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表格教案_第1页
《木兰诗》表格教案_第2页
《木兰诗》表格教案_第3页
《木兰诗》表格教案_第4页
《木兰诗》表格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3 木兰诗表格教案 章节 七下第二单元 日期 1、 20 主备人 李文亚 课时 2 课时 课题 10、木兰诗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初步了解南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 / 23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 1、疏 通文意,理清故事基本脉络; 2、理解诗歌详略安排的特点。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 重点 教学重点 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难点 教学难点 掌握 “ 互文 ”“ 复沓 ”“ 对偶 ”“ 排比 ” 等句式特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活动。 3 / 23 教学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板 书 设 计 木兰诗 理清故事: 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双兔难辩,隐喻作结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4 / 23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以旧带新 确定目标 2 分 5 分 新课导入 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以旧带新,在此基础上自然导入 5 / 23 师生互动 25 分 师 6 / 23 生 互 7 / 23 动 25 分 师 8 / 23 生 互 9 / 23 动 25 分 10 / 23 师生互动 25 分 一、概括介绍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 “ 双璧 ” 二、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之后正字正音。 三、情节借助注释逐句理解,理清故事 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双兔难辩,隐喻作结 11 / 23 四、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体会并交流木兰有哪些美好品德? 勤劳 善良,坚毅勇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英勇善战,建立功勋。竭尽爱国之忠心,又不慕高官厚禄,这正是千百年来传奇故事历久不衰的原因。 五、小结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诵读木兰诗,回忆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 二、听写词语,正字正音,加强基础训练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意到繁简详略的安排,哪些详细写,哪些简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作 用?(答案略) 2写木兰征战准备,为什么要分东西南北来写?有什么好处?(东西南北泛指,是一种排比铺陈的写法,翻译时要注意互相交错补充,从互文修辞角度来认识) 3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是说将军都战死,壮12 / 23 士都归家了吗?如果不是,该如何理解?诗中还有哪些句子要互相交错着来理解? 4诗中两次写 “ 不闻 但闻 ” 这样的句式有什么特点?目的何在?这样的复沓形式诗中还有哪些? 5研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如 “ 出郭相扶将 ” 是爷娘互相搀扶还是见了木兰一块儿扶?再如结尾为何要写到雄兔和雌兔 ,跟人物有什么关系? “ 扑朔迷离 ” 的成语是什么意思等等。 四、民歌的特点是民间流传许久的故事,经文人整理所得,充满传奇色彩是众人的智慧结晶,文学创作需要想象,美国迪士尼再创造的 “ 花木兰 ” 动画片更具有超凡的想像。因此我们也来一次想像训练,各人自选片段(或 “ 停机叹息 ” 或 “ 征战沙场 ” 或 “ 亲人团聚 ” )扩充情节、丰富内容,进行交流。 五、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13 / 23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2、默写你最喜欢的两个自 学生倾听,记忆 “ 双璧 ” 学生齐读,之后正字正音。请学生代表把本课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带领同学学习。 14 / 23 借助注释逐句理解情节,理清故事 学生思考 3 分钟后,自由发言,总结归纳。 在老师的点拨下,小结课文 15 / 23 诵读木兰诗,回忆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 听写词语,正字正音 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汇报交流 16 / 23 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汇报交流 想像训练,各人自选片段(或 “ 停机叹息 ” 或 “ 征战沙17 / 23 场 ” 或 “ 亲人团聚 ” )扩充情节、丰富内容,进行交流。 朗读并背诵课文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18 / 23 了解木兰诗的地位,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读中学,并检查学生 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理清故事情节,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理解人物形象,向英雄人物学习。 19 / 23 梳理课文内容,使所学知识形成系统。 温故知新 夯实基础 培养学 生研读与赏析的能力,突破文章的重难点。 20 / 23 培养学生研读与赏析的能力,突破文章的重难点。 想像与说话相结合训练,培养学生能力 21 / 23 名篇佳作积累,吸取我国古代民歌的精华。 实践练兵,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巩固提高 13 分 15 分 当堂训练: 1、默写文中的三组排比句 2自编 6 8 道理解性默写填空题 3、假如你是木兰十年征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