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纲要--先秦至近代.doc_第1页
古代文学史纲要--先秦至近代.doc_第2页
古代文学史纲要--先秦至近代.doc_第3页
古代文学史纲要--先秦至近代.doc_第4页
古代文学史纲要--先秦至近代.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先秦至魏晋南北朝部分(一)简答题、论述题1、中国上古神话的特色与演变。2、诗经的有关常识。3、 诗经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意义、艺术特色。4、 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5、 先秦历史散文的文学特征。6、左传的艺术特征。7、战国策的艺术特色。8、先秦诸子散文的艺术特色。9、吕氏春秋的艺术特点。10、“楚辞”的含义和特色。11、离骚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12、天问的文学价值。13、屈原的其他著作常识。14、屈原对后代文学的影响。15、秦代刻石文的主要特征。16、李斯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17、汉初政论散文的风格。18、过秦论的艺术特征。19、史记的结构特点。20、概述史记的实录精神。21、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22、史记对后代文学的影响。23、简述史记与汉书的异同。24、“赋”文体的来源与演变。25、司马相如赋的艺术成就。26、汉代散体赋的艺术特征。27、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28、文人五言诗的产生与流变。29、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30、曹操诗歌的特点。31、曹植前后期文学创作的特点。32、曹丕在七言诗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3、阮籍诗歌的艺术特色。34、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艺术特色。35、左思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36、山水田园文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对后世的影响。37、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艺术风格。38、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39、鲍照诗歌的艺术特征。40、谢朓新体诗的创造与历史地位。41、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42、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43、搜神记的内容、艺术特征。44、世说新语的内容、艺术风格。45、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46、文心雕龙的内容与价值。47、诗品的主要内容与倾向。48、陆机文赋的理论价值。(二)名词概念、文学流派1、汉四家诗 2、九歌 3、九章 4、九辩 5、论衡 6、史记五体 7、汉书 8、“劝百讽一”9、骚体赋 10、抒情小赋 11、七发 12、汉乐府 13、古诗十九首 14、建安风骨 15、建安七子 16、正始之音 17、“竹林七贤” 18、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19、太康诗风20、玄言诗 21、司马迁 22、宫体诗 23、永明体 24、四声八病;25、骈文;26、典论论文;27、文心雕龙;28、陆机文赋*隋唐五代部分(一)简答题、论述题1、唐代文人的时代特点。2、唐代诗歌发展繁荣的表现。3、唐代诗歌发展分期及盛唐、中唐时期诗歌特点。4、唐代古文运动的性质及发展情况。5、初唐四杰的文学成就和贡献。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点。7、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及影响。8、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成就。9、如何理解孟浩然田园诗“淡而有味”的艺术特点。10、高适燕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11、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点。12、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及形成原因。13、王昌龄出塞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14、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艺术成就。15、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16、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形成的原因。17、分析杜甫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18、大历十才子诗歌创作倾向及艺术特点。19、新乐府运动兴起的条件和原因及主张。20、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倾向及艺术特点。21、分析白居易长恨歌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点。22、分析白居易琵琶行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点。23、韩愈的文学思想及主张。24、韩愈散文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25、柳宗元诗歌的特点。26、李贺诗歌的特点。27、李商隐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28、杜牧诗歌的特点。29、晚唐小品文的形成原因及艺术特点。30、唐代传奇兴起繁荣的原因。31、唐代传奇的思想意义及成就。32、敦煌变文的种类内容及艺术特点。33、敦煌曲子词的内容及艺术成就。34、温庭筠的题材内容及艺术成就。35、韦庄春妇吟的思想和艺术特点。36、分析温庭筠、韦庄词的不同。37、花间词产生的原因及创作倾向。38、李煜词的特点及对词的发展的贡献。39、分析冯延巳词的特点。40、分析司空图的诗论主张。41、分析皎然的诗论主张。(二)名词概念、文学流派1、古体诗、2、乐府诗、 3、律体诗、 4、初唐四杰、5、边塞诗派、6、山水田园诗派、 7、大历十才子、 8、新乐府运动、 9、韩孟诗派、10、古文运动、 11、词、 12、上官体、 13、沈宋体 14、长庆体、 15、边塞诗派、16、寓言小品、 17、山水游记、 18、“无题”诗、 19、变文、 20、话本小说、21、唐传奇、 22、敦煌曲子词、 23、花间词派宋代文学部分(一)简答题、论述题1、宋代学术思想状况对宋代文人思想的影响。2、宋词繁荣和发展的原因及表现。3、简述宋诗思想内容的特点及艺术风格手法特点。4、以村行为例简述王禹偁诗文创作的成就。5、简析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6、简析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7、分析柳永对宋词的发展的贡献。8、柳永雨淋铃“寒蝉凄切”词的艺术特点。9、欧阳修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的条件。10、简述欧阳修的文学主张。11、简述欧阳修诗歌的创作特点及成就。12、结合踏莎行“侯馆梅残” 简述欧阳修词的风格。13、论述欧阳修的“文”的创作的特点和成就。14、王安石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15、结合孟尝君传浅谈王安石“文”的艺术特色。16、简析王安石的词桂枝香(金陵怀古)的特点。17、简析苏轼的文艺观和美学思想。18、结合前后赤壁赋谈谈苏轼赋的特点。19、简析苏轼诗的艺术成就。20、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21、简析黄庭坚的论诗主张。22、结合登快阁分析黄庭坚诗的艺术特色。23、结合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分析秦观词的风格特点。24、简析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的艺术特点。25、结合兰陵王“柳阴直“分析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和特点。26、简析张元幹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的写作特点。27、简析张孝祥六洲歌头“长淮望断”的写作特点。28、结合醉花阴“薄雾浓云”、声声慢“寻寻觅觅”简述李清照词的写作特点。29、杨万里诗的成就及特点。30、朱熹的文学主张。31、陆游爱国诗歌的具体内容及艺术。32、陆游诗歌的具体内容及总体艺术风格。33、简述陆游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34、简述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35、简述辛弃疾对词的贡献。36、简述辛弃疾词的表现手法。37、简析苏、辛弃疾豪放词风的异同。38、结合扬州慢“淮左名都”分析姜夔词的写作特点和论词主张。39、试论汪元量诗的诗史意义。40、简述严羽沧浪诗话的论诗主张及影响。41、为什么说元好问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大家。(二)名词概念、文学流派1、词(词的别称:长短句、乐府、曲子、曲子词、琴趣等;词的体式:令、引、近、慢;小令、中调、长调;单调、双调;正体、变体;段、片、阕、拍;过片、换头、结拍等) 2、西昆体、 3、苏门四学士、 4、田园杂兴六十首、5、江西诗派、 6、一祖三宗、 7、点铁成金、 8、夺胎换骨、 9、无一字无来处、10、诚斋体、11、江湖派、12、永嘉四灵;13、 婉约派、14、豪放词派、 15、易安体、 16、半山体、 17、辛派词人、 18、中兴四大诗人、19、以文为诗、 20、以文为词、 21、 以诗为词、 22、妙悟说、元代文学部分一、简答题、论述题1、元代杂剧繁荣发展的原因。2、元代杂剧衰微的表现及原因。3、南戏剧本的构成及表演特点。4、简析南戏与杂剧的不同。5、简述词与曲的区别。6、简析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的写作特点。7、简析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特点。8、分析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数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9、分析窦娥冤中窦娥形象。10、分析窦娥冤的艺术特点。11、分析救风尘中赵盼儿形象。12、王实甫对崔、张爱情故事做了哪些加工改造?13、分析西厢记中红娘形象。14、西厢记的艺术成就。15、分析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形象。16、比较分析梧桐雨、汉宫秋的主题和艺术。17、简析赵氏孤儿中程婴、公孙杵臼的艺术形象。18、简析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的艺术特色。19、分析南戏琵琶记中赵五娘形象。20、分析南戏琵琶记的艺术特点。二、名词解释、风格流派1、元曲、2散曲、3、元杂剧、4、南戏、5、科介、6、小令、7、带过曲、8、套数、9、衬字、10、元曲四大家、11、董西厢、12、四大南戏、13永乐大典戏文三种、14、元诗四大家、15、铁崖体.明代文学部分一、论述题、简答题1、简述三国演义成书过程。2、简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3、谈谈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4、分析水浒传结构特点。5、分析水浒传人物形象的塑造特点。6、谈谈西游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及具体体现。7、分析孙悟空的形象。8、谈谈明代中叶以后小说繁荣发展的情况和原因。9、谈谈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意义。10、谈谈明代小说续书的情况。11、西门庆形象的意义。12、谈谈明代拟话本的体制。13、简述汤显祖的思想主张和戏剧主张。14、简析牡丹亭中情与理的矛盾冲突。15、简述牡丹亭传奇对前代题材的继承与发展。16、简析杜丽娘形象。17、李贽的文学主张及对明代文学发展的贡献。18、明代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其意义和局限。19、简述冯梦龙的小说创作观。20、张岱散文的思想艺术。二、名词概念、风格流派1、台阁体、2、茶陵诗派、3、复古运动、4、唐宋派、5、公安派、6、竟陵派、7、前七子7、后七子 8、章回小说、 9、话本、10、拟话本 11、传奇、12、童心说、13、骈俪派、14、临川派、 15、吴江派 16、复社、17、“三言二拍”、18、“四声猿”、19、“临川四梦”、20、晚明小品文。清代文学部分一、论述题、简答题1、清初文言小说出现高峰的原因。2、聊斋志异艺术方法的特点。3、聊斋志异对科举制度的批判。4、谈谈长生殿的成书过程。5、长生殿在传奇发展史上的贡献。6、谈谈桃花扇反映南明历史的深度和广度。7、分析李香君的形象。8、桃花扇人物塑造和结构情节的特点。9、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吴县作家形成的原因。10、儒林外史的批判精神。11、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2、分析杜少卿形象。13、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描写的意义。14、红楼梦的艺术成就。15、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及文学主张。16、清代骈文中兴的原因。17、金圣叹小说理论的主要内容。18、李渔戏曲理论的主要内容。19、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点。20、龚自珍的诗歌成就。二、名词概念、风格流派1、神韵说、2、格调说、3、肌理说、4、性灵说;5、桐城派、6、阳羡派、7、浙西词派、8、常州词派;9、阳湖派、10、闲情偶寄、11、“一人永占”、12、己亥杂诗。元代文学部分(一)简答题、论述题(1)简述元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趋势。(2)简述中国古代戏剧的特点。(3)元代杂剧繁荣发展的原因。(4)元代杂剧衰微的表现及原因。(5)南戏剧本的构成及表演特点。(6)南戏复兴的原因。(7)简析南戏与杂剧的不同。(8)简述南曲与北曲的不同。(9)简述词与曲的区别。(10)简析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的写作特点。(11)简析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特点。(12)分析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数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13)简析萨都剌的词满江红金陵怀古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14)分析窦娥冤中窦娥形象。(15)分析窦娥冤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点。(16)王实甫怎样加工改造崔莺莺和张生的恋爱故事?(17)西厢记怎样深化了反封建的思想主题。(18)分析崔莺莺、张生和红娘形象。(19)西厢记的艺术成就。(20)简析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和梧桐雨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点。(21)简析马致远杂剧汉宫秋中汉元帝和王昭君的形象及该剧的艺术特点。(22)简析康进之杂剧李逵负荆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23)简析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的写作特点。(24)简析石君宝杂剧秋胡戏妻中的罗梅英形象。(25)简析郑廷玉杂剧看钱奴的喜剧特色。(26)简析无名氏杂剧陈州粜米中的包公形象及该剧的艺术特色。(27)简析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的艺术特色。(28)分析南戏剧本琵琶记中的赵五娘形象。(29)分析琵琶记的艺术特点。(30)为什么琵琶记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二)名词概念、文学流派曲、元曲、散曲、剧曲、杂剧、元杂剧、南戏、南曲戏文、永嘉杂剧 曲、白、科、折、楔子、末本、旦本、杂剧色、末、旦、瓦肆勾栏、砌末散曲、小令、带过曲、套数元曲四家、元诗四家、铁崖体明代文学部分(一)简答题、论述题(1)简述三国演义成书的条件。(2)谈谈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3)分析曹操和诸葛亮的形象。(4)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和方法。(5)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和语言特点。(6)分析水浒传反映现实深刻性的诸种表现;水浒传情节特色、结构特点、人物形象特点和塑造方法。(7) 结合“西游故事”的演变和吴承恩的家世经历谈谈西游记创作成功的条件。(8) 分析孙悟空的形象。(9) 谈谈西游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及具体体现。(10)谈谈明代小说发展前期与后期的不同,说明产生变化的原因。(11)谈谈明代历史演义小说在中叶以后繁荣发展的情况和原因。(12)明代中期以后英雄传奇小说创作繁荣的情况及原因。(13)明代中期以后深魔小说流行的情况及原因。(14)明代中叶以后世情小说繁荣的原因。(15)谈谈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意义。(16)谈谈明代拟话本发展的情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7)谈谈明代前期戏剧发展的特点及原因。(18)结合明代后期的现实谈谈明代后期戏剧繁荣发展的标志和原因。(19)谈谈明代后期杂剧转变的表现及原因。(20)谈谈明代昆山腔改革的成就及改革成功的原因。(21)谈谈明代后期传奇创作极盛的标志。(22)明代后期传奇创作发展的艺术情况和特点。(23)简述汤显祖的思想主张和戏剧主张。(24)说明牡丹亭突出情与理的矛盾冲突,对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和意义。(25)分析杜丽娘的形象。(26)明代诗文发展基本情况及衰落原因。(27)李贽的文学主张及对明代文学发展的贡献。(28)明代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其意义和局限。(29)明末诗文发展的新形势及与时代现实的关系。(30)简述薛论道、冯惟敏、陈铎、王磐等人的散曲。(二)名词概念、文学流派 台阁体、茶陵诗派、复古运动、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复社;历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文言传奇、话本、拟话本;传奇、骈俪派、昆曲、临川派、吴江派。清代及近代文学部分(一)简答题、论述题(1)谈谈聊斋志异所体现的批判精神;聊斋志异的批判精神与蒲松龄身世经历的关系。(2)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