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 史(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总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钱穆先生在评论汉代的士人政府时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该局面( ) A 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 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C 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D 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2.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3. 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 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B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 社会的剧烈变动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4. 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 )A 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 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 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 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5.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儒家以道自任,而且道、墨、法、阴阳“诸子纷纷,则已言道矣皆自以为至极,而思以其道易天下者也”。这说明先秦士子( )A 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 B 极力倡导道德修养自觉C 具有博大胸怀与开放心态 D 积极宣扬社会变革主张6. 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B 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C 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D 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7. 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得到统治者认同 B 都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 都抑制了土地兼并 D 都符合人民的利益要求8. 汉代民间的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特点是多神崇拜,最为流行的当属祖先崇拜。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祭祀祖先成为汉代民间的重要风俗。这反映了汉代( )A 宗法制度体系日益完善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君权神授被人们普遍接受9. 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专制加强对法家思想地位的巩固 B 专制的加强对儒家思想的冲击C 儒家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 D 儒家思想与专制集权不可调和10.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据材料可知( )A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主流思想 B 中国古代法律具有灵活性特点C 儒学理念渐趋影响法制法规 D 古代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11.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12.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A 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 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 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 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13.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A 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 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C 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D 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14. 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这一变化A 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 B 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C 不利于理学精神的推广 D 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15. 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表现在( )A 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 B 融合释、道、儒观念,以达到三教一统C 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 D 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16. 史学家徐中达说:“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会不足。”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 )A直接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B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C出现了“诸子百家”局面 D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17. 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 )A 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 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 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 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18.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此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9. 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无需借助文本的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也不受官员士大夫和道德的规范,按照实际生活表现民众的真情实感,编成各种民歌、民谣等,在通衢阳市演唱、传播,以致从官员到民众对皇帝非议成风”。这实际上是( )A 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 B 民众追求民主政治的体现C 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的反映 D 市民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20. 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 )A 外儒内法,大一统 B 无为而无不为C 仁为本,为政以德 D 礼法并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分40分。)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战国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着差异。秦始皇有汇合地域文化的理想,但并没有成功。到汉武帝执政时期,经过数十年的多次战争,地方的分裂势力基本肃清,而楚文化、秦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大体上完成了汇合的历史过程,“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局面才得到实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文化政策,结束了“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确立了儒家在百家之学中的主导地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君主集权政体,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有共性,也有个性。比如,西汉统治者主要实施政治、法律和思想文化的儒家化,代替了秦代的法家化。唐代除实行科举选拔人才外,还重视思想文化的内外交流,以及境内各民族融合所产生的文化创造力,促使儒、佛、道的融合,将中华古代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两宋时期,伴随着皇权强化与选官制度的完善,以及教育上书院制的成熟,中华文化更加深化。摘编自张岂之中华文化何以连绵不断生生不息材料二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戊戌维新之以前,中西文化结接于“中体西用”这一命题之中,戊戌维新以后,“用”的膨胀突破“体”的界限而日见其困窘。20世纪初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体”已经体无完肤,随之而出现了中西调和、折衷、融合的意识。自此以后,新与旧、中与西能否调和,成为新旧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和主要形态。究其实质而言,20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思想界的“中国文化本位”与“全盘西化”之争,正是这种论争的极端形式。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特点,并谈谈对发展中国文化的认识。(5分)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 新儒学指12-17世纪主导中国思想的儒家学说。新儒学是对佛教、道教的回应,并最终成功的融合了后两种信仰体系的一些内容(“理”源于佛教,“气”源于道教),将儒家思想体系化,真正形成了“儒学”,因而也最终强化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摘编自魏根深中国历史研究手册材料二 儒家一直比较重视道德修养问题。前期儒学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在人的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主张“仁者爱人”;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主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则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后期宋明理学家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学做人的根本,主张“学以至圣人”,要求自己和他人能够把圣人作为学习的榜样,以圣人的人格为导向,在精神上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注重个体内在情感的调节,要求个体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保持心灵的平静,保持一颗冷静清晰的头脑,以期冀达到一种有涵养的人格。(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新儒学兴起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儒家道德修养观对当代社会的价值。(9分)3. 阅读材料,完成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介入室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蜡油渣油加氢装置操作工岗位职业健康及安全技术规程
- 真空电子器件零件制造及装调工战略理解与执行力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公司电路图形制作工设备技术规程
- 公司手风琴零件制作工岗位合规化技术规程
- 公司电力电容器及其成套装置装配工岗位安全技术规程
- 河北省唐山市名校2026届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招远市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黑龙江省哈尔滨156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专项知识培训的意义
- 2025年固态变压器(SST)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少年读史记课件
- 微电子器件(4-11)多栅结构MOSFET与FinFET
- 伴郎伴娘租赁协议合同
- 结肠癌根治术后护理
- 《婚姻家庭辅导》课件
- 2024年共青团入团考试题【附答案】
- 新统计法培训
- 心力衰竭治疗指南
-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4月自考00840第二外语(日语)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