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一、小数乘整数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小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部分末位有0时,要把0去掉。二、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例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添0补位,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时,要把0去掉。 三、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例1.51.21.5、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例1.50.81.5四、积的近似数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四舍五入法; 进一法; 去尾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首先明确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保留的小数位数的下一位数字,若大于或等于5的就向前一位进1,若小于5就去掉。五、连乘、乘加、乘减的规则、小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乘加、乘加、乘减的减的的运算顺序:无括号的,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六、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七、计算钱数计算人民币钱数时,小数只能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时,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八、本单元难点疑点解析:1、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有何不同?在进行小数加、减法时,强调了小数点对齐,这样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计算结果的小数点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把因数的末位对齐,计算之后再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当乘积末尾有0时,要切记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去掉小数部分末尾的0。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怎么确定? 计算小数乘法,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乘完以后,看各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也要有几位小数。例如:0.20.3,按整数乘法先计算结果得6,两个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点小数点时,要用0补足,积的正确结果是0.06,如果计算成0.6,就只是一位小数,结果就错了。第二单元 位置一、概念及含义:1、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事物所在或所占的地方。2、在一个平面内确定物体位置时,只需两个独立数据就能将物体定位,这个确定的位置就叫做“数对”。3、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数对的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4、关于数对包含了三层意思: 、“数对”指个数,即列数与行数;、“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这个顺序不能颠倒;、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范的书写格式和相应的读法,书写时要用小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读的时候,只要顺次读出两个数就可以了。 5、数对的读法:(2,3)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二、注意事项: 1、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2、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3、在方格纸上,物体向左或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等于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向上或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等于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一、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二、小数除法笔算的计算法则: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整数部分为0,点上小数点,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为整数,再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最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商不变的性质,即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三、商的近似值: 1、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求出商的近似数。 2、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商随着扩大(或缩小)。、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或扩大),商随着扩大(或缩小)。 四、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7.14545的循环节是45。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五、课外拓展 1、小数的分类: 、按整数部分分类 按小数的整数部分是否为0,把小数可分为纯小数和带小数(或混小数)两类。 名称定义特点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纯小数都比1小;例如:0.3、0.48带小数(混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带小数都大于或等于1,例如3.7、28.356、1.000 纯小数按整数部分分类可表示为:小数 带小数、按小数部分分类 根据小数部分的位数是否有限,小数可分为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例如:0.7、0.065、11.3875等小数都是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无限小数又可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A无限循环小数: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循环小数,也叫循环小数。如:0.555、3.070707、6.0393939等小数。循环小数又可分为纯循环小数与混循环小数两种。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开始的,叫纯循环小数。如:0.66、5.33。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开始的,叫混循环小数。如:0.3555、9.31666等小数。B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无限小数,如果它的小数部分各数位上的数学 不是循环的,这样的小数就叫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例如:圆周率的值3.1415926,0.01002000300004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对于一个无限小数,如果它不是循环小数,就一定是不循环小数。小数的这种分类方法可以表示为: 有限小数小数 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混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第四单元 可能性一、概念理解 1、确定与不确定 确定: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是必然的,是一定或者是不可能发生的,这些事件的发生就是确定的。 例如:、人活着必须要呼吸空气。(一定);、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不可能) 不确定: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时而发生,时而不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即是可能性的。 例如:今年的七月会下三场雨。(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2、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一定:例如我们在地球的地面上垂直向上抛一块石头,就知道必须会下落到地面上,这时就可以用“一定”这个词来描述。 不可能:在地球上的“瀑布的水会倒流”是不可能发生的,这类事件就可以用“不可能”来描述。 可能:是指不确定的现象。例如:我们掷一枚硬币,硬币落地时也许是正面朝上,也许是反面朝上,这时就可以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再如:“明天的拔河比赛,我们班可能会赢”虽然我们具有一定的获胜条件,非常希望自己班赢,但事实上结果还是没确定的,它与我们个人的愿望无关,所以也只能用“可能”来描述。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可能性的大小不确定性的事件发生存在着可能性的大小,根据这些事件发生的条件的趋向性,有时可能性大一些,有时可能性小一些,可能性的大小与事件的基础条件和发展过程等许多因素有关。当条件对某件事有利时,发生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当条件对某件事不利时,发生的可能性就小一些。2、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描述 某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例如:(1)桌子上有一个盒子,盒子里装有大小、形状相同的红球10个,白球4个,摸出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摸出一个球后,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些?分析:因为每个球的大小、形状相同,摸球时又不能偷看,所以摸到每个球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因为红球的数量多,所以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也可以说“经常”能摸到红球;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小,也可以说“偶尔”能摸到白球。(2)在一个商场举行摸奖促销活动。盒子里放了100个小球,小球的颜色有红和绿两种,规定摸到红球的获奖。结果在活动过程中,很少有人获奖,请你说一下原因。分析:商场搞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销,只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肯定不会让多数人中奖,盒子中的红球数量很少,获奖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商场在盒子里放了很少的红球,所以摸到红球的机会很少,获奖的人数自然就少。但我们必须明确,虽然获奖的机会可能性少,但不代表没有人获奖。三、游戏输赢的可能性游戏的输赢结果取决于游戏双方各自出现的机会,出现的机会越多,则赢的可能性大;出现的机会小,则赢的可能性小。但当游戏双方的机会均等时,游戏的结果一般仍会有输赢。例如:桌子上有10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110各数,如果抽到2的倍数就赢,否则就输,这个游戏公平?分析:110各数中,2的倍数有2、4、6、8、10五个数,而不是2的倍数有1、3、5、7、9也是五个数,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这个游戏公平。所以在设计游戏规则时,要力求游戏双方机会均等才算公平。又例如:小红和小芳摸牌,有110十张牌,摸到5算小红赢,摸到其他都算小芳赢。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分析:大家都会说,不公平。在为十张牌,只有摸到5才算小红赢,小红赢的几率只有十分之一,而小红摸到除5外的另外9张都算小芳赢,小芳赢的几率是十分之九,当然不公平。趣题赏析:怎么保证可能性为三分之一? 在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怎么能使“3”朝上的可能性为三分之一?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一、用字母表示数意义和作用: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例如:用字母a表示每本书的单价,买3本书应付的钱可以写成3a,“3a”这个式子清楚地表示出当单价是a时,单价、购买本数和应付钱数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它也表示买3本书的总钱数。二、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1、路程用s表示,速度用v表示,时间用t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S=vt v=st t=sv2、总价用a表示,单价用b表示,数量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a=bc b=ac c=ab3、收入用a表示,支出用b表示,结余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a=b+c b=a-c c=a-b4、工作效率用a表示,工作时间用t表示,工作总量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c=at a=ct t=ca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时,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例:一辆客车平均每小时行a千米,一辆货车平时每小时行b千米,客车行了3小时,货车行了5小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出两辆车共行了多少千米?分析:由题意可知,速度X时间=路程,客车的路程+货车的路程=总路程。客车行了3a千米,货车行了5b千米,它们的和为共行的路程。当3a和5b分另为一个整体时,写单位名称时不用括号。而它们的和3a+5b 为一个式子时,要把这个式子用括号括起来再写单位名称,所以答案为共行了(3a+5b)千米。三、用字母表示常见的运算定律和性质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结合律(ab)c=a(bc)减法性质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除法性质abc=a(bc)(b、c均不等于0)四、用字母表示公式及运算法则 名称字母意义字母公式长方形a长 b宽 c周长 S面积周长:c=2(a+b)面积:S=ab正方形a边长 c周长 S面积周长:c=4a面积:S=aa=a2五、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简写方法)1、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放在字母的前面。例如:a3=3.a=3a。2、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进行相加、相减或相除时,两者之间的加号、减号或除号都不能省略。3、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都省略不写。例如:1.a=a。4、在同一个问题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量,不同的量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5、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答案时,除数一般写成分母;如果式子中有加号或减号,要先用括号把含有字母的式子括起来,再在括号后面写上单位名称。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 a与4的和的7倍 分析:按照字母表示数的规定,a与4的和乘7,乘号省略并且把7放在“和”的前面,所以最后应该写成:7(a+4)。 比m的8倍少n的一半。 分析:n 的一半,一般不会写成n2,而写成 n,所以最后写成 8m - n。六、将数值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中求值 1、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当字母的数值确定时,把它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中进行计算,所得的结果就是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又称代数式的值。例如:2ab,当a=2,b=6时,则2ab的值等于226=24。 2、将数值代入式子求值的方法把具体的数值代入式子求值时,要注意书写格式:先写出字母等于几,然后写出原式,再把数值代入式子中求值。例如:当x=9时,5x-30=59-30=15。七、方程的概念 1、等式的意义: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例如:3+x=19,15x=225 都是方程。 3、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1)必须是等式; (2)必须含有未知数。 4、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图来表示。方程等式 例如:3+2=5 是等式,但不是方程; 3+x=19,既是等式,也是方程。 八、解方程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例如x=4,能使方程5x=20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4就是方程5x=20 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又称之为天平平衡的原理。 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例如:4+3=7 4+3+2=7+2 5+10.6=15.6 5+10.6-6=15.6-6 等式的性质2:等式左右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依然成立。 例如:43=12 432=122 43=12 432=122 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因为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具有的性质方程都具有。在解方程时,可以运用等式的性质(即天平左右平衡的原理)来理解解方程的过程。(1)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4、 解两步、三步运算的方程 两步、三步运算的方程,可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运算,先把原方程转化为一步运算的方程,再求出方程的解。 例如:解方程 3x+25=55 解此方程时,把含有未知数的项3x 看作一个数,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25,变成3x=30;然后把方程3x=30 的左右两边再同时除以3,即可求出方程的解。5、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解方程时,先写一个“解”字,“解”字后面加一个冒号(:)。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一般要每一行写一个方程。通常情况下,要把未知数写在等式的左边,上下方程(同原方程)的等号要对齐。 例如:解方程3x+25=55。 3x+25=55 解:3x+25-25=55-25 3x=30 x=10 6、方程的检验 检验时,先把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看方程的左边、右边得数是否相等。若得数相等,则所求的值是原方程的解,否则,就不是原方程的解。 例如:上面解得方程3x+25=55的解x=10。其检验过程如下所示: 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左边=310+25=55,右边=55,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7、利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1)根据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方程。在加法中,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根据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方程。在减法中,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3)根据乘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方程。在乘法中,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根据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方程。在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九、实际问题与解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里的某个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从而得到应用题的正确答案。 2、列方程解应用题与算术方法的比较 (1)联系: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需要对数量关系进行全面分析,然后进行列式计算。列方程解应用题同样也需要在实际数量关系中进行数学抽象,列出方程求解。因此,学习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例:男生有28人,比女生人数的2倍还多4人,女生有多少人?方法一: 分析: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2倍还多4人,假如从男生人数28人中把多余的4人减去,那么就正好等于女生人数的2倍。即女生人数为:(28-4)2=242=12(人)方法二: 分析:设女生有x人,女生人数的2倍是2x 人,再加上4人就正好等于男生人数。那么可以列方程解答。解答 解:设女生为x 人。 2x+4=28 2x=24 x=12 答:女生有12人。(2)区别 列方程解应用题与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主要是解题思路不同。不同点比较:列方程解应用题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参加列式和运算未知数不参加列式和运算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x 的等式根据题里已知数和未知数间的关系,确定解题步骤,再列式计算解题思维比较顺畅解法的变化较大,思维比较复杂由上表对比,可以看出列方程解应用题具有普遍性,特别是在解答复杂或特殊的应用题时更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例1:某数减10的差,乘3,再加上1,最后结果得10,求这个数是多少?如果用算术方法就要从最后的得数开始,一步一步倒推回去,才能列出算式解答:(10-1)3+10=13;如果用列方程的方法,只要先要求的数某个数为x,再按照题目的叙述,就可以列出方程:(x-10)3+1=10,解得x=13。例2:鸡兔同笼的问题:共有12个头,36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如果用算术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或兔)时,应该有多少条腿,再与实际的腿数相比较,得到一个差,然后以免(或鸡)换鸡(或兔),才能找出解来,这是一种特殊的解法。但如果用列方程的方法的简便多了,具体思路如下:设笼中有鸡x只,则笼中有兔(12-x)只,因此,笼中有鸡腿2x条,有兔腿4(12-x)条。根据题意,可以列方程:2x+4(12-x)=36。解这个方程,就可以得到:x=6,也就是说,笼子里有鸡6只,有兔12-6=6只。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字母x表示;(2)分析实际问题(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3)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4)检验,写出答语。 检验时,一是要将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二是要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要求。例 光明小学购进白粉笔和彩色粉笔共64盒,白粉笔的盒数是彩色粉笔的3倍,问白粉笔和彩色粉笔各有多少盒?分析:此类题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比较典型的一类,题中有两个未知数,已知它们的和,且知它们是倍数关系,所以一般设1倍数的为x,题中的另一个未知数则为3x,再列方程。解答 解:设彩色粉笔有x盒,则白粉笔有3x 盒。根据 彩色粉笔的盒数 + 白粉笔的盒数 = 总盒数(64盒) x + 3x =64 4x =64 x =16 则3x =163=48。 答:白粉笔有48盒,彩色粉笔有16盒。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一、认识多边形 直角三角形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按边分 多边形 不等边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四边形 一般梯形 梯形 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二、周长1、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它们每条边的长度之和。2、公式:长方形: 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C=(a+b)2 正方形: 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三、面积及面积单位 1、定义: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面积单位:测定图形面积时所选定的标准面积,叫做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等。 面积单位单位描述国际单位符号单位意义与主单位的进率千米千米是国际制计量单位中较大的一个面积单位km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千米1千米=1000000米米米是国际制计量面积的主单位,也是我国法定的面积单位。m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米-分米分米是国际制计量单位中的一个面积单位,也是我国法定的面积单位。dm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分米1米=100分米厘米厘米是国际制计量单位中的一个面积单位,也是我国法定的面积单位。cm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厘米1米=10000厘米3、面积列表名称图形文字公式字母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如果用a和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用S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则S=ab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如果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用S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则S=a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如果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ah三角形面积=底高2如果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则S=ah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如果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则S=(a+b)h2 4、面积公式推导: (1)长方形的面积 a1cm b bb 若长方形的长是a厘米,则用1厘米的面积单位(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来度量时,每排就有a个1厘米;即每排有a厘米;若宽是b 厘米, 则它就有b排,所以长方形的面积是(ab)厘米。 (2)正方形的面积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而正方形是边长相等的特殊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如果用a表示边长,S表示面积,则S=a.a或S= a。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剪拼、平移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如果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ah。例如:用木条制成一个长18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相框。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如果把它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会怎样?解答:这是一道考查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问题。按公式代入:长方形周长=(18+15)2=66(厘米);长方形面积=1815=270(厘米)因为变形前后,组成它们的四根木条长度不变,所以拉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周长相等。变形后,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而平行四边形的高小于原长方形的宽,也就是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长方形的面积相比减少了。所以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不变,面积减少。 (4)三角形面积旋转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因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如果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则S=ah2。 (5)梯形面积旋转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如果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则S=(a+b)h2。 例如:如右图,已知梯形的上底是25厘米,下底是40厘米,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00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25厘米方法一:已知梯形的上下底,求梯形的面积,还欠缺梯形的高,因为梯形的高与阴影三角形的高相等,所以梯形的高就是阴影三角形的高。已知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是400厘米,底是40厘米,可求出阴影部分的高: 40厘米高:400240=20(厘米)梯形的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民与农业技术推广单位技术服务合作协议
- AI辅助诊断与治疗技术研究合作协议
- 2026年陕西省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综合学情评估卷一(含答案)
- 企业员工培训计划书及实施协议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库提供答案解析含答案详解
-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启示
- 申请流程指南讲解
- 安全知识培训卫生员课件
- 肉猪生产课件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及答案详解【新】
- 《新学期“心”动力》心理主题班会
- 《基础写作教程》 课件全套 第1-11章 基础写作概论- 理论文体
- 失能老人健康知识讲座
- 小针刀治疗的应急预案
- 业务外包作业人员培训管理办法
-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
- 物理化学实验B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京科技大学
- 1-丁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技术类《核电站通用机械设备》第1部分(阀门)
- 现场签证单模板
- 风机盘管更换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