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月医院养生小暑大暑节日活动【篇一:全年养生规划】 12个月养生规划 一月:养肾防寒( 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国玮) 气候特点: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 养生原则:“秋冬养阴”(黄帝内经) 。 养生关键:“养肾防寒”。 注意锻炼、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人们在经过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饮食宜忌:多吃羊肉、狗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当然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推荐食疗: 当归枸杞炖羊肉 用料:当归15克,桂圆10克,枸杞15克,羊肉500克。 制法:羊肉切块,加生姜用开水稍煮,水漂沥干,加入各药、上汤,隔水炖熟,饮汤吃肉。 功用:羊肉温热,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a、b)等,有补阴壮阳、补虚劳益气血的作用。桂圆补益心脾,可去羊肉膻味。当归补血养血、活血化瘀。当归枸杞炖羊肉可补阴壮阳,补益心脾。 二月:阳气生发 适当春捂 气候特点:二月是春天的开始,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明春季从这一天开始。过了“立春”,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草树开始萌芽,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冬去春来,湿度逐渐升高,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雨水”节气因为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更加适合万物的生长。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而护肝要从心情着手,使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 养生原则 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 养生关键 春季是冷空气活动频繁之季,所以要适当“春捂”。 二月白天渐长,阳光暖和,气温趋于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渐增多。民俗谚语中有句话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说明人们经过秋冬养生,到了春天开始劳做了。 春季养生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 立春以后,气候仍然干燥,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春季饮食调养 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 饮食宜忌 宜:多食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 忌:辛辣之物。 推荐食疗 枸杞子山药粥 用料:枸杞子20克,山药30克,糯米50克。 制法:将枸杞子、山药和糯米同放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开后改小火慢煮半小时至米熟烂,放温服用。 功用:枸杞子养阴益肾柔肝,山药健脾益肾,糯米和胃,共为养阴柔肝,益肾健脾。三月: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气候特点:三月是春天将要过一半的时候,包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 “惊蛰”是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的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的出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出土活动。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 春分的“分”,是过了一半的意思。此时正是农家最忙的时节,也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时节。 中医认为,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因此,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 养生原则:“春夏养阳”。 养生关键:春养肝。 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民间称之为“春困”。这是人体的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三月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这就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这样可以使精神愉快、身体健康。但处于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地区的人还要注意保暖。 春季应肝,如养生不当,可能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要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饮食调养:“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的饮食既要根据节气变化,又要考虑个人的体质情况。以“春夏养阳”为主要原则,也就是适当多吃能温补阳气的食物。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所以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 多食甜如大枣、锅巴、山药、韭菜、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 少食酸 如西红柿、柠檬、橘子等。 推荐食疗: 山药粥 用料:鲜山药10020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与粳米同煮。 功用:山药健脾益肾补肺。 四月:补肾调阴阳 气候特点: 四月是春季最后的阶段,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 清明在节气上代表天清地明的意义。自古以来,这一天便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清明又称“踏青节”,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谷雨是春季最后的一个节气。古代称:“雨生百谷”,说明此节气在农业方面的重要性。 四月天气转暖,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的桃花、梨花、杏花等开满枝头,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这时候花粉过敏的人们日子就比较难过了,应该加以预防。此季节还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等。所以应依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传染病是这一时期的关键。 养生原则 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实为主。 从中医养生来说,清明前后是郊游、踏青的好日子。白居易春游诗中说:“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从防病来讲,在这段日子里,天气阴凉,应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实为主。为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运动为宜,如踏青、做操、打太极拳等。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防暴饮暴食。 饮食宜忌 多食菠菜、荠菜、葱、水果、山药、枸杞、兔肉,少吃辛辣、油腻、大寒之物,如辣椒、肥肉、海鱼、海虾等。 推荐食疗 山楂枸杞焖兔肉 用料:山楂、山药各30克,枸杞子15克,兔肉500克,红枣4个。 制法:红枣去核,兔肉切块,用开水脱去血水。诸料共入砂锅,加清水煮沸后改小火煲23小时,调味。 五月:关注心脏 五月是夏天即将开始的时候,包含有立夏和小满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 “立夏”在天文学上表示即将告别春天,夏天马上开始。这个节气是一个万物增长增高的时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明显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雨水比“谷雨”更多。而对农作物来说,“立夏”又是一个旺盛生长的重要节气。 “小满”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季节,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夏季,各种植物农作物到了旺盛生长期。高温多雨,空气闷热潮湿,是“小满”时的气象特征。 中医理论认为,“立夏”前后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因此,夏季需要更多的保养心脏。 “立夏”之际,从精神上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暴喜暴怒伤及心阳。老年人更应注意预防气血瘀滞引起心脏病的发作。在饮食上应以低脂、低盐的清淡食物为主,多食用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清晨可吃洋葱少许,晚饭后饮少量红酒,以保持气血通畅。 饮食宜忌 宜多食:具有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水芹、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等。 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热之品,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生葱、生蒜、辣椒、韭菜、海虾、牛羊狗肉等。 推荐食疗: 冬瓜炖鸡肉 用料:新鲜连皮冬瓜250克,鸡肉100克。【篇二:小暑和大暑的由来】 小暑和大暑是每年最热的时候,但你知道小暑和大暑的由来吗?我国的二十四个节气都有一定的说法,人们就根据节气的变化安排生产和生活,小编就来介绍小暑和大暑的由来,供朋友们参考。 那么小暑和大暑的由来是怎样的呢? 2.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其实,小暑和大暑的由来的主要根据是天气最热,这就是暑的含义,尤其是北方,在小暑和大暑的时候,人们感到象在蒸笼里一样,这时就要防止中暑。【篇三:养生日记】 1-12月怎么养生 1-12月怎么养生 一月:养肾防寒 气候特点: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 养生原则:“秋冬养阴”(黄帝内经) 。 养生关键:“养肾防寒”。 注意锻炼、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人们在经过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饮食宜忌:多吃羊肉、狗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当然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推荐食疗: 当归枸杞炖羊肉 用料:当归15克,桂圆10克,枸杞15克,羊肉500克。 制法:羊肉切块,加生姜用开水稍煮,水漂沥干,加入各药、上汤,隔水炖熟,饮汤吃肉。 功用:羊肉温热,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a、b)等,有补阴壮阳、补虚劳益气血的作用。桂圆补益心脾,可去羊肉膻味。当归补血养血、活血化瘀。当归枸杞炖羊肉可补阴壮阳,补益心脾。 二月:阳气生发 适当春捂 气候特点:二月是春天的开始,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明春季从这一天开始。过了“立春”,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草树开始萌芽,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冬去春来,湿度逐渐升高,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雨水”节气因为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更加适合万物的生长。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而护肝要从心情着手,使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 养生原则 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 养生关键 春季是冷空气活动频繁之季,所以要适当“春捂”。 二月白天渐长,阳光暖和,气温趋于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渐增多。民俗谚语中有句话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说明人们经过秋冬养生,到了春天开始劳做了。 春季养生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 立春以后,气候仍然干燥,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春季饮食调养 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 饮食宜忌宜:多食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 忌:辛辣之物。 推荐食疗 枸杞子山药粥 用料:枸杞子20克,山药30克,糯米50克。 制法:将枸杞子、山药和糯米同放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开后改小火慢煮半小时至米熟烂,放温服用。 功用:枸杞子养阴益肾柔肝,山药健脾益肾,糯米和胃,共为养阴柔肝,益肾健脾。 三月: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气候特点:三月是春天将要过一半的时候,包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 “惊蛰”是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的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的出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出土活动。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 春分的“分”,是过了一半的意思。此时正是农家最忙的时节,也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时节。 中医认为,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因此,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养生原则:“春夏养阳”。 养生关键:春养肝。 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民间称之为“春困”。这是人体的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三月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这就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这样可以使精神愉快、身体健康。但处于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地区的人还要注意保暖。 春季应肝,如养生不当,可能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要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饮食调养:“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的饮食既要根据节气变化,又要考虑个人的体质情况。以“春夏养阳”为主要原则,也就是适当多吃能温补阳气的食物。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所以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 多食甜 如大枣、锅巴、山药、韭菜、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 少食酸 如西红柿、柠檬、橘子等。 推荐食疗: 山药粥 用料:鲜山药10020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与粳米同煮。 功用:山药健脾益肾补肺。 四月:补肾调阴阳 气候特点:四月是春季最后的阶段,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 清明在节气上代表天清地明的意义。自古以来,这一天便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清明又称“踏青节”,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谷雨是春季最后的一个节气。古代称:“雨生百谷”,说明此节气在农业方面的重要性。四月天气转暖,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的桃花、梨花、杏花等开满枝头,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这时候花粉过敏的人们日子就比较难过了,应该加以预防。此季节还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等。所以应依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传染病是这一时期的关键。 养生原则 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实为主。 从中医养生来说,清明前后是郊游、踏青的好日子。白居易春游诗中说:“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从防病来讲,在这段日子里,天气阴凉,应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实为主。为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运动为宜,如踏青、做操、打太极拳等。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防暴饮暴食。 饮食宜忌 多食菠菜、荠菜、葱、水果、山药、枸杞、兔肉,少吃辛辣、油腻、大寒之物,如辣椒、肥肉、海鱼、海虾等。 推荐食疗 山楂枸杞焖兔肉 用料:山楂、山药各30克,枸杞子15克,兔肉500克,红枣4个。 制法:红枣去核,兔肉切块,用开水脱去血水。诸料共入砂锅,加清水煮沸后改小火煲23小时,调味。 功用: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山药健脾益肾,山楂活血化瘀,红枣健脾益血,兔肉补益中气。此款食疗方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低脂肪、低胆固醇,有滋补肝肾、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作用。 五月:关注心脏 五月是夏天即将开始的时候,包含有立夏和小满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 “立夏”在天文学上表示即将告别春天,夏天马上开始。这个节气是一个万物增长增高的时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明显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雨水比“谷雨”更多。而对农作物来说,“立夏”又是一个旺盛生长的重要节气。 “小满”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季节,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夏季,各种植物农作物到了旺盛生长期。高温多雨,空气闷热潮湿,是“小满”时的气象特征。 中医理论认为,“立夏”前后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因此,夏季需要更多的保养心脏。 “立夏”之际,从精神上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暴喜暴怒伤及心阳。老年人更应注意预防气血瘀滞引起心脏病的发作。在饮食上应以低脂、低盐的清淡食物为主,多食用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清晨可吃洋葱少许,晚饭后饮少量红酒,以保持气血通畅。饮食宜忌 宜多食:具有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水芹、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等。 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热之品,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生葱、生蒜、辣椒、韭菜、海虾、牛羊狗肉等。 推荐食疗: 冬瓜炖鸡肉 用料:新鲜连皮冬瓜250克,鸡肉100克。 制法:冬瓜切小块,与鸡肉同加适量水炖熟放温服用。功用说明:连皮冬瓜清热利水渗湿,鸡肉补脾强身。合为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六月:晚睡早起宣畅通泻 六月是夏季真正的开始,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 “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农事种作都以这个节气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越来越低。所以,农民俗称“芒种”为“忙种”。 进入“夏至”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白天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上,最高气温有时达35,部分地区气温甚至到38。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偏于“懒散”。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湿度增加,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中,人们就会感到胸闷、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所以,在此时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 养生关键 六月的养生重点是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上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这样机体就能得以宣畅通泻,轻松自如。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由于天气炎热,汗出较多,衣着应以棉制品为好,利于汗液排泄。要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卫生,还要防止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饮食宜忌 6月调养应以饮食清补为原则。 宜:蔬菜、豆类、水果等。如菠萝、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绿豆、赤豆等。 忌: 辛辣油腻之品。如羊肉、牛肉、猪肉、辣椒、葱、姜等 。 推荐食疗 冬瓜薏米粥 用料:冬瓜(带皮)100克,薏米30克,糯米30克。 制法:冬瓜洗净切块,与薏米同煮至熟烂,每日一次。 功用说明:冬瓜清热利湿,含水量高,不增加人体热量;薏米祛湿,糯米养胃,可收清热利湿养胃之效 七月: 劳逸结合 保护阳气 七月包含有“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 七月养生 中医认为夏季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所以人们在七月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阳气。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加强室内通风,尤其在闷热的天气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温。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 暑天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体力劳动者、室外工作的人员此时应多饮水,必要时可服少量仁丹,或喝绿豆汤等以防中暑。 饮食宜忌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蔬菜应多食绿叶菜及苦瓜、黄瓜等,水果则以西瓜为好。忌辛辣油腻之品。 推荐食疗 薏仁绿豆粥 用料:绿豆30克,百合30克,薏仁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以上各原料洗净同锅煮熟烂,加冰糖放温服用。 功效:绿豆清热解毒,百合润肺生津,薏仁清热利湿,粳米和胃,共食可清热利湿、健脾和胄。 八月:早卧早起神志安宁八月是夏天即将结束、秋天将要来临的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 “立秋”是肃杀的季节,也预示着秋天来到。天气逐渐转为早晚较凉,白天仍旧热浪袭人。这是因为“立秋”时,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尚未消失。中医认为“立秋”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处暑”则意味着暑气消退秋天来临。很多地区处暑正好处在“三伏”天,所以天气仍很热,人们称为“秋老虎”。“秋老虎”属温燥,损害人体的津液,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眼干、咽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用燃气安全培训教材课件
- 民爆安全检查课件
- 民法知识培训班课件
- 打包机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 常德市中考试卷及答案
- 民族风格课件
- 电子信息产业新质生产力
- 农业新质生产力宣传片
- 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
- 民族服装主题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PEP英语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三篇)
- 2025年秋季学期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三篇)
- 买家赎楼签协议签合同
- (2025年标准)整容医师聘用协议书
- 煤矿机电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虹膜识别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职工院感防控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附答案)
- 2025年科级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