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必修一_第1页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必修一_第2页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必修一_第3页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必修一_第4页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必修一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县实验高级中学 许娜芳 【课文说明】 此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大家王安石的散文精品中立意不同凡响,写法别具一格的一枝奇葩。它的主旨不在于通过记游表现山川之美,景物之胜,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情,即事明礼,最终以精警独到的理趣取胜。这篇记游,由此及彼,拓宽视野,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的规律性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我们喜欢吃的汉堡包导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不管这个汉堡包用什么方式去吃,我们的目的只 有一个,那就是要把它吃完 ,填饱肚子。 同时也应该吃好,回味他的独特韵味。同样我们在学习上,比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把通过学习掌握一些知识,在此基础上,回味它独特韵味,希望今2 / 9 天这堂课结束后,我们的同学还沉静在余味中,并能三月不知肉味。 二、回顾 、昨天我们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从中体味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与一般游记的不同之处,在这篇游记中,记游只是一个引子,关键是在记游基础上所阐发的人生哲理,这跟王安石为政治学的态度是紧密相关的,相传王安石推行新法过程中就有 “ 天变 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 的豪情壮志,那么他这种对待事情的执着精神,坚定不移的意志就如烙印一般体现了我们本文的许多点滴之处,接下来,我们就再来细细品味本文又如何体现他的这一特点的? 、问:大家在文中找找看,能不能发现蛛丝马迹? 如在第一段,作者游褒禅山,介绍褒禅山的由来引出慧空禅院,又引出要游华山洞,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和仆碑上的文字呢? 对 “ 花 ”“ 华 ” 的辩析表现了王安石爱咬文嚼字的习惯,俗话说,就是钻牛角尖,按照我们朱光潜老先生的话说,3 / 9 就是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虽然因此常受时人讥笑,充分体现了 “ 求思之深 ” 。 如第二段中因为自己跟随他人半途退出之后的后悔。 “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从侧面也反映出了他的那种执着与百折不挠精神。 、联系实际: 这不仅让我想到了我们在座的各位对待学习的态度,每次考试下来看到成绩与排名之后,就抱着士可杀孰不可辱的心态,有部分同学开始有很好的计划与想法,一天能够坚持,二天、三天尚可,但一个星期之后早把自己的雄心壮志抛到脑后,该玩的照样玩,该讲的照样讲,周而复始,要想上个层次就难 了。 希望通过此文的学习能够对大家的灵魂有那么一点触动,那么我想即使王安石已入土为安,但他还在充分发挥他的余热。 三、研读课文 4 / 9 、齐读第二自然段: 互动探究字词,共同解读题难字词句: 问其深,侧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拥火以入 不出,火且尽 盖余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 余之力尚足以入 而余亦悔其随之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 / 9 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什么作用? 用字就将前洞的相关情况一笔带过,作者在这边却用了较多的笔墨写了后洞的特点,及游洞后的所见所感。这一段中的对比也呼之欲出: 前洞平旷与后洞幽深对比。 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 “ 来而记之者少 ” , “ 其至又加少 ” 对比。 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 “ 不得极夫游之乐 ” 的懊悔相比。 作用: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进洞时那种好奇以及进洞后所见的欣喜转化为出洞的内疚与后悔。那么为什么后悔?是不是自己能力不够?是不是没有相应的条件? 6 / 9 因为余之力尚是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根结在于他的意志不坚定,最后一句对下文抒发议论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文章,不光光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使自己有所感有所悟,这才是关键所在。 、齐读第四段: 在后悔自己选择的同时作者又反醒自己做了深层次的思索: “ 于是余有叹焉 ” 承上启下,进一步具体阐述作者后悔心情背后的思索。 作者先说古人 “ 古人之于 而无不在也 ” 作者为什么先说古之人? 以古人为标准,另外可以使作者的立论更有说服力。 然后作者写一般人惧险远 “ 夫夷以近 则至者少(照应前洞),所以他们就不能见到 “ 世之奇伟、瑰怪、7 / 9 非常之观 ” ,这让我想到毛泽东的七绝诗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 暮色苍茫看劲松,敌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 从文中 “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 就为 “ 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句话做了注脚。 欲得非常之观,就必须有志(而世之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然后说到有志无力(有志者 亦不能至也);有志有力,还要有外物(有志与力 亦不能至也)。 最后两个分句再次说明只要有志,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 “ 无讥 ” 、 “ 无悔 ” 。 作者说 “ 不能至 ” 是指什么说的? 不能至洞的深处,不能见 “ 非常之观 ” 。 这本来是件 “ 有悔 ” 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 “ 可以无悔 ” 呢? 因为已经 “ 尽吾志 ” 了。 8 / 9 “ 尽吾志 ” 是什么意思? 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总结:作者揭示了 “ 志 ” 、 “ 力 ” 、 “ 物 ” 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 “ 力 ” 与 “ 物 ” 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 “ 志 ” 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 “ 无悔 ” 、 “ 无讥 ” ,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大家感受到了什么启发?结合我们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亲生体验来谈一下对此的认识。 (补:有 “ 志 ” 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或许生命什么都可以缺,譬如失去一只眼睛,或者失去一条腿,但就是不能失去信念。通过两个故事让他们对此有一个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