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ppt_第1页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ppt_第2页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ppt_第3页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ppt_第4页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高考历史(浙江专用),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b)1.背景(1)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苏俄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1918年3月,帝国主义干涉者与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从四面八方向苏维埃俄国发动疯狂进攻。2.内容:面对严峻的形势,苏维埃政府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农业方面,苏维埃政府实行余粮收集制。,基础梳理,考点清单,(2)工业方面,不论企业大小,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3)产品分配上,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4)劳动制度: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3.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它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c)1.背景(1)经济危机:经历长期战争以及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物资匮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起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2)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1921年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口号。,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3.主要内容,4.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发展。5.特点及意义(1)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益探索。(2)现实意义: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经济政策得到广大工农的拥护,工农联盟得到了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长远意义:列宁找到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考点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斯大林模式”(c)1.背景(1)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2)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正式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1926年起,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3)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到1937年,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2.确立:1936年,苏联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这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3.表现(1)经济上: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它排斥市场调节,由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并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2)政治上:斯大林模式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党中央的权力又高度集中于总书记手中。(3)思想文化: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表现在,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弥漫于苏联党内外,思想领域、学术领域主要靠行政干预手段来管理。,4.积极影响(1)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在短期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年,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3)苏联工业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5.严重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向农民索取得太多,压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3)长期的计划指令,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4)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图解历史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考点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戈尔巴乔夫改革(c)1.背景(1)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使苏联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2)面对困境,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2.目的: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维持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3.措施及结果(1)经济领域a.措施:制定“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试图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b.结果:由于困难重重,各项改革措施难以奏效。(2)政治改革a.内容: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b.结果:纵容自由化思想,致使改革逐渐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结果社会失控、政局不稳、思想领域混乱、民族问题严重、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发生质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