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相关读物-《直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相关读物-《直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相关读物-《直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相关读物-《直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相关读物-《直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相关读物直书,【词句积淀】一、字音辨识禀五常()违忤()秽迹()窃撰()糟粕()()犯跸()徇名()瓦砾()谄媚()答案:bnhu/zhunzopb/xnlchn,二、熟语积累披沙拣金:分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火眼金睛(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正误。)这本唐诗选本做到了披沙拣金,使读者能用很少的时间领略唐代诗歌的精华。()答案:。,三、名句默写1.直如弦,死道边;_,_。2.况史之为务,_,_。答案:1.曲如钩反封侯2.申以劝诫树之风声,【文言归类】一、通假字1.励其匪躬之节(“_”同“_”,_)2.私存嘿记之文(“_”同“_”)答案:1.匪非不2.嘿默,二、一词多义1.迹答案:名词,脚印/名词,事情/名词,印痕,不践君子之迹()则秽迹彰于一朝()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2.书答案:动词,记载/名词,书籍/名词,书信/名词,指尚书/名词,名册,苟直书其事()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使人遗赵王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3.然答案:连词,然而/代词,这样/拟声词词尾,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形容词,对的,然世多趋邪而弃正()然后能成其良直()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屋舍俨然(桃花源记)()不以为然(),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名词活用(1)案金行在历()_(2)贯三光而洞九泉()_(3)况史之为务()_(4)树之风声()_(5)或身膏斧钺()_答案:(1)名词作动词考察(2)名词作动词埋(3)名词作动词写史(4)名词作动词树立(5)名词作动词犹沾溉,借指赴死或受死,2动词活用(1)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_(2)无闻后代()_答案:(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走(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闻,3形容词活用(1)然后能成其良直()_(2)韦昭仗正于吴朝()_(3)若邪曲者,人之所贱()_(4)正直者,人之所贵()_(5)幸获两全()_答案:(1)形容词作名词良直的品格(2)形容词作名词正义(3)形容词作动词轻视、看不起(4)形容词作动词重视(崇尚)(5)形容词作动词保全,四、古今异义1.夫人禀五常古义:_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2.树之风声古义:_今义:刮风的声音;传播出来的信息答案:1.两个词,夫,发语词,不译;人,指人们2.风教,引申为好的风气,3.盖烈士徇名古义:_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答案:刚烈之士,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翻译:_2.见屈武侯。()翻译:_答案:1.判断句。“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那些邪的、曲的人,被人鄙视,因为那是小人的做法。2.被动句。“见”为被动句的标志。被诸葛亮击败。,3.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翻译:_答案:被动句。语意被动句。有的写成的书被填埋,后人无法看到。,4.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翻译:_5.言之若是。()翻译:_答案:4.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吴朝”“于魏国”分别置于“仗正”“犯讳”后。韦昭在东吴秉直记事,崔浩写史犯了魏国的忌讳。5.主谓倒装句。“言”与“若是”倒装。这样说来。,【语句品评】1.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句意品读】作者认为作为史官,修史应有自己的要求,即史书以劝惩为目的,好事则褒之,坏事则贬之,以此来树立好的社会风气,惩恶扬善,使那些乱臣贼子不敢轻易做坏事。此句明确地点出了作为史官的责任,正是由于这种责任意识,许多史官才冒死直书,也正是因为此,才体现出史官的价值。这句话同时也暗示了能秉笔直书的不易。,【知行启迪】史官作为一个职业,从业人应该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应该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同样,我们所有的人也应该坚持这种实事求是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我们的社会才能健康发展。,2.至习凿齿,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抽戈犯跸之言。历代厚诬,一朝始雪。【句意品读】对于陈寿、王隐、陆机、虞预都闭口不谈的敏感史实,习凿齿没有隐晦与曲笔。那些历代的欺骗和蒙蔽,到习凿齿的笔下才得以澄清。历史的真相往往被湮埋在岁月的尘烟里,只有良史才能拨开云雾还历史以真实的面目。这句话表述了良史秉笔直书的伟大作用,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习凿齿等良史的深深敬意。【知行启迪】_,参考示例:这句话昭示着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真谛,它告诉我们,真相总会有一天大白于天下,我们不要轻易听信传闻,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深入事件背后寻求真相。,【备选链接】1.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句意品读】这句话的大意是“既然这样一一考察从前的史事,求证于直白的言语,虽然古人的糟粕,真假相杂,可是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有时还是能收获宝贝的。”对于求证的事,一定要亲自去分析辨别,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知行启迪】做事情要有实践精神,能够耐得住性子,更不能偏听偏信,要学会自己去辨别,去分析。学会从庞杂的资料中识别出自己需要的东西来。,2.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句意品读】不愿向权势和邪恶低头的人,大多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迫害;而那些向邪恶势力低头的人,反而更容易得到高官厚禄。作者引用了东汉末年流行于京都洛阳的童谣,以此来说明行君子之德的不易,进而为写“直书”之不易做出铺垫。【知行启迪】自古以来,就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古训,但低头要有度。“是非”之处,不宜低头,如苏武几十年的坚持;另外低头的目的有时是为了更好的抬头,适度的低头是一种智慧的表现。,【精要研习】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为提出中心论点采用了怎样的引出方式?【明确】(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2)为了引出中心论点,文章先从人的本性谈起,认为世人为了生存,都选择了明哲保身。接着,笔锋一转,提出作为史官,修史却有了自己的要求,即史书以劝惩为目的,好事则褒之,坏事则贬之,以此来树立好的风气,惩恶扬善,使那些乱臣贼子不敢轻易做坏事。从而亮出了本篇的中心论点,并暗示了秉笔直书的不易。,2.文章第二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得出了怎样的观点?【明确】(1)作者采用了正面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许多秉笔直书的史官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遭遇,其中有董狐、齐国史官、司马迁、韦昭、崔浩。(2)作者从这些人身上得出了“直书”之难,即“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备选要点】第四段指出了直书与曲笔的价值有何不同?对后来的史家提出了什么希望?【明确】(1)不同:著史不易,直书更难。晚周的南史、董狐,六朝的韦昭、崔浩都是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典型,他们的光辉事迹至今为人传诵。而王沈写魏书,董统写燕史,都是献媚统治者的伪史,其高下相差甚远。(2)希望:作者从传统道德人格角度赞扬了正直史家的秉笔直书精神,谴责了“曲笔阿世”“谀言媚主”的卑劣史家,并希望史家都能效法古代良史。,【探究平台】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直书和曲笔的认识。我的观点:_,参考示例:(1)直书就是据实书写。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意:其一是写史的独立性。史学家摆脱权贵的干扰,在“直道”和“气节”的指导下,以独立的人格做保证去修史。刘知几指出:“烈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若南、董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刘知几还用了正良、良直、直词等概念来阐释直书。正直是从史家人品方面说的,良直是从后人的评价着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