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科学探究实验实验一、宽口吹蜡烛不容易吹灭。小口容易吹灭。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操作: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同隔着小瓶吹蜡烛)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讲解:1.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2.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实验二、用双手将一张薄纸的一端靠近下嘴唇,另一端自然下垂,如果嘴吹气,纸会怎么样?纸的会另一端会飘起来,因为上部分的空气被吹走,形成了瞬时真空,而下部分的压强是大气压,下部压强大于上部,所以纸会飘起来实验三、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入饮料瓶,另一根露在瓶外,能否喝到饮料。结果:不能。不能形成气压差。实验四、(演示)使用温度计。器材:温度计,热水烧杯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实验五、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水温计)、计时器,铁架台过程: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2、倒入约80摄氏度的半烧杯热水,并调节烧杯和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热水中,不要接触杯壁和杯底。3、读出最高温度,并以此时作为计时开始,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15-20分钟。热水的变化规律:先快后慢,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降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实验六:(演示)量筒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工具。 注意事项:(1)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2)不能加热,也不能盛装热溶液以免炸裂(3)量取液体时应在室温下时行(必要时使用胶头滴管)。(4)读数时,视线应与液凹液面手最低点水平(5)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如量取15mL的液体,应选用容量为20mL的量筒,不能选用容量为50mL或100mL的量筒。实验七:(演示)胶头滴管1、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入液体中吸取液体。2、取液后应使滴管垂直,不要平放或倒置。3、滴液时把它悬空在容器的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4、用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实验八、做一个不倒翁。解暗箱。上轻下重,底部半球形。材料:米,碗,筷子,卫生纸,鸡蛋,胶水,笔,彩纸。过程:1、用筷子在鸡蛋的顶端打洞,取出蛋清与蛋黄。2、从小洞放入一些米粒,再倒入一些胶水。实验九、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器材:钩码,橡皮筋和尺子(测力计),水槽。实验步骤:1、把钩码放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皮筋的长度。(或直接使用测力计)2、放入水中测量皮筋的长度。3、比较两次的皮筋的长度。现象:放入水时皮筋变短。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仍然受到水的浮力。实验十、让一枚硬币飘浮在水面上材料:硬币,小叉(小匙),水槽。过程:用小叉(或小匙)托住硬币轻轻放在水面。现象:硬币浮在水面。结论:水对表面有张力。实验十一、盛开的红花器材:餐巾纸,烧杯,红墨水。过程:将餐巾纸系在小棒上,将纸袋一端放入烧杯的红墨水中。现象:侵入部分变红,没侵入部分也变红。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实验十二、空气占据空间器材:水槽,烧杯,纸团。过程:1、取一个杯子,将纸团团成一团放入杯子底部塞紧。2、将杯子口向下竖直放入水槽中。直至水没过杯底。3、将杯子竖直取出。用毛巾擦干杯口的水,取出杯中的纸团进行观察。4、重复第2步,慢慢倾斜杯子,可以看到气泡冒出。5、再次将杯子取出,观察纸团。结论:只有让杯子里的空气出来,水才能进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十三、让空气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器材:水槽,通明烧杯2个过程:略结论:空气具有流动性,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十四、空气的成分器材:玻璃钟罩,塞子,水槽,铁丝,蜡烛,火柴。过程:1、在水槽中加入几滴红墨水,将钟罩放入水槽中。2、点燃蜡烛盖上胶塞。过一会烛火渐渐熄灭,罩内水面上升。3、向水槽加水,使水面与罩内液面相平。打开胶塞,向罩内插入燃烧着的火柴,火柴马上熄灭。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三年级上册共14个实验四年级科学探究实验实验一、事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材料:碘酒、米饭(馒头)、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蛋)等。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馒头)放在碟子里,用滴管向米饭(馒头)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蛋)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馒头)变成蓝黑色。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呢含有脂肪。3、将瘦肉(蛋)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实验二、溶解实验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实验过程:1、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三分之二的清水。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壁。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在观察现象。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实验三、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等。实验过程: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实验四、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等实验过程:实验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实验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实验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实验现象: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实验结论: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实验三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2、取两个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实验现象: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实验结论:把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实验五、沉淀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沉淀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能除掉水中一部分不溶解的杂质。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棒(2根)、明矾、浑浊水。实验过程: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两杯水中都有沉淀现象,但加入明矾的水中的杂质沉淀得快,水清澈透明。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除去,明矾可以加快沉淀。实验六、过滤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过滤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实验材料:铁架台(含漏斗架)、玻璃棒、漏斗、烧杯、滤纸、待过滤的水和纯净水。实验过程: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调节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内壁上。2、将滤纸对折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成漏斗状。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纯净水浸湿,再用手指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45度)。下端轻轻抵在三层滤纸的一边。5、将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纸的上边沿。6、观察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有什么不同?滤纸上留下了什么?实验现象:浑浊的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滤纸上留下了细小的杂质。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使水变清实验七:根的吸水实验实验材料: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玻璃杯(或矿泉水瓶等)、花生油(或棉花、胶塞、橡皮泥等)、水。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或用棉花、胶塞、橡皮泥等把杯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水面处做标记。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实验八:分离叶绿素实验实验材料:烧杯、锥形瓶、新鲜的绿叶、酒精、三角架、石棉网、棉花、火柴。实验步骤:1、把一片绿叶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中,在烧杯中倒入水。3、在三角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实验现象: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实验九:茎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材料:剪取带叶的枝条、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的水、锥形瓶、小刀等。实验步骤:1、把剪取的带叶的枝条插入红墨水的锥形瓶中。2、将锥形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3、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在制成切片观察。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实验十:茎运输养分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预先准备的一段长有瘤状物的树枝,了解茎有运输养分的作用。实验步骤:1、把生长健壮的树枝,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2、过一段时间以后,伤口上方的树皮逐渐膨大,就形成了瘤状物。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表明,有机物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剥去一圈树皮以后,由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就积存在伤口的上方,那里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于是形成了瘤状物。实验十一、热气球上升的实验实验一热气球上升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会上升。实验材料:塑料袋、酒精灯、火柴。实验过程:1、将塑料袋展开,罩在酒精灯上方。 2、点燃酒精灯。3、过一会,塑料袋膨胀起来,当感觉有种向上的冲力时,轻轻放手,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点燃酒精灯后,先看到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然后上升。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升。 实验二:纸蛇实验实验材料:纸片、支架、蜡烛、火柴、剪刀。实验过程:1、在纸片上先用铅笔画出螺旋纹,然后用剪刀沿纹路剪出一条纸蛇。2、把纸蛇挂在支架上。3、点燃蜡烛,放在纸蛇下面。实验现象:悬挂的纸蛇旋转起来。实验结论:热空气会上升,带动纸蛇旋转。实验十二、压缩空气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实验过程:1、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2、将注射器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放在桌子上。3、用力向下压注射器的活塞,观察现象。4、等压不住时松手,观察现象。5、反复重复3、4步骤。实验现象: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当松开手时,活塞又弹回来。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实验十三、气球的反冲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反冲现象。实验材料:气球。实验过程:将气球吹足气,然后松手,观察气球的运动情况。实验现象:气球内的空气向某个方向喷出时,气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实验结论:气球是依靠气体的反冲力运动的。实验十四、瓶“吞”鸡蛋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实验材料:火柴、熟鸡蛋、广口瓶。实验过程:1、将鸡蛋壳剥掉。2、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3、迅速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小头朝下迅速塞住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4、注意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实验现象:鸡蛋被“吞”进瓶子。实验结论: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降低,大气压力将鸡蛋“推”进瓶里。实验十五、瓶“吐”鸡蛋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实验材料:内装熟鸡蛋的广口瓶(续前面实验)、凉水、热水。实验过程:1、在广口瓶里加入凉水,摇晃广口瓶,使整个瓶内空气冷却下来。2将凉水倒出,将瓶口朝下放置在支架上(自制),使鸡蛋正好堵在瓶口处(鸡蛋的大头朝外),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3、在广口瓶上部浇热水。4、注意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实验现象:鸡蛋被“吐”出瓶子。实验结论:瓶中冷空气遇热膨胀,瓶内压强增大,瓶内压力大于瓶外气压,将鸡蛋“推”出瓶子。实验十六、大气压力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实验材料:玻璃杯、纸板、水。实验过程:1、先在玻璃杯中倒满水。2、将纸板盖在玻璃杯上,杯口不要有气泡。3、先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慢慢松开手,观察现象。4、将倒过来的玻璃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将杯子倒过来松手,纸板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将杯口朝向四面八方,纸板也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实验结论: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实验十七、水流有力量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实验材料:小水轮、玻璃杯、水盆、水。实验过程:1、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均匀地倒水。2、观察小水轮的变化,做好记录。实验现象:当用水冲小水轮时,小水轮转动起来。实验结论:水流有力量。实验十八、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实验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水的流量越大,水流的力量越大。实验材料:小水轮、玻璃杯、水盆、水。实验过程:1、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小而均匀。2、再在玻璃杯内盛满水,仍然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这次水量要大而均匀。3、重复以上两个步骤,观察小水轮转动的情况。实验现象:水流量小时,小水轮转动的慢;水流量大时,小水轮转动的快。实验结论:水的流量越大,水流的力量越大。实验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实验材料:小水轮、玻璃杯、水盆、水。实验过程:1、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3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2、再在玻璃杯内盛满水,仍然在小水轮上方6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保持不变。重复以上两个步骤,观察小水轮转动的情况。实验现象:水位低时,小水轮转动的慢;水位高时,小水轮转动的快。实验结论: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实验十九、(演示)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使用酒精灯时,分四步:1、拿开灯帽,放在一边。2、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3、用外焰加热物体。4、使用完毕,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打开,再盖上。注意事项:1、酒精灯内的酒精容量不能超过酒精灯的三分之二。2、点燃酒精灯时,不能拿着酒精灯到另一盏酒精灯上引燃,以免发生危险。3、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必须用灯帽盖灭,要连盖两次。实验二十、热传导实验实验器材: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实验步骤:1、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上抹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的三个凹痕上。2、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铜棒传递,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实验二十一、观察木屑在热水中的运动实验材料:烧杯、木屑、火柴、石棉网、酒精灯。实验步骤:1、在三角架上垫上石棉网,把装有冷水和木屑的烧杯放在上面。2、然后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注意观察水中木屑的变化。实验现象:在加热过程中,有的木屑循环运动,有的木屑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实验结论:加热烧杯的底部,水受热会变轻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整杯水逐渐变热。这就是对流。实验二十二、探究不同物品是否会生热实验材料:温度计、毛皮、毛巾、海绵、棉花、皮筋等。实验步骤:1、在四支温度计上端分别拴好棉线,并记录下初始读数。2、分别用毛皮、毛巾、海绵、棉花包住四支温度计的液泡(包的过程中不要用手触摸温度计的液泡),用皮筋捆住。3、把捆好的温度计挂起来(便于读数)。4、分别在1、3、6分钟时读数。实验现象:温度计的读数没有变化。实验结果:它们不会生热。实验二十三、不同物体吸热本领实验实验材料:硬泡沫塑料两块、温度计两支、黑纸、白纸。实验步骤:1、观察两支温度计显示的初始温度是否一样(必须一样)。2、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在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白纸;将两块泡沫塑料放在阳光下。3、过一会儿,观察记录两支温度计的度数。实验现象:盖黑纸的泡沫塑料槽内的温度计读数高。实验结论: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四年级上册共23个实验五年级科学探究实验实验一、实验名称:火山成因的模拟实验。实验一:器材及材料:番茄酱、土豆泥、三角架、酒精灯(火柴)、盛土豆泥的铁盒或铜片。实验二:器材及材料:水槽、冷水、热水、线、废旧药瓶、红墨水。火山的成因: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缝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弱的德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小药瓶中是热水和红墨水的溶液、水槽中是冷水)现象:是将药品放入冷水槽中,药品中的红墨水立即喷发。实验二、实验名称:地震的模拟实验实验一器材及材料:毛巾操作要领:将桌子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到桌子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发生的变化。现象:毛巾成了褶皱状。实验二:器材及材料:木棍操作要领:用手握住木棍的两端,用力将它折断。现象:木棍折断时发出“啪”的声音,同时手有强烈的震感。实验三、实验名称:水的磨圆作用实验器材及材料:酒精灯、大口玻璃瓶、手锤、砖块、水操作要领:(1)用手锤将砖块打碎。(2)往瓶中装入适量的水,把棱角分明的碎砖块放入瓶中,拧紧盖子。(3)同组同学互换用力摇晃瓶子。现象:原来棱角分明的碎砖块,由于水的充涮、相互摩擦碰撞,棱角慢慢消失,变成了表面光滑的近似球形的卵石。实验四、实验名称: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器材及材料:镊子、酒精灯、烧杯、冷水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现象:岩石会出现裂缝或破裂的现象。实验五:固体振动发出声音器材及材料:纸盒、小鼓、鼓锤、豆粒(1)皮筋声实验操作要领:将皮筋绷在纸盒上,用力拨动皮筋,使其发声。观察皮筋发声现象(2)鼓发声实验操作方法替代实验:1、音叉发声实验2、尺子发声实验实验六:液体发声实验器材及材料:水槽、烧杯、水实验七、气体发生实验器材及材料:气球实验八:空气能传播声音实验九:液体能传播声音实验十:固体能传播声音实验十一:耳朵听到声音的模拟实验操作要领:(1)制作耳朵模型。用一个圆筒当作耳道,在一端蒙上鼓皮,用一根小火柴棒与皮膜相连在一起。(2)对着圆筒的另一端讲话或放音乐,观察皮膜和小棒的变化。实验结论:声音传播的途径是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实验十二:影响声音大小的因素实验结论:声音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大。反之实验十三: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实验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快慢有关,发声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反之实验十四:金属的延展性结论:金属具有延展性。实验十五:导热性实验十六:导电性实验十七、蒸发吸热实验。实验十八、影响蒸发的因素实验。实验十九、水的沸腾实验:器材及材料: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实验二十、凝结实验(对比实验)实验二十一、雨的形成模拟实验(见课本65页)实验器材: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瓷盘(玻璃片)五年级上册共21个实验六年级科学探究实验实验一、观察蜡烛的变化1、方法:点燃、切割、加热2、现象:熔化由固态变成气态;有光、产生热、切割变小。生活中类似的变化:折纸、炼钢、鸡蛋面粉做成熟食,小麦制成面粉。木柴燃烧实验二、铁生锈的原因对比实验相同的条件:同样大小的铁钉不相同的条件:放在 水中、空气中、醋中、盐水中,油中等结论:油中不生锈盐水中最容易生锈其次是醋中、水中、空气中。防止生锈:想办法隔绝水、空气、盐等。实验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实验四、月相成因模拟实验实验五、蚯蚓找家实验实验六、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七、葱叶的启示:探究什么样的纸承受的压力大;六年级上册共7个实验三年级科学探究实验实验一、宽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德州九中物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 天然气点火员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智能护理数据融合-洞察及研究
- 2025年秋季学期小学教职工思政第一课校长讲话:守初心育童心担使命铸校魂-
- 2025年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应急处置培训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高级钳工试题及答案
- 区块链中级题库及答案
- 董监事股东管理办法
- 专业教师教育管理办法
- it项目开发管理办法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题及参考答案
- 小儿胃肠功能紊乱护理查房
- 废旧油漆桶管理制度
- 2025年高中数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详解答案
- 1.2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课件 内嵌视频 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一
- 互文性与叙事策略-洞察及研究
- 一年级上册全部单词表
- 小区物业监控管理制度
- 中医砭石疗法课件
- 肿瘤血液科化疗药物使用专题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