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技能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技能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技能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技能_第4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技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技能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技能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优化课堂提问,应该注意避免课堂问题设计的误区,遵循课堂问题设计的原则,掌握课堂问题设计的技巧。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广,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问题化教学贴近新课程标准,贴近升学率,也不断引起我们的注意、研究、探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得好,设得巧,不仅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而且能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走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与学生产生共鸣,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脑白金和生命一号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那么如何设计课堂问题,让我们的教学科学有效而又2 / 9 富有艺术性? 一、应注意避免课堂问题设计的误区 近年来,由于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打破满堂灌教师普遍重视课堂提问, 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的观念存在着模糊、混乱的现象,设计的问题不科学,存在一些误区: 1、问题过于简单。这类问题通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极简单的选择问,如: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等。一种是极肤浅的填空问,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等。这类问题学生不加思索即能对答如流, 没有任何思考价值,不仅无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而且会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2、问题空乏,难度大。这类问题问的范围过大,或者问得过深、过难,学生不知从何答起。如:这 是一个深奥的难题,并非三言两语就能回答,学生无言以对,最后只好老师自己回答。虽然这完成了提问的形式,但只是在学生陪衬下表演了老师的高明。这种问题,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陷3 / 9 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以然的境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学两方面无益。 3、问题雷同,毫无新意。如:这篇课文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老是那几问,千篇一律。这类问题抑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厌学。 4、问题不分主次轻重,过于繁琐。如: 满堂灌变成满堂问 ,嘻嘻笑笑,热热闹闹,学生什么也学不到。这种问 题混淆了教学重点,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问题设计不科学,向学生提问不得法,不仅耗费时间,毫无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提问除了蹉跎岁月、误人子弟外,毫无意义。 二。课堂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想所提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吹皱一池春水 ,设计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问题的明确性。不明确的问题会使学生的思维缺4 / 9 乏定向,失去目的性,造成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设计的问题要明确:一是 要抓得准,摸得透,有的放矢。每次发问必有所为,或引起注意,或强调重点,或激发思考,均须符合教学目标。二是要措词确切。用语一定要准确、恰当,能真正表达应该表达的意思,回答的活动范围要小,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不产生歧义。 2、问题的适度性。首先,设计的问题必须难易适度。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学生要经过一番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定的思考功夫,才能回答出来。犹如爬坡一样,用点力才能上坡,又如摘桃一样,跳一跳,够得着。正如赞科夫所说:对于学生来说,教学内容应具有适中的复杂程序和难度。 要想所设 计的问题难易适度,与学生个人努力产生共鸣,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为前提,具有一定难度,当然,这个难度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跨越。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偏难或偏易。其次,设计的问题必须数量适度。教师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应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提问的随意性。 3、问题的激发性。 假若一个教师想用知识去照耀5 / 9 一个置身在无知中的学生,教师就必须首先激起他的注意 ,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 们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 ,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具有激发性,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来提出疑问,以便让学生质疑争论;善于抓住课文中的重大线索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思考;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投以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特别是要善于抓住课文中不被学生注意,但却是应该着重理解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增强这些内容对学生大脑刺激的强度,促使学生的深思。 4、问题的灵活性。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新颖别致。如:初读课文时可用疏导性提问,深钻课文时可用探究性提问,品尝精华时可用鉴赏性提问等。同时,还必须注意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以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生更应灵活处置,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出错的根源,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从而化解疑难。 三、课堂问题设计的技巧 6 / 9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性、技术性很强的学问。晚清王筠在他的教童子法 中说:为弟子讲授,必时时请问之,令其善疑,诱其审问。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改革课堂教学,我们必须研究提问的艺术,把握设计问题的技巧,启疑开窦,问得美妙,问得开窍。 1、有的放矢。 打靶要瞄准靶心才不至于放空箭,设问也应如此。课堂教学的靶心就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我之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此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则为讲明之。 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重点、学生的难点来提问。一个关键问题的提出 往往会成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跳板 ,而这个问题就要求直中靶心。 首先,扣住重点。抓住了重点,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鲁迅的故乡一文,篇幅较长,学生通读课文后,可以大体了解全文的情节、结构、环境,因此应重点引导学生对闰土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先让学生找出表现闰土前后变化的语句,接着提这样的问题:闰土由一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7 / 9 善于表达的少年变成一个木讷寡言,甚至有些麻木不仁的中年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勤劳、淳朴的闰土为何生活如此 惨淡,兵、匪、官、绅统治下的社会才是根本原因。这样的问题可以直接挖掘小说的主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其次,抓住难点。所谓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 .抓难点更要讲究方法,化难为易。在执教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理解欲扬先抑手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课后习题中也涉及到:作者先写讨厌憎恶阿长,但在结尾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如何理解作者的感情?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一时 没了头绪。这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作者为什么讨厌阿长?生答:因为她有很多缺点(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成大字姿势)( 2)作者为何又怀念阿长?生答:因为她疼爱、关心我。这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这时我接着问:阿长身上存在的这些缺点影响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吗?学生恍然大悟,欲扬先抑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2、管中窥豹 8 / 9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成功的课堂问题设计,往往能四两拨千斤 ,通过一斑而引出全豹 .这里的一斑可以看作是整堂课的精华,是最具营养,最有嚼头的。抓 住这一点进行提问可以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提问时切不可忽视。 如教学五柳先生传一文,我对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一句设问:既然家贫,为何不戒酒或者少喝一些呢?问题提出后学生反响强烈,有的说:这表现了五柳先生豪爽、率真的性格。有的说:五柳先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时我提示学生结合陶渊明的身世背景来思考,经过讨论,学生最终达成共识 陶渊明是因不满现实而借酒销愁。这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率真洒脱并不是陶渊明的全部,他们了解了采菊东篱下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