖,部分项目实现了全免费,切实提高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建立了由305家单位356名人员组成的健康教育网络,通过“双百工程”(百场讲座、百个健康书吧)惠民活动,加大对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水平。深化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艾滋病工作和麻疹防控工作机制,形成了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网络。启动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全年未发生重大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 十是实施“三证两服务”一站式办理改革。实现结婚证、计划生育服务证及孕期检查计划生育证明“三证”同办和免费婚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孕前检查“两服务”一站式完成,把审批型的登记管理变成服务型的便民直通车,属全国首创。同时,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家支撑、群众参与”的免费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机制,有效地推动卫生计生和街道资源进一步整合,实现“三级联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婚检孕检率为75.19%,领跑全市,在全国第六次、第七次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中均获得“优秀”。 十一是助力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走向阳光人生。对计生特殊家庭在经济、养老、医疗、精神等全方位实行特别扶助与关怀服务,在区属医疗机构开设医疗绿色通道,确保特殊家庭成员优先就诊和获得就医指导、专家预约等特别服务,同时,对特殊家庭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另外,组织特殊家庭参加互动活动,全年共组织大型活动5场次。在社区建立“星聆驿站”,成立“爱心帮扶志愿者队”,由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24小时心理热线、定期探访、日常陪护、社会融入等服务,对失独家庭提供及时心理干预和上门服务,鼓励特殊家庭走出阴影、走向社会、奉献社会。目前“星聆驿站”的服务已辐射到全市和全国。 二、201x年工作计划 一是提高社康中心能力。制定出台社康中心家庭医生服务标准和“医养结合”服务规范,以老年人健康管理为突破口,实施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紧密合作,进一步深化“医养结合”服务。深化“1+N”区域社康中心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社康中心药品集中采购模式探讨,逐步解决社康中心药品配置不足问题。 二是调整完善功能定位。推进中山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区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区中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按照“大专科小综合”发展思路,在区二院大力发展老年病康复专科,进一步推动医养结合事业发展;在区慢病院大力发展心理卫生、慢性病康复专科,将医院打造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心理卫生服务中心和慢性病康复中心;加快推进风湿病、肛肠两家专科医院的学科建设。 三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稳妥推进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整合。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公立医院“岗位管理”后的人事指导工作,保障改革工作地稳妥有序推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福田区高端卫生人才综合配套保障办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全系统全面实施卫生人才全周期培养工作,加强对区属单位全周期培养的工作指导和考核检查。 四是扶持社会力量办医。加快推进名医诊疗中心和区老人保健中心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医疗机构提供家庭医生服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高社会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五是推进“医联体”建设。完善“医联体”转诊体系建设,与市属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及会诊工作机制;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含社会医疗机构)-区属医院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建设,对经由医联体转诊的服务对象提供“四优服务”(即“优先预约、优先就诊、优先住院、优质服务”)。持续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计划,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六是加强质控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质控中心质量管理制度,完善质控中心的规划、设置、考核和管理,制定和完善质控程序与标准。定期开展质量考核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推动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推进学科联盟建设,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热情,提升服务质量。开展专业培训,促进学术交流,提升不同级别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对区属医学重点学科实施中期综合评估工作,支持、督导各学科持续发展。 七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后期建设,倒排工期,加强协调督导,确保项目按期竣工交付使用。实施“绿色医院”建设计划,启动区妇儿医院建设相关准备工作,加快推进区二院新门诊大楼装修改造工程及区二院、区慢病院业务用房回购和装修改造。 八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全力推进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数字化医院建设,积极构建以区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资源和全员人口信息资源为核心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资源中心基础框架;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后期建设工程之医疗信息化项目建设。支持、深化移动互联网医院建设,充分利用微信、支付宝等服务终端,深化先诊疗后付费服务,进一步调整完善服务流程,改善服务质量。 九是推动其他方面工作。出台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估考核办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岗位补助办法和“医养结合”工作专项补助办法;成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相关工作机构,推进公立医院总会计师派驻工作;深化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在区属公立医院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核算工作;建立与岗位相适应的绩效考核及薪酬管理制度。启动“医责险”购买工作。完成区红十字会换届改选工作。 十是完善计生日常监测评估机制。结合智慧福田和信息化网络建设,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机制,加强后台监测和评估指导;以区人口计生信息共享及应用系统为基础,进一步强化部门间的信息联通、共享,提高全员人口信息系统质量,最大限度地减轻基层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巩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 十一是深化扁平化审批管理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将社区计生审核权并入各街道,推动审批业务“扁平化”管理。依托“福田区审批系统”及“深圳市卫生监督综合业务系统”,加强与“福田区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对接,定期交换共享审批信息,实现卫生计生审批业务数据全信息化,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十二是加强流动人口双向协作管理。开展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专项活动,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区域协作,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落实,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解决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三难”问题。 十三是推进优生优育优长工作。开展生育意愿调查,加强对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