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测控技术论文单片机测温系统设计及其天气学释用摘 要在天气学中,天气变化往往会和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温度变化的记录与分析,可以得到温度和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因而,掌握温度变化对于预知天气的变化有着关键的意义。环境的检测主要由气象站完成,而气象站根据用途、安装及精确度可分为好多种。其中,便携式气象站是一款具有便于携带,使用较为方便,测量精度较高的可移动观测系统。它具有持续性,同步性的优点,同时,还具有范围广,测点多的空间优点,而且可以只有一人操作,节省了人力物力。而单片机测温系统就是便携式气象站的一种,它具备了便携式气象站的基本特点,能够对温度进行持续可靠的监测。本论文以STC89C52单片机为基础,利用PROTEUS软件对单片机测温系统进行了初步的设计与制作。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连续性监测,得到一系列数据,既起到了判断测温系统准确度的作用,同时也完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监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阳光直射处的地表温度远高于常规意义上的预报温度。(2)温度的变化相比于天气的变化要提前很多,因而温度的变化对于预测天气变化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关键字:单片机测温系统,温度,天气,STC89C52目 录第1章 绪 论1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2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2第2章 单片机的设计与制作32.1 单片机电路图的设计32.2 单片机测温系统的程序设计7第3章 温度测量实验及天气学释用223.1 对于单片机测量温度准确度的检测22 3.1.1 与教六楼气象站的比较22 3.1.2 与温度计的比对233.2 温度测量实验24第4章 结论304.1 结论30参考文献33附录351第1章 绪 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发展是不变的主题,随着人类在各方面的不断进步,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而最为突出的便是环境问题,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也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基石。随着增加的人口数量和加速的工业化进程,环境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也日趋广泛,因而环境的监测成为了人类对于环境了解的重要手段。由于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因而准确性和连续性成为了环境监测的重要指标,而便携式温度监测系统在这一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标准。此外要想提高对天气的预报能力,就必须将目前建立在天气尺度上的探测体系转移到中尺度的体系上来,就要发展新的探测体系,而地基大气遥感探测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1。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生产设备的某些场所 的温度进行测量与控制,在传统的温度测量系统中,温度信号经传感器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这个电压信号还需要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环节后,才能送到显示器和控制器中去2。数据采集中,传感器的作用将会体现出来,一般将传感器放置在监测区,连续不间断地对监测区域进行测量,但在实际情况中,环境相对复杂,因而对传感器的工作有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传感器的数据的准确性,因而在软件设计时应考虑到这一点,尽量减小外界不确定因素对于传感器监测的影响。除此之外,还要采用工作性能较好的,不易受外界干扰的传感器,比如本课题采用的DS18B20。本课题所设计的便携式温度监测系统是单片机测温系统,它的测温范围是-55125,精度是0.5,在LCD1602中显示的值是单片机中传输来的整型值乘以0.0625,除此之外,能够长时间无间断测量,不会出现中间停止的现象,符合便携式温度监测系统对于准确性和连续性的要求,因而,是较为准确和持久的便携式温度监测系统。利用本测温系统对温度进行监测,同时记录这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通过对温度和天气变化的记录和分析,得出温度和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对每次测完温度后分析得到的关系进行记录,比较所有测温数据所得到的温度天气关系,分析其中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关系即在相同的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天气变化情况是否相同。1.2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根据本实验的目的即通过单片机测温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得到测温系统后对温度进行监测,与同一时段的天气变化进行分析,确定温度和天气之间的相对应的关系。因而,本论文分为四章,各章内容简介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论文的目的及任务,并提出了提高准确度的方法。第二章:单片机的设计与制作对单片机进行了实验所必需的设计与制作,使其能够符合实验的基本条件。第三章:温度测量实验及天气学释用利用单片机测温系统对周围固定地点进行连续监测,得出温度数据,同时,记录天气的变化。第4章 :结论与分析 对测量得到的温度数据和天气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规律。第2章 单片机的设计与制作单片机的设计与制作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对单片机进行电路图及硬件的设计,这一步是单片机设计的基础;第二步是对于单片机运行程序的设计,程序是单片机运行的保障,使得单片机能够独立完成指定的功能。2.1 单片机电路图的设计单片机又称为微处理器或者微控制器,是较为常见的智能产品中信号处理的核心部件。单片机根据运行速度,数据位数,RAM,ROM等分为很多种类,其中又以MCS-51和52单片机较为常见,其较为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具有方便的开发工具、集成环境和软件支持3。单片机是系统的核心,因而它的选型对于整个系统有着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不同的单片机对于系统的其他元器件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选择单片机型号对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本课题选用MCS-52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因为其开发工具较为强大,能够对系统起到较好的控制,除此之外,MCS-52内置8kb的ROM,能够容纳一般程序,而且可靠性较好,因而选择MCS-52作为系统的核心。2.1.1 总体设计在进行单片机电路图设计时,运用PROTEUS软件进行设计,PROTEUS软件是一款较为方便的仿真软件,它的运行界面如图2.1所示,它不仅具有其他EDA的仿真功能,还可以仿真单片机及其外围的元器件。 本次课题中的单片机测温系统运用PROTEUS进行电路图的设计,在开始阶段,首先确定所用元器件的类型,单片机采用STC89C52,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显示器采用LCD1602,电源则采用5V电压。确定好元器件后,对元器件进行布局,单片机在中间位置,LCD1602在单片机的右上角,DS18B20则在单片机右下角,电源在单片机的左下角,板子是16cm10cm。2.1.2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确定好元器件的布局后绘制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包括复位电路,电源和晶振,复位电路包括复位开关一个,1k5的电阻一个和104的电容一个,复位电路只有一条线,连接在单片机的9管脚,晶振包括20p的电容两个和11.0592M的晶振一个,分别连接在18,19管脚,单片机的电源在20,40管脚,20管脚接地,40管脚接电源,在复位电路和晶振中也需要电源和地的存在。图2.1 PROTEUS操作界面2.1.3 LCD1602设计在单片机最小系统完成后,接下来绘制LCD1602的电路图,LCD1602一共有16个管脚,每个管脚对应的功能都不一样,1管脚接地,2管脚接电源,3管脚接一个1k5的电阻后接地,4管脚接单片机的25管脚,5管脚接地,6管脚接单片机27管脚,7管脚到14管脚依次通过排阻接单片机的39到32管脚,其中,排阻为810k的阻值大小,排阻中一管脚接电源,15管脚接10的电阻后接电源,16管脚接地。完成LCD1602的电路图设计后,用万用电表对各管教的导通状态进行检测,看是否有错误出现。2.1.4 DS18B20的设计完成LCD1602后,进行DS18B20的设计,DS18B20芯片是美国DALLAS公司生产的微处理器监控电 路芯片,其中PBRST引脚为按键复位输入端,该引脚端加一个按键开关S1,方便人工进行复位控制;该芯片的输出引脚5直接到80C320单片机的RST引脚,在单片机运行处于失控状态下可以停止和重新起动单片机正常运行,而且它可直接将温度转化为数字信号处理器处理4。它的测量温度范围为-55125,在-10+85范围内精度为0.5,适合普通场合的多路温度检测5。DS18B20一共有三条引线,其中两条是接电源和地,另一条与单片机相连,在我们学习的课本中,DS18B20的数据线是与单片机的第23管脚相连,同时,再用一条导线使得数据线通过连接一个10k的电阻后与电源相连,但在本论文中,我将数据线直接连接在单片机的第四管脚,因为软件中定义第四管脚为DS18B20的数据传输端口,所以,为了使得硬件与软件相对应,所以才连接在了单片机的第四管脚,使得与课本上产生了不同。 在设计完成后,利用万用电表检测各个管脚是否导通。DSl8B20是一种1-wire器件,它只用一根信号线与单片机进行串行通信,这就在硬件上使电路得以简化,但是,这就必然要求在软件上程序要对其进行复杂的时序控制。DSl8B20单线通信功能是分时完成的,它有严格的时隙概念。因此系统对DSl8B20的各种操作必须按协议进行6,在完成电路图的绘制之后,得到如图2.2所示电路图。 DS18B20的特点:(1) 独特的单总线结构、仅需要一个接口就可以实现通讯; (2)简单的多点分布应用; (3)不需要外部的元件; (4)可以使用数据线本身供电,电压范围是从 3.3 V到5 V:(5)测量范围从-55到+125;(6)在-10到85之间的精度0.5; (7)在750 ms以内(最大值)将温度转换为数字值;(8) 用户可以定义非易失性的温度告警设置; (9)告警搜索命令识别和寻址温度在编定的极限之外的器件;(10) 应用范围包括恒温控制、工业系统、消费类产品、温度计或任何热敏系统7。 完成以上元器件的焊接后,进行电源的焊接,将电源加入到单片机系统中,使得每个元器件能够与电源和地线相连,使得单片机测温系统能够正常工作。接下来就是程序的设计。图2.2 利用PROTEUS软件绘制的单片机测温系统电路图2.2 单片机测温系统的程序设计对于单片机中的程序设计,运用KEIL能够进行较为全面的设计与编译,KEIL软件对单片机的程序设计是一种重要的开发软件。系统采用 KEIL语言作为嵌入式软件系统的编程语言,采用片上系统方式进行设计8。KEIL软件能够提供C编译器、宏汇编和连接器等在内的较为完整开发方案.KEIL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微控制器软件开发的独立供应商,之所以能够达到全球领先,除了企业自身的实力外,KEIL本身的软件优越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开始 DS18B20和LCD1602初始化 温度信号采集 温度信号转换 温度显示图2.3 单片机测温系统程序流程图2.2.1 主程序的设计在主程序中,设计一个循环,通过定时器0中断方式1让单片机每隔600毫秒读取一次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同时,在单片机内部完成由DS18B20传输而来的整型数据通过数学公式(temerature=(float)temp*0.06259)转化为实际温度值并传输到LCD1602中。2.2.2 DS18B20的程序设计对于DS18B20的程序来说,主要包含三部分:DS18B20的初始化(其中包含复位,读一位数据,温度转换,寄存器存储)单片机读取DS18B20内部的数据。2.2.3 LCD1602的程序设计LCD1602只需执行写操作,所以它的程序主要包含两部:LCD1602的初始化LCD1602的写操作。中包含写数据,写命令,写字符串,写字符。在写命令的时候需将数据命令选择端RS置为低电平,读写端R/W置为低电平,使能信号端E置为高脉冲(上升沿);在写数据的时候需将数据命令选择端RS置为高电平,读写端R/W置为低电平,使能信号端E置为高脉冲。(单片机程序见附录)在完成所有的设计与制作后,对单片机进行调试,最终调试成功,如图2.4所示为正常工作的单片机测温系统。图2.4 正常工作的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第三章 温度测量实验及天气学释用在完成单片机的设计与制作后,便要利用单片机进行温度测量实验,可以说,单片机的设计与制作只是铺垫,而温度测量实验则是重点。在进行温度测量实验之前,首先要进行单片机准确性的检测,然后才能进行实验。3.1 对于单片机测量温度准确度的检测 3.1.1 与教六楼气象站的比较实验目的:利用教六楼的气象站和单片机测温系统进行比对,检测其准确度在完成单片机的设计后,首先进行的是对单片机温度测量准确度的检测,所以与教六楼的气象站所测量的温度进行比较。气象站所测温度为常规意义上的预测温度,通过统计,测得温度数据见表3.1。表 3.1 单片机测温系统与教六楼气象站温度对比表时间(2015年4月23日)单片机测温系统()仪器()绝对误差9:3023.62519.34.3259:4023.12521.51.6259:5023.50020.92.610:0023.43821.91.53810:1023.50021.81.710:2023.68820.82.88810:3023.81221.52.312实验效果分析:通过测量发现,单片机测量温度与仪器测量温度存在较大的误差(此处以绝对误差作比较),由表3.1可以得出,绝对误差在1.538到4.325之间,分析误差可能存在原因有以下几点:1.单片机存在一定的缺陷,硬件设施不能准确测量温度2.单片机测量的是室内的温度,而仪器测量的是室外的温度,因而可能会导致误差而且,单片机的测量温度总体不变,估计存在三种原因,一是单片机存在问题,不能对于一定范围的温度进行很好的测量;二是所测量的温度超出了单片机所能识别的温度范围;三是测量环境的温度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总体来看,单片机的程序和硬件都不存在问题,因而排除第一种可能,另一方面,单片机应用ds18b20进行温度测量,温度范围可以是-55+125,因而排除第二种可能,所以第三种原因导致了此现象的产生。通过观察发现,单片机测量的温度总是高于一起所测温度,说明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这明显存在误差,现预测误差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室内存在计算机,而单片机就在计算机旁边,故会导致单片机所测温度较高。所以,测量时,被检测设备应与对比设备处于同一环境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3.1.2 与温度计的比对实验目的:利用温度计和单片机测温系统比对,检测其准确度在完成与气象站测温系统比对后与温度计进行比对,表3.2为比对数据。表3.2 单片机测温系统和温度计对比表格时间(2015年5月5日)单片机测温系统()温度计()绝对误差16:5025.93825.10.83817:0026.15025.90.25017:1026.25026.00.25017:2026.18826.00.18817:3026.31226.10.21217:4026.25026.10.15017:5026.31226.10.212实验效果分析:本次实验测试地点为宿舍阳台1.经过数据统计发现温度计所测量的第一组温度数据与随后几次所测数据存在较大误差,故推测有以下几方面原因:温度计自身存在误差问题。温度计在测量时由于操作问题而导致产生误差。经过考虑认为应为第二种,因为在后面的测量中温度保持稳定,没有太大的波动。2.单片机所测得温度和温度计所测温度的绝对误差除第一次外均小于0.250,而第一次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838。通过应用罗曼诺夫斯基准则进行粗大误差判断,设第一次为可疑数据,选取显著度为0.05,得到K=2.78,最终通过计算得出第一组数据含有粗大误差,应予以舍去。(以单片机测量的温度为测量值,以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为真实值,测量值与测量值的差值称为绝对误差10;罗曼诺夫准则公式:可疑数据与平均值的差值绝对值大于K倍的无可疑数据的标准差,则可疑数据含有粗大误差。11)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单片机所测量的温度具有可靠性,可以用于温度测量。3对于温度总是跳动的问题,通过观察,是因为存在外在因素,导致周围温度不稳定,而且单片机对于温度较为敏感,才会导致显示跳动严重。实验结论:通过第2轮的对比试验可以表明,单片机可以实现对大气定点温度的较为精确的测量。这为下一步的天气学释用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保证。3.2 地表温度测量实验实验目的:捕捉小雨天气过程。5月18日,天气预报表明,未来三天西安将有一次降雨过程。因而,我们决定连续三天进行地表温度测量观测,观测时段选为每日午后4-6小时。表3.3 第一次实验地表温度记录表(5.18)时间地表温度()14:3049.47715:0053.37515:3047.75016:0048.56216:3051.68717:0044.18717:3046.188分析:本次实验从下午两点半开始,到下午五点半结束,测量温度为地表温度,总共测量了七组数据,如表3.3所示,可以看出,每日地表温度最大值基本出现在下午2-4点之间。地表温度比常规意义的预报温度明显要高出很多。表3.4 第二次试验地表温度记录表(5.19)时间单片机测温系统测得的地表温度()温度计测得的地表温度温度()15:30(阳光直射)48.17541.815:55(阳光直射)52.375/16:0538.12538.516:2537.25036.816:35(阳光直射)51.000/16:5535.06235.417:05(阳光直射)45.12544.617:25(阳光直射)45.43745.117:3537.62537.8 此次试验,由于第一次温度测量实验中所测地表温度较高,因而怀疑单片机测温系统在高温条件下可能会导致所测温度不准,因而将单片机测温系统和温度计进行比较,测量数据如表3.4所示,其中,温度计因不能承受阳光直射,故温度计只能测量阴影处的温度。在时间为17:05时,出现阴天现象,天空中云量10成,因此,温度计对阳光直射处进行了测量。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阳光直射处地表温度远远高于气象站记录最高温度,而且阳光直射处的地表温度比阴影处的地表温度高很多,并且通过和温度计的比较,可以直观地看出,单片机测温系统的测量数据比较准确,除此之外,发现在出现阴天现象时,阳光直射处的地表温度相较于未阴天时地表温度降低了很多,而阴影处的地表温度温度变化不大。表3.5 第三次实验温度记录表(5.20)时间温度()14:3030.00015:0034.50015:3030.18716:0028.06316:3028.12517:0028.375分析:在第二组实验中,利用温度计对单片机测温系统进行了检验,并且证明单片机测温系统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因此证明单片机测温系统可再次进行实验。此次地表温度测量进行的时间为下午,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天气为阴天,而且存在刮风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风越来越大,而且地表温度越来越低,天气一直为阴,在持续刮风和天气为阴的情况下,地表温度维持在了28左右,所测地表温度如表3.5所示。实验效果分析:温度测量实验总结:通过第一次实验可以发现,在阳光直射的情况下的地表温度极高,而温度出现了变化,归其原因可以认为是存在刮风或者周围出现阴影而导致所测温度下降,但依然是高温。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阳光直射处的地表温度极高,但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小范围的波动。通过第二次试验,首先证明了STC的准确度与温度计的准确度很接近,其次,发现在阴影处的温度比阳光直射处的温度低很多,而第二次的最后几次温度测量是在阴天的情况下进行的,虽然阳光直射处的地表温度在阴天的情况下比未阴天时低很多,但相较于阴影处的温度来说还是较高,而且,不论阴天与否,对于阴影处的温度影响不大。所以可以得出结论:阳光直射处的温度要远远高于阴影处的温度,而且阴影处的地表温度不论是否阴天,对其影响不大。通过第三次实验,除了可以得到于第二次相近的关于阴天天气的结论外,还发现刮风会导致温度下降,相比于第二次试验所得到的温度,第三次的温度更低。在降雨前的几小时内,温度和天气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变化,而且变化是近乎同步的,其中,从第三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的降低,而最终在晚上七点左右出现了小雨天气,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温度的变化和天气的变化是近乎同步的;除此之外,通过第二组数据也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在17:05的时候出现了阴天的天气,而温度也在这一刻出现了下降,使得温度计能够对阳光直射的区域进行直接测量,由此也可得出结论:温度的变化往往和天气的变化是近乎同步的。以上几次试验对降雨前几天的温度和天气进行了记录,通过对三组数据一系列的对比和分析,首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天气出现剧烈变化前,温度总是出现大幅度的变化。(例如第三组数据,在测量温度的时候,出现阴天和大风天气,而温度也随之大幅度的下降,由昨天同一时刻的数据可知,在天气未变的情况下,温度维持在4553度之间,而伴随着阴天和大风天气的出现,温度则下降到了30度左右。因此,得出一个结论:最高温度的变化与天气有直接的关系。)其次,通过第二组实验中对于阳光直射和阴影区域的温度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阳光直射处的温度比阴影处的温度高1015度左右,而在17:05分时,天气又晴朗转化为阴,进而导致阳光直射处的温度也出现了降低的情况,然而,比起阴影处的温度还是要比阳光直射处的温度要高出810度。由此可以看出,阳光直射时间过长的区域的温度总是比阳光直射时间短的区域的温度高,因而推测,阳关直射的区域对于温度具有储存的功能,时间越长,温度储存的越多。但通过第一组未出现天气变化的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一直处于阳光直射处的区域的温度在一定的时间之后近乎保持不变。(经过一上午的阳光直射,在下午14:3016:30之间,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但在16:30之后,太阳下山,阳光直射程度开始下降,从而导致温度下降。)另外一点,在第二组测量数据中,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和常用温度计进行了准确度比较,设温度计测量值为真值,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测量值为测得值,则利用相对误差进行判断可以发现单片机测得的温度值具有可信度。最后,因为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测量的是地表温度,同近地表温度比较可以发现地表温度远远高于近地表温度。总之,由以上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阳光直射处的地表温度极高,但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小范围的波动。2. 阳光直射处的温度要远远高于阴影处的温度,而且阴影处的地表温度不论是否阴天,对其影响不大。3. 温度的变化往往和天气的变化是近乎同步的。4. 在天气出现剧烈变化前,温度总是出现大幅度的变化。5. 最高温度的变化与天气有直接的关系。6. 阳光直射时间过长的区域的温度总是比阳光直射时间短的区域的温度高,因而推测,阳关直射的区域对于温度具有储存的功能,时间越长,温度储存的越多。7. 一直处于阳光直射处的区域的温度在一定的时间之后近乎保持不变。第四章 结论与分析完成温度测量实验,得到了相应的一些现象,因而需要对现象进行分析与讨论,当然,在试验中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也可大致得到部分结论,但这部分结论不够标准,因而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进而得到符合实验现象的正确结论。4.1 结论通过对于单片机、KEIL和PROTEUS的学习,增强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丰富了课外生活。在本次毕业设计中,除了对于硬件中单片机的需要外,在软件方面,也有很大的需要,在本次毕设中,用到了PROTEUS和KEIL软件,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对于温度测量实验,经过分析与总结,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1)阳光直射处的地表温度极高(不论是与阴影处温度还是非地表温度比较),但较容易受到周围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小范围的波动。(2)阴影处的地表温度不论是否阴天,对其影响不大。(3)温度的变化往往和天气的变化是近乎同步的,在天气出现剧烈变化前,温度总是出现大幅度的变化。而且最高温度的变化与天气有直接的关系。(4)阳光直射时间过长的区域的温度总是比阳光直射时间短的区域的温度高,因而推测,阳关直射的区域对于温度具有储存的功能,时间越长,温度储存的越多。并且一直处于阳光直射处的区域的温度在一定的时间之后近乎保持不变。参考文献1 李建国,程明虎.测量温度的无线-电声探测系统J.气象仪器与设备,2010,31(5).2 王新辉.一种数字化温度测量方法J.传感器技术,2005,24(4).3 郭天祥.51单片机C语言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4 谭鉴荣.智能地面气象监测仪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5 Yuanyuan Chen,Jing Chen.The Design of Multi-channel Temperature Detecting SystemJ.Electronic Test,2012(8). 6 储海兵,谈功全,曹亢,任善荣.单片机温度控制实验系统J.仪表技术,2007,20(12).7 孙明利,鲍健,张铄.单总线技术及DS18B20的温度测量实现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0,5(4).8 李成伟,黄增林,孟珍.基于单片机技术的多功能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J.陕西气象,2011,(5).9Kernighan,Brain W,Ritchie,Denis M.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J.1978(1).10 费业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陕西: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1 Shestakov A L. Dxnamic Error Correction Method.IEEE Tran J.On Insdtrument and measurement,1996,45(1).12 林荣惠,徐波.天气实况资料在气象影视中的作用J.陕西气象,2011,(5). 附录单片机程序如下:#include#include#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bit ReadTempFlagsbit DQ=P13;sbit RS = P24; sbit RW = P25;sbit EN = P26;#define RS_CLR RS=0 #define RS_SET RS=1#define RW_CLR RW=0 #define RW_SET RW=1 #define EN_CLR EN=0#define EN_SET EN=1#define DataPort P0void DelayUs2x(unsigned char t) while(-t);void DelayMs(unsigned char t) while(t-) DelayUs2x(245); DelayUs2x(245); bit Init_DS18B20(void) bit dat=0; DQ = 1; DelayUs2x(5); DQ = 0; DelayUs2x(300); DelayUs2x(200); DQ = 1; DelayUs2x(50); dat=DQ; DelayUs2x(25); return dat; unsigned char ReadOneChar(void)unsigned char i=0;unsigned char dat = 0;for (i=8;i0;i-) DQ = 0; dat=1; DQ = 1; if(DQ) dat|=0x80; DelayUs2x(25); return(dat);void WriteOneChar(unsigned char dat) unsigned char i=0; for (i=8; i0; i-) DQ = 0; DQ = dat&0x01; DelayUs2x(25); DQ = 1; dat=1; DelayUs2x(25);unsigned int ReadTemperature(void)unsigned char a=0;unsigned int b=0;unsigned int t=0;Init_DS18B20();WriteOneChar(0xCC); WriteOneChar(0x44); DelayMs(10);Init_DS18B20();WriteOneChar(0xCC); WriteOneChar(0xBE); a=ReadOneChar(); b=ReadOneChar(); b=8;t=a+b;return(t); bit LCD_Check_Busy(void) DataPort= 0xFF; RS_CLR; RW_SET; EN_CLR; _nop_(); EN_SET; return (bit)(DataPort & 0x80); void LCD_Write_Com(unsigned char com) while(LCD_Check_Busy(); DelayMs(5); RS_CLR; RW_CLR; EN_SET; DataPort= com; _nop_(); EN_CLR; void LCD_Write_Data(unsigned char Data) /while(LCD_Check_Busy(); DelayMs(5); RS_SET; RW_CLR; EN_SET; DataPort= Data; _nop_(); EN_CLR; void LCD_Clear(void) LCD_Write_Com(0x01); DelayMs(5); void LCD_Write_String(unsigned char x,unsigned char y,unsigned char *s) if (y = 0) LCD_Write_Com(0x80 + x); else LCD_Write_Com(0xC0 + x); while (*s) LCD_Write_Data( *s); s +; void LCD_Write_Char(unsigned char x,unsigned char y,unsigned char Data) if (y = 0) LCD_Write_Com(0x80 + x); else LCD_Write_Com(0xC0 + x); LCD_Write_Data( Data); void LCD_Init(void) LCD_Write_Com(0x38); DelayMs(5); LCD_Write_Com(0x38); DelayMs(5); LCD_Write_Com(0x38); DelayMs(5); LCD_Write_Com(0x38); LCD_Write_Com(0x08); LCD_Write_Com(0x01); LCD_Write_Com(0x06); DelayMs(5); LCD_Write_Com(0x0C); void Lcd_User_Chr(void) LCD_Write_Com(0x40); LC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故障排查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高端葡萄酒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煤矿机电设备检查验收流程
- 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标准操作手册
- 护理岗位考试真题及模拟试卷
- 2023年人力资源管理法律知识汇编
- 校用饮用奶采购合同标准模板
- 零基础职场英语会话技巧
- 安全设施停用审批流程规范
- 设计质量保证措施三篇
- JJF 2036-2023干式生化分析仪校准规范
-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标准
- 《以奋斗者为本》摘要
- 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 GB/T 13818-2009压铸锌合金
- CB/T 3780-1997管子吊架
- 建设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
- 智力残疾康复训练课件
-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 苗木种植费用(全费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