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学临床实验教学指导 实验一 毫针的练针方法、进针方法、行针方法练习课时数2学时目的要求1了解毫针的构造、规格、种类,并正确选择使用毫针。2掌握正确的练针方法,提高指力,熟练手法,掌握常用的进针方法。3.通过熟悉针刺的技巧,恰当把握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细心体会针刺得气现象。4通过实休练习,进行评测。(进针有无痛,行针得气感应等)标本教具 /仪器试剂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5乙醇、针盘、镊子等,学生自备棉团。实验原理通过不同的练针手法,正确掌握毫针进针、行针方法及得气感应。实验方法与技巧一、观看老师示范: (一)观看练针示范1、纸垫练针:以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如持毛笔状地持1015寸毫针。使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垫上,然后拇指与食指、中指前后交替地捻转针柄,并向下渐加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后,另换一处反复练习。要点:持针稳固,不向下滑。右手臂须悬空(无依托)持针练习。练针过程中保持针身垂直。先用短毫针练习,待指力增长后换用较长毫针练习。 2棉团练针:左手持棉团,右手持针在棉团上按手法要求进行练习。捻转练习:将针刺入棉团内一定深度,右手持针使针身在同一平面内来回转动,掌握捻转的角度大小,使来回角度力求一致,频率快慢均匀,井注意锻炼捻转的速度。提插练习:将针刺入棉团内一定深度,右手持针使针身沿纵轴作垂直运动,掌握提插的幅度大小,上下层次分明,频率快慢均匀,用力轻重一致。要点:注意刺手手指在练习中协调、熟练。能够区分提插、捻转的幅度(角度)大小、频率快慢、用力轻重进行操作。先练习基本手法,待熟练后再练习技巧性强的复式手法(二)常用进针方法示范(1)单手进针法: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柄,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2)双手进针法: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持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要点:指甲切按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一致,切按用力适当。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上方;右手持针柄,双手配合用力,将针刺入皮下。要点:注意刺手、押手协同配合进针。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手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右手持针从指间将针刺入穴位皮下。要点:左手指需将所针穴位皮肤绷紧固定。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刺入皮下。要点:注意进针的角度。 (三)行针方法示范 1行针基本手法 (1)提插手法:右手持针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运动,即将针从浅层下插至深层,再由深层上提至浅层,反复施行,以取得较好的针感。提插的幅度和频率可分:小幅度13分,慢频率60次min。 (2)捻转手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右手拇、食、中指持住针柄,使针身在穴内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反复施行,以取得较好的针感。捻转的角度和频率可分:小角度90180,慢频率60次min。 (3)提插加捻转手法:将提插手法和捻转手法结合起来进行操作,边提插边捻转,手指在操作时协调灵活。 2行针辅助手法 (1)循法:将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用手指顺着经脉循行的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位轻柔地循按。 (2)弹法:将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用手指轻轻叩弹针柄,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动。 (3)刮法:将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食指或中指或拇指的指甲由下而上地频频刮动针柄。 (4)摇法:将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右手拇食指持针柄,中指抵住穴位旁皮肤,将针身前后或左右轻轻摇动。可直立针身而摇,也可卧针斜刺或平刺而摇。 (5)飞法:将针刺入穴位一顶深度后,右手拇食指持针柄作较大幅度捻转,然后松手,拇食指张开,一捻一放,反复数次,如飞乌展翅之状。 (6)震颤法:将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作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 二、纸垫、棉团练针 同学根据操作要求在棉团上练习操作技术,要求反复练习,使之规范熟练。 三、实体练习:在学生棉练习的基础上,自身或相互间选择肢体穴位如足三里、曲池、外关、阳陵泉、合谷等穴进行进针、行针的练习。来进行操作,即在提插的同时结合捻转,使手指在操作时协调灵活。 辅助手法:(1)循法 (2)弹法 (3)刮法 (4)摇法 (5)飞法 (6)振颤法 通过实体练习,使学生掌握毫针针刺方法,体会针刺得气的感应。 注意事项) 实体练习时教师注意掌握刺激量,观察学生的面部反应,询问有无不良反应,防止滞针、晕针的发生。 参考资料教材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思考题/作业针刺穴位施行手法名称幅度、频率、操作时间针刺感应 实验二 毫针补泻手法练习课时数2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常用针刺补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区分针刺补法和泻法。2熟悉各种单式针刺补法或泻法操作。3通过实习,能把握针刺补泻的时机,有机地组合各种单式针刺补法或泻法进行操作标本教具仪器试剂1020寸长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等,学生自备棉团。实验原理通过手法练习,明确各种补泻手法的操作要点。实验方法与技巧一、观看示范1徐疾补泻法插针; (1)补法:徐徐进针、插针,疾速退针,出针。(2)泻法:疾速进针,插针,徐徐退针,出针。2提插补泻法(1)补法: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紧按慢提,以下插为主,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2)泻法:针下得气后,先深后浅,紧提慢按,以上提为主,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 3捻转补泻法 (1)补法:针下得气后捻针拇指向前左转为主,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2)泻法:针下得气后,捻针拇指向后右转为主,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 4迎随补泻法 (1)补法:针尖顺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而施行手法。(2)泻法:针尖逆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而施行手法。5呼吸补泻法(1)补法:在患者呼气时进针,插针或转针;吸气时退针,出针。(2)泻法:在患者吸气时进针,插针或转针;呼气时退针,出针。6开阖补泻法 (1)补法:出针后迅速按针孔。(2)泻法: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按针孔。7平补平泻法: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相应时间而后出针。8热补凉泻法 (1)热补法:用左手食指或拇指紧按所针穴位,右手持针进得气后,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向前连续捻按35次,候针下沉紧,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重插轻提3一5次,针尖顶着针感部位守气,使针下产生热感。留针后缓慢出针,急按针孔。 (2)凉泻法;用左手食指或拇指紧按所针穴位,右手持针进针得气后,左手减轻压力。右手拇指向后连续捻提35次,提退一分左右。针尖向有感应的部位,连续轻插重提35次,拇指再向后连续捻提针35次,针尖拉着产生感应的部位守气,使针下产生凉感。留针后急速出针,不按针孔。 二、棉团练针 同学根据教师示范动作要求在棉团上练习针刺补泻手法操作技术,重点练习提插补泻法和捻转补泻法的操作。教师巡视辅导,使同学们手法规范、熟练。 三、实体练习 同学在棉团练习的基础上,选取自身或同学之间四肢部位腧穴(如手三里、足三里、丰隆、阳陵泉等)作针刺补泻手法的练习。程序:取坐位或卧位,定穴后消毒,选择合适针具。按补法或泻法要求进针,先做各种单式补法或泻法操作,细心体会针下感觉:而后将各式补法或泻法有机结合起来练习(如热补法或凉补法),体会针刺补法与泻法的区别,最后按针刺补法或泻法操作要求出针。 注意事项 掌握补泻手法的用力轻重,频率快慢的区分以及操作的层次感,以不同的手法区分不同的补泻操作。鉴别得气的临床表现,了解影响得气的因素,分析不得气的原因。参考资料教材针刺得气中有关内容。 思考题作业针刺穴位补泻手法名称、操作要点、操作时间针刺感应 实验三 艾炷灸、艾卷灸、温针灸法练习(附:拔罐法练习)课时数2学时目的要求) 1掌握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等灸法的操作技术要领,重点掌握艾炷的制作,艾卷灸(悬灸、实按灸)、温针灸的操作要领。 2熟悉临床常用的各种艾灸疗法。 3了解艾灸的补泻及间隔灸的操作要点。 4通过各种艾灸法的操作进行评测。 标本教具仪器试剂艾绒、生姜、蒜头、食盐、附子末、白胡椒粉、豆鼓粉、淡膏药、火柴。线香、小刀、粗针、镊子、剪刀、注射器及注射针头、25乌拉坦、消毒棉球、家兔、动物台、半导体皮肤温度汁等。清艾条、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灯心草、药捻、温灸器、电热温灸仪、半导体皮温针、毫针、75乙醇、消毒棉球,小块棉纸或棉布、火柴、线香、麻油等。实验原理 通过艾绒制作大小不一的艾炷;点燃艾卷;针刺后取一段艾卷于针柄上燃烧等操作,了解艾灸的操作程序,体会灸法的作用。 实验方法与技巧 一、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制作符合规格的大中小艾炷5个以上。二、选取家兔“大椎”穴做化脓灸,同时观察家兔的反应及皮温变化,灸57壮后观察穴位处皮肤形态变化。 三、非化脓灸(1)取自身手三里或外关穴,测穴位皮肤温度;穴位上置中艾炷或小艾炷点燃施灸,觉烫即更换艾炷,连续施灸35壮。施灸过程中注意体会灸感并观察穴位皮肤温度变化,灸后观察施灸穴位处皮肤形态变化。 (2)另换一穴位,上置中艾炷施灸,分别按艾灸补法或泻法要求(吹艾火与否)操作,觉烫后即更换艾炷,连续施灸23壮。仔细观察补法与泻法施灸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差异。四、1间隔药品制作 (1)姜片(或蒜片)制作:取鲜生姜(或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 (2)药饼制作:附子饼,将附子研末用黄酒调和做成直径约12em、厚约05cm的药饼。胡椒饼,将白胡椒研末调面粉作成厚约0305cm的药饼,中央按成凹陷,内置丁香、肉桂、麝香等药末。豆豉饼,将淡豆豉压为末,用黄酒调和成厚约05cm的饼。药饼中间均用粗针穿刺数孔。 2施灸方法:将间隔药品(生药片或药饼或食盐等)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大小合适的艾炷放在间隔药品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或觉灼热不可耐受时,易炷再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至局部皮肤发生红晕而不起泡为度。用皮温计观察一种间接灸法穴位处皮肤温度的变化情况。 五、艾卷灸法操作: 1悬起灸法操作:取清艾条或药艾条1支,点燃后按下述方法在足三里穴施灸。 (1)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靠近穴位熏灸,距离约0 510寸,如有温热舒适感觉就固定不移,灸至皮肤稍有红晕,一般每穴灸治35min。 (2)雀啄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对准穴位像鸟雀啄食样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移动施灸,一般可灸5min左右,至皮肤出现红晕。 (3)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接近施灸的部位平行往复回旋熏灸,至皮肤出现红晕。 使用半导体皮温计观察8种悬起灸法各至皮肤最高温度的时间。2实按灸法操作:取太乙针或雷火针2支点燃,取1支将点燃端用棉布7层或棉纸10层包裹,趁势紧按在穴位上,稍停留12 S,使温热药气透入深部,待冷后再换另一支接替施灸,每次每穴可按灸57次。 六、温针灸法操作练习 1捏加艾团练习 取适量艾绒,搓捏成枣核形状大小,中掐一痕,贴在针柄上,用拇食中三指围绕一搓,使艾绒团紧缠于针柄上。捏加的艾团要求紧实光圆、轻轻摇晃不松散脱落。每个同学须达到在2min内捏加符合规格的艾团5个以上。 2温针灸操作先按毫针刺法要求将针刺入穴内留针,再在针柄上捏加艾团1壮,距皮肤23cm,从艾团的下端(近皮肤端)点燃施灸。也可将特制的艾卷截成12cm长的艾卷段,穿置在针柄上点燃施灸。若觉艾火烧灼皮肤发烫,可在穴位上隔一厚纸片。当艾团燃尽火灭后,去除灰烬,重新捏加艾团续灸,一般灸35壮,施灸完毕起针。 七、温炙器灸法操作练习 1温筒灸操作:常用的温筒灸器有圆筒式和圆锥式两种。圆筒式温灸器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灸治,圆锥式温灸器适用于小面积灸用。使用时,先将艾绒或药末装在温筒内,点燃后等温筒发热时,在施灸部位来回熏熨,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温箱灸操作:将温灸箱置于施灸部位中央,把艾绒或艾条放在铁纱上,点燃后把箱盖上,并可根据箱盖的严密程度调节施灸温度,每次可施灸1530 min,适用于大面积施灸时。 3微烟灸器操作:将艾条的一端点燃插入微烟灸器,然后将灸器用松紧带固定在所灸部位,根据灸处灸感调节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及风门大小,使灸处温热感适宜。一般每穴可灸10-15 min。 八、其他灸法操作练习 1灯火灸法操作:选定穴位后,用有色水笔作一记号标点穴位:取灯芯草34cm,将一端浸入麻油中约1cm,点火前用软棉纸吸去灯芯草上的浮油;术者用左手拇食指捏住灯芯草上13处,即可点火(火焰不要燃得过大),将燃火一端慢慢向穴位移动,并稍停瞬间,待火焰略一变大,立即垂直接触穴位标志点,此时从穴位点引出一气流,将灯草头部爆出,随即发出清脆的爆炸声“啪啪”,火亦随之熄灭。灼灸次数,根据病情需要灵活掌握,一般灸24次。灸后局部保持清洁,以防感染。 2药捻灸法操作:将多种药物粉末用棉纸紧裹搓捻成细条,使用时剪成23分长小段,粘贴于穴位上,点燃施灸。 九、电热温灸仪的操作 接通电热温灸仪的电源。打开电源开关,选择好所需温度,将温度调节旋钮转至合适位置,然后将电热灸头贴敷在所选穴位表面并加以固定。治疗过程中可根据灸者感觉调节电热灸头的温度,以防烫伤。一般温灸使用的温度在4060左右,作隔物灸时可调至80左右,每次治疗时间l020min。治疗结束后,先将温度调节旋钮调至最小位置,切断电源,最后撒去电热灸头。注意事项掌握燃艾的技巧,防止烧烫伤。参考资料教材灸法中有关内容。 思考题作业施灸穴位灸法名称施灸时间或壮数灸感和皮肤温度变化 (附:拔罐法练习) 目的要求 通过拔罐法操作练习,熟悉掌握临床常用的拔罐方法及其运用,熟悉各种拔罐器具和多功能电动拔罐仪的操作。 标本教具仪器试剂 各种规格的竹罐、玻璃罐、抽气罐、多功能电动拔罐仪、恒温水浴箱、乙醇灯、95乙醇、75乙醇、龙胆紫、消毒棉球、毛巾、小纸片、小瓶盖、镊子、卵圆锥、毫针、三棱针、皮肤针、凡士林、火柴等。实验原理 罐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使罐吸着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实验方法与技巧 一、观看示范: 1拔火罐操作 (1)闪火法:用镊子夹住一个沾有95乙醇的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绕一圈迅速退出,并立即将罐口扣在施术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注意棉球沾乙醇不可过多,并勿在罐口停留,以免罐口烧烫灼伤皮肤。 (2)投火法:用易燃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不等纸条烧完,迅即将罐叩在施术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注意使纸条未燃的一端向下,侧面吸拔,可避免烫伤皮肤。 (3)贴棉法:用大小适宜的乙醇棉花1块,贴在罐内壁的中段,用火柴将已留棉花点燃后,迅速扣在施术部位。棉花不可浸没过多乙醇,用于侧面吸拔。 (4)架火法:取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物体如瓶盖等(其直径要小于罐口),置于施术部位,上加小块乙醇棉球,点燃后,将罐迅速扣下,即可吸住。注意扣罐动作准确,勿将瓶盖碗翻烫伤。 2煮水罐操作:将竹罐置于恒温水浴箱中煮沸,用镊子或卵圆钳倒夹竹罐的底部,罐口向朝下夹出,甩去罐内沸水,并用湿毛巾紧扪罐口,趁热将罐扣在施术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肤上。 3拔罐的运用: (1)闪罐:用拔火罐闪火法将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上,直至皮肤潮红充血为度。 (2)走罐:选口径较大的、罐口平滑的玻璃罐,先在罐口和施术部位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脂,再将罐吸拔住,然后以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施术部位往返推动,至较大面积的皮肤出现潮红为度。 (3)针罐:先按毫针施术要求进针和行针,在留针时。以针刺处为中心,拔上火罐,约510min,至皮肤潮红充血起罐。 (4)刺血拔罐:在施术部位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刺后,再拔上火罐,留置10min左右,起罐后擦净血迹。 4电动拔罐仪的操作:先接通电源,待指示灯亮,将开关拨向“开”的位置,使仪器正常运转。接好吸气皮管,一端插入拔罐仪的吸气嘴,另一端连接于吸罐的单向阀接头。调整吸力(负压值)至所需要的位置。一般拔罐吸力以4050kPa为宜、将吸罐置于施术部位按紧即可自动吸附并保持罐内一定的吸力,留置10一15min后关闭电源开关即可起罐。 二、实体练习 同学根据操作要求和教师示范,在自身或相互之间逐项加以练习。使各种拔罐法操作规范、熟练。注意观察拔罐后施术部位皮肤血管的形态变化。 注意事项火罐法中,注意不要使与皮肤接触的罐边温度过高,防止烧烫伤。 参考资料教材拔罐法有关内容。 思考题作业 拔罐方法施术部位吸力大小留置时间皮肤血管形态变化 实验四 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火针法芒针法练习课时数2学时目的要求通过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火针法芒针法练习,熟悉上述各种针具的特点,掌握上述针具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以丰富针灸治疗疾病的手段。 标本教具仪器试剂 大、中、小号三棱针、皮肤针、颗粒型和揿钉型皮内针,各式火针,58寸长芒针,2%碘酒,75乙醇,乙醇灯,消毒棉球,无菌纱布,胶布。家兔,兔台,25乌拉坦,5ml注射器。 实验方法与技巧一、三棱针刺法练习1点刺法:先用左手拇指推按施术部位,使之充血。继之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乙醇棉球脱碘。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施术部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露出针尖12分,对准已消毒的施术处快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2散刺法:在点刺的基础上,在较大的范围内点刺多处,可由外向内点刺1020针,此法先在棉团上练习熟练,有适宜病例可实体操作。 3挑刺法:将用乌拉坦麻醉的家兔固定在兔台上,剪去施术部位的兔毛,局部常规消毒后,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或夹起皮肤,使之固定,右手持针,将针倾斜横向刺入穴点皮肤,并使针尖轻轻提高,挑破皮肤的0203cm,然后再深入皮下,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术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 4泻血法:用上述家兔练习,取家兔“曲池”或“委中”穴。找到静脉后,先用橡皮管结扎施术部位上端(近心端)。左手拇指按压针刺部位下端,常规消毒,右手持三棱针对准被刺部位静脉,迅速刺入静脉1分左右。以刺破静脉为度,即快速退出,使少量出血,待出血停止后,再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皮肤针刺法练习 1持针法熟练掌握硬柄和软柄两种皮肤针的持针方式。硬柄皮肤针的持针方式是用右手握针柄,以无名指、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小鱼际处,以拇中两指夹持针柄,食指按在针柄中段上面,利用腕力使针组垂直起落。软柄皮肤针的持针方法是将手指呈握拳状握住针柄,以拇、食两指夹住针柄中后段,将对柄末端固定于掌心,利用腕力和针柄的弹性使针组垂直起落。 2叩刺法将针具和皮肤常规消毒后,针尖对准叩刺部位,使用腕力,将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即弹起,反复逆行,使叩刺的力量、速度。频率均匀一致,动作协调。”叩刺动作熟练后,再按轻、中、重不同刺激强度加以练习。 三、皮内针刺法练习 1颗粒型皮内针埋藏:常规皮肤消毒后,用镊子夹住针柄,使针身与镊子成90角,对准穴位,使针身与经脉循行径路成十字交叉状,将针沿皮横刺入皮内。针身可沿皮下平行埋入0510 cm,然后用胶布将留在皮肤外的针柄固定。 2揿钉型皮内针埋藏:常规皮肤消毒后,用镊子夹住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轻轻刺入,使环状针柄平整地留在皮肤上,然后用小方块胶布粘贴固定。埋针后,如该处感觉疼痛或妨碍肢体活动,应将针及时取出,另选穴位重新操作。四、火针刺法练习 将家兔固定于兔台上,选择数个穴位剪去长毛以作标记,并于消毒,先用2碘酒棉球,再用75乙醇棉球消毒。火针烧针一般用乙醇灯,点燃后,左手端灯,右手持针,针尖向着针刺部位,将针尖与针身伸入火外焰根据针刺需要,决定针身烧红的长度,以针身向针尖烧,以针通红发白为度。当针烧红后要迅速、准确地刺入标定点,再快速拔出。整个过程只需110s。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迅速按压针孔,以防出血和减轻疼痛。针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系用粗火针针孔过大者,可敷以消毒纱布或敷料,并用胶布固定。 五、芒针刺法练习 选取同学一侧环跳或秩边穴,术者手指和施术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取58寸长芒针,以押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屈曲于皮肤上,用力固定,再以拇、食指夹住针身下端:刺手执针柄,使针尖抵触穴位,与押手配合,利用指力和脱力,压捻结合,迅速刺过表皮。穿皮时手法动作要敏捷,捻转要轻巧,幅度不宜过大,最好在180360之间。透皮后,缓慢捻转进针,刺至相应深度(35寸左右),施以一定的手法,如捻转手法等,以取得良好的针感:并可按一定的规律捻转,结合轻重、快慢的不同要求施以补泻;也可采用一些辅助手法,用押手食指轻轻向下循按针身,如雀啄之状,同时刺手略呈放射状变换针刺方向和角度,通过刺手与押手的灵巧配合以扩大针感。施术完毕后,先缓慢将针提至皮下,再轻轻地出完成出针动作,同时用于棉球按压针孔,以防出血。注意事项 1、三棱针放血法要严格消寿,尤其是泻血法的操作。 2、掌握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火针法、芒针法的进针深度。 3、注意皮内针埋线后对肢体活动有无影响。4、熟悉火针法的烧针技巧及进针方法。5、芒针法的进针技巧,熟悉人体解剖。参考资料教材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有关内容。考题/作业施术针具方法穴位(部位)操作要点三棱针 皮肤针 皮内针 火针 芒针 实验五 内经、难经刺法练习课时数2学时目的要求通过内经、难经刺法操作练习,掌握临床常用的针刺五体(刺皮、刺肌、刺筋、刺络、刺骨)的方法及多针刺法,如浅深刺法、分层刺法、导气刺法等,丰富临床针刺治疗的手段;通过观摩仿古九针模型,熟悉九针的名称、形状、用途,以及与现代针具的联系。 标本教具仪器试剂 各种规格的毫针、75%乙醇、消毒棉球、针盘、镊子、仿古九针模型,同学自备棉团。 实验原理 通过对内经、难经所述针法的练习,了解如何针对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疾病选择不同的针刺治疗手段。实验方法与技巧)一、观看仿古九针模型熟悉九针的名称、外形特征。使用方法、作用,并与现代有关针具作对比研究。二、刺法操作练习先在棉团上练习熟练后。再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刺法在实体上予以练习,并体会其针感。1根据不同病变部位的刺法(1)刺皮肤的毛刺、半刺:以刺激皮肤为主,浅刺疾出,以宣泄皮部邪气。(2)刺肌肉的浮刺、分刺、合谷刺、刺分肉间,并可变换方向两旁斜刺,形如鸡足,治疗肌肉痹证。 (3)刺肌腱(筋)的关刺、恢刺:在关节附近的肌腱上直刺,或刺肌腱旁,或提针向前、向后刺以舒缓筋脉拘急。 (4)刺骨骼的输刺、短刺:用长针垂直刺入至骨骼附近,作小幅度的提插捻转行针手法,治疗深部病症。 (5)刺络脉的络刺、赞刺、豹文刺:刺浅表部位的小络脉出血,可点刺或散刺。 (6)刺经脉的经刺:选择气血瘀滞有结聚的经穴(阳性反应点,如硬结、条索状物、瘀血、压痛等)进行针刺。 2多针刺法 (1)齐刺;病变部穴位正中先刺1针,再在两旁各刺1针。 (2)扬刺:先在病变部穴位正中先刺1针,再在上下左右各浅刺1针。 (3)傍针刺:先在病变部位上直刺1针,然后在近傍斜向加刺1针。多针刺法可加强局部的治疗作用。 3浅深刺法 (1)浅刺的有直针刺和刺卫法等,先捏起穴位处皮肤,卧倒针身沿皮横刺。 (2)深刺的有刺营法,先用押手按压穴位,使浅层的卫气散开后,再直刺至深层作行针手法。4分层刺法(三刺法):根据穴位针刺的深度分为皮下、肌肉、分肉(即浅。中、深)三层,分层而刺,在每层做提插、捻转行针手法;或分别作补泻手法,要求操作层次分明,动作熟练。5导气刺法:针刺得气的基础上。将针缓缓地下按,缓缓地上提,使进插针、退出针速度均匀而缓慢,以通畅经气。注意事项不能在同一部位施行多种内经、难经的刺法,以防刺激量过大以损伤人体组织。根据不同刺法的适应范围,选取相应穴位,合理安排,用最少的穴位完成实验。参考资料教材内经、难经论刺法中有关内容。思考题作业表1 古代九针与现代针具对比九针名称形状用途现代针具名称形状用途 表2 各种刺法的实验记录刺法名称穴位操作要点作用针感 实验六 飞经走气手法、治病八法练习课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 通过对“龙虎龟风”飞经走气四法的操作练习,熟练掌握临床常用行气手法的组成、操作要求和步骤,以适应不同病症的需要,提高针刺操作中加强针刺感应和控制针感传导的能力。通过对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与龙虎交战、留气、抽添等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练习。熟练掌握临床常用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组成、操作步骤和要点,熟练操作手法,为临床针刺治疗奠定手法基础。 标本教具仪器试剂 各种规格的毫针、75乙醇、消毒棉球、针盘、镊子等,学生自备棉团。 实验原理 在理解飞经走气四法、治病八法的操作方法基础上,用手法将其演绎出来,通过反复练习,使之熟练。 实验方法与技巧 一、观看示范 1青龙摆尾手法操作:选列缺或合谷穴常规皮肤消毒,进针得气后,斜向浅刺,或先深刺而后退至浅层,扳倒针身,针尖朝向病所并抵住有针感处,不进不退,拇、食指执针不转,一左一右慢慢拨动针柄,如用手扶船舵或左或右以正航向一样,以加强和控制针感的传导。 2白虎摇头手法操作:选足三里或三阴交穴,常规皮肤消毒,进针后直刺捻转至深层,使之得气,用左手按压针感传导方向的另一端经脉,然后用中指拨动针身,使针小幅度左右摇动,边摇边向上提针,有如用手摇铃一样,使针感向病所传导。 3苍龟探穴手法操作:选肌肉丰厚处穴位,常规皮肤消毒。将针刺入穴位作行针手法,得气后,把针退至浅层,然后更换针尖方向,依先上后下,自左而右的次序斜刺进针,向每一方向针刺,都必须由浅入深,分浅、中、深三层徐徐而进,逐渐加深,得气后,一次退至皮下,然后改换方向,依前法再针,针向上下左右四方钻剔。如龟入土探穴之状,可以促使针感向周围扩散,传导。 4赤风迎源手法操作:选肌肉丰厚处穴位,常规皮肤消毒。将针刺入穴位深层作行针手法,得气后,将针退至浅层作行针手法,待得气后再插入中层,用拇食两指边提插边捻转,结合一捻一放,手指展开,如凤凰展翅飞旋之状+以增强针感,促使针感的上下传导。 5烧山火手法操作:选取肌肉丰厚处穴位。常规皮肤消毒。先确定穴位的针刺深度,将其分为浅、中、深三层(即三等份)。进针得气后,再先浅后深依次施术。先在浅层作紧按慢提九数,或用捻转补法(左转)九数:再把针进入中层,紧按慢提或左转九数:最后进入深层,同样紧按慢提或左转九数;然后从深层三次提退针至浅层,三进一退,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施术数度至针下有温热感时,将针紧按至深层留外。出针时迅速扪闭针孔。也可结合患者的呼吸施术,即在患者呼气时进针插针,在患者吸气时退针出。 6透天凉手法操作:术前准备同烧山火手法。进针得气后,再先深后浅依次施术。先将针直插深层,在深层用紧提慢按法提插六数,或用捻转泻法(右转)六数;再将针退至中层,用紧提慢按或右转六数;最后将针退至浅层。同样紧提慢按或右转六数,一进三退,称为一度。反复施术数度至针下有凉感,出针时摇大针孔并不扪按针孔。也可结合患者的呼吸施术,即在患者吸气时进针插针,在患者呼气时退针出针。 7阳中隐阴手法操作:选取皮肉丰厚处穴位,常规皮肤消毒。根据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为浅、深两层操作。进针得气后,再先浅后深依次操作。先在浅层作紧按慢提行九阳数:再将针进入深层作紧提慢按行六阴数,然后退至皮下,称为一度。按病情需要反复施术至适度后出针。 8阴中隐阳手法操作:术前准备同阳中隐阴手法,施术顺序与阳中隐阴相反。进针得气后,再先深后浅依次操作,即先将针进至深层,作紧提慢按行六阴数:再退针至浅层,作紧按慢提行九阳数,称为一度。按病情需要反复施术至适度后出针。 9子午捣臼手法操作:视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和浅、深两层。进针得气后,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依次操作。在进针时分浅、中、深三层,每层均紧按慢提行老阳数九九八十一次),按针时结合左捻针:退针时分深、浅两层,每层均紧捉慢按行老阴数(八八六十四次),提针时结合右捻针,此为一度。每一度行针都要二进二退,在五个分层内作提插结合捻转的补法或泻法。一般需作三度行针,然后出针。 10龙虎交战手法操作:常规皮肤消毒,进针得气后,先以左转为主,即大指(拇指)向前用力捻转九数;再以右转为主,即大指向后用了)捻转六数。先左后右,反复捻转多次,至患者疼痛缓解为止。也可分浅、中、深三层依次重复交替进行。 11进气手法操作:常规皮肤消毒,进针后直接刺入深层(九分处),得气后施行补法,用紧按慢提行九阳数;然后卧倒针身,使针尖朝向病所,抵住得气处,留针片刻,使针感向病所传导。 12留气手法操作:常规皮肤消毒,进针后刺入中层(七分处),得气后施行补法,如紧按慢提九数,再将诊直插至深层(一寸处),作紧提慢按六数,然后提针退至原处。如针感较弱,可反复施术数次。 13抽添手法操作:常规皮肤消毒,进针后先在浅部,后在深部大幅度上下提插配合捻转,行九阳数,以促使得气;再向周围作多向提插,使针感向全身传导,然后扶直针身向深层直刺按纳,使针下产生热感。 二、学生分组练习 先在棉团上将各法操作练习规范、熟练,然后按要求在实体上操作,并仔细体会其针感传导。 注意事项熟悉各种针法的名称与规范操作,使手法的成功率提高。 参考资料 教材历代医著论刺法灸法中有关内容。思考题作业 手法名称穴位施术要点针感其他效应 实验七 耳针法练习课时数 2学时 目的要求 在学习耳针疗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熟练掌握耳穴诊查的方法和常用耳穴刺激方式,为临床耳诊和治疗奠定基础。 标本教具仪器试剂耳穴测定仪、耳穴探棒、消毒棉球、2碘酒、75乙醇、05寸毫针、艾绒、细艾卷、灯草、皮内针、三棱针、磁珠、王不留行、胶布、耳压板、镊子、剪刀等。 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掌握耳穴的分区分布及治疗手段,明确耳针的操作技巧。 实验方法与技巧 一、耳穴诊查 1望诊法 (1)受检者在检查前不要擦洗耳郭,若耳郭凹陷处有污垢,可用棉球轻轻沿同一方向拭净,不作剧烈活动。安静休息15min。 (2)以自然光线为宜,光线要充足。 (3)检查时以拇指和食指轻轻提住耳郭,由前及背、由上而下、由内向外顺着解剖位置仔细观察耳穴的病理阳性反应特征,如变色、变形、脱屑、血管充盈等。 (4)观察三角窝、耳甲艇等部位时,应借助中指顶起耳郭,并用探棒拨开耳轮脚和耳轮下脚,以便充分暴露视诊部位。 (5)发现可疑病理反应点(区)后,用食指或中指顶起该反应区,借拇指对其上推,下拉外展,由紧而松,由松而紧,辨认分析病理反应的性质与范围,两耳对照反应区,再作出判断。 (6)发现皮下或皮内可疑结节、条索状隆起等病理反应时,应用拇指与食指捻、揉或配合压痛法,用探棒前后左右触诊,尽量排除假象。 (7)结合问诊,再审视有关病理反应点(区),确定其病理反应相对应脏腑和与其相关“耳穴”后再作出诊断。 2压痛法 (1)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暗示;受检者精神放松。 (2)检查者一手轻扶耳背,另一手执金属探棒或弹簧探针,用力均匀地逐次按压耳穴测其痛感,边探压边观察受检者的表情及反应。 (3)普遍检查: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探压整个耳郭,寻找压痛点,手法必须轻、慢、均匀,以发现最强的敏感点。 (4)重点探查:根据问诊和望诊所得资料,在普查基础上,有重点地探查某穴(区)的压痛点,从该穴(区)的周围逐渐向中心探压,并与其他耳穴相对照。 (5)将耳穴压痛点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后再作出诊断。 3电测定法 (1)检查前不要擦洗耳郭使耳郭充血发热,已擦洗者,或运动后,或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者等,均需休息15 min左右,等机体恢复常态后方可测试,以免影响其准确性。 (2)将探笔插入耳穴探测仪插孔内:操作者手持探极,受检者手持握极并握紧。(3)打开电源,调整电位器,测出基础电阻,基础电阻值以上耳根或上、下耳根的平均值为基准。调节好仪器的灵敏度,灵敏度适中为宜(75左右)。灵敏度过高易出现假阳性,过低则可能会遗漏良导点。 (4)探测可分全耳郭探测和重点穴区探测,其顺序与压痛法相同。探测时要注意探测极大小、方向、压力轻重和探极接触耳穴时间长短等。探极头直径以15mm为宜:可先顺着个方向探查良导点,必要时可在重点穴位上改变方向探查;探极压力要均匀,接触穴位时间不宜过长。以12s为宜。一般需作两耳探测,探测一侧后,再测另一侧,并随时记录。待两耳全面探测后,将测出的良导点和数值进行综合辩证分析后提出初步诊断。 (5)探测完毕后,拔出探极插头,切断电源。 二、耳穴的刺激方法 1毫针法:取卧位或坐位,耳穴刺激点确定后,先用2碘酒消毒,再用75乙醇脱碘,选用05寸长毫针。进针时,术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的耳背,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在有压痕的耳穴或敏感点进针,可用捻入法或插入法进针。针刺深度一般刺人皮下23分,以针尖刺达耳软骨而不刺穿为度。针刺强度一般以刺激局部耳郭发生潮红、有热感为度,施以小幅度的捻转行针手法。留针时间一般为2030 min。起针时,术者用左手托住耳背,右手起针,并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以免出血。 2电针法:在毫针针刺基础上,加以脉冲电或声电刺激。先将电针仪的输出调节旋钮调至“零”位,再将一对输出导线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在同侧耳郭的2根毫针针柄上,相近的各毫针问应以干棉球相隔。选择好所需的波形和频率,再打开仪器开关,缓慢调节输出旋钮,使输出的电流强度逐渐增大至所需的刺激量,般以中等刺激量即可,每次通电时间以1020min为宜。治疗完毕后先将输出回“零”,切断电源,最后撒去导线并起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3埋针法:一般选用揿钉形皮内针埋藏,定穴后常规皮肤消毒。用镊子取揿钉形皮内针将针环放在预先剪好的小方块胶布(0.50.5cm)中央,术者左手固定耳郭,右手用镊子夹住小方块胶布将皮内针针尖对准耳穴用力刺入,用手指按压平整,再在埋藏处稍用力按摩12min,体会针感。 4压籽法:耳穴皮肤用75乙醇棉球消毒后,取王不留行籽12粒置于小方块胶布中央粘牢,用镊子夹住胶布对准耳穴贴敷,并按摩数次使耳廓发熟、发胀、每次治疗可留置13天,再更换使用。 5磁疗法:常规耳穴皮肤消毒后,将磁珠直接或用薄层脱脂棉包裹后放置于小方块胶中央粘牢,对准耳穴贴敷。一般不超过4粒,磁场强度不宜过强。 6温灸法:可根据情况分别选用小艾炷灸、艾卷灸、灯草灸、药捻灸等(具体方法参照灸法操作)。7刺血法:先在耳郭上按摩使其充血,常规耳穴皮肤消毒,术者左手固定耳部穴位,右手持三棱针对准耳穴点刺12分,刺出血液35滴,然后用消毒于棉球拭净血液,按压针孔。8.按摩法:(1)全耳按摩:先将两手掌心预先摩擦发热,然后按摩耳郭的前后两面,至两耳充血发热为止。 (2)按摩耳轮:以两手握空拳,以拇、食两指沿着外耳轮上下来回按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即可。 (3)提捏耳垂:以两手自行提捏耳垂,手法由轻到重,每次35 min。 (4)耳穴强化按摩:用指针或采用弹簧压力棒按摩耳穴阳性反应点及相关脏器耳穴,以达到治疗目的。 注意事项严格消毒,特别是刺血法要防止感染。 参考资料 教材腧穴学中有关耳穴内容及刺法灸法学中现代刺法灸法的应用中有关内容。 思考题作业表1 耳穴诊查记录表诊查方法阳性反应 耳穴(区)望诊法变色:点状/片状 红晕 暗红 暗灰 苍白变形:结节状隆起 点状凹陷 圆圈形凹陷条索状隆起凹陷 线状纵横交错丘疹:点状/水泡样 红色丘疹 白色丘疹脱屑样:白色糠皮血管充盈:网状海星状弧状蝌蚪状 鲜红色 暗红色 暗紫色 压痛法(呼痛,但能忍受)II(呼痛,出现皱眉、瞬眼等动作)III(痛不可忍,出现躲避,出汗等) 电测定法基础电阻:左耳 右耳良导电: 电阻值 被测者姓名 年龄 性别 诊查结果和初步分析 表2 耳针治疗操作记录治疗方法耳穴名称操作要点体会 实习八 头针法练习课时数2学时目的要求 在学习头针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头针施术部位(共14条治疗线)的定位,熟练掌握头针的针刺操作方法,为临床实际应用头针疗法做好准备。 标本教具仪器试剂 头针模型、皮尺、12寸28号毫针、脉冲电针仪、2碘酒、?5乙醇、消毒棉球、镊子、针盘等。 实验原理 通过对头部腧穴定位的掌握,明确头针施术部位的定位及应用,了解头针的操作方法。 实验方法与技巧一、观看头针模型及实际定位示范1额中线 在额部正中发际内,属督脉。自神庭穴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1寸。2额旁一线 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属足太阳膀胱经。自眉冲穴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1寸。 3额旁二线 在额旁一线的外侧,直对瞳孔,属足少阳胆经。自头临泣穴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1寸。 4额旁三线 在额旁二线的外侧,在足少阳胆经与足阳明胃经之间。在本神穴与头维穴之间,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1寸。 5顶中线 在顶部正中线,同督脉。自百会穴达前顶穴,沿皮刺15寸。 6顶颞前斜线 从顶中线的前神聪穴,沿皮刺向颞部的悬厘穴,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7项颞后斜线 从顶中线的百会穴,沿皮刺向颞部的曲鬓穴,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 8顶旁一线 在顶中线旁开15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自通天穴沿皮向后刺15寸。 9顶旁二线 在顶旁一线的外侧,顶中线旁开225寸处,属足少阳胆经,自正营穴沿皮向后针刺l5寸。 10颞前线 在额部鬓角内,从额角下部向耳前鬓发处引一斜线,自颌厌穴到悬厘穴,属足少阳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向量基底变换题目及答案
- 物业保安经理试题及答案
- 2024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School life 校园生活(话题阅读)含答案
- 2025年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网络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80题)
- 2025年3月动物性食品检验模拟考试题(附答案)
- 物料泄露试题及答案
- 营销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公司借款合同纠纷起诉状
- 2025设备租赁合同解除协议
- Axure RP 互联网产品原型设计课件 第10章 团队合作与输出
- 《金融衍生品交易课件:股指期货入门教程》
- 《支架外固定的护理》课件
- 正规按摩店劳动合同协议
-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讲座
- 以房抵债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4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 教师沟通技巧培训
- 医院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物业管家服务方案
- 钢铁厂的安全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