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7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高考生物(新课标专用),考点1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2018天津理综,1,6分)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五年高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神经调节可受激素影响,如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错误;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C错误;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的系统是免疫系统,D错误。知识归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部分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2.(2017课标全国,5,6分)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反射的种类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A正确;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后条件反射不能完成而膝跳反射可以正常完成,B错误;甲状腺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C正确;胰腺的生理活动既受神经调节也受体液调节,D正确。知识拓展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内分泌腺又称无管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血管和淋巴,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输送到各细胞、组织或器官中,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外分泌腺又称有管腺,其分泌物通过腺导管输送到相应的组织或器官发挥作用,如各种消化腺。,3.(2017海南单科,15,2分)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答案D小脑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正确;脑和脊髓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B正确;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都位于大脑皮层,C正确;下丘脑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可以通过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错误。,4.(2017海南单科,16,2分)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答案A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血压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在该过程中,系统的结果(血压高)作用于调节系统使结果相反(血压降低),属于负反馈调节。知识拓展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5.(2016上海单科,10,2分)如图显示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将建立反射后的小鼠放回反射箱时,小鼠体内不会发生的是()A.胃肠蠕动加速B.血糖升高C.呼吸加速D.心跳加快,答案A将建立反射后的小鼠放回反射箱时,小鼠会发生条件反射,体内的肾上腺素会增加,从而引起血糖升高,新陈代谢加快,呼吸加速,心跳也加快,但小鼠体内胃肠蠕动不会加速。知识拓展恐惧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分泌“应急激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促进血糖升高,同时交感神经使呼吸加快、心脏跳动加快,但胃肠蠕动不会加快。,6.(2014海南单科,15,2分)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答案C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为传入神经,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7.(2014安徽理综,6,6分)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答案C由题干可知,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B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以促进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C正确;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故与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D错误。,8.(2017北京理综,29,16分)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方式进入胞内。Ca2+与共同作用,使C酶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4)图中内容从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答案(16分)(1)神经递质(2)易化扩散/协助扩散钙调蛋白空间结构(3)C、B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第二,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的实验(4)细胞和分子,9.(2014四川理综,8,11分)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1)图示反射弧中,a是。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直接促进对水的重吸收。,(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答案(11分)(1)传入神经内正外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大脑皮层神经体液调节(3)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4)吞噬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解析(1)依据a所在的神经纤维上有神经节可知,a为传入神经,神经纤维兴奋时,由于Na+内流,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当兴奋到达c处即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兴奋,所以此过程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包括痛觉、热觉、冷觉等;内脏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4)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10.(2012课标,30,10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b是,c是,d是。(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调控。(3)图(a)中神经元和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答案(10分)(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反射弧结构的知识。(1)由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呼吸肌(效应器组成之一)可推知:a、b、c、d分别为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屏住呼吸”过程是大脑皮层所支配的有意识的反射活动。(3)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杯状或球状膨大部分。神经元中短的突起为树突,长的突起为轴突。由图b知:神经元的细胞体膜充当突触后膜。,11.(2010全国,32,10分)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中,神经中枢位于中。(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所决定的。(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如图),立即刺激A端(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答案(1)皮肤脊髓(2)突触的结构(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能不能不能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脊蛙(无脑蛙),去脑后保留完整的脊髓,因脊髓中存在着低级反射中枢,故能完成某些反射活动,如搔扒反射等。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被破坏,均会导致神经传导中断,不能完成反射活动。(1)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位于被刺激部位的皮肤中;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中。(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双向性;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即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或胞体。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3)神经元的生理特性是:受到刺激,能够产生兴奋,并且传导兴奋;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是:受到刺激,能够收缩。故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后,立即刺激A端,会引起与其神经相联系的左后肢骨骼肌收缩,但由于该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故不能称为反射活动;刺激B端,兴奋不能传向左后肢骨骼肌,不能产生收缩活动。,考点2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2018课标全国,3,6分)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与特点。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的K+浓度,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的Na+浓度,故D项符合题意。知识拓展离子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它包含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并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开放。,2.(2018江苏单科,11,2分)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答案CK+的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错误;bc段Na+大量内流,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为恢复静息电位阶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需要达到阈值的刺激,在受到阈值以上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且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加大,D错误。思路点拨本题以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兴奋传导知识的掌握和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涉及静息电位的产生,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动作电位的大小和刺激强度的关系。,3.(2017海南单科,13,2分)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答案A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方式是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缺氧会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A错误;效应器是由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说明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在突触处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C正确;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从而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完成兴奋的传递,D正确。,答案D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由突触结构示意图可知,、分别为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结构线粒体为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提供能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A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即由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的转运,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错误;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与其对K+、Na+等离子的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5.(2016课标全国,4,6分,0.705)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答案B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产生ATP,A正确;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神经递质通过扩散的方式在突触间隙中移动,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中有K+外流和排钠吸钾(钠钾泵)过程,其中后者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ATP,D正确。易错警示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Na+内流(顺浓度梯度)有关;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K+外流(顺浓度梯度)有关;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静息状态的过程中,需要依靠钠钾泵进行排钠吸钾过程(逆浓度梯度)。评析本题主要考查ATP的产生及利用,重在考查理解和辨析能力,难度适中;若对膜电位形成机制理解不到位,则易错选D项。,6.(2015江苏单科,18,2分,0.854)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机理的相关内容。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因突触小泡膜的保护而避免被细胞内水解酶等破坏,A正确;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根据题图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可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离子通道开放,C正确;若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引起Na+通道开放,Na+内流,若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引起Cl-内流,D错误。知识拓展离子的跨膜运输有被动运输(顺离子浓度梯度)和主动运输(逆离子浓度梯度)两种方式。被动运输中的离子通路称离子通道,主动运输中的离子载体称为离子泵。,7.(2015浙江理综,4,6分)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答案D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的外流所致,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使神经细胞外K+浓度下降,K+外流增多,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当受刺激时,就可能导致Na+内流不足以引起内负外正电位的逆转或动作电位值偏小的情况发生,D正确。知识拓展(1)静息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细胞外液K+浓度较低时,K+外流加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加大。引起静息电位转化为动作电位的阈刺激加大。(2)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幅度也相应降低。,8.(2014江苏单科,11,2分)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答案B神经元受到的刺激需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神经元的兴奋,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元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形成与膜内K+外流有关,D错误。,答案(9分)(1)C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解析本题考查突触的相关知识。(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B表示ADP和Pi,E表示ATP。据图可知,A-C在突触间隙中,被D酶催化分解成A和C,其中,C又被突触前膜吸收回突触小体中,重新与A反应生成A-C,由此可知C能循环利用。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A-C将无法分解,会导致受体持续受A-C刺激,从而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解后反思一是要立足于教材,掌握好基础知识,包括课本上的“相关信息”、“学科交叉”、“知识链接”等栏目;二是要提升审题、获取信息等能力;三是要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评析本题考查突触处化学信号的传递过程。考查学生识图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等。,10.(2016江苏单科,26,8分)为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任氏液成分(g/L),(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其Na+/K+比与体液中的Na+/K+比接近。(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答案(8分)(1)NaHCO3、NaH2PO4细胞外液(组织液)(2)细胞失水(3)传出神经、效应器(4)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稳态及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NaH-CO3和NaH2PO4,任氏液中Na+/K+比与组织液的Na+/K+比接近。(2)若将任氏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提高到15%,相当于细胞外液浓度增大,会造成标本细胞失水引起标本活性降低。(3)该标本中脊髓损毁,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结构正常,仍然能发挥功能。(4)刺激坐骨神经产生兴奋,兴奋传到突触前膜,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5)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会使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持续刺激突触后膜,导致肌肉痉挛;突触前膜不释放乙酰胆碱及突触后膜的阳离子通道不开放,均不能使突触后膜兴奋,导致肌肉松弛。故题中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肉毒杆菌毒素、箭毒。疑难突破(1)当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这是兴奋传递的生理机制。(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就被水解或转移,若不能水解或不转移,则持续发挥作用;若神经递质不能释放,或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则兴奋不能传递。,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11.(2012全国,1,6分)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答案B本题以膝跳反射为例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兴奋传递的特点等知识。感受器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兴奋,通过反射弧的不同环节逐级传递,最终完成反射活动,故反射弧任一环节受损都会导致反射活动不能完成;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完成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12.(2010课标,5,6分)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答案D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膜内K+流向膜外引起的,表现为膜外正电荷多,膜内负电荷多;动作电位主要是由于膜外Na+流向膜内引起的,表现为外负内正。所以当膜外Na+浓度适当降低时,主要影响动作电位,使动作电位峰值降低。故D项正确。,答案D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B错误;用冷水冲洗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正确。,2.(2018山东德州期末,5)下列有关缩手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相同B.大脑能调控脊髓中的缩手反射中枢C.反射弧结构完整缩手反射就能正常进行D.反射快慢取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答案B缩手反射的感受器是皮肤,效应器是肌肉,A错误;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B正确;反射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完整的反射弧、足够强的刺激,C错误;反射快慢主要取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D错误。易错警示(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若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都不属于反射。(2)反射的进行需要有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3.(2018湖南株洲一模,4)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铃声狗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食物引起味觉的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D.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突触结构,答案B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没有经过大脑皮层,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食物引起味觉的过程是食物刺激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味觉,这个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两个反射弧不同,C正确;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了新的联系(突触),D正确。,4.(2017安徽合肥第一次质检,19)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C.兴奋传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地结合,答案D根据突触的结构可判断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A错误;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只能由B传到A,不能由B传到C,B错误;处是突触前膜,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其上的突触后膜有相应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该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5.(2018山东淄博一模,31)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AE表示其组成,甲、乙是置于神经纤维B、D上记录电位变化的电位计。请回答:(1)该反射弧中C为,E的功能是。(2)刺激a点能引起A的收缩,该过程(填“属于”“不属于”)反射。在(填“a”“b”“a或b”)点给予足够强度刺激时,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随后在A中的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引起上述信号变化的信息分子是。(3)将甲、乙两个蛙心分离出来,并在心脏中充入适量任氏液(主要成分为0.7%NaCl溶液)。电,刺激与甲心脏相连的神经,结果心跳加速、加强;随后将甲内的任氏液取出并转移到乙心脏中,也引起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对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最合理的解释是。实验中任氏液能维持一段时间内离体蛙心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的。,答案(1)神经中枢接受刺激,产生兴奋(2)不属于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递质(3)甲心脏的神经受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并扩散到任氏液中,转移后作用于乙心脏的心肌细胞,使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组织液,解析(1)图中A是效应器,B是传出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入神经,E是感受器。其中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2)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的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这个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b点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而刺激a点只有甲电位计可记录到电位变化;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处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电刺激甲后其产生了兴奋(心跳加速、加强),然后将甲中的任氏液转移到乙心脏中,没有刺激也引起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说明甲心脏的神经受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并扩散到任氏液中,转移后作用于乙心脏的心肌细胞,使心脏跳动加速、加强;该实验中的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的组织液。,考点2兴奋的传导与传递6.(2018上海虹口二模,8)如图表示a处产生兴奋并传递的过程。下面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a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到c处B.b处的神经递质分布在突触间隙中C.a处兴奋时的膜电位与c处不同D.b处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以胞吞方式被接收,答案D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a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到c处,A正确;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作为信号分子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不是以胞吞的方式被接收,B正确、D错误;a处兴奋时,c处处于静息状态,动作电位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正确。,7.(2018上海静安二模,8)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B.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大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出现双向传导D.突触间传递速度快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答案B兴奋产生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A错误;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B正确;由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递也是单向的,C错误;突触间传递兴奋时会有突触延搁,因此速度慢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D错误。,8.(2018广东江门一模,1)下列有关在神经细胞中物质进出的描述,错误的是()A.部分离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B.部分离子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C.部分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D.部分物质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答案A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错误;静息时的K+外流和动作电位形成时的Na+内流都是借助通道蛋白实现的,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而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最初的静息状态的过程中,排Na+吸K+则为主动运输,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时,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D正确。,9.(2018山东济南一模,5)关于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只能发生在神经组织中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答案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不消耗ATP,而传导过程需要消耗ATP,B错误;肌肉组织可以作为反射弧的效应器,可以产生兴奋,C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10.(2018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5)在神经调节过程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所导致的结果是()A.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B.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C.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迅速被降解,答案C兴奋性递质会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产生动作电位,抑制性递质会使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增大,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A错误、C正确;该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发生的是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可迅速被降解或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D错误。,11.(2018江西南昌一模,3)下列可以引起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的是哪一项()A.增加细胞外K+浓度B.增加细胞内K+浓度C.增加细胞内Na+浓度D.降低细胞外Na+浓度,答案AK+外流导致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增加细胞外K+浓度,会导致外流的K+减少,进而使得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A符合题意;增加细胞内K+浓度会导致细胞内外流的K+增多,引起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B不符合题意;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引起的,与Na+关系不大,C、D不符合题意。,12.(2018河南豫南六市一模,5)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离不开生物膜的转移和融合B.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提供能量C.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有关D.激素只有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答案B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离不开生物膜的转移和融合,A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不需要能量,B错误;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与细胞膜上离子的进出有关,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激素只有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正确。,13.(2018湖南株洲一模,17)下图示A、B两细胞间突触结构的模式图。下列关于此图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神经元A释放与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有关B.细胞B应该是效应器中的肌肉或者腺体细胞C.与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某些在结构中的神经递质可以重新进入结构,答案B图中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且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A正确;细胞B可以是效应器中的肌肉或者腺体细胞,也可以是神经细胞,B错误;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正确;某些在结构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酶分解或重新输送回前一个神经元,D正确。,14.(2017山东德州期末,4)下列关于乙酰胆碱的叙述,错误的是()A.作用于不同细胞引起的效果可能不同B.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经扩散通过突触前膜C.释放过程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D.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发膜电位变化,答案B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不同靶细胞引起的效果可能不同,如作用于腺体会引起其分泌相关激素,而作用于肌肉则会引起其收缩,A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C正确;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发膜电位变化,可使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D正确。知识拓展(1)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如-氨基丁酸),所以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变:兴奋传递过程中,在整个突触上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但仅在突触前膜上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仅在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15.(2018安徽安庆二模,30)为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适宜强度的刺激进行如下实验:只刺激a神经元、只刺激b神经元、先刺激a再立即刺激b,c神经元的电位变化表现分别为曲线甲、乙、丙。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推知,突触2释放的递质起(填“兴奋”或“抑制”)作用。(2)产生曲线丙的最可能原因是。,(3)经检测,突触2释放的递质是甘氨酸,甘氨酸发挥作用后又可被突触前膜吸收。则在该过程中,推测甘氨酸进出细胞的方式可能有、。,答案(1)抑制(2)突触1释放的递质减少,导致神经元c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3)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胞吐,解析(1)刺激a神经元,c神经元产生电位变化;刺激b神经元,c神经元不产生电位变化;先刺激a神经元,随后刺激b神经元,c神经元产生的电位变化减小。由此推知,a神经元上的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而b神经元上的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2)产生曲线丙的最可能原因是突触2释放神经递质使突触1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导致神经元c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3)神经递质甘氨酸的释放即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而回收甘氨酸的方式即进细胞的方式若为逆浓度运输则为主动运输,若为顺浓度梯度运输,则为协助扩散。,B组20162018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45分钟分值: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2018湖南常德期末,20)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外Na+的内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基础B.兴奋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电信号变成化学信号的过程C.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和体内反射弧中均有双向传导的特点D.参与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物质都是生物大分子,答案B神经细胞内K+的外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基础,A错误;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到突触小体,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把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B正确;兴奋在体内反射弧中单向传导,C错误;甘氨酸、NO、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是小分子,D错误。,2.(2018河北衡水中学月考,2)下列对健康实验小白鼠进行的处理,对其机体功能产生的相应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A.损伤脑干,会影响小鼠生物节律的控制、呼吸及运动的平衡B.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效应产生C.切除其胸腺,体液免疫会减弱,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D.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引起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答案A小鼠生物节律的控制在下丘脑,呼吸中枢在脑干,而运动平衡与小脑有关,A错误;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无法传导到神经中枢,所以没有相应感觉,也不会产生相应的效应,B正确;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T细胞参与大部分体液免疫和全部细胞免疫,切除其胸腺,体液免疫会减弱,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C正确;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作为抗原,将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3.(2017安徽黄山一模,17)喷乳反射是指当母体乳头受到婴儿吮吸刺激时,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引起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释放催产素,催产素作用于乳腺导管平滑肌,引起乳腺导管的收缩并排出乳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B.喷乳反射的效应器是乳腺导管平滑肌C.兴奋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D.催产素的分泌和释放方式与抗利尿激素相似,答案B喷乳反射过程既有神经系统参与,又有激素参与,因此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喷乳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乳腺导管平滑肌,B错误;兴奋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C正确;催产素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这种合成和释放方式与抗利尿激素相似,D正确。,4.(2018广东云浮第一次抽测,2)神经损伤后产生的信号会激活脑室下神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向脑内病灶迁移和分化,实现组织修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在释放神经递质过程中消耗ATP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膜内K+/Na+值增大C.实现组织修复过程伴随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D.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答案B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胞吐过程需要消耗ATP,A正确;损伤信号刺激神经干细胞,使神经干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大量Na+流入细胞内,则细胞内K+/Na+值减小,B错误;实现组织修复的过程是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C正确;组成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D正确。,5.(2018山东寿光期末,20)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是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机体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与胞外Na+内流有关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一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D.神经系统可支配某些内分泌腺的分泌,故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不受激素的影响,答案B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错误;机体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形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神经系统可支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甲状腺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错误。,6.(2018湖南五市十校共同体联考,1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B.神经纤维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C.反射过程中,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变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答案C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正确;神经纤维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反射过程中,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信号转变,C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只有反射弧完整,反射才能完成,D正确。,7.(2018湖南长郡中学第三次月考,29)神经元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兴奋的传导或传递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蝎毒中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或传递障碍。下列哪项是神经毒素作用的结果()A.促进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B.抑制突触后膜兴奋的产生C.使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D.迅速分解神经递质,答案B蝎毒中的神经毒素能够将离子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或传递障碍,神经毒素可能在突触间隙阻止了神经递质的释放或膜电位的变化,从而抑制突触后膜兴奋的产生,B正确。,8.(2018安徽安庆第二次联考,14)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此过程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B.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C.该过程涉及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双向传递D.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答案C该过程有神经调节,有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的过程,A正确;该过程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调节中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涉及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D正确。易错警示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被受体识别后会被灭活;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也立即被灭活或移走。,9.(2018河南漯河高级中学三模,27)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也能产生动作电位B.如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分别是Na+和K+C.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原因D.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形成的局部电流又使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兴奋,答案A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没有钠离子内流,不能产生动作电位,A错误。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B正确。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形成膜内外电位差,受到适宜刺激时与相邻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并发生电荷移动,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原因,C正确。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造成膜内外电位变化,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形成的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兴奋,从而使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6分)10.(2018安徽六安一中三模,30)青蛙后肢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缩回,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当兴奋到达a时,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为“负电位到正电位”,原因是。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会形成痛觉。(2)肉毒毒素能阻断运动神经和肌肉之间信息传导过程,使肌肉松弛。某实验小组用破坏了脑而脊髓完好无损的青蛙来探究信息传导阻断机理的实验,实验前先刺激b处,看肌肉是否收缩,目的是。(3)在c处注射微量肉毒毒素,再刺激b处,预测实验结果和相应结论:如果c处不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一类兴奋性神经),则说明肉毒毒素能通过来阻,断信息的传导。如果c处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但肌肉仍不收缩,则说明肉毒毒素能通过来阻断信息的传导。,答案(1)Na+内流大脑皮层(2)检测传出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息传导是否正常(3)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神经递质竞争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解析(1)正常安静状态下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是外正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联网工程师继续教育考试年试题大全
- 2025装饰装修工程劳务作业承包合同
- 服装导购招聘考试服装知识与销售技巧测试题
- 海水养殖日本对虾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慧娱乐超算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大豆卵磷脂保健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期货委托合同(标准版)
- 2025员工全日制劳动合同
- 2025年安装合同的范本
- 2025年文化娱乐项目合作合同协议
- 钢结构建筑施工合同范本
- 《电力应急电源装备测试导则》
- 海水鱼类增殖放流记录表格、人工标志、增殖放流验收报告
- 建筑工地节前停工安全检查表
- 动态心电图培训课件
- 微商培训的课件目录
- FZ/T 07025-2022针织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 德国国家概况
- 内科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 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5744《食品加工与保藏(专)》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