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重构:让教学走向生成_第1页
课堂重构:让教学走向生成_第2页
课堂重构:让教学走向生成_第3页
课堂重构:让教学走向生成_第4页
课堂重构:让教学走向生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课堂重构:让教学走向生成 教研活动中,我接受了执教加法交换律的公开教学任务。于是,趁还有几天时间,我便翻阅资料、浏览网络,意图寻求相关的经典设计来拓宽自己的备课思路。可没想到的是,搜集到的教案大多千篇一律、如出一辙。这是为什么呢?阅读了课本教材后,我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下 是 本 课 教 材 内 容 ) 准 备 题 :27+73 58+37 73+27 37+58 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 例 1:一家电影院,走道左边有 476个座位,右边有 518个座位,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左边的座位数加上右边的座位数: 476+518=994(个) 右边的座位数加上左边的座位数: 518+476=994(个) 答:一共有 994 个座位。 因 为 上 面 两 个 算 式 得 数 相 同 , 所 以476+518=518+476。 观察下面的题目,在里填上、或。 28+30 30+28 207+131 131+207 54+10492 / 5 1049+54 从上面的算式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下规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 的位置,它们的和 _。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 a、 b分别表示任意两个数,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 a+b= b+a 以前我们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加法运算,就是应用了这个定律。 统揽教材,我们不难发现,编者铺设的教材结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这样的教材结构,似乎隐示着一条顺畅的教学流程:在口算关联式题中孕伏规律 在计算座位总数中感知规律 在填写计算符号中理解规律 在补充结论空格中揭示规律。这样的教学进程,无疑会是通畅的、顺利的、容易接受的。我在想,是否受了 教材编排中顺畅思路的诱惑与固有结构的牵制,众多的教案设计便显示出了不约而同的共性了呢? 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这样的教学流程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吗?在简约便捷的课堂进程中,数学的现实意味在哪里?学生的充分体验在哪里?知识的个性化感悟又在哪里?也就是说,这种顺畅思路的背后所隐藏的很多东西,成了落实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的严重障碍。于是,我便萌生了一种“重构课堂”的冲动。这种冲动支撑着我在新课3 / 5 程理念的指导下,用“动态生成”的现代教学观重新演绎加法交换律的课堂生态。下面,简录课堂全程,以飨同行。 【现 场实录】 一、眷注现实,感知规律 师:课前,有位家长打听我们学校现在有多少学生。叶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而给他 们提供了这样一条信息:(出示) 阳光学校有寄宿生 251,走读生 322人。 根据信息,你能算出学校共有多少学生吗? 生 1:寄宿生人数加上走读生人数就是全校学生人数。 251+322=573(人)(板书) 生 2:走读生人数加上寄宿生人数就是全校学生人数。 322+251=573(人)(板书)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 3:我发现这两个加法算式得数相同。 生 4:我发现两道算式中加数都一样,但位置换了一下。 生 5:我发现虽然加数的位置换了,但和仍旧不变。(板书:加数位置换了,和不变。) 师:尽管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但是它们的和却始终不变。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板书: 251+322=322+251) 4 / 5 反思:事实上,教材提供的“计算电影院座位数”的问题情境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这一情境似乎与学生的生活现实距离较远。因此,教师设计了“替家长计算学校总人 数”的生活题材,拉近了数学内容与客观现实之间的距离,因而也有效地激活了数学学习的潜在价值,扩张了数学学习的生命意义。从中,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感知 “加法交换律”知识的鲜活存在。 二、开放探究,体验规律 师:请大家猜想一下,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中加数位置换了,和都能保持不变呢? 生 1:不是! 生 2:我觉得有时侯是,有时侯可能不是。 生 3:我认为肯定是! 师:究竟刚才发现的规律是否符合所有的加法算式呢?接下来,请大家举例验证。 验证建议: 独立验证:交换加数的位置,和是否一定保持不变? 小组交流:是否存在例外的情况? 代表板演:推荐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验证实例。 (学生按照建议有条不紊地展开活动) 5 / 5 &nb sp; 生 4: 125+375=3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