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房远程网络监控系统目 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 引言31.1 现代网络监控系统的几个特征31.1.1. 数字化31.1.1. 网络化31.1.3 智能化31.2 监控系统的发展41.2.1 集散系统41.2.2 现场总线的形成41.3现场总线技术的竞争41.3.1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41.3.2 现场总线技术的基本内容和核心41.3.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特点4第二章 数据的采集 (一线技术)52.1 一线技术的介绍52.2 DS18B2062.2.1 DS18B20的介绍62.2.2 DS18B20采集数据7第三章 通讯103.1 单片机的介绍103.2 串行通信(单片机和PC机的通信)113.2.1 异步通信控制规程113.2.2 RS-232C引脚定义123.2.3 MSComm控件133.3 数据存储和显示15第四章 网络监控16第五章 系统总结19参考文献20机房远程网络监控系统摘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数量与日俱增,其配套的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计算机房已成为各大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房的环境设备(供配电、UPS、空调、消防、保安等)必须时时刻刻为计算机系统提供安全正常的运行环境。因为,一旦机房环境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造成数据传输或存储故障,当严重事故时,会造成机房内计算机设备报废,现场计算机长时间瘫痪,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可靠工作,对机房里面环境设备及系统主机进行自动监视和有机管理是极其必要的。尤其目前国内普遍缺乏机房场地设备的专业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现代化管理尤显得十分重要。关键词:网络 监控 温度THE ENGINE ROOM NETWORK SUPERVISES AND CONTROL SYSTEM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computer,Computer system quantity steadily on the increase,The environment equipments of its kit also increases increasingly,The computer room that compute the importance has become each big unit constitutes the part.The environment equipments of the computer room must be every moment for normal movement in offering in system in calculator environment.Because,Once the computer room nvironment equipments appears the breakdown,Resulting in the data delivers or saving breakdown,When serious trouble,Will result in the computer equipments inside the computer room discard,The spot computer long hours paralyze,The result is so terrible we dare not think about it.so,For guaranteeing the computer system safety the dependable work,Inside to the computer room environment equipments and system hosts proceed the automatic surveillance to is very and necessary with organism management.The particularly current domestic is widespread to lack the profession of the computer room an equipments manages the personnel,Proceed the modernization the management to the equipments particularly seem to be very important.Keywords: Network, Supervise, Temperature第一章 引言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数量与日俱增,其配套的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计算机房已成为各大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房的环境设备(供配电、UPS、空调、消防、保安等)必须时时刻刻为计算机系统提供安全正常的运行环境。因为,一旦机房环境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造成数据传输或存储故障,当严重事故时,会造成机房内计算机设备报废,现场计算机长时间瘫痪,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可靠工作,对机房里面环境设备及系统主机进行自动监视和有机管理是极其必要的。尤其目前国内普遍缺乏机房场地设备的专业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现代化管理尤显得十分重要。监控系统原先是零散地分别地对一些专用设备,如动力设备、环境控制设备等进行监控,其形式在20世纪80年代是集散系统,90年代是总线技术。随着通信、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监控技术发展与应用,发展非常迅速,逐渐演变成集中监控系统。例如,在前几年,电信、移动通信电力等设备管理一般是传统的门卫值守方式,随着应用与发展,机房设备增多,机房数目增多而且位置分散,出现了大量增加管理人员,由于管理系统的厂家不同,又造成操作管理人机界面繁多,带来诸多不便,进行统一监控或异地监控更是不可能,这样的局面非常不适应现代生产管理发展。另一方面,近年信息的交换传输、嵌入式技术、电源集成等先进和现代技术设备为集中监控、远程管理、设备网络化的建立和应用又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前端一体化、视频数字化、监控网络化、管理智能化是现代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而数字化是网络化的前提,网络化又是系统集成化的基础。所以,监控系统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具有这样特点的监控系统可以称为现代监控系统。1.1现代网络监控系统的几个特征:1.1.1数字化监控系统的数字化是系统中的信息(包括视频、音频、控制等)从模拟状态转为数字状态的过程,监控系统从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传输、系统控制等的方式和结构形式都与此相关。信息流的数字化、编码压缩,加上开放式的协议,才能使监控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无缝连接,并在统一的操作平台上实现管理和控制。1.1.2网络化监控系统的网络化将意味着系统结构将由集总式向集散式系统过度,集散式系统采用多层分级的结构形式,具有微内核技术的实时多任务、多用户、分布式操作系统以实现抢先任务调度算法的快速响应。组成集散式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均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的设计。系统设备的配置具有通用性强、开放性好、系统组态灵活、控制功能完善、数据处理方便、人机界面友好以及系统安装、调试和维修简单化等特点。系统具有运行互为热备份,容错可靠等功能。1.1.3智能化采用计算机为控制中心,通过系统软件实现控制界面的可视化、统一化,控制环境的多媒体化,可以方便地实现对视频切换、音频切换、镜头云台控制、报警输入、行动输出录象的智能化控制,进而达到自动对事件的分析、统计、处理,实现监控的智能管理。以前所说的监控系统多数还是专家系统,只在监控室才能看到的系统。如果把监控的视频信号置于网络上,则大大有利于任何时候对监控对象的监控,而且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因此,网络控制系统是在计算机监控系统与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1) 监控的地域从城市的一处扩展到多处,从一个城市扩展到几个城市。2) 专业人员能够监管更多的设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例如:保安人员监视的范围更宽,监视点更多,消防人员监控的楼宇、设施更多,范围更宽。3) 网络监控系统为,动力房环境、大厦或具有多设施的系统,为更宽地域提供综合性智能化的管理。4) 提高家庭生活素质。1.2监控系统的发展监控系统发展经历了如下两个阶段。1.2.1集散系统最初诞生的传统监控系统是单片机、PC、工控机为核心的多哥分散单元的集合体。形成早期集散控制系统的雏形。当总线出现以后,一般借助S-100或PC总线形成测控系统。但是由于连线过长和过多,用这些总线形成的测控系统的稳定性较差,抗干扰能力较弱,难以实现大范围的有效测控。随后出现的是集散控制系统(DCS),它由多台微处理器分散在现场的不同位置,彼此之间以高速数据通信进行连接。1.2.2现场总线的形成随着计算机局域网的出现,产生了基于LAN的TDCS系统。与此同时,由两线制电流为420ma标准信号发展而来的智能化现场设备和控制自动化设备之间的标准的确立,使现场总线与智能化测控仪器非常容易连接,随之使得网络监控得以形成。其实,现场总线网络既可以是一种信息网络,又是一种自动化系统。作为信息网络,它所传送的是数字,例如可以是接通电源、关闭电源、开闭阀门等指令和数据;作为自动化系统,与原来的自动化系统相比,其在结构上有较大的变化,最显著特征是通过网络传送信号进行联络,可由单个节点或多个网络节点共同完成所要求的自动化功能。因此,它是一种由网络集成的自动化系统。1.3现场总线技术的竞争20世纪90年代,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一个热点,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仪器、仪表制造商都卷入了这一场竞争,纷纷推出自己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其目的,显示它的优势和竞争力。在国内,当时现场总线技术正处于普及与应用阶段,部分监控厂商在电源管理监控系统实施过程中,将现场总线技术如CAN Bus等应用其中。1.3.1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上述集散控制系统是把分散的、单回路的测控系统采用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用各种I/O模板代替控制室的仪表,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对被控系统集中进行实时监控、控制、参数调节、告警显示及存储历史数据等操作。极大地推动了工控技术的发展。但是在通信方式上,处于现场的控制级和检测级仍采用信号电流为420ma模拟量通信。而现场采集设备所占的比例最大,数据也最多,这就使得布线方式相当繁杂、安装费用增加、维护量加大。1.3.2现场总线技术的基本内容和核心以串行通信方式取代传统的420ma的模拟信号,一条现场总线可为众多的可寻址现场设备实现多点连接,支持底层的现场智能设备与高层的系统通过公用传输介质交换信息。现场总线的核心是它的通信协议,这些协议必须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计算机网络开放系统互连(OSI)的参考模型来制定。1.3.3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特点传统的DCS现场仪表到控制站之间采用420ma模拟信号传输,FCS则采用数字化的信号传输。传统的DCS采用“操作站控制站现场仪表”三层主从结构方式,而现场总线则把输入/输出单元控制站的功能融合到现场仪表中,称为智能仪表。FCS采用数字通信方式,因此可以采用多种传输介质进行传输网络监控是由电工电子装置系统、计算机硬软件以及网络、通信等多方面的有机组合体,它以智能化、网络化、交互性为特征,结构比较复杂。如果我们利用OSI七层模型内容和形式,把相应的测量控制模块硬件和应用软件,以及应用环境等有机地组合,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监控系统总体框架。下图是网络监控系统总体框架示意图。在我这个系统中传感器我们采用DS18B20,微处理器是WINBOND的78E58B。可以看出,带网络功能的智能化监控设备是网络化设备体系结构中最基本的部件,具有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和分析处理的原理特征,它的硬件是网络化接口组件、微处理器、传感器组成,软件包括置于微处理器中的程序,完成数据采集和传送的应用软件,以及各种数据传输交换协议。智能化监控设备与网络智能化监控设备相比,少了自带的网络嵌入式接口,要另外与网络专用接口板相连才能与网络连接,或者与计算机连接,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接口与网络连接,同时,这台计算机设备也是的本地监控机。这里,我们为了简要地说明问题,将整个网络监控系统简单化,我们借助于OSI的术语,大概地将网络化设备体系结构分为被控对象层、传输层、应用层。这里的“层”并没有像OSI那样概念严密,仅按功能、作用来划分。其中被控对象层包括被控制的对象(温度、电压等)和传感器、微处理器、计算机、网络接口设备,传输层包括网络环境(局域网或广域网),应用层包括服务器、工作站和客户。第二章 数据的采集 (一线技术)2.1 一线技术的介绍在我们这个系统中,要感测机房的外部环境数据,就必须对外部的数据进行采集,本系统用的是DS18B20温度传感器。传统的系统电路中,传感器总是要先通过A/D转换才将数据输送到微处理器的,在这里我们用的DS18B20温度传感器就不需要。它是一种一线型器件。那么什么是一线型器件呢?美国 DALLAS SEMICONDUCTOR设计了一种高分辨率可编程的数字温度传感器,器件从数据线上受电,且因其数字传输部分只用了一条微控制器的接口线,故命名传感器为一线数字温度传感器(1-wire Digital Thermometer)。能够与一线数字温度传感器进行通讯的数据线就是最初的一线总线(1-wire bus)。一线总线技术的发展又不断产生新的一线工作方式的组件、仪表,一线总线可以与这些组件、仪表进行通讯而不受限制,这是因为 DALLAS 生产的每个传感器或数字化器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器件上都有一个唯一的数字编码。一线总线是众多现场总线中极具竞争力的一种。它具备能与计算机进行数字通讯、总线负载量大、布线简练、精度高、性能稳定、价格便宜等多方面优点,是工业现场系统设计的高级境界。一线总线的真正优势在于:作为信号源,无须考虑如何解决通讯协议问题;在绝大多数场合,不用考虑总线上连接的传感器数量;在大多数场合甚至不需另外提供电源。一线总线的发展对于目前各种总线之间的通讯协议壁垒已构成强烈的冲击,它的最大好处就是让用户更方便。一线总线技术还在不断改进,不断推出新的器件、仪表,在传输距离、传输速度方面还有待于提高,但是在大多数现场,一线总线是简单、经济、实用的。2.2 DS18B202.2.1 DS18B20的介绍DS18B20 数字温度计提供9 位(二进制)温度读数指示器件的温度信息经过单线接口送入DS18B20 或从DS18B20 送出因此从主机CPU 到DS18B20 仅需一条线(和地线) DS18B20 的电源可以由数据线本身提供而不需要外部电源因为每一个DS18B20 在出厂时已经给定了唯一的序号因此任意多个DS18B20 可以存放在同一条单线总线上这允许在许多不同的地方放置温度敏感器件DS18B20 的测量范围从-55到+125增量值为0.5可在l s(典型值)内把温度变换成数字。每一个DS18B20 包括一个唯一的64 位长的序号该序号值存放在DS18B20 内部的ROM(只读存贮器)中。开始8位是产品类型编码(DS18B20 编码均为10H)。接着的48位是每个器件唯一的序号。最后8位是前面56位的CRC(循环冗余校验)码。DS18B20 中还有用于贮存测得的温度值的两个8位存贮器RAM,编号为0 号和1号。1号存贮器存放温度值的符号,如果温度为负(),则1号存贮器8位全为1,否则全为0。0号存贮器用于存放温度值的补码,LSB(最低位)的1表示0.5 将存贮器中的二进制数求补再转换成十进制数并除以2 就得到被测温度值(-550 125)。DS18B20 的引脚如图所示每只DS18B20 都可以设置成两种供电方式,即数据总线供电方式和外部供电方式。采取数据总线供电方式可以节省一根导线,但完成温度测量的时间较长;采取外部供电方式则多用一根导线,但测量速度较快。DS18B20 用12 位存贮温值度最高位为符号位下图为18b20 的温度存储方式负温度S=1 正温度S=0系统时序主机使用时间隙(time slots)来读写DS18B20的数据位和写命令字的位 (1)初始化 时序见下图。主机总线to时刻发送一复位脉冲(最短为480us的低电平信号)接着在tl时刻释放总线并进入接收状态DS18B20在检测到总线的上升沿之后等待15-60us接着DS18B20在t2时刻发出存在脉冲(低电平持续60-240 us)如图中虚线所示 (2)写时间隙 当主机总线t o时刻从高拉至低电平时就产生写时间隙见下图从to时刻开始15us之内应将所需写的位送到总线上DS18B20在t后15-60us间对总线采样若低电平写入的位是0见左图,若高电平写入的位是1见右图。连续写2位间的间隙应大于1us。 (3)读时间隙 见图主机总线to时刻从高拉至低电平时总线只须保持低电平l 7ts之后在t1时刻将总线拉高产生读时间隙读时间隙在t1时刻后t 2时刻前有效t z距to为15捍s也就是说t z时刻前主机必须完成读位并在t o后的60fzs一120 fzs内释放总线 2.2.2 DS18B20采集数据读写程序/复位uchar ow_reset(void)uchar presence;DQ = 0; /pull DQ line lowdelay(29); / leave it low for 480usDQ = 1; / allow line to return highdelay(3); / wait for presencepresence = DQ; / get presence signaldelay(25); / wait for end of timeslotreturn(presence); / presence signal returned / 0=presence, 1 = no part/从 1-wire 总线上读取一个字节uchar read_byte(void)uchar i;uchar value = 0;for (i=8;i0;i-)value=1;DQ = 0; / pull DQ low to start timeslotDQ = 1; / then return highdelay(1); /for (i=0; i0; i-) / writes byte, one bit at a timeDQ = 0; / pull DQ low to start timeslotDQ = val&0x01;delay(5); / hold value for remainder of timeslotDQ = 1;val=val/2;delay(5);/读取温度 Read_Temperature(void)unionuchar c2;int x;temp;ow_reset();write_byte(0xCC); / Skip ROMwrite_byte(0xBE); / Read Scratch Padtemp.c1=read_byte();temp.c0=read_byte();ow_reset();write_byte(0xCC); /Skip ROMwrite_byte(0x44); / Start Conversionreturn temp.x;第三章 通讯3.1 单片机的介绍DS18B20将外部数据采集好以后,就需要把数据发送到微处理器。本系统中,采用的是51系列的华邦78E58B单片机。该单片机有256B内部RAM,32KROM。通常单片机应用现场的环境比较恶劣,电磁干扰、电源波动、冲击震荡、高低温等因素都会影响系统工作的稳定。此外无人值守环境也会对单片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稳定和可靠在单片机的应用中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该芯片极其稳定,大规模系统集成和总线结构为该单片机稳定可靠提供了根本保证。在温度特性方面,按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划分为三个等级,即民用级 070 摄氏度工业级 -4085 摄氏度军用级 -65125 摄氏度在机房中一般情况温度都是在1830左右,所以环境温度还是可以的。芯片结构图如下:DS18B20传感器的数据线连接到单片机的P1.6口。单片机的封装图和原理图如下所示: 单片机通过普通I/O 口RXD和TXD与PC 机RS232 串口实现通信的硬件接口电路如下图 所示。由于PC 系列微机串行口为RS232C 标准接口,与输入、输出均采用TTL 电平的89C51 单片机在接口规范上不一致,因此TTL电平到RS232 接口电平的转换采用MAXIM 公司的MAX202 标准RS232接口芯片,该芯片可以用单电压(+5V)实现RS232接口逻辑“1”(-3V15V)和逻辑“0”(+3V15V)的电平转换。DS18B20将外部数据采集好以后,把DS18B20的数据线跟78E58B单片机的P1.6相连,这样就将数据传输到了单片机内。但把数据从单片机发送到计算机就要通过单片机与计算机进行通信来实现了。3.2串行通信(单片机和PC机的通信)计算机的数据传送共有两种方式:并行数据传送和串行数据传送。并行数据传送的特点是:各数据位同时传送,传送速度快、效率高。但并行数据传送有多少数据位就需多少数据线,因此传送成本很高。并行数据传送的距离通常小于30米,在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传送都是并行的。串行数据传送的特点是:数据传送按位顺序进行,最少只需一根传输线就可以完成,成本低但速度慢。计算机与外界的数据传送大都是串行的,其传送距离可以从几米到几千公里。单片机要跟计算机进行通信,使用的就是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是指通信的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数据信息的传输是在单根数据线上,以每次一个二进制的01为最小单位进行传输。串行通信的传输速度要比并行通信慢得多,但串行通信可显著降低通信线路的价格和简化通信设备,并可利用现有的电话电缆线路,在任何两点通电话的设备之间,配置适当的通信接口实行串行通信。3.2.1异步通信控制规程为实现串行通信并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要求通信双方遵循某种约定的规程。目前在PC机及数控系统中最简单最常用的规程是异步通信控制规程,或称异步通信协议,其特点是通信双方以一帧作为数据传输单位。每一帧从起始位开始、后跟数据位(位长度可选)、奇偶位(奇偶检验可选),最后以停止位结束。1帧的数据格式如下:一帧的传输经过大致有一下几个步骤:(1)无传输 通信线路上处于逻辑1状态,或称传号,表明线路无数据传输。 (2)起始传输 发送方在任何时刻将通信线路上的逻辑1状态拉至逻辑0状态,发出一个空号,表明发送方要开始传输数据。接收方在接收到空号后,开始与发送方同步,并希望收到随后的数据。 (3)数据传输 起始位跟着要发送或接收的一串位序列,即表示一个字符代码(5、6、7或8位不等,由双方协议确定并保持不变)。数据位传输规定最低位在前,最高位在后。数据位的确定是根据实际需求以获得最佳传输速度。 (4)奇偶传输 数据位之后是可选择的奇偶位发送或接收。奇偶位的逻辑状态取决于奇偶校验的类型。必须保证在同一次传输过程中,每帧选择的奇偶校验类型是一致的。 (5)停止传输 奇偶位之后是发送或接收的停止位,其逻辑状态恒为1,位时间可在1、1.5或2位选择,且必须保证在每帧传输其间均为相同。发送方在发送完1帧后,可连续发送下1帧,也可随机发送下1帧。在这两种情况下,当接收方收到传号后,双方取得同步。通信双方除遵循相同的数据传输帧格式外,为确保传输数据的正确性,双方还要具有相同的数据传输率:每秒传输的二进制位数。在不使用调制解调器的通信线路上,其倒数就是所谓的波特率(Baud Rate)。常用的波特率为300、600、1200、2400、4800和9600等。3.2.2 RS-232C引脚定义:在PC系列机中,实际的RS-232C接口有25针和9针两种,现将它们的引脚定义介绍如下:表1-2 标准RS-232C 25针D型插头9针串口(DB9)25针串口(DB25)针号功能说明缩写针号功能说明缩写1数据载波检测DCD8数据载波检测DCD2接收数据RXD3接收数据RXD3发送数据TXD2发送数据TXD4数据终端准备DTR20数据终端准备DTR5信号地GND7信号地GND6数据设备准备好DSR6数据准备好DSR7请求发送RTS4请求发送RTS8清除发送CTS5清除发送CTS9振铃指示DELL22振铃指示DELL本系统使用的是9针串口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波特率有1200,2400,4800,9600,12000bps等,这里我们采用的波特率是2400。先设定单片机的波特率和中断方式等一些参数:TMOD=0X20; TL1=0XF3; TH1=TL1; SCON=0X40; PCON=0X00; EA=1; TR1=1;中断程序为:FIRST: if(TI=1) TI=0; else for(j=0;j12500;j+) goto FIRST ; 单片机将数据发出后通过串口与计算机进行通信。3.2.3 MSComm控件上位机软件的制作工具是VB。VB提供了一个Active X控件Microsoft Comm Control,简称MSComm控件,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嵌入MSComm控件,从而方便地进行计算机串口的通信管理。MSComm控件有许多属性,其中一些重要的属性如下:Commport:设置或返回串口号。Settings:以字符串的形式设置或返回串口通信参数。Portopen:设置或返回串口状态。InputMode:设置或返回接收数据的类型。Inputlen:设置或返回一次从接收缓冲区中读取字节数。InBufferSize:设置或返回接收缓冲区的大小,缺省值为1024字节。InBufferCount:设置或返回接收缓冲区中等待计算机接收的字符数。Input:从接收缓冲区中读取数据并清空该缓冲区,该属性设计时无效,运行时只读。OutBufferSize:设置或返回发送缓冲区的大小,缺省值为512字节。OutBufferCount:设置或返回发送缓冲区中等待计算机发送的字符数。Output:向发送缓冲区发送数据,该属性设计时无效,运行时只读。Rthreshold:该属性为一阀值。当接收缓冲区中字符数达到该值时,MSComm控件设置Commevent属性为ComEvReceive,并产生OnComm事件。用户可在OnComm事件处理程序中进行相应处理。若Rthreshold属性设置为0,则不产生OnComm事件。例如用户希望接收缓冲区中达到一个字符就接收一个字符,可将Rthreshold设置为1。这样接收缓冲区中接收到一个字符,就产生一次OnComm事件。Sthreshold:该属性亦为一阀值。当发送缓冲区中字符数小于该值时,MSComm控件设置Commevent属性为ComEvSend,并产生OnComm事件。若Sthreshold属性设置为0,则不产生OnComm事件。要特别注意的是仅当发送缓冲区中字符数小于该值的瞬间才产生OnComm事件,其后就不再产生OnComm事件。例如Sthreshold设置为3,仅当发送缓冲区中字符数从3降为2时,MSComm控件设置Commevent属性为ComEvSend,同时产生OnComm事件,如发送缓冲区中字符始终为2,则不会再产生OnComm事件。这就避免了发送缓冲区中数据未发送完就反复发生OnComm事件。CommEvent: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该属性设计时无效,运行时只读。一旦串口发生通信事件或产生错误,依据产生的事件和错误,MSComm控件为CommEvent属性赋不同的代码,同时产生OnComm事件。用户程序就可在OnComm事件处理程序中针对不同的代码,进行相应的处理。在VB上位机程序运行的时候,我们在Form_Load中设定MSComm的一些属性:MSComm1.CommPort = 1 设置所使用的COM口为COM1MSComm1.Settings = 2400,n,8,1 设置串口的波特率为2400bps,没有校验位,数据位为8位,停止位为1MSComm1.PortOpen = True 打开端口MSComm1.InputMode = comInputModeBinary 将INPUT属性检取的数据设置为二进制数据MSComm1.RThreshold = 1 设置MSComm在每个字符放入缓冲区时就触发OnComm事件。在MSComm1_OnComm()事件中,我们定义一个变量来放从单片机发送过来的数据。Dim bte(0) As Byte然后再把从串行口发过来的数据放在这个变量中:Dim indata As VariantSelect Case MSComm1.CommEventCase comEvReceiveindata = MSComm1.Inputbte(0) = AscB(indata)MSComm1.InBufferCount = 0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bte(0)把数据放在任何地方。在这个系统中,为了显示方便,采用的是浏览器加数据库的方式,所以我们还要把现场采集的数据存放到数据库中去,以便随时调用显示和查询。3.3 数据存取和显示数据库能有效地进行数据存储、共享和处理的工具。数据库的发展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其技术现在已经很成熟了。总体上,可以将数据库分为:桌面数据库、对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等。桌面数据库是一类数据库软件,这些数据库都采用ISAM(Indexed Sequential Access Method)文件。目前常用的桌面数据库包括Microsoft Access、Microsoft Foxpro等。桌面数据库将数据存放在自己的ISAM数据文件中,使各种应用程序能够访问桌面数据库里的数据。桌面数据库一般能够提供标准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如数据定义、查询等,为提高记录查询速度,桌面数据库要增加索引,并使用ISAM。 关系数据库的某些方面和桌面数据库类似,但关系数据库比桌面数据库功能强大很多,但关系数据库也有自己的不足。首先比桌面数据库昂贵,与特定的商业应用的集成更难;同时可能对硬件有苛刻的要求,还要求数据库管理员对系统进行协调和维护。对象数据库。最原始的数据库技术仅仅在数据文件里存储初始数据,即比特和字节,没有元数据的概念。桌面数据库和对象数据库同时存放数据和元数据,即数据文件成为可以自解释的。对象数据则进一步在数据文件里存放操作数据的代码。综合比较,还是桌面数据库比较适合这个系统,故采用了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在 访问技术方面,我们采用ADO。由于ADO是作为自动化组件程序实现的,可以在任何支持COM和自动化特性的语言环境中使用。VB在设计模式和运行模式都可以创建和使用ADO对象。可以在程序中直接声明或新建ADO对象,如:Dim cnn As ADODB.ConnectionDim rst As ADODB.Recordset在对数据库的数据处理方面,采用SQL语句来实现,使用SQL,可以方便快速地检索、改变数据库中的数据。Set rst = New ADODB.Recordsetrst.Open select * from sj order by id , cnn, adOpenDynamic, adLockOptimisticText1.Text = 当前温度是: + Str(bte(0) + rst.MoveFirstrst(temp) = bte(0) 把温度值放在数据库第一条记录rst(Time) = Nowrst(Date) = Daterst.MoveLastrst.AddNewrst(temp) = bte(0) 把温度值放在数据库rst(Time) = Nowrst(Date) = Daterst.MoveNextrst.UpdateBatchEnd Select其中select语句的主要功能是从数据库查询满足条件的数据,并将查询结果按用户的要求格式、顺序及显示方式显示出来。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全部检索一遍以后,在把数据指针移到第一条记录(rst.MoveFirst),并添加一条空白记录,把温度值,当前系统时间,当前日期加到空白记录中。添加好以后再通过rst.UpdateBatch来更新数据库。上位机VB模块通过一个Text控件来实时显示最近一分钟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运行后上位机模块显示情况如下图所示:第四章 网络监控上位机软件是在监控系统本机上运行,要通过网络监控,仅仅靠主机是不行的。经过与别的监控系统相比较,采用网页的形式来实现网络监控。只要通过浏览器访问一个IP地址,就能看到机房的环境情况,由于需要读取数据库和动态显示,所以我们这里采用ASP技术来实现的。近年来,由于WWW服务应用的盛行,使很多原本不可能的事情都逐一在网络上实现,如电子商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把一般销售过程放到网络上来执行,不但可以更加便利快速,更可以大大地降低买卖成本,极大地突破时空限制,对于顾客或是企业而言,都是一大好处。而这些成果之所以可以实现,都要归功于动态网页程序设计,在众多的语言中,最为人们所称赞的,就是ASP程序语言(ACTIVE SERVER PAGE)。ASP程序的基础是VBScript,VBScript是以BASIC为基础开发出的一套网页专用语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易学。那么每个人都可以自行研发一套以ASP程序语言为基础的网络数据库,使得系统研发以及维护的成本大大降低。ASP语言程序可以容易地与数据库作连接。我们知道,在网络上流传的资料相当多,利用数据库就能够简单地管理这些资料,而ASP程序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界面,使用户可以从网页中读取到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对数据库进行修改操作。可用它来创建动态 Web 页或生成功能强大的 Web 应用程序。ASP 页是包括 HTML 标记、文本和脚本命令的文件。ASP 页可调用 ActiveX 组件来执行任务,例如连接到数据库或进行商务计算。通过 ASP,可为您的 Web 页添加交互内容或用 HTML 页构成整个 Web 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使用 HTML 页作为您的客户的界面。Active Server Pages(ASP)使生成 Web 动态内容及构造功能强大的 Web 应用程序的工作变得十分简单。 因为是机房监控系统,我们并不需要任何人都能知道当前温度,所以必须有一个用户登陆页面,防止一些无关的人来了解机房信息。登陆页面如下图所示: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后,会进入显示区块。如下图所示:显示温度的最新记录如上图所示,显示的第一条记录是最近的一条记录,页面总共显示最近的十条记录,每条记录包括温度、记录时间和记录日期,这些记录都是从上位机VB程序收到数据后写入到数据库的那个数据库中读出的。除了显示最近一段时间的十条记录,该系统还提供了按照时间来查询机房温度的功能,若要知道某一个具体时间或者某一个时间段的机房的温度,就可以通过查询选项来获得。选择“提交”后,就会跳到另外一个显示页面,显示在选定的时间选项内的记录情况:第五章 系统总结主要功能:1、实时监测机房温度,由此可以判断室温是否超标以及空调机的故障2、记录机房有关设备的工作参数、环境等情况,自动生成有关数据库和工作日记3、提供友好、美观的人机交互界面,灵活的当前或历史数据查询手段,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4、提供多级管理、查询权限,保障系统安全5、以WEB形式来显示、监控机房的环境情况系统特点:技术先进性:选用国际最新、最流行的技术产品。系统高可靠性:系统硬件和软件均采用技术成熟的产品。系统运行管理方便:软件操作系统为人机界面友好的可视化中文操作系统。系统可扩展性能强:模块化结构有利于扩容与扩展,而且系统兼容性能强。投资少:系统选型采用成熟具有高性能价格比的系统技术。建设时间短: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的安装调试。监控系统软件主要优势简单直观的操作:本系统软件基于实时多任务WIN98/2000/XP操作系统,在图形用户界面(GUI)环境中,以窗口和控件的方式构造监控系统。用户可因机房变动(设备位置、类型、图形、机房结构等)或因增加设备(在限定范围内)、增加监控点数,自己修改监控系统。超强网络连接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可实现多个机房场地的集中分布式监控,计算机网络可以是局域网,广域网或国际互联网,传输介质可以是以太网,FDDI光纤网,ATM、ISDN、PSTN及DDN等,传输协议为TCP/IP。强大的Web功能:系统通过浏览器实时查看监控系统检测到的机房环境情况。记录存储:ACCESS数据库可以为环境数据存储提供海量的存储容量开放式数据库接口:系统与数据库接口采用最新ODBC技术,使系统从根本上脱离了数据库的限制,支持各种类型数据库。通用性:监控系统的设计符合国际工业监控开放式设计标准。可靠性: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和电气隔离性能,不影响被监控设备正常工作。全部硬件采用国际著名的工控设备,可靠性高。兼容性:支持各种著名厂家提供的智能设备,如STULZ,LIEBERT,RC,HIROSS等机房精密空调,MGE、EXIDE、SICON、LIEBERT、IMV等UPS。支持所有提供开放协议(如RS-232/422/485、Lonworks、SNMP等协议)接口的设备。参考文献1 王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饭馆营销方案模板
- 视频监控维保合同范本
- 购房合同之后签的协议
- 缴费合同超时补充协议
- 股东承包公司合同范本
- 绿化变更合同补充协议
- 粮食合伙收购合同范本
- 装修增项合同附加协议
- 股东开店合同合伙协议
- 缴费合同协议模板模板
- 报价单表Excel表格模板
-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众安保险企业发展策略浅析》6200字(论文)】
- 2025年采购知识考试及答案
- 电力基础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大连工业大学《Linux应用编程》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外事办公室翻译招聘笔试(韩语)经典考题含答案
- 2025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含答案)
- DB45∕T 2228.2-2020 公路养护预算编制办法及定额 第2部分:公路日常养护年度预算编制办法及指标
- DL-T 794-2024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
- 森林破碎化扩散限制-洞察及研究
- 钢结构材料配送方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