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杜绝批评吗_第1页
赏识教育:杜绝批评吗_第2页
赏识教育:杜绝批评吗_第3页
赏识教育:杜绝批评吗_第4页
赏识教育:杜绝批评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赏识教育:杜绝批评吗 赏识教育:杜绝批评吗 赏识教育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会遇到问题。现在有些老师、家长对赏识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出现了对学生只表扬不批评的矫枉过正的现象。赏识教育,其关键在于发现每名学生的闪光点,对每名学生的成长都抱有坚定、乐观的态度,所关涉的是刷新教育理念的大问题,是传统的师生、亲子关系的重新定位,而绝不应仅仅拘泥于表面化的表扬和批评。实际上,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建立于赏识基础上的适度、合理 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完全能够被孩子所接受。 学生论坛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老师不是不可以批评学生,但千万不能把批评跟讽刺、侮辱画等号。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看2 / 5 到一名男生拿起砖头要砸同学,立即上前制止,并责令男生到他的办公室。等他来到办公室,那名男生已经到了。他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早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同学,你马上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来。老师接着又说:“据我了解,你 要打的同学在这之前欺负了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随即掏出第三块糖奖励他。这时男生哭了:“老师,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拿砖头砸他啊。”老师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经知错,再奖励你一次。我的糖送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由这个故事我感到,原来竟可以用赞美来批评教育学生。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看来此言不虚。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五高级中学 马冰) 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赏识教育”很流行,以至于有些老师谈“惩”色变。但是,学生总是不免要犯错的,这时再一味地“赏 识”就不行了,必须让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毁坏公私财物必须赔偿,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就不能跟别人一样参加课外活动,值日不认真就该再来一次,做了有损集体利益的事就应3 / 5 该及时做一件好事来补偿,无故逃学、旷课、迟到必须反省改正,逞强霸道、欺负同学甚至造成人身伤害当然要承担后果,等等。只有让学生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尽可能把“坏事”变成“好事”,才能让他明辨是非。而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予以改正,有利于责任感的培养。如果一味“赏识”而不敢批评、不敢惩罚,只会扭曲学生的认识,是对学生的不负责。 (湖北省大冶市第六中学 尹礼辉) 可怕的“变脸”教育 赏识和批评,就像鸟的两翼,缺一不可。每个学生都有可以赏识的地方,自然也有可批评之处。正确的赏识,可以给学生以极大鼓舞;恰当的批评,也会促使学生进步。但有些老师,手里握着赏识和批评两种武器,却戴着“惟分是举”的有色眼镜,用的是“变脸”教育法。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笑脸赏识;对学习差的学生,板脸批评;对学习中不溜的学生,脸色平淡,既不赏识也不批评。我看这些老师的赏识和批评就用得不对,他们应该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发现他们的优点 ,指出他们的缺点,该赏识则赏识,该批评4 / 5 就批评。 (河南省实验中学 肖渊平) 批评要委婉 我是一名初一学生,听到师长的肯定之词、赏识之语,就会增加奋发向上的信心。孩子都喜欢别人的称赞,许多孩子也确实是在师长的赏识与激励下成才的。而批评则要求被批评者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火药味浓的严厉批评,往往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所以,我喜欢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这会使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教与学。当然,表扬和批评是老师的两大利器,离开批评也是培养不出人才的。那么,为了达到 教育的目的,把批评变得委婉一些、策略一些、容易接受一些,是不是更好呢? (山东省桓台县马桥中学 余晖) 被赏识是如此幸福 5 / 5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中生。过去,在班级里我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感到自己是个多余人。我无望地等待着,直到新学年来了位新班主任。她找我谈话,说我很有希望,并说相信我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全身心投入学习。班主任愿意接触我,能这样平等地跟我说话 , 为此我很激动,觉得有点儿受宠若惊。从那一刻起 ,我就开始清理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