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教师职业的起码底线_第1页
读书:教师职业的起码底线_第2页
读书:教师职业的起码底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读书:教师职业的起码底线 读书:教师职业的起码底线甘肃省成县第二中学唐红云 教师,首先是一个读书人,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在市场经济、影视文化、网络浪潮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读书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问题出在哪儿? 社会浮躁心态与人文价值的失落。 市场经济的匆匆到来使许多人产生了心灵震荡,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面对一个个腰缠万贯的大款出现在自己身旁,有的人再也静不下心来读书了,他首先要安顿生存所需,然后才能安顿心灵。虽然党和国家重视科技教育事业,表彰了吴文俊与袁隆平,最近还重奖了王选、黄昆,但这离广大中小学 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毕竟太远了。左看看,别的行业有下岗的、有待业的,觉得当教师还不错;右看看,有的人没有什么文化却赚了大钱,自己寒窗十年,还过着清贫生活,而且工作又那么辛苦,于是价值天平产生了倾斜,急功近利,追求经济实惠抬了头。评职称要论文,我就干,优质课对我有好处,我也干。对自己没有好处则不干。读书与人文滋养是文火慢功,只有靠边站。无怪乎有的人道德水平倾斜得没有了底线。 应试教育评价体系及教师自身的痼疾。 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教师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读课外书没有用处。人们嘴巴上说的是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 素质,但实际上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一张试卷,2 / 3 一个分数 (高考、中考 )。试卷的主要内容来自课本,于是课外书便赋了闲,读书成了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事。另一方面,自认为是“科班”出身的教师自己就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做学生时或读书不多,或“读”的兴趣与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教师自己缺乏读书的内在需求。 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生活负担过重,缺乏良好的读书环境。 上世纪80 年代后期有人调查提出,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为小时,与 8 小时工作制相比高出小时,应该说,在升学压力下,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小时还只是个保守数字。就拿语文教师来说,小学教师每周 16 节课左右,初中教师 14 节课左右,高中教师 10 节课左右。此外,兼班主任、各种辅导,兴趣小组以及学历、岗位、定级评职、信息技术等培训;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挤占双休日召开各种会议。事实上,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每天实际工作时间无法用 8 小时来衡量,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没有时间来读书。从社会氛围来看,不论教育系统还是整个社会都与静心读书的氛围不甚和谐;各种思潮如雨后春笋丛生,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各种现象光怪陆离,整个社会处于社会变型的躁动期,缺乏良好的读书生态环境。 影视与网络的影响。 铺天盖地的影视文化与网络浪潮的冲击,使读书更陷困境。影视与网络是谁也无法阻挡的潮流,对读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影视网络的娱乐性、便捷性、广告性极大侵占了读书的空间与3 / 3 时间。 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真正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教育的真谛在于“做”而不是“教”。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给教师的建议 69 页,苏霍姆林斯基 )。不管教师读书难的理由有千万条 ,但每一个中小学教师自己应该清楚,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读书人。作为教师,我们无力改变社会风气,但为了孩子,为了自己,我们必须坚持读书。从一定意义上说,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学习社会化的时代,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