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3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3.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活动:设计并制作生态瓶。,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2.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3)碳循环模式图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摄食;呼吸作用;燃烧;分解作用。,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4)循环过程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循环形式是CO2。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碳返回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实现的。,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教材拾遗1.(必修3第104页“基础题,4”改编)生物圈是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能量”上呢?答案生物圈在物质上可自给自足,但在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因为物质可以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必须由生物圈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方可维持正常运转。2.(必修3第104页“拓展题”改编)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能否循环利用?你如何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答案能。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凝练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建立起生态系统的稳态和平衡观念。2.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规律。3.社会责任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下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1)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大气中的CO2库,判断理由是甲和丁之间有双向箭头,且其他几种成分都有箭头指向丁,所以丁为大气中的CO2库,甲为生产者;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丙,所以丙为分解者,则乙为消费者。(2)碳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在甲(或乙、丙)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是CO2。(3)图中的字母表示的过程:b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d和c代表呼吸作用,f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代表捕食,e和g代表动植物的遗体、排遗物等。,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考向1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分析1.(2019广西南宁摸底)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乙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B.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CO2C.过程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丙中的多种生物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答案,解析,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三看法”快速确认碳循环的各环节,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考向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及应用2.(2019江西八所重点中学联考)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6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图1中,B、C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B.图1中能表示细胞呼吸过程的只有2、4、5C.如果A发生瘟疫,D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在图2的食物链中,/的比值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解析,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1.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2.信息的作用及应用,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自我调节能力基础:负反馈调节。特点:具有一定的限度。,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4)类型,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教材拾遗(必修3第110页“与社会的联系”改编)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其他可以长期维持稳定生产的例子吗?答案农业生产中,不断施肥、灌溉、除草及控制病虫害等,可以使种植单一农作物的农田保持稳定。,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凝练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建立起生态系统的稳态和平衡观念。2.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影响。3.科学探究从生态系统具备有限自我调节能力的视角,预测和论证某一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可能引发的多种潜在变化。,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下图表示受到干扰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图,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请回答下列问题。,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1)图中y表示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其功能偏离正常范围的大小,偏离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热带雨林的y值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草原。(2)x表示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其功能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高。(3)TS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考向1信息传递的种类、特点和应用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B.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关系C.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D.生长旺盛的牧草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这对牧草不利,答案,解析,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巧判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的感觉器官,如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受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3)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行为信息。(4)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5)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如洪水、瀑布旁),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为信息进行交流。,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考向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特点及机制2.(2019河南洛阳三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得慢C.外来物种入侵会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来保持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答案,解析,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1)抵抗力稳定性强弱的判断(2)恢复力稳定性高低的判断:一般与抵抗力稳定性呈负相关,但是也有例外,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低。,1,2,3,4,1.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B.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碳循环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5,答案,解析,1,2,3,4,2.现在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2B.参与过程的生物只有生产者、消费者C.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CO2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5,答案,解析,1,2,3,4,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自身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应用,5,答案,解析,1,2,3,4,4.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高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5,答案,解析,1,2,3,4,5,5.生态学家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图甲所示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3,4,5,(1)图甲中太阳鱼位于最长食物链中的第营养级。(2)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双翅目幼虫,则理论上鲈鱼的产量将有所(填“增加”或“减少”)。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填“增强”或“减弱”)。(3)图甲的食物网中,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鲈鱼能够根据太阳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4)若该池塘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而发生水华,导致环境恶化,在此过程中发现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CO2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请分析CO2变化的主要原因:。,1,2,3,4,5,(5)图乙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b(填“”“”或“=”);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