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训练浅见_第1页
识字训练浅见_第2页
识字训练浅见_第3页
识字训练浅见_第4页
识字训练浅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识字训练浅见 (上海市 傅宗奕)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字词基础不扎实,影响读写能力的提高。虽然识字教学的研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但是从现状看,对字的理解不够准,音形义的掌握不到位,自学能力差,反映在读写当中,读有错误,写不规 范,词汇贫乏,错别字严重等情况。究其原因:一是识字教学的具体目标不明,二是忽视能力训练,三是阅读 教学重内容情节轻语言文字训练。现在从教的角度就识字训练谈几点浅见。 一、增强目标意识 识字教学是教学生学会还是会学,是孤立识字还是寓识字于语 境之中,是教一识一还是掌握规律举一反三 ,是学练脱节还是紧密结合,是单纯识记还是还需积累与运用,是每个字词平均使用力量还是有所侧重等等, 都需要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虽然课时教学目标中有“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的要求,但由于太笼统而在 具体教学每个字词时,心中不完全有底,也就难于落实到位,难于效果检测。 比如:爱因斯坦小时侯一课中有个生字,有位老师按照学会本课生字的目标,字字音形义,花了不 少时间讲,结果仍有一字读错一字写错。另一位老师则根据字2 / 10 的特点难点和学生实际,逐个作了分析,确定每 个 字的训练重点。“凳”后鼻音易读错,在读音上多下功夫。“兜”字难认难写,让学生查字典知道部首,理 解字义,掌握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吸”字右边有先写“丿”再写“”“ 再写“丿”“种写法出示,让学生辨析。“蜡”易与同音字混淆,让学生换偏旁组词,进行比较 、区别。“掏”字以动作帮助理解,其余生字放在文中理解。教后也侧重对教学重点进行练习检查。效果比前 者为好。 同样,词义的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心中有底,训练到位也就有了保证。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 中“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抽”什么意思。甲生说:“拔出”,乙生说:“生长”。丙生说:“长出”。 老师说:“对,长出的意思”。而没有对“拔出”“生长”为什么不对,未作说明,对解释“长出”正确和生 机勃勃,生长快的关系也未说明。更没有举例说明稻麦长出穗来也用“抽”,叫抽穗。仅对“抽”作字面上的 解释。又如:“泄气”什么意义。“泄”字典上解释为“漏、露”,“泄气”理解为“漏气”显然不通。怎样 解释比较确切,教师心中必须有底。既要解释“泄气”的含义,又要联系课文加深理解。可见,识字训练目标 必须落实到每个字词,这个目标 意识必须加强。 二、锤打重点字词 3 / 10 汉字有多音、多义、音近、形近等特点,存在难认、难写、难解的问题。每个字词在课文中的地位作用不 同,也就存在关健、中心、关联等区别。要真正读准、读懂、会用,对重点难点字词,非下功夫推敲不可。王 安石泊船瓜洲一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字用得特别好,是下了推敲的功夫,这个“绿”字 ,作者最初用“到”,意思也对,可后来改为“达”、“入”、“满”,一共改了十多次,最后才选用“绿” 字,这样一改,既写出了静态,又表现了动态,把静态写活了。春天生机勃 勃的江南景色,呈现在读者面前。 写文是这样,读文也应这样。一定要争气一文中出现三个“才”字:“十七岁才进中学”、“平均成绩才 四十五分”、“才勉强同意”。三个“才”字在文中各有不同的含义,这就要在读文中,引导学生细细推敲, 理解第一个“才”,是刚刚的意思,第二个“才”只有的意思,第三个“才”只好的意思。同样,称象中 有“在船舷上画一条线”、“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同一个“画”字含义不同,学生一时难于分清,通过反 复诵读,才能弄清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的含义。邱少云一文中的“纹丝不动”,这是表达邱少 云严格遵 守纪律的关键词语,不能仅满足于一动不动的一般意义理解上,有必要挖掘其深刻含义,通过这个词语,理解 潜伏部队为什么要趴在茅草丛中“纹丝不动”?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是怎样“纹丝不动”的?他为什4 / 10 么能做到 “纹丝不动”?从而领会邱少云为了潜伏部队的安全和战斗的胜利,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严格遵守潜伏纪律 ,表现了极大的革命毅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珍贵的教科书中的“珍贵”,是中心词,更需要重钟敲打, 才能理解其真正含义,绝不能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 三、运用规律识字 字有字法,词有词法, 这个法就是法则,就是规律。字的构成,词的搭配,虽有千变万化,但有一定规律 可循,如能按规律教,在教中给规律,在学中学规律,按规律学,学生掌握了规律,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提高自学能力。 我曾听了二个班翠鸟一课的教学,有一个班学生在读“苇秆”、“橄榄”、“尽管”等词语时,对两 个第三声相连时,前一字第三声应读第二声的变调规则没有掌握,读错了音,影响了识字读文。我想如果在汉 语拼音教学中,重视对拼音、发音、变音、变调、省略、标调等规则有意识地反复训练,很好掌握,必然有助 于识字读书。 学生练习本中错别字现象不仅普遍而且严重。有笔划笔顺之错,也有音近形近等混淆之误。如果十分重视 汉字结构规律,重视笔划笔顺规则,重视独体字作偏旁的变形规则等教学与反复训练,则多笔划,少笔划,倒 笔顺等错误可大为减少。虽然有些笔顺较为特殊,但也有规律可循。5 / 10 例如:“成”的最后一笔,不少学生写撇 而不是点,错了订正,订正了又错,反反复复。如果学生懂得点在“左上先写(斗、头、为等),点在右上后 写”的书写规律,那么凡有右上点的“戈”、发、我、找、栽、裁、笺等字必然最后写点。又如:有“彐”这 部分构成的字,学生书 写时,有的右边写出头(),有的右边不出头(彐)把握不住,如果懂得并掌握了 “中间有竖横出头(事、争、唐、肃等)中间没竖不出头(当、雪、急、妇等)的规律练写,必然会大大减少 错误。同样“小”和“几”在合体字中有带钩和不带钩的,难以把握。如果按照“小”字做头去掉钩(尘、少 、尖、当等)小字做底不去钩(尔、隙等)“几”字在上去掉钩(朵、铅等)“几”字在下不去钩(咒凳等) 的规律练写,正确率也会大大提高。 由于音近形近混淆而认错写错的屡见不鲜,若能找出其规律,则大有益于学生的学习。有的教师对衤和礻 、氵和冫易混的偏旁,教给学生时,凡同衣服有关的是衣旁,同精神有关的礻旁;与水有关的三点水旁,与冷 有关的二点水旁,效果较好。那么今和令、良和艮、仓和仑、木和禾等能否也揭示规律,减少错误呢?声母“ ”的从“令”,韵母;的从“良”,不从“艮”,韵母从“仓”,韵母从“仑”,和树 木有关的是木旁,和庄稼有关的是“禾”旁等等。可见,按规律训练,不仅易记防错,而且可6 / 10 以举一反三。 部首查字,关键是正确掌握部首,查字也可迎刃而解,比如:形声字,一般查形旁不查声旁。独体字无明 显部首的查起笔( 凹查丨),字中藏有部首的查部首(成查戈部)。一字中有单笔部首和复笔部首,则查复笔 部首(归查彐)。至于上下、左右、内外都有部首的,一般分别查上、查左、查外的部首。左上右上都有部首 的取右不取左上(肆查聿),中座右上都有部首的查中座(坐,查土不查人)凡此种种,规律掌握了,查字能 力也就提高一步。 四、融识字于语境之中 字词如果融合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则容易理解。倘若孤立进行,虽也获得一些知识,但似懂非懂,理 解不深。比如:翠鸟一文中的“疾飞”,“疾”是急速,“疾飞”是很快地飞或者 说飞得很快,大体说得 通。但如果联系下面句子“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来理解,则不仅理解了词意,而且增强了感受。 于语境中识字,要根据字词的难易与不同的语境进行。 例一、“酬谢”这个词语,“谢”原意已懂,关键是“酬”,学生不理解的是什么样的谢叫“酬谢”。需 要借助工具书对“酬”先行理解,继而理解“酬谢”。通过工具书学生就容易明白,用钱或礼物表示谢意,叫 “酬谢”,再7 / 10 读文领悟为什么要酬谢。例二、“冰甲”这个词语,字典上没有“冰甲”的解释。从“甲”字中 得知是古代武士打仗拿的盔甲。 那么,“冰甲”是什意思呢?引导学生读课文句子 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 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联系起来想想,才能得出飞机上结了一层冰裹住 了机身,象古代战士打仗的盔甲一样,“冰甲”的意思也就易领悟了。例三、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 的影子中的“欣赏”是什么意思呢?字典中“欣”是“喜悦”。“赏”是旧时指上人给下人的财物用财物 来奖励因为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认识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奖励。究竟选哪一条解释才准 确呢?不联系上下文是无法选得准的,与文联系起来才能 明白选第条最恰当;再放到句中去体会,感受就深 。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广大教师都知道,可是,这上下文指什么呢?是否可从词语在文中的地位作用来确 定。一般词语联系前后句理解。节段中的关键词语,有必要联系节段的内容理解,全文的中心词,还需要通过 全文内容来理解。 目前,较多的做法是将全文生字词都集中在第一课时教,从扫除阅读障碍,有利于读通课文来说是可取的 。但不分生字词的多少,理解的难易和在文中的作用,都集中在第一课时教,往往只解决了读音、字形和字词 本意的理8 / 10 解,难于理解深刻,体会语感 。因此,还是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为宜。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传统 教学字词的有效经验。 五、注意知识的联系和扩展。 要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有内在整体合力的,不是孤立零碎的知识,必须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扩展。例一 :翠鸟一文中描述翠鸟行动敏捷的有“一眨眼”“刹那间”两个词语。有位教师在教学“一眨眼”时,让 学生做一个一眨眼的动作,体会时间很短,接着让学生说说形容时间很短,除“一眨眼”外还可以用那些词语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了“刹那间”还说了“一瞬间”、“一转眼”“一刹那”等词语。另一教师 教蛇与庄稼 时,读到“还是老农把秘密说破了”一句时,要求学生将“说破”换上另外一个词。学生用了“公开”、“ 说穿”、“揭示”等词语,这样自然的联系有助于原词语的理解,又丰富了词汇。例二、“眺望”是从高处向 远处看。那么“了望”是什么意思呢?从低处向高处看用什么词语?从高处向低处看又应该用什么词语,这样 从不同的视角看,以原词为基点,适当联系,必将有助于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例三、伟大的友谊一文中, 叙述马克思生活穷苦时,用了“当”、“赊”、“借”三个词,如果每个词单独讲,“当”是拿东西作抵押的 方式借钱 。“赊”是购买货物时先取货后付钱。“借”是直接向人借钱。虽然9 / 10 也能理解马克思生活的穷苦,但 是把“当”、“赊”、“借”联系起来,可以进一步体会马克思的生活越来越穷苦。开始还可用可以抵押的东 西去当,到后来连抵押的东西都没有只得去赊欠,最后由于付不出赊欠的贷款而不给赊欠。不得不连买邮票的 钱也得到处求借。这样的联系,对马克思生活的穷困感受会更深。例四、保护小树苗中“自己却被大雨淋 得浑身湿透(程度)兄弟便是朱德中“早稻已经熟透了(充分)、草地夜行中“透过无边的黑暗,我 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穿过 )种子的力中“它的芽向地面透”(挺)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每个 窗子都透出灯光来”(穿出)。同一个“透”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如果有意识地将新旧知 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将有助于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例五、“大”与“小”,有教师是通过用排球、皮球、 乒乓球相互比较理解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