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和《采薇》导学_第1页
《氓》和《采薇》导学_第2页
《氓》和《采薇》导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氓和采薇导学 氓和采薇导学 一、思考领悟 诗经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成为 “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 的写实手法。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中带本质性的社会问题,使诗歌创作成为一幅幅社会生活的图画。氓,偏重叙事;采薇,偏重抒情。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感情都相当丰富、复杂。那么,我们要读懂氓 (诗经 卫风 )抒发了什么情?如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采用了什么手法?采薇(诗经 小雅)抒发了什么情?如 “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这四句诗好在哪里? 二、鉴赏评价 氓,抒发弃妇的怨忿之情;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和比兴手法。氓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尤其是氓中的第三、四两章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以桑叶的枯黄飘落,透过桑叶衰败的景象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切2 / 3 合人物的身 份,形象生动和谐。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 “ 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 ”( 朱熹诗集传 )。其中两个感叹句,语调激切,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的女性; “ 士之耽兮 不可说也 ” ,语气舒缓,流露出女主人公的无奈和无助,令人同情。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这是叙事、抒情和比兴结合的典范例子。 采薇,抒发士卒远戍的劳苦和哀怨之情;情景相生,重言叠字。诗中的 “ 杨柳 ” 又成为后代 “ 折柳相赠 ” 与 “ 折柳思远 ” 的文化元素的滥觞。汉人有 “ 折柳赠别 ” 的风俗。折柳枝赠别亲人,因 “ 柳 ” 与 “ 留 ” 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折柳赠别 ” 就蕴含着 “ 春常在 ” 的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 “ 新知折柳赠 ” ,宋代姜白石诗: “ 别路恐无青柳枝 ” ,明代郭登诗: “ 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 ” 清代陈维崧词: “ 柳条今剩几?待折赠。 ” 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 夜洛城闻笛: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3 / 3 情理中之事了。其中像 “ 杨柳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