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课程调研——光谷国际.doc_第1页
【场地设计】课程调研——光谷国际.doc_第2页
【场地设计】课程调研——光谷国际.doc_第3页
【场地设计】课程调研——光谷国际.doc_第4页
【场地设计】课程调研——光谷国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场地设计调研报告武汉光谷国际广场 场地设计调研报告 武汉光谷国际广场 光谷是重要的商业中心,人口密度很高,它又是体现武汉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窗口,所以光谷广场周边集中了许多现代化的建筑,风格也以科技、现代、前卫为主。主要包括光谷国际广场、光谷广场、世界城光谷步行街等。 此次场地设计的调研选址即为其中的光谷国际广场。光谷国际广场原名光谷中心花园,属于城市综合体,是光谷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建筑采取对称式设计,两座主楼如一本翻开的书,正对着光谷广场的中心。整栋楼的外墙全部采用玻璃结构,在日光下相互形成投影,熠熠生辉,很好地体现了“光”的特点。 城市综合体,即HOPSCA音译为豪布斯卡,是建筑规划领域的新生成概念,属于新兴词汇。它的构成主要是集主题酒店(HOTEL)、商务写字楼(OFFICE)、立体空中花园(PARK)、时尚休闲购物(SHOPPING)、娱乐泛会所(CLUB)、高尚住宅(APPART-MENT)于一体,并综合了独立商铺和街区、市民休闲广场、大型高尚居住社区的组合,常常能在已有一定居住氛围和消费基础的新兴区域起到锦上添花作用,成为时尚高端商务人士聚集之地。 城市综合体拥有商务办公、居住、酒店、商业、休闲娱乐、纵横交叉的交通及停车系统等各种城市功能;它具备完整的街区特点,是建筑综合体向城市空间巨型化、城市价值复合化、城市功能集约化发展的结果;同时城市综合体通过街区作用,实现了与外部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交通系统的有效联系,成为城市功能混合使用中心,延展了城市的空间价值。n 场地范围l 场地方位:光谷国际广场地块整体呈“扇形”,以东南面光谷广场为扇心l 面积:总建筑面积22万余l 朝向:东南西北向l 道路红线与建筑控制线:位于武汉东湖区光谷广场西北角,南面60m宽珞瑜路,路南侧为29层的五星级酒店,东临40m宽鲁磨路,东南方向正对广场另一侧的会展中心l 地形关系:场地东南高,西北低,落差约为4mn 场地环境l 城市区位 场地位于武汉东湖开发区的核心位置,包含在武汉市最繁华的商圈之一的光谷商圈中,并以光谷广场为中心形成武汉市重要的交通枢纽。珞瑜路、鲁磨路、关山路、虎泉街、民族大道交汇于此。l 周边公共设施分布状况文教: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武汉科技学院、光谷书城医疗:湖北中医院、关山医院、洪山区妇幼保健院商贸:光谷步行街、SBI创业街、新世界、家乐福、大洋百货、中影天河电影院金融: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 酒店:华美达光谷大酒店、龙安大酒店l 空间划分: 由两栋甲级地标性写字楼,三栋住宅及6层商业裙楼组成。其中两栋写字楼为甲级智能型,呈蝶形对称分布。标准层面积1600平方米,每栋楼设六部原装进口高速客梯及一部消防梯,写字楼标准层高3.6米,电梯楼层使用率为84%。写字楼公共区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紧急广播和背景音乐系统以及中央空调主管系统入户。3栋高层住宅组成的高端住宅区内部设有羽毛球场、儿童娱乐场及健身器材区域,项目绿化率近40%,整体居住环境及宜居性非常强。 除建筑物部分,其余部分用作疏散广场、绿化和停车。l 绿化场地的绿化主要集中在两栋写字楼背后(图d、图e、图f),与三栋住宅间的公用绿地,兼做停车和疏散场地。此外局部点缀了景观小品(图c)。前广场(图a、图b)主要用作人流集散,为了保证其场地的灵活应用,基本上没有配置绿化景观,平时不允许车辆停放,属于一个高度平整开阔的用地,节假日或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在广场上做“灵活”、“临时”的绿化景观,紧急情况下可以用作人流疏散和停车。l 道路交通城市宏观交通(如下图) 从城市整体交通的层面来看,光谷国际广场位于武汉交通网络发达,城市功能相对集中的区域,拥有与外界联系紧密的城市主要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交通条件主要为:地铁2号线、三环线、数十条公交线路。l 交通流线及停车场该场地设计很好地做到了人车分流、顾客和员工分流的要求:地下车库入口和后勤车辆入口设置在西侧,与珞瑜路相接,出口在东面,与鲁磨路相接,后勤出出入口设置在北面;顾客中很大比例是附近高校学生和部分周边居民,人流从三个平面来,其一是西侧珞瑜路下面的地下通道,其二东侧鲁磨路上面的人行天桥,前两条流线直接在竖向空间上与主要车流分离,其三是扇形场地两翼向广场中心渗透的人流,由于广场足够大,可以迅速缓解人多的压力,并且以上三条人流均不会到达建筑北面的后勤区。n 场地地形及地质、水文l 场地东南高,西北低,落差约为4m。高差的处理?【方法一】:室外台阶在入口广场东侧,人行天桥下设置了阶梯数较多是大台阶,这是由于两侧有较高高差导致,用不同颜色材质的铺装予以区别,限定出了广场与天桥交界处的边界,另外辅助以坡道,使场地能达到方便残疾人和少量非机动车推行的标准。广场正面处理方法是将靠近建筑入口一侧地坪抬高一个台阶的高度。边缘铺地采用不同的材料以示区分,同样对建筑外部空间起到划分和限定的作用。广场西侧的地下通道入口处抬高了两个台阶的的高度,划分出地上与地下的界限。【方法二】:坡道此次调研的光谷国际一期用地主要在三方面采用坡道第一:人行坡道(坡度较小)主要集中在基地东南面的广场上,每一组室外台阶都有相应附属的坡道以满足残障人士的需求第二:车用坡道(坡度稍大)包括广场东西两侧下往地下车库的坡道、西侧后勤入口处通往北面二层进货平台的坡道、二层消防通道通往一层的坡道第三:基地高差整合及满足排水需求的坡道(坡度很小)主要是场地的地面找坡排水n 场地建设状况l 构筑物:广场上的旗杆、球状雕塑,圣诞树(临时性构筑物)l 绿地:大广场上没有绿地,只是零星地点缀了几棵树l 管道沟渠:场地采用找坡排水,再将水集中汇聚到下水道,所以路面平坦,没有明沟。管线埋地n 场地设计评价 光谷国际广场在场地设计上有如下优点:l 以光谷广场为圆心,与光谷商圈其它场地布局统一,做到了与环境的协调l 建筑物在体量和造型上又保持了自己的独特性和可识别性l 场地在处理人车分流和顾客、员工分流的问题上比较恰当l 建筑退后红线很大距离,留出前广场,前广场可以发挥预留空地是作用,灵活布置,在紧急情况下可作为疏散或它用l 坡道和台阶搭配使用满足人行、车行的基本需求 但经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l 前广场利用率不高,从空间序列的角度看,人在广场上只有“穿行”而没有“停驻”的体验l 从美学角度看,整个场地设计远景开阔,但中景和近景缺乏细节,不耐人寻味l 公共设施方面,没有垃圾箱针对问题提出一点想法:l 有关广场的利用率问题,可以丰富一下广场上的构筑物或植物配置,在保证足够的灵活空间的前提下,增加一些公共座椅,增设报刊亭,或是设置露天插座,以增大人们在广场空间“停驻”的几率。l 适当设置景观,对主题建筑起到烘托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场地与光谷广场有一个更自然的“对话”n 认识与反思 场地是建筑与其周边环境相联系的纽带,只有用场地设计来统筹建筑设计与环境规划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